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8735阅读:2194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调节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卡车机械悬浮座椅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在调节座椅高度时需多次调节预紧调节机构,操作力大,调节时间长。

2、驾驶员很难通过感觉调节出一个合理的预紧力。

3、拉簧占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包括:上“C”形滑槽、下“C”形滑槽、钢板弹簧和气压支杆,在上“C”形滑槽与下“C”形滑槽之间铰接有剪刀支架,钢板弹簧的固定端焊接在下“C”形滑槽的固定连接板上,钢板弹簧的悬浮端的卷耳与气压支杆的一端共同穿设一根转轴,气压支杆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根转轴与上“C”形滑槽的固定连接板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气压支杆和钢板弹簧代替拉簧及预紧调节机构,通过气压支杆与钢板弹簧的组合,实现座椅的高度调节及悬浮功能,从而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及驾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的主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C”形滑槽1、下“C”形滑槽2、钢板弹簧3、气压支杆4、上固定连接板5、下固定连接板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剪刀支架9。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的立体结构和主视结构。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高调悬浮系统,包括上“C”形滑槽1、下“C”形滑槽2、钢板弹簧3和气压支杆4,在上“C”形滑槽1与下“C”形滑槽2之间铰接有剪刀支架9,在上“C”形滑槽1上固定有上固定连接板5,在下“C”形滑槽2上固定有下固定连接板6。

钢板弹簧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钢板弹簧3分为位于气压支杆4的左右两侧,每个钢板弹簧3由至少两个不同长度的弹簧片层叠而成,各个弹簧片紧密贴在一起,各个弹簧片的一端对齐,形成钢板弹簧3的固定端,各个弹簧片的另一端形成钢板弹簧3的悬浮端,两个钢板弹簧3的固定端均焊接在下固定连接板6上,两个钢板弹簧3的悬浮端共同通过第一转轴7与气压支杆4的一端转动连接,具体地,气压支杆4的两端分别具有通孔,第一转轴7穿过两个钢板弹簧3的卷耳和气压支杆4一端的通孔,第一转轴7的两端通过螺母锁死;气压支杆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8与上“C”形滑槽1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二转轴8穿过气压支杆4另一端的通孔,且第二转轴8的两端通过螺母所在上固定连接板5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气压支杆4的伸缩端向上顶起,带动上“C”形滑槽1向上升起,从而调节座椅的高度,在气压支杆4的伸缩端向上顶起时,气压支杆4与卷耳连接的一端向钢板弹簧3具有卷耳的一端施加一个作用力,钢板弹簧3发生弹性变形,实现座椅的悬浮功能。

座椅的高度调节与悬浮功能互不影响,在调节座椅的高度时,不影响悬浮功能,提高座椅的舒适度,且钢板弹簧能够提供与拉簧同等大小的抗力,与拉簧相比,钢板弹簧占用的空间更小,空间利用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