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可折叠式快速移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8039发布日期:2018-10-02 19:4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辅助器械或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用可折叠式快速移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保有总量逐年上升。停车资源匮乏与个别车主消防意识低下导致违法占用消防车道现象日益增多。现场通知车主移车或联系市政拖车等传统方法受多种条件制约,无法快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为快速有效的解决障碍车辆移除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移车产品。

公布号为CN 106740740 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的一种自动移车器,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上支撑板、千斤顶结构、底板、驱动轮、转向轮、电机和制动轮,上支撑板上设有与汽车底盘侧边支架相匹配的凹槽,下端通过千斤顶结构与底板连接;千斤顶结构与电机连接,驱动轮、转向轮、电机和制动轮分别设置在底板底端,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上支撑板之间设有可拆卸式调节连杆,通过该连杆调节两个上支撑板之间的宽度,以适合不同车型;该发明采用了传统的电动机械千斤顶的结构并加以连接改进,原理可行,成本较低,结构紧凑,可以放入小汽车后备箱。

但上述技术方案的自动移车器存在:1)每一边的上支撑板需要两个电机驱动升降,需要完全同步才能保证上支撑板水平,而往往是很难控制做到,其实际控制难度偏高,且电机数量多也造成制造成本偏高;2)电机设置在底板与上支撑板之间不利于收折,且两上支撑板之间的调节连杆结构形式也不利于收折,其整体收折程度有限,占用空间较大,且重量较重,影响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可折叠式快速移车装置,设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只需两个驱动部即可实现支撑板升降,并结合水平方向的收折机构,具有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成本较低、收折占用空间小以及便于携带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用可折叠式快速移车装置,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且用于支撑汽车底盘的两个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在两支撑组件之间的收折机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升降机构以及可移动的底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螺杆、滑座、支杆以及驱动部,所述固定座为三个且沿底板纵向等间距设置在底板上表面,所述螺杆贯穿三个固定座并与每个固定座转动连接,且螺杆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位于该端的固定座外,所述相邻固定座之间的螺杆上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以及位于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用于间隔的光杆部,所述驱动部设置在底板上且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杆的其中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滑座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滑座构成一组分别与相邻固定座之间的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螺纹螺纹连接,所述支杆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及滑座于竖直面内转动连接,且每一组两滑座上的两个支杆交叉转动连接以构成X字形支撑状,驱动部带动螺杆转动,以带动滑座沿螺杆往复滑动实现支撑板类似千斤顶式升降,每组的两个滑座沿螺杆的相反方向同步滑动,向两个滑座相近一侧同步滑动时,支撑板上升,向两个滑座远离一侧同步滑动时,支撑板下降;

所述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且呈X形状的连杆以及设置在底板的内侧壁且沿底板纵向滑动连接的两个滑块,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的底板上的滑块于水平面内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每组滑座的两侧均并靠滑座螺纹配合有螺套,所述螺套与滑座同步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固定座之间的螺杆长度大于两倍的支杆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位于支撑板的竖向投影之外。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螺杆端部可拆卸连接且位于与驱动部相对一端的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表面沿支撑板纵向开有与汽车底盘侧边支架相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下表面且沿底板纵向间距的驱动轮、制动轮以及转向轮,还包括电源与控制单元,所述驱动轮、制动轮、转向轮、驱动部、电源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以集成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且用于支撑汽车底盘的两个支撑组件以及连接在两支撑组件之间的收折机构,螺杆贯穿两组呈X字形用于支撑支撑板的支杆,支撑组件通过一个驱动部驱动螺杆实现支撑板类似千斤顶式的升降,两组呈X字形支撑状的支杆构成对支撑板的可靠支撑,其结构简单、控制容易、成本较低且质量也较小;支撑板下降可与底板折收一体,呈X形状的连杆展开后可满足不同车型宽度的支撑需要,收折后,两个支撑组件可并靠折收一体,进而使移车装置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均可进行折收,从而极大缩小空间体积,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支撑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折机构展开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折收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折机构折收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另一实施例支撑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另一实施例折收状态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竖直”、“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6所示,一种汽车用可折叠式快速移车装置,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且用于支撑汽车底盘的两个支撑组件1以及连接在两支撑组件之间的收折机构2,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11、升降机构12以及可移动的底板13,支撑板用于接触支撑汽车底盘用,升降机构用于竖向升降支撑板用,底板用于安装升降机构且作为移动执行单元用,从结构上看出,支撑板、升降机构与底板于竖直面内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优选的,支撑板与底板均呈具有较长长边的矩形状,以便于支撑使用,同时,支撑板与底板的纵向也即为图1所示的左右或长度方向;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121、螺杆122、滑座123、支杆124以及驱动部125,所述固定座为三个且沿底板纵向等间距设置在底板上表面,所述螺杆贯穿三个固定座并与每个固定座转动连接,且螺杆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位于该端的固定座外,所述相邻固定座之间的螺杆上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第一螺纹部122a与第二螺纹部122b以及位于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之间用于间隔的光杆部122c,所述驱动部设置在底板上且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螺杆的其中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滑座的数量为四个,且每两个滑座构成一组分别与相邻固定座之间的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螺纹螺纹连接;由上可知,三个固定座之间具有两组滑座,当然也可根据实际的支撑载荷需要,调整固定座的数量,比如若为四个固定座,也即两两之间具有三组滑座;所述支杆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及滑座于竖直面内转动连接,且每一组两滑座上的两个支杆交叉转动连接以构成X字形支撑状;当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如图5、图6所示,所述支杆的上端及下端分别与支撑板的下表面及滑座于竖直面内转动连接,每一组两滑座上的支杆构成八字形支撑状;驱动部用于带动螺杆转动,即为旋转电机形式,在动力传递上,一个电机即可带动两组滑座同步滑动,以带动滑座沿螺杆往复滑动实现支撑板类似千斤顶式升降,此处采用一个电机的驱动结构形式,可便于保证支撑板的水平控制,提高升降平稳性,同时也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与装置整体质量;由于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旋方向相反,当螺杆转动时,每组的两个滑座将沿螺杆的相反方向同步滑动,在向两个滑座相近一侧同步滑动时,支撑板上升,向两个滑座远离一侧同步滑动时,支撑板下降,此处优选所述驱动部位于支撑板的竖向投影之外,在支撑板下降进行收折时,支撑板不会被驱动部阻挡,从而使支撑板最大程度的与底板折收一体,可有效减少空间体积,具有占用空间小,便于携带的优点。

如图2与图4所示,所述收折机构包括两个转动连接且呈X形状的连杆21以及设置在底板的内侧壁且沿底板纵向滑动连接的两个滑块22,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支撑组件的底板上的滑块于水平面内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底板的该侧壁上设有用于滑动连接滑块的滑槽,当进行折收或打开连杆时,滑块同时沿滑槽滑动,以满足折收设计功能需要;通过调整连杆的展开程度满足不同宽度车型的支撑使用需要,优选的,可以在两个连杆的转动连接处设置锁紧构件,可通过锁紧构件使连杆保持在展开的角度位置,以保证两个支撑组件之间的稳定性。

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下表面且沿底板纵向间距的驱动轮14、制动轮15以及转向轮16,还包括电源与控制单元,电源可以采用自带蓄电池组提供电力,也可采用外接电源形式,控制单元可采用成熟的集成控制技术,并利用遥控的操作控制模式,提高操作便利性,所述驱动轮、制动轮、转向轮、驱动部、电源与控制单元电连接,以集成控制;驱动轮即为带微型电机的主动轮,以实现装置的自主移动,制动轮可采用现有成熟技术,比如盘刹、鼓刹等,转向轮优选具有改变角度方向的舵机实现转向,上述驱动轮、制动轮与转向轮均可结合现有技术手段实现,具体结构此处不作赘述。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每组滑座的两侧均并靠滑座螺纹配合有螺套3,所述螺套与滑座同步运动,螺套的配合结构形式与滑座相同,相当于第二个滑座,并靠滑座可起到对滑座的侧向辅助受力的保护作用,保证滑座在结构承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相邻固定座之间的螺杆长度大于两倍的支杆长度,以保证支杆下降至与螺杆接近相平行的水平状态,减小折收后的体积空间。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还包括与螺杆端部可拆卸连接且位于与驱动部相对一端的把手4,当无电源情况下,可采用手动扳动把手,使升降机构升降,类似千斤顶的转动操作形式,完成升降后,可利用人力推动汽车,以满足复杂环境的不同使用需要。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表面沿支撑板纵向开有与汽车底盘侧边支架相匹配的凹槽111,避免支撑板在移车工作过程中与汽车发生相对的滑动或位移,保证移动过程的支撑可靠与平稳性。

以上的说明和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