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766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折叠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前、后轮总成、车架、车把总成、前、后支杆总成、车座及脚蹬组成的自行车,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不能折叠且车架一般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方便、体积小重量轻、拆装方便且可折叠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措施来达到的本折叠自行车是一种具有车架、前、后轮总成、前、后支杆总成、车把总成、车座及脚蹬组成的折叠自行车,该折叠自行车的前、后轮总成、前、后支杆总成和车把总成能绕车架折叠,车架为椭圆形,在椭圆形车架上有两个链条调节轮,还有一个连接套与车架焊接;前轮总成由前轮、轮毂、骨架、前叉子和不充气轮胎构成;后轮总成由后轮、轮毂、骨架、后叉子和不充气轮胎构成;前支杆总成由前支杆、挡销、中间支杆、弹簧及堵构成;后支杆总成由后支杆、下支杆、减震弹簧、连接杆和与前支杆总成中相同的挡销、中间支杆、弹簧及堵构成,车把总成由两个车把、连接块、套管、折叠轴、固定座、连接套和方销构成,脚蹬总成由脚蹬、驱动臂和小轴构成。
本发明还可以由以下途径来完成,本折叠自行车的椭圆形车架上有用来安装和折叠前支杆总成的滑槽a,用来安装调节轮的滑槽b及用来安装脚蹬的圆孔c,以上两个槽和一个圆孔与相配合件为动配合,还有用来安装后叉子的销孔d,且车架上焊有连接套。
轮毂为不少于3个扇形块所组成的半径依次减小的扇形块结构,在最大半径的扇形块端部有向下的弹性钩与和它相邻的两个扇形块向上的弹性钩相连接,其余各块也分别由一个向上的弹性钩和向下的弹性钩相连接,每个扇形块的圆心部位都有一个圆轴孔。
骨架的外面为圆鼓形用于安装不充气轮胎,内孔是与轮毂的外轮廓相配合的变直径孔。
前支杆总成中的前支杆截面为长方形,它上部有与车座相连的横孔;中部有横槽,槽底有装挡销的圆孔,槽口部焊有装挡销的堵,两堵之间有弹簧;下部为叉状,叉头部有台用来固定中间支杆。
后支杆总成中的中间支杆截面为长方形,上部有盲孔,孔内有减震弹簧,弹簧上有活动杆截面为长方形,活动杆上部也有盲孔,孔内装有上、下部都为叉状的后支杆,在后支杆的上部也有横孔与车座相连,活动杆中部和下部结构同前支杆总成,中间支杆的下部为叉状,其头部有凸起的块与前叉的凹槽相配合。
车把的下部通过销子与长方形连接块相连,锥形弹性开口销将连接块与套管相连,中间有一折叠轴,套管通过螺栓与固定座相连接,在套管底部有一螺母用来连接方销,固定座与方销小头外径相同部位通过滚珠安有连接套与车架焊接,使车把能转动,锥形弹性开口销把方销和前叉子相连接。
脚蹬能从长方形驱动臂中拔出沿小轴进行折叠。
前叉子为半圆形其上部有一小平面,后叉子也为半圆形,上面有一台阶前端部有销孔与椭圆形车架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本自行车能进行折叠、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如图所示


图1是折叠自行车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折叠自行车折叠后的状态图。
图3是椭圆形车架的结构图。
图4是车把k向的剖面图。
图5是前支杆总成剖面图。
图6是后支杆总成剖面图。
图7是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车轮剖面图。
图9是脚蹬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本折叠自行车的外形结构如1所示,有两个车把1,连接套2,锥形弹性开口销3,前叉子4,前轮5,脚蹬6,轮盘7,链条8,飞轮9,后轮10,后叉子11,链条调节轮12,前支杆总成,后支杆总成,半圆形固定销15,椭圆形车架16,车座17。
折叠自行车的椭圆形车架如附图3所示,在这个椭圆形车架16上有用来安装和折叠前支杆总成的滑槽a,折叠时拔下半圆形固定销40使前支杆总成沿滑槽a折入椭圆形车架内;有用来安装链条调节轮12的滑槽b,调节轮折叠时能在滑槽b中滑动调节链条的长度;有用来安装脚蹬的圆孔c与配合件为动配合;还有用来安装后叉子的销孔d;车架上焊有连接套2。
折叠自行车的前、后车轮结构如图7、图8所示,前轮小于后轮,结构相同,前轮毂为18,后轮毂为18′,轮毂为不少于3个扇形块所组成的半径依次减小的扇形块结构,本实施例为6块,在最大半径扇形的端部有向下的弹性钩与和它相邻的两个扇形块向上的弹性钩相连接,其余各块也分别由向上的弹性钩和向下的弹性钩相连接,每个扇形块的圆心部位都有一圆轴孔。前轮骨架为20后轮骨架为20′,骨架的外面为圆鼓形用于安装不充气轮胎19和19′,骨架的内孔是与轮毂的外轮廓相配合的变直径孔。折叠时先拔下联接销21,然后把由橡胶和骨架组成的外带卸下,轮毂的扇形块沿轴心折向最大半径的扇形块成扇形放入椭圆形车架内如附图2所示。
本折叠自行车的前支杆总成如附图5所示,前支杆14截面是长方形,其上部有与车座17相连的横孔;中部有横槽,槽底有装挡销21的圆孔,槽口部焊有装挡销的堵24,两堵之间有弹簧23;下部为叉状,叉头部有台用来固定中间支杆22,用半圆形固定销40将前支杆总成与椭圆形车架相连接。
本折叠自行车的后支杆总成如附图6所示,中间支杆25截面为长方形的,上部有盲孔,孔内有弹簧26,运动中起减震作用;弹簧上有活动杆27截面为长方形,上部也有盲孔,孔内装有上、下部都为叉状的后支杆28,在后支杆的上部有横孔与车座用螺栓连接,活动杆的中部和下部结构与前支杆总成的中部及下部结构相同;中间支杆的下部为叉状,头部有凸起的块与后叉11的凹槽相配合。
车把结构如附图4所示,两个车把1的下部通过销子32与长方形连接块30相连,锥形弹性开口销把连接块与套管29相连,中间有一折叠轴33,套管通过螺栓与固定座36相连接,在套管的底部安有一螺母35用来连接方销33,固定座和方销小头外径相同部位通过滚珠安有连接套2,使车把能转动,连接套与车架焊接,锥形弹性开口销3把方销和前叉子相连接。折叠时打开支杆销31,拔下锥形弹性开口销34,车把可沿折叠轴33进行折叠。拔下前叉的锥形弹性开口销3,前轮即可折入椭圆形车架内,如附图2所示。
脚蹬总成如附图9所示,脚蹬6能从长方形驱动臂31中拔出沿小轴39折叠。
本折叠自行车的前叉子4为半圆形结构,其上部有一小平面与车把总成相接,后叉子也为半圆形,上面有一台阶安放后支杆总成以防下滑,前端部有销孔与椭圆形车架上的d孔用销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车架、前、后轮总成、前、后支杆总成、车把总成、车座及脚蹬总成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后轮总成、前、后支杆总成、车把总成能绕车架16折叠;其中车架16为椭圆形,在椭圆形车架上有两个链条调节轮12,还有一个焊在车架上的连接套2;前论总成由前轮5、轮毂18、骨架20、前叉子4和不充气轮胎19构成;后轮总成由后轮10、轮毂18′、骨架20′、后叉子11和不充气轮胎19′构成;前支杆总成由前支杆14、挡销21、中间支杆22、弹簧23和堵24构成;后支杆总成由后支杆13、下支杆25、弹簧26、连接杆28和与前支杆总成中相同的挡销、中间支杆、弹簧及堵构成;车把总成由两个车把1、连接块30、套管29、折叠轴33、固定座36、连接套2、和方销37构成;脚蹬总成由脚蹬6、驱动臂38和小轴39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椭圆形车架上有用来安装和折叠前支杆总成的滑槽a,用来安装调节轮12的滑槽b及用来安装脚蹬的圆孔c,a.b槽和孔c与相配合件为动配合,还有用来安装后叉子的销孔d,且车架上焊有连接套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轮毂为不少于3个扇形块所组成的半径依次减小的扇形块结构,在最大半径扇形的端部有向下的弹性钩与和它相邻的两个扇形块向上的弹性钩相连接,其余各块也分别由一向上的弹性钩与向下的弹性钩相连接,每个扇形块的圆心部位都有一圆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骨架20的外面为圆鼓形用于安装不充气轮胎,内孔是与轮毂的外轮廓相配合的变直径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支杆总成中的前支杆14截面为长方形,其上部有与车座相连的横孔;中部有横槽,槽底有装挡销21的圆孔,槽口部焊有装挡销的堵24,两堵之间装有弹簧23;下部为叉状,叉头部有台用来固定中间支杆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支杆总成中的中间支杆25截面为长方形,上部有盲孔,孔内装有弹簧26;弹簧上有活动杆27截面为长方形,上部也有盲孔,孔内有上、下部都为叉状的后支杆28,在后支杆的上部有横孔与车座相连,活动杆中部和下部结构同前支杆总成;中间支杆的下部为叉状其头部有凸起的块与后叉11的凹槽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把1的下部通过销子32与长方形连接块30相连,锥形弹性开口销把连接块与套管29相连接,中间有一折叠轴33,套管通过螺栓与固定座36相连接,在套管的底部安有一螺母35来连接方销37,固定座和方销小头外径的相同部位通过滚珠安有连接套2,使车把能转动,锥形弹性开口销3把方销和前叉子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叉子4为半圆形,其上部有一小平面;后叉子亦为半圆形,上面有一台阶,前端部有销孔与椭圆形车架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折叠的自行车,其车架为椭圆形,前、后轮总成、前、后支杆总成、车把总成能绕椭圆形车架折叠,有橡胶或弹簧的减震装置,链条长度可以调节,由于上述新颖结构,本车具有拆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便于携带等优点。
文档编号B60B3/00GK2032590SQ8820178
公开日1989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88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88年3月15日
发明者张毅 申请人:张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