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2842发布日期:2020-10-02 09:0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空调一般没有设置加湿装置。空调在制冷或制热的过程中,都会导致空气中的水分减少,令到乘员感觉干燥。

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了车载加湿器。

然而,现有的车载加湿器存在三个问题:①多数采用微孔雾化片实现超声波震荡以及受限于储水空间,产生的加湿雾气较少,一般只有30-50ml/h,无法达到整车舒适性的要求;而且微孔超声波雾化片的耐久寿命更短,一般在2000h-3000h左右,无法达到车辆的信赖性要求;②考虑整车上、下坡、加速等实际走行工况,多数车载加湿器无法进行水位的正确监测,会造成雾化片的干烧造成寿命降低;③车载加湿发生装置水流结构类似水瓶结构,无法缓解整车行驶过程中水流音,造成客户的抱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车载加湿器存在加湿雾气少、无法进行水位的正确检测、以及水流音过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以及容置在所述装置外壳内的水箱,所述水箱包括注水口、多个储水区、以及雾化口,一所述储水区设置所述注水口,一所述储水区设置所述雾化口,在设置所述雾化口的储水区内设置雾化装置,多个所述储水区连通,且不同储水区的底部高度不同。

进一步地,一所述储水区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检测水位高于所述雾化装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位传感器的检测水位为10-30毫米。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底部最低的所述储水区底部的排水口、以及控制所述排水口打开或关闭的排水电磁阀。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依次与所述储水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区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相连通的两个所述储水区之间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储水区包括依次连通且底部依次下降的第一储水区、第二储水区、第三储水区、以及第四储水区,所述注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水区,所述雾化口设置在所述第三储水区,所述第四储水区设置水位传感器,所述第四储水区的底部设置排水口、以及控制所述排水口打开或关闭的排水电磁阀。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水区的底部与所述注水口的距离为10-15毫米,所述第二储水区的底部比所述第三储水区的底部高出5-10毫米,所述第三储水区的底部比所述第四储水区的底部高出5-10毫米。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雾化装置通信连接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将水箱划分为不同的储水区,不同的储水区的底部高度不同,因此使得不同的储水区具有不同的水位高度。一方面提高了储水容量,另一方面减弱大容积储水带来的水流声音,同时,由于设置多个储水区,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储水区分别设置雾化装置和水位传感器,以提高水位监测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水箱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a-a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的b-b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图8的c-c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的d-d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以及容置在所述装置外壳1内的水箱2,如图3至图11所示,所述水箱2包括注水口21、多个储水区、以及雾化口22,一所述储水区设置所述注水口21,一所述储水区设置所述雾化口22,在设置所述雾化口22的储水区内设置雾化装置3,多个所述储水区连通,且不同储水区的底部高度不同。

具体来说,该装置固定在仪表台内,属于汽车前装产品,通过管道与空调系统相连接可以实现车厢内的加湿以及辅助空调系统制冷,实现快速降温。水从装置外壳1进入,然后如图3箭头所示,水从注水口21进入一储水区,然后依次进入不同的储水区,并通过雾化装置3经雾化口22出雾。雾化装置3采用大容量的平片雾化片,并设置好散热装置,通过控制电路将整车12v电压升压到36v电压实现雾化片的300ml/h的出雾量,满足出雾的要求,耐久性能可达8000h以上,满足整车的使用时间与要求。雾化装置3优选为超声波平片雾化片,保证性能的实现。

本实用新型将水箱划分为不同的储水区,不同的储水区的底部高度不同,因此使得不同的储水区具有不同的水位高度。一方面提高了储水容量,另一方面减弱大容积储水带来的水流声音,同时,由于设置多个储水区,因此可以在不同的储水区分别设置雾化装置和水位传感器,以提高水位监测准确率。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空调加湿发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以及容置在所述装置外壳1内的水箱2,如图3至图11所示,所述水箱2包括注水口21、多个储水区、以及雾化口22;

所述储水区包括依次连通且底部依次下降的第一储水区25、第二储水区26、第三储水区27、以及第四储水区28,在所述第一储水区25设置注水口21,在所述第三储水区27设置雾化口22及雾化装置3作为雾化发生区,所述第四储水区28设置水位传感器4,所述水位传感器4的检测水位高于所述雾化装置3,所述水位传感器4的检测水位为10-30毫米,所述第四储水区28的底部设置排水口23、以及控制所述排水口23打开或关闭的排水电磁阀5,所述储水区为圆柱形结构,且相连通的两个所述储水区之间设置有挡板24,还设置有鼓风机6,所述鼓风机6的出风口依次与所述储水区连通;

所述第一储水区25的底部与所述注水口21的距离为10-15毫米,所述第二储水区26的底部比所述第三储水区27的底部高出5-10毫米,所述第三储水区27的底部比所述第四储水区28的底部高出5-10毫米;

还包括与所述雾化装置3、所述水位传感器4、所述排水电磁阀5、以及所述鼓风机6通信连接的控制器7。

具体来说,考虑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倾斜。将水位传感器4设置在水位最低的第四储水区28。第四储水区28在整车前后倾角30°时,水位波动最小,同时对水位传感器4的输出信号采用滤波处理。检测水位10-30mm,既可以保证雾化片不干烧,又可以保证雾化性能。

雾化装置3采用超声波平片雾化片。同时固定雾化片机构9对雾化装置3进行固定,固定雾化片结构9上设置散热铝板以便于散热。控制器7获取水位传感器4的信号,当水位低于预设水位开始进水阈值,则控制开始进水,当水位高于预设水位停止注水阈值,则控制停止进水。同时,控制器7控制雾化装置3进行雾化加湿。当加湿完成后,位于水位最低的排水电磁阀5打开,将装置内残留水进行排空,尽可能保证装置中无水状态。如图11所示,在风干模式下,通过鼓风机6将装置表面残留的水分进行风干处理达到干燥环境抑制细菌的繁殖增长。水汽可以从外壳上盖8的排气孔81排出。

如图5所示,第一储水区25用于进水,考虑整车水流音,将第一储水区25的水位深度设置与注水口21距离10-15mm最优。如图7所示,第二储水区26为储水区,第二储水区26的水位比第三储水区27水位高出5-10mm,以便于快速补充第三储水区27的雾化需求。第三储水区27为核心的加湿发生区域。水流方向如图3箭头所示,每个储水区域用圆柱形结构,减少水流阻力。同时,每个区域交界处则利用挡板减弱水流音。如图9所示,第三储水区27用于超声波雾化区,考虑雾化干烧,第三储水区27的水位比第三储水区28低5-10mm。第四储水区28设置水位传感器4以及排水口23,利用排水电磁阀5进行排水。由于第四储水区28距离注水口21最远,使得能够完全排水。

本实施例按照整车条件选取水位检测传感器位置,可检测10-30mm的高度水位,并通过滤波逻辑减少传感器的误报。另外,设计成圆形柱体储水,按照第一储水区、第二储水区、第三储水区和第四储水区,设计不同水位高度,减弱大容积储水带来的水流声音。最后,水位传感器的位置即可保证平片雾化片不进行干烧,也可保证出雾量的稳定。

本实施例解决了整车行驶过程中,加湿器水位检测的准确性,提高了车载加湿器的信赖性。增大了加湿器的出雾量,解决了目前加湿器出雾量不足的痛点,极大的改善了整车的舒适性。通过设置不同的圆柱结构并进行挡板阻隔,减缓整车水位的波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