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联接器和用于挂车联接器的负载支架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63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安设方向82 之间的最大的角应当小于30°,从而使得安设方向可以平行于和/或倾斜于中轴线32延伸 或也可以弯曲地延伸。
[0206] 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本身具有壳体84,在该壳体内设有用于联接球26的球容纳 部86,其中,球容纳部86从壳体84的容纳孔88起具有伸入壳体84的圆柱形的球导引面 92〇
[0207] 壳体84此外配设有保持元件96,其中,保持元件96分别具有定位容纳元件104, 其分别与定位体54配合作用。
[0208] 保持元件96尤其建立起与壳体84的刚性连接,从而使得定位容纳元件104既相 对于壳体84又相对于彼此刚性布置。
[0209] 在图4中示出的与定位体54a配合作用的定位容纳元件104a例如从容纳孔106 起延伸至与容纳孔106对置的容纳底部108。
[0210] 定位容纳元件104包括从容纳孔106起直至延伸进入容纳底部108的容纳面114 和116,它们在容纳底部108的区域中构造成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这些支撑面区域沿着 与安设方向82相反的方向朝向彼此延伸,并且例如可在容纳底部108的基线112的区域中 互相过渡或彼此相间隔地终止。
[0211] 此外,容纳面114和116包括连接到支撑面区域122和124上的延伸直至容纳孔 106的导引面区域126和128,它们尤其平行于安设方向82延伸。
[0212] 导引面区域126和128在此用于导引穿过容纳孔106进入定位容纳元件104中的 定位体54,从而使得这些导引面区域贴靠在定位体54的导引面区域76和78上,并因此在 安设时沿安设方向82导引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而定位容纳元件104的支撑面区域122和 124被构造成使得这些支撑面区域尽可能平面地贴靠在定位体54的定位面64和66的定位 面区域72和74上。
[0213] 因此,在按本发明构造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负载支架40的 整个负载都施加在定位体54a和54b上,也就是通过一方面将定位容纳元件104的支撑面 区域122和124尽可能平面地贴靠到定位体54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
[0214] 此外,支撑面区域122和124沿安设方向82扩宽的走向以及定位面区域71和74 的至少近似地同样沿安设方向扩宽的走向导致定位容纳元件104相对定位体54经历了横 向于安设方向82以及横向于横向平面60的精确的定向。
[0215] 另一方面,在沿安设方向82安设在定位体54上时,尤其是安设在定位体的导引面 区域76和78上时,定位容纳元件104的导引面区域126和128用于导引壳体84,从而使定 位容纳元件104以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贴靠在定位体54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
[0216] 在将壳体84安设到带联接球26的球颈12上时,先是将联接球26穿过容纳孔88 导引进入球容纳部86中,其中,球导引面92有间隙地贴靠在联接球26的球面38上,并且 联接球26在运动进入球容纳部86中时被朝着端部面94的方向导引得很远,直至定位容纳 元件104以其容纳孔106到达定位体54,然后定位体54运动进入定位容纳元件104中,直 到定位容纳元件104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贴靠在定位体54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 从而到达了负载支架保持位置。
[0217] 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该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整个负载都 被定位容纳元件104传递给定位体54并且从该定位体传递给球颈12,而联接球26仅贴靠 在球导引面92上,并且因此支持了壳体84相对球颈12的支撑,以防止壳体84围绕定位体 54、尤其是围绕由该定位体的横向于中轴线32延伸的纵轴线58形成的翻转轴线KAP翻转。
[0218] 此外,定位体54与定位容纳元件104的所描述的配合作用防止了壳体84绕大致 平行于安设方向82延伸的转动轴线D发生转动。
[0219] 在此,相对安设方向82大致平行的走向指的是,转动轴线D的如下走向,在这种走 向下,转动轴线D和安设方向夹成了最大为30°的角。
[0220] 但作为备选,在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考虑的是,将球容纳部86的与 容纳孔88对置布置的端部面94例如构造成锥形的端部面或球冠面,并且将壳体84与稳定 元件96和定位容纳元件104构造成使得负载支架40的整个负载从端部面94传递给联接 球26,并且使得定位体54仅用于支撑壳体84,以防止围绕贯穿联接球26且横向于中轴线 32延伸的翻转轴线KAK发生全面翻转,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导引面区域126和128首先通 过贴靠到定位体54的导引面区域76和78上一方面防止了壳体84围绕联接球26翻转,并 且另一方面防止了壳体84绕大致平行于安设方向82延伸的转动轴线D转动,而容纳面114 和116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例如在一侧,也就是在球颈12侧或在横向平面60侧可以靠 置在定位体54的定位面64和66的相应的定位面区域72和74上,以便实现额外的支撑。
[0221] 在按本发明的球颈的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定位体a和b被构造 成使得它们的外面55' a、55' b并不是关于纵轴线58呈圆柱形地延伸,而是随着沿延伸 方向59相对球颈区段52'的间距增加而锥形地变细,从而使得外面55' a和55' b随着 沿延伸方向59相对球颈区段52'的间距增加而相对纵轴线59以更小的径向间距延伸。
[0222] 这导致按本发明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靠置在由外面55' a和 55' b形成的定位面64'和66'上的支撑面区域122'和124'经受了除支撑外还平行 于延伸方向59定向的力,并由此实现了壳体84相对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的定心,这导 致壳体84'在球颈12'上的固定得到改进,尤其是当支撑面区域122'和124'与定位体 a和b的外面55' a和55' b的锥形的走向相匹配时。
[0223] 因此,定位体a和b的这种构造改进了壳体8V相对竖直的纵向中央平 面30在定位体a和b的区域中的定心或壳体的定向,并因此导致壳体 无间隙地固定在球颈上。
[0224] 在其余方面,在这种解决方案中,更确切地说在按本发明的球颈12'的第二实施 例和按本发明的带壳体84'的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这种组合中,与前述由 球颈和壳体构成的组合中的元件一致的元件用同一附图标记标注,因而关于说明可以在内 容上完全参考对该组合的详细描述。
[0225] 在按本发明的球颈12"的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壳体84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 同的方式构造,因而关于该壳体的说明可以在内容上完全参考这个实施例。
[0226] 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定位体54a和54b配设有第二定位 面142a和142b,它们垂直于第一定位体54a和54b的外面55a和55b延伸,并且例如平行 于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延伸。
[0227] 这些附加的第二定位面142a、142b与保持元件96a彼此间的间距相匹配,并且贴 靠在保持元件96的面朝球颈区段52的内侧98上,因而由此可以使保持元件96通过第二 定位面142a、142b抵抗相对于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的横向运动地相对球颈区段52"固 定。
[0228] 因此,通过定位元件54a和54b的第一定位面64和66与第二定位面142a、142b 的配合作用,在第一定位元件54a、54b的区域中,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不仅可以通过定位 体54a和54b与定位容纳元件104a和104b的配合作用抵抗平行于纵向中央平面30的运 动地可靠地固定,而且也可以通过第二定位面142a、142b与保持元件96的内侧98的配合 作用抵抗横向于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的运动地可靠地固定。
[0229] 在此,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构造。
[0230] 在其余方面,所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元件用同一附图标记标注,因而关 于同一元件的说明可以在内容上完全参考第一实施例。
[0231] 在图8所示的另一个解决方案中,与球颈12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同样 用同一附图标记标注,因而关于说明可以在内容上完全参考对第一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0232] 与球颈12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面 142a和142b布置在第二定位体144a和144b上,这些第二定位体与第一定位体54a和54b 的延伸方向59平行地从球颈区段52凸出,但与第一定位体54a和54b相间隔地布置,并且 例如处在第一定位体54a和54b与球凸出部28之间。
[0233]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面142a和142b也贴靠在保持元件96的内侧98上,并 且因此导致了保持元件96相对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的限定的定位,从而使得支撑面区 域122和124的保持元件96并不是横向于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地支撑在第一定位体 54a和54b上,而是抵抗这种运动地通过第二定位面142a和142b固定。
[0234] 在图9所示的按本发明的球颈12""的第五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面142' a和 142' b并不是布置在球颈区段52""上或布置在特别设置的第二定位体上,而是在第一 定位体54" " a和54" " b的端部侧与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相隔限定的间距,并且此 外横向于外面55" " a和55" " b并且尤其是因此也横向于纵轴线58延伸。该第二定 位面142" " a和142" " b与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保持元件96的相互 作用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使保持元件96具有壁区域146,这些壁区域跨过第二定位面 142" " a和142" " b并且在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安设好的状态下支撑在这些第二定位 面上。
[0235] 因此,由此也实现了保持元件96抵抗横向于竖直的纵向中央平面30的运动的固 定,并进而实现了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在球颈12""上的稳定的容纳。
[0236] 在其余方面,与球颈的前述实施例和负载支架保持装置的前述实施方式的元件相 同的元件用同一附图标记标注,因而关于这些元件的说明可以在内容上完全参考对第一实 施例的详细描述。
[0237] 为了将壳体84在负载支架保持位置中固定在球颈12上,如在图10所示的负载支 架保持装置50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那样,设置有固定装置的整体用附图标记160标注的第一 实施方案,其具有拧入螺纹钻孔162内的固定螺钉164。
[0238] 螺纹钻孔162在此形成了导引通道,固定螺钉164作为固定元件在该导引通道内 沿着导引方向165以能在松开位置与固定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进行导引。
[0239] 固定螺钉164 -方面配设有操纵元件166,固定螺钉164能随该操纵螺钉一起转 动,并且另一方面具有螺钉头168,该螺钉头在图11所示的固定位置中以按压的方式贴靠 在联接球26的球面38上,更确切地说是在赤道平面80与球凸出部28之间,尤其在到球凸 出部28的过渡部附近。
[0240] 操纵元件166和螺纹钻孔162与拧入的固定螺钉164 -起形成操纵装置170。
[0241] 通过将螺钉头168以按压的方式贴靠到球面38上,一方面产生了沿安设方向82 作为固定力FK作用到负载支架保持装置50上的力分量,并且另一方面产生了横向于安设 方向82定向且作为张紧力VK作用的力分量,该力分量例如导致带壳体84的负载支架保持 装置50贴靠在联接球26上,更确切地说是在与固定螺钉164对置的侧上,因而由此实现了 负载支架固定装置50的无间隙的固定,其中,固定螺钉164通过这种方式将负载支架保持 装置50与球颈12和联接球26牢牢地连接起来。
[0242] 在图12所示的按本发明的固定装置160'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同样设置有固定螺 钉164',其被拧入螺纹钻孔162'中,但并不是本身直接作用到球面38上,而是经由固定 体172作用到球面38上,该固定体例如构造成球且同样在球面38到球凸出部28的过渡部 附近加载到球面38上。
[0243] 固定螺钉164'也配设有操纵元件166',固定螺钉通过该操纵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