一种汽车防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405发布日期:2019-03-20 01:2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防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度发展,汽车的社会保有量不断增加,在雨雪天气容易出现车辆打滑,造成交通事故。

在车辆出现打滑时,需要及时的进行减速或者刹车;当车辆的速度较快时,车辆的惯性较大,由于车辆惯性较大导致制动效果较差,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现有的车辆制动时由驾驶员手动进行操作,不能根据车辆的速度采取相应的制动措施,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动操作,其制动效果较差。

但是,现有的驾驶员人工操作不能进行智能化的制动操作;现有的车辆在超速或者打滑时不能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智能化的预警提示。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汽车防滑系统,其可以根据车辆当前的行驶状况及时的进行报警,且采取相应的制动措施进进行准确制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防滑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汽车在打滑时不能根据车辆的状态进行准确制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防滑系统,包括控制模块、速度检测模块、防滑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速度检测模块用于实时检测车辆的速度;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预设单元、采集单元、比较单元、制动单元和报警单元;

所述预设单元用于预设目标速度值和目标偏差值;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车辆行实际速度值;

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目标速度值进行比较得到车速的偏差值,将所述偏差值和所述目标偏差值进行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发送控制命令到所述制动单元和所述报警单元;

所述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命令驱动所述报警模块发出报警命令;

所述制动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命令驱动所述防滑模块进行车辆制动。

优选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圆环状的第一安装架,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均匀的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于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内壁上铰接有调节块,于所述调节块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端卡接有圆弧状的检测板,于所述检测板上卡接有速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防滑模块包括安装板,于所述安装板上用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旋接有传动轴;于所述传动轴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用螺纹旋接有收卷筒,于所述传动轴上套设有支撑筒,于所述支撑筒的外侧卡接有外安装架;

于所述外安装架的内腔的靠近其边缘处铰接有摩擦板;于所述摩擦板和所述外安装架的侧壁之间绑定有弹簧;于所述收卷筒上缠绕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另一端绑定于所述摩擦板上。

优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圆柱状的外壳,于所述外壳的顶端卡接有喇叭,于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旋接有圆环状的灯条,于所述灯条上均匀的卡接多个led灯。

优选的,所述收卷筒包括圆筒状的外固定筒,于所述外固定筒的两端分别旋接有第一固定盘和第二固定盘;沿着所述外固定筒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旋转柱,于所述旋转柱的外壁上螺旋的凹设有收集槽;于所述外固定筒的侧壁内穿设有多个出线框;所述拉线滑动的穿设于所述出线框内,所述拉线的端部缠绕于所述收集槽内;所述出线框为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摩擦板包括外框架,于所述外框架的上侧穿设有钢板,于所述外框架的下侧夹紧有支撑架,于所述支撑架内焊接有多个摩擦块,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之间夹紧有橡胶片;于所述钢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夹紧有都弹簧板,多个所述弹簧板相互叠加;于所述钢板的上侧卡接有安装座,于所述安装座内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优选的,于所述检测板内穿设有检测孔,于所述检测孔内卡接有固定框;于所述检测板的下侧卡接有吸附罩,于所述吸附罩的下侧一体成型的设有吸盘,于所述吸附罩的外侧罩设有磁铁;于所述检测板内穿设有抽气管,所述抽气管的下端连通到所述吸附罩上;于所述抽气管的上端入口处用螺纹旋接有密封头。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预设单元能够预设目标速度值和目标偏差值;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采集单元实时采集车辆的速度值且发送到控制模块,比较单元对采集的目标速度值和实际速度值进行比较,将比较得到的速度差值和目标偏差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车辆当前的超速状态,进而相应的报警命令到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实现智能化报警;

同时,控制模块发送相应的制动命令防滑模块,根据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对车辆施加相应的制动力,实现车辆的及时准确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汽车防滑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图2是本发明的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检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防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模块的功能模块图。

图6是本发明的预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收卷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摩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模块;2-速度检测模块;2-检测模块;21-第一安装架;22-第一固定孔;23-检测板;231-密封头;232-抽气管;233-检测孔;234-固定框;235-磁铁;236-吸盘;237-吸附罩;24-调节块;25-速度传感器;3-防滑模块;31-安装板;32-第一电机;33-传动轴;34-弹簧;35-外安装架;36-摩擦板;361-钢板;362-安装座;363-弹簧板;364-支撑架;365-摩擦块;366-橡胶片;367-外框架;37-拉线;38-收卷筒;381-第一固定盘;382-外固定筒;383-出线框;384-收集槽;385-旋转柱;386-第二固定盘;39-支撑筒;4-预警模块;41-喇叭;42-外壳;43-led灯;44-灯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汽车防滑系统,包括控制模块1、速度检测模块2、防滑模块3和报警模块4;所述速度检测模块2用于实时检测车辆的速度;所述控制模块1包括预设单元、采集单元、比较单元、制动单元和报警单元;所述预设单元用于预设目标速度值和目标偏差值;所述采集单元用于采集车辆行实际速度值;所述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实际速度值和所述目标速度值进行比较得到车速的偏差值,将所述偏差值和所述目标偏差值进行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发送控制命令到所述制动单元和所述报警单元;所述报警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命令驱动所述报警模块4发出报警命令;所述制动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命令驱动所述防滑模块3进行车辆制动。

预设单元能够预设目标速度值和目标偏差值;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采集单元实时采集车辆的速度值且发送到控制模块,比较单元对采集的目标速度值和实际速度值进行比较,将比较得到的速度差值和目标偏差值进行比较,进而确定车辆当前的超速状态,进而相应的报警命令到报警单元,报警单元发出相应的报警信息实现智能化报警;

同时,控制模块发送相应的制动命令防滑模块,根据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对车辆施加相应的制动力,实现车辆的及时准确制动。

所述检测模块2包括圆环状的第一安装架21,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1上均匀的穿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22,于所述第一安装架21的内壁上铰接有调节块24,于所述调节块24的远离所述第一安装架21的一端卡接有圆弧状的检测板23,于所述检测板23上卡接有速度传感器25。

所述防滑模块3包括安装板31,于所述安装板31上用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32,于所述第一电机32上旋接有传动轴33;于所述传动轴33的远离所述第一电机32的一端用螺纹旋接有收卷筒38,于所述传动轴33上套设有支撑筒39,于所述支撑筒39的外侧卡接有外安装架35;于所述外安装架35的内腔的靠近其边缘处铰接有摩擦板36;于所述摩擦板36和所述外安装架35的侧壁之间绑定有弹簧34;于所述收卷筒38上缠绕有拉线37,所述拉线37的另一端绑定于所述摩擦板36上。

所述报警模块4包括圆柱状的外壳42,于所述外壳42的顶端卡接有喇叭41,于所述外壳42的外壁上旋接有圆环状的灯条44,于所述灯条44上均匀的卡接多个led灯43。

所述收卷筒38包括圆筒状的外固定筒382,于所述外固定筒382的两端分别旋接有第一固定盘381和第二固定盘386;沿着所述外固定筒382的轴向于其内穿设有旋转柱385,于所述旋转柱385的外壁上螺旋的凹设有收集槽384;于所述外固定筒382的侧壁内穿设有多个出线框383;所述拉线37滑动的穿设于所述出线框383内,所述拉线37的端部缠绕于所述收集槽384内;所述出线框383为椭圆形。

所述摩擦板36包括外框架367,于所述外框架367的上侧穿设有钢板361,于所述外框架367的下侧夹紧有支撑架364,于所述支撑架364内焊接有多个摩擦块365,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365之间夹紧有橡胶片366;于所述钢板361和所述支撑架364之间夹紧有都弹簧板363,多个所述弹簧板363相互叠加;于所述钢板361的上侧卡接有安装座362,于所述安装座362内穿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弹簧34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

于所述检测板23内穿设有检测孔233,于所述检测孔233内卡接有固定框234;于所述检测板23的下侧卡接有吸附罩237,于所述吸附罩237的下侧一体成型的设有吸盘236,于所述吸附罩237的外侧罩设有磁铁235;于所述检测板23内穿设有抽气管232,所述抽气管232的下端连通到所述吸附罩237上;于所述抽气管232的上端入口处用螺纹旋接有密封头231。

所述第一电机选用汉德保两相标准型步进电机,基于业界先进的磁路设计方案。在选材上,采用耐高温永磁体和优质冷轧钢片制造,选用日本nmb或nsk轴承,电机表面经喷塑或铝壳密封处理。

该系列电机具有输出转矩大、低温升、低噪声、低振动的特点,可靠性和稳定性高。电机运行平稳,无明显的振荡区,可满足自动化行业不同工况的使用。

第一电机是外径20mm标准型二相步进电机。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