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0037发布日期:2019-08-07 01:37阅读:2323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滑轨通常具有前后滑动调整位置功能,现有技术中基本只依靠滑轨的长度来限制其滑动行程,而针对一些SUV、MPV型轿车,车内通常设置有三排座椅,驾乘时,为更方便的乘客进入第三排座椅或在座椅内放置物品,就通常需要将前排的座椅放倒或翻折一定角度并向前移,以让出足够的空间,故通常在中排座椅上安装有易进入解锁机构,以实现让位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座椅突然后滑很容易撞到后排乘客,造成安全事故,其安全性不高,影响座椅整体的用户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简化中排座椅易进入机构,更有利于将其快速装配至座椅上,零部件更少,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座椅生产制造成本及其安全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所述座椅包括滑轨总成,所述滑轨总成包括上滑轨、下滑轨以及用于将上滑轨锁定在下滑轨上的锁止机构,其关键在于:所述单向限位结构包括后向限位挡点和后向限位片,其中后向限位挡点固设于下滑轨上靠近中后端的位置,其具有朝座椅后上方倾斜设置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位于下滑轨的一侧;

所述后向限位片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滑轨上,该后向限位片具有初始位和止退位,并通过保持组件使后向限位片可停留在初始位或止退位,当锁止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后向限位片处于初始位,且后向限位片与限位挡点的位置相适应,当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后向限位片处于止退位,其至少一部分处于抵接面的正前方。

采用以上方案,当座椅处于易进入状态时,可通过后向限位片与限位挡点的配合,对滑轨的后向行程进行限制,防止突然后滑伤人,提高座椅的安全系数,同时因为后向限位片是转动设置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位置,故并不会影响滑轨正常状态下的有效调节行程,具有更佳的用户体验感。

作为优选:所述上滑轨具有与其固定连接的滑轨上连接板,所述后向限位片通过安装轴A可转动的设置在滑轨上连接板后端;

所述保持组件包括止退拨片、复位扭簧A和到位片,所述复位扭簧A套设在安装轴A上,其一端固定在安装轴A上,另一端作用在后向限位片上,并处于预紧状态,对后向限位片施加具有逆时针方向旋转趋势的力,所述止退拨片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滑轨上连接板上,所述到位片固设在滑轨上连接板上,所述到位片具有朝后向限位片所在一侧上方延伸的止挡部,且所述止挡部位于后向限位片的转动路径上。

采用上述方案,其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分布生产安装,且通过复位扭簧A控制后向限位片的转动方向,确保其能与抵接面抵接,并通过到位片来确定后向限位片的止退位,滑轨的锁止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止退拨片与后向限位片抵接,并对其施加与复位扭簧A作用相反的压力,使后向限位片保持在初始位,当锁止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止退拨片转动与后向限位片脱离,所述后向限位片在复位扭簧A作用下与止挡部抵接达到止退位,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止退拨片包括与后向限位片平行设置的安装部,且所述安装部位于后向限位片的外侧,所述安装部后端具有朝后向限位片所在一侧延伸的压止部,当所述后向限位片处于初始位时,所述压止部与后向限位片的上侧抵接。采用以上止退拨片的结构,因为安装部和压止部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通过两个部分实现自身连接安装,以及压制后向限位片两个作用,便于降低其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还包括靠背和座框,所述靠背的下端设有地锁,座框两侧从后至前依次设有倒平后连杆、解锁连杆和倒平前连杆,所述靠背下端固设有调角器上连接板,并通过调角器铰设有调角器下连接板,所述倒平后连杆上端与调角器上连接板铰接,其下端与座框后端铰接,倒平前连杆的上端通过复位卷簧与座框的前端铰接,下端与滑轨上连接板铰接;

所述解锁连杆的上端与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下端与滑轨上连接板铰接,且其铰接位置与止退拨片位置相适应,所述止退拨片与解锁连杆的可拆卸连接。

采用以上方案,采用连杆将靠背与座框相连的方式,当地锁解锁之后,靠背则可相对座框发生转动,使座椅处于前倾或倒平的易进入状态,同时解锁连杆转动即可带动止退拨片转动,使其处于止退位,而不用再单独进行止退拨片的操作,也就不需其他结构辅助操作机构,有利于简化零部件数量,降低座椅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连杆与止退拨片连接位置具有弧形片,所述安装部上具有与该弧形片相适应的腰形孔。采用以上结构,可将止退拨片与解锁连杆快速安装固定,提高其安装效率,且二者之间不易发生相对晃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可在座椅处于易进入姿态时,对座椅滑轨的后向滑动行程进行限制,避免突然后滑撞伤后排乘客,且不妨碍座椅正常姿态时的有效滑动调节行程,其构思巧妙,有利于提高座椅整体安全系数和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座椅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止退拨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向限位片与限位挡点抵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后向限位片保持在止退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7,本申请中的座椅主要包括靠背1、座框2和滑轨总成3,如图所示,靠背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调角器上连接板11,调角器上连接板11则通过调角器10铰接有调节器下连接板12,调节器下连接板12与座框2的后端相连(本申请中前后左右上下方向均以座椅使用状态为参考),滑轨总成3主要包括上滑轨30、下滑轨31,以及用于将上滑轨30锁定在下滑轨31上的锁止机构。

其中上滑轨30具有滑轨上连接板33,如图所示,座椅的两侧从后至前依次对称设有倒平后连杆4、解锁连杆5、前倾连杆6和倒平前连杆7,其中倒平后连杆4的上端与调角器上连接板11铰接,下端与座框2的后端相连,解锁连杆5和前倾连杆6的上端均与调节器下连接板12的前端铰接,其下端均与滑轨上连接板33铰接,倒平前连杆7的上端通过复位卷簧与与座框2的前端铰接,下端与滑轨上连接板33铰接的前端铰接,座椅后端即调节器下连接板12的底部设有靠背地锁8,通过靠背地锁8可将靠背锁定到上滑轨30上,使二者的姿态保持相对不变,而当靠背地锁8解锁之后,靠背1则可通过连杆铰接结构以下铰接点为转动中心发生前倾转动,使座椅处于易进入姿态。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滑轨单向限位结构(在图示中以标号9表示)主要包括后向限位点90和后向限位片91,如图所示,后向限位点90固设于下滑轨31上,其具有一个朝座椅后上方倾斜延伸的抵接面900,且该抵接面900位于下滑轨31的外侧,大概处于下滑轨31上距前端三分之二的位置,而后向限位片91则可转动地设置于上滑轨30上,本实施例中,后向限位片91直接通过安装轴A93可铰设在滑轨上连接板33后端,且与抵接面900处于同一侧,二者的位置相适应,后向限位片91转动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初始位和止退位,当后向限位片91处于初始位时,其与抵接面900不会发生干涉,而当其处于止退位时,则后向限位片91至少部分位于抵接面900的正前方,这样如当座椅整体向后滑动时,则势必使后向限位片91与抵接面900抵接,从而不能继续后滑,只能前移。

本实施例中,为确保后向限位片91可以在两个位置之间顺利切换,并能保持在相应的位置,提高其作用稳定性,故在上滑轨30上还设有保持组件,保持组件主要包括止退拨片92、复位扭簧A94和到位片95,如图所示,到位片95位于后向限位片91与滑轨上连接板33之间,且到位片95相对固定设置,不会与安装轴A93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后向限位片91大体呈条板状结构,其后端为后抵接端911,前端为前抵接端910,其中后抵接端911端面为平面结构,前抵接端910下侧具有光滑弧面结构,安装轴A93上套设有复位扭簧A94,复位扭簧A94的一端固定在安装轴A93上,另一端作用在后向限位片91,并处于预紧状态,使后向限位片91具有向后逆时针旋转的趋势,而到位片95上具有向后向限位片91所在一侧延伸的止挡部950,止挡部950位于前抵接端910的上方,且处于前抵接端910的转动路径上,当前抵接端910与止挡部950抵接时,则后向限位片91停止转动,此时后抵接端911的端面与抵接面900的位置相适应,可刚好与其抵接。

止退拨片92固设在解锁连杆5的下端,其主要包括呈腰形板状结构的安装部920,以及与安装部920一体成型的压止部921,如图所示,安装部920上具有一腰形孔922,而解锁连杆5的外侧具有该腰形孔922相适应的弧形片52,且弧形片52对应的圆心与解锁连杆5下端的转动中心重合,以提高整体转动的协调性,止退拨片92通过腰形孔922与解锁连杆5实现可拆卸地卡接,即可跟随解锁连杆5实现同步转动。

安装部920与后向限位片91平行设置,且处于后向限位片91的外侧,而压止部921自安装部920的后端端部朝后向限位片91所在一侧延伸,当座椅处于初始姿态,即后向限位片91处于初始位时,压止部921刚好压在前抵接端910的上侧,此时后向限位片91基本沿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复位扭簧A94处于扭紧状态,而当靠背地锁8解锁,在外力作用下,座椅靠背发生前倾转动,则解锁连杆5带动止退拨片92顺时针旋转,压止部921松开对后向限位片91的压迫,后向限位片91在复位扭簧A94逆时针旋转至与止挡部950抵接,并在复位扭簧A94作用下,始终保持在此止退位,此时若座椅后滑,则后抵接端911将与抵接面900发生抵接,从而抑制后滑趋势。

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和图2中的后向限位片91处于初始位,其在高度上未与抵接面900发生交叉,处于抵接面900的上方,基本沿滑轨的长度方向设置,此时当滑轨总成的锁止机构正常解锁之后,则座椅可进行整体的前后滑移。

当需要为后排乘客留出足够进入空间时,解锁靠背地锁8之后,外力作用于靠背1上,使其前倾或倒平,同时通过连杆联动,使座框2也发生倾斜转动,此过程中,解锁连杆5则带动止退拨片92转动,从而使后向限位片91在复位扭簧A94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止挡部950抵接,处于止退位,如图4和图5,此时座椅处于前倾姿态,而后向限位片91的后抵接端911的端面刚好与抵接面900抵接,使座椅不能向后滑动,参考图6和图7,此时座椅朝前方滑出一端距离,但是因为复位扭簧A94与止挡部950的共同作用,使后向限位片91始终保持在倾斜的止退位,即使有突然向后的推力,朝后滑动也势必与抵接面900抵接,不会撞伤后排正在进出的乘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此时如果下压靠背1,使座椅恢复初始姿态,并将靠背地锁8与上滑轨30锁紧,此过程中解锁连杆5转动带动止退拨片92逆时针转动,同时将后向限位片91下压,使后向限位片91恢复到初始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