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用悬架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3518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82]由此,不能抵销反作用力E,作用于车轮支承部13b的绕主销轴P的弯曲力矩会过大。因此,由于作用于形成于转向节3的主销旋转部6a的负担增大,所以需要大地形成该主销旋转部6a。其结果,产生可用于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设置的空间会缩小的问题。
[0083]其次,说明效果。
[0084]在实施例1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用悬架装置中,可以得到下述列举的效果。
[0085](I) 一种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用悬架装置,将由轮内电动机单元7驱动的车轮I经由悬架构造部件10、及减震器15悬架于车身S,其构成为,上述悬架构造部件10具备:相对于车身S可摆动地支承的悬架臂(上悬架臂11)、和将上述车轮I可摆动地连结在上述悬架臂(上悬架臂11)上,并且具有与上述减震器15的下端部15a连结的减震器连结部13c的连杆部件(侧连杆13),将上述减震器连结部13c配置于上述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上端部(上端面8a)的车辆下方位置。
[0086]由此,可以不将减震器15的上端部15b设定在高的位置,而能够确保减震器15的杠杆比及行程。
[0087](2)设为如下构成:上述悬架臂为配置于上述车轮I的车轴Q的车辆上方位置且在上述车轴Q的车辆上方位置可摆动地支承上述车轮I的上悬架臂11,上述连杆部件(侧连杆13)具有将上述悬架臂(上悬架臂11)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地连结的臂连结部13a和将上述车轮I在转向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承的车轮支承部13b,将上述车轮支承部13b配置在上述减震器连结部13c的车宽方向外侧位置且上述臂连结部13a的车辆下方位置。
[0088]由此,可以降低作用于车轮支承部13b的弯曲力矩,可以实现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设置空间的扩大。
[0089](实施例2)
[0090]实施例2是将侧连杆的车轮支承部及减震器连结部的配置设为与实施例1不同的构成的例子。
[0091]图5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应用了实施例2的悬架装置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时的正面图。图6是从车辆上方观察应用了实施例2的悬架装置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时的平面图。此外,对于与实施例1同等的构成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092]在实施例2的悬架装置中,也与实施例1相同,经由侧连杆23(连杆部件)将车轮I与上悬架臂11和减震器15连结。而且,该侧连杆23具有臂连结部23a、车轮支承部23b、减震器连结部23c。
[0093]而且,如图5所示,上述车轮支承部23b配置在由轮辋Ic及轮盘Id包围的车轮I的轮内侧区域R的外侧,且配置在轮盘Id的车身侧开放面(图5中点划线A所示)和车身S之间。S卩,实施例2的车轮支承部23b被配置在从轮内侧区域R离开的位置。
[0094]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上端面8a (上端部)的车辆下方位置,并且,如图6所示,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车身侧端面8c (车身侧端部)的车宽方向内侧位置。即,该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车身S和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车身侧端面Sc之间的位置。
[0095]在此,“车身侧端面Sc”是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单元壳体7a的面临车身S的侧面,是单元壳体7a中最接近车身S的部分。
[0096]而且,通过将车轮支承部23b配置在从轮内侧区域R离开的位置,可以将与转向节3的上侧托架3a连结的车轮支承部23b配置在配置有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轮内侧区域R的外侧。因此,可以实现轮内侧区域R的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可配置区域的扩大,可以增大电动机体积。
[0097]特别是,在实施例2中,由于将车轮支承部23b配置在车轴Q的车辆上方,所以可以在车轴Q更上侧的径方向扩大电动机体积。
[0098]另外,通过将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车身S和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车身侧端面Sc之间的位置,可以将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不与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振摆回转相干涉的位置。即,轮内电动机单元7在驱动时绕车轴Q(径方向)振摆回转。
[0099]与之相对,通过将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车身S和车身侧端面Sc之间,可以将该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轴方向的侧方。
[0100]因此,可以防止轮内电动机单元7振摆回转时的、减震器连结部23c和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干涉。
[0101]而且,由此,可以不将减震器15的上端部15b设定在高的位置而在径方向上增大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电动机体积。
[0102]其次,说明效果。
[0103]在实施例2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用悬架装置中,得到下述列举的效果。
[0104](3)设为如下构成,上述车轮I具有支承轮胎Ia的轮辋Ic和与上述轮内电动机单元7连结的轮盘ld,上述连杆部件(侧连杆23)具有将上述车轮I在转向方向上可摆动地支承的车轮支承部23b,将上述车轮支承部23b配置在从由上述轮辋Ic及上述轮盘Id包围的轮内侧区域R离开的位置。
[0105]由此,可以将车轮支承部23b配置在配置有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轮内侧区域R的外侧,可以实现电动机体积的增大。
[0106](4)设为如下构成,将上述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上述车身S和上述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车身侧端部(车身侧端面Sc)之间的位置。
[0107]由此,可以将减震器连结部23c配置在与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振摆回转不干涉的位置,可以在径方向上增大电动机体积。
[0108](实施例3)
[0109]实施例3是将轮内电动机单元的构成和侧连杆的车轮支承部及减震器连结部的配置设为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构成的例子。
[0110]图7是从车辆前方观察应用了实施例3的悬架装置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正面图。图8是从车辆上方观察应用了实施例3的悬架装置的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的平面图。此外,对于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同等的构成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1]在实施例3的悬架装置中,如图7所示,轮内电动机单元W在单元壳体7a内置有电动机71 (旋转电机)和减速器72。而且,电动机71的电动机输出轴71a相对于作为减速器输出轴即轮内电动机单兀7'的输出轴7b偏置。在此,轮内电动机单兀7'的输出轴7b相对于车轮I的车轴Q同轴配置,因此,电动机71的电动机输出轴71a相对于车轮I的车轴Q处于偏置的状态。此外,在此,如图7及图8所示,电动机输出轴71a相对于车轴Q在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各方向上偏置,电动机输出轴71a位于车轴Q的车辆上方,并且位于车轴Q的车辆前方。
[0112]另外,在该实施例3的悬架装置中,也与实施例1及实施例2相同,车轮I经由侧连杆33 (连杆部件)与上悬架臂11和减震器15连结。而且,该侧连杆33具有臂连结部33a、车轮支承部33b、和减震器连结部33c。
[0113]而且,如图8所示,上述车轮支承部33b配置在由轮辋Ic及轮盘Id包围的车轮I的轮内侧区域R的外侧、即车身S侧,并且配置在减震器连结部33c的车辆前方位置且车宽方向外侧位置。另外,在此,该车轮支承部33b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后端面Sb(后端部)的车辆后方位置。
[0114]S卩,车轮支承部33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后端面Sb和减震器连结部33c之间。另外,该车轮支承部33b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轮盘Id的车身侧开放面(图8中点划线A所示)和减震器连结部33c之间的位置。
[0115]而且,如图8所示,该车轮支承部33b配置在内置于单元壳体7a的电动机71的电动机输出轴71a的车辆后方位置。
[0116]S卩,从车辆前方侧朝向车辆后方,按顺序排列有电动机71的电动机输出轴71a、车轮支承部33b、减震器连结部33c。
[0117]另外,如图7所示,上述减震器连结部33c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 '的上端面8a(上端部)的车辆下方位置,并且,如图8所示,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后端面Sb的车辆后方位置。
[0118]此外,“后端面Sb的车辆后方位置”是指即使在伴随车轮I的转向而轮内电动机单元7'振摆回转的状态下,也能够配置在后端面Sb的车辆后方位置。
[0119]而且,通过将减震器连结部33c配置在轮内电动机单元7'的后端面Sb的车辆后方位置,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