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0882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驾驶员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驾驶员气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方向盘的驾驶员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车辆通常都设置有当发生事故时通过缓冲力保护乘客(occupant)的气囊装置。
[0003]所述气囊装置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各种部位,其中最代表性的是设置于方向盘保护驾驶员的驾驶员气囊(driver air bag)装置及设置于杂物箱上侧保护乘坐在副驾驶座的乘客的副驾驶座气囊(passenger air bag)装置。
[0004]所述气囊装置分别包括发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及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并保护所述乘客的气囊。
[0005]其中,在设计所述驾驶员气囊装置中的所述气囊的展开压力时,设计成体重为65kg左右的身材的一般成人不会因所述气囊的展开压力而受伤。
[0006]但是,所述驾驶员为身材比所述一般成人小的成人的情况下,可能会因所述气囊的展开压力而受伤。因此,需要调节所述驾驶员气囊装置中的所述气囊的展开压力。

【发明内容】

[0007]技术问题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调节向气囊外部排出的气体量调节所述气囊的展开压力的驾驶员气囊装置。
[0009]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通过以下记载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目的。
[0010]技术方案
[0011]为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包括:气囊,其在气体流入时膨胀,形成有排出所述气体的排气孔及相邻于所述排气孔的气垫孔;排气罩,其与所述排气孔对应地结合于所述气囊的外侧面;以及束带,其贯通所述气垫孔及所述排气罩,在所述气囊膨胀时拉动所述排气罩使得所述排气罩遮蔽所述排气孔。
[0012]其他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参见具体说明及附图。
[0013]技术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气囊在膨胀的过程中排出气体,从而能够防止驾驶员因所述气囊过大的初期展开压力而受伤。
[0015]并且,所述气囊完全(full)膨胀时切断气体的排出,因此所述气囊能够用适当的压力保护驾驶员。
[0016]并且,所述气囊完全膨胀后所述气囊与驾驶员接触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气囊保持切断气体排出的状态,因此仍能够保持可保护所述驾驶员的适当压力。
[0017]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不限于以上记载的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技术方案明确理解未记载的其他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的侧面图;
[0019]图2为显示图1中的后面板上设置有排气罩及束带的状态的示意图;
[0020]图3为显示图2中的后面板的示意图;
[0021]图4为显示图3中的排气罩及束带的示意图;
[0022]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过程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0023]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完全膨胀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0024]图7及图8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动作的示意图;
[0025]图9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过程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0026]图10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完全膨胀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气囊12:前面板
[0029]14:后面板20:排气孔
[0030]26:气垫孔30:排气罩
[0031]40:束带50:切断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照附图及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便可明确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实现方法。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本实施例仅仅使得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由技术方案的范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0033]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
[0034]图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的侧面图。
[0035]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设置于车辆的方向盘1。方向盘1配置于驾驶座的前方起到所述车辆的转向功能。
[0036]所述驾驶员气囊装置包括发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未示出)及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的气囊10。
[0037]气囊10的后方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头部的插入孔(未示出)。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喷出气体的头部插入到所述插入孔后通过螺钉结合到气囊10。
[0038]气囊10在所述车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所述气体发生器发生的气体流入时朝着驾驶员向前方展开。
[0039]气囊10由两个柔软的板制成。S卩,气囊10包括前面板12及结合于前面板12的后面板14。前面板12及后面板14为圆形。前面板12与后面板14相对后缝合其边缘制成气囊10。
[0040]前面板12是气囊10中朝向驾驶员的部分即形成气囊10的前方,后面板14是气囊10中朝向方向盘1的部分即形成气囊10的后方。以下,气囊10的前方面表示前面板12,气囊10的后方面表示后面板14。
[0041]气囊10完全(full)膨胀时所述驾驶员与气囊10的前方面接触,通过气囊10内的气压产生的缓冲力保护所述驾驶员。
[0042]图2为显示图1中的后面板上设置有排气罩及束带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显示图2中的后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显示图3中的排气罩及束带的示意图。
[0043]参照图2至图4,后面板14形成有排出气囊10内部气体的主排气孔14a及排气孔20。当然,后面板14还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所述插入孔。但此处省略示出所述插入孔。
[0044]主排气孔14a为圆形且形成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后面板14形成有两个主排气孔14a。主排气孔14a在气囊10膨胀的过程中持续排出气体。
[0045]排气孔20为扇形且形成有多个。本实施例中,后面板14形成有两个排气孔20。所述两个排气孔20的形状相同。排气孔20中一个是第一排气孔,另一个是第二排气孔。
[0046]为调节通过排气孔20向气囊10外部排出的气体量,还在气囊10上设置排气罩30及束带40,后面板14形成有排气罩30及束带40的移动通路即气垫孔26。
[0047]排气罩30及束带40由柔软材料形成。排气罩30及束带40可以由与气囊10相同的材料形成。
[0048]排气罩30具有对应于排气孔20的形状即扇形,其配置在与排气孔20对应的位置且结合于后面板14的外侧面。以排气孔20为基准,排气罩30的一端34缝合于气囊10,以排气孔20为基准,另一端32被束带40贯通。
[0049]束带40结合于排气罩30,在气囊10膨胀时绷紧并拉动排气罩30使得排气罩30能够遮蔽排气孔20。优选的是排气罩30具有能够遮蔽排气孔20的面积。并且,束带40可以通过贯通排气罩30结合于排气罩30。优选的是排气罩30形成有用于束带40贯通的贯通孔32a。
[0050]排气罩30也具有多个,数量对应于排气孔20。S卩,本实施例中排气罩30为两个。所述两个排气罩30的形状及结构相同。所述两个排气罩30中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排气孔对应的位置的是第一排气罩,配置在与所述第二排气孔对应的位置的是第二排气罩。气囊10仅形成有一个排气孔20的情况下,可以只设置一个排气罩30。
[0051]气垫孔26形成于后面板14中邻近排气孔20的部位。气垫孔26的尺寸小于排气孔20,本实施例中气垫孔26是圆形。如本实施例形成有两个排气孔20且具有两个排气罩3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气垫孔26形成于所述两个排气孔20之间即所述第一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
[0052]图5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驾驶员气囊装置的气囊膨胀过程的状态的侧剖面图。
[0053]参照图5,束带40贯通气垫孔26及排气罩30,两端40a、40b结合于气囊10内侧面。S卩,束带40的两端40a、40b结合于气囊10,两端40a、40b之间的部分贯通气垫孔26及排气罩30。优选的是,束带40具有在气囊10膨胀初期处于松弛状态,在气囊10膨胀时能够绷紧并拉动排气罩30的长度。
[0054]束带40的两端40a、40b结合于前面板12与后面板14之间即气囊10的侧面。可以在缝合前面板12与后面板14的边缘制成气囊10时将束带40的两端40a、40b插入到前面板12与后面板14之间并与前面板12及后面板14 一起缝合,结合在气囊10的前方面与后方面之间即气囊10的侧面。
[0055]如上,束带40的两端40a、40b结合于气囊10的侧面,因此即使所述驾驶员接触气囊10的前方面后气囊10被所述驾驶员下压,束带40仍能够保持绷紧状态。若束带40的两端40a、40b结合在气囊10的前方面,那么所述驾驶员接触气囊10的前方面后气囊10被所述驾驶员下压时束带40松弛,因此排气罩30通过气囊10内部气压打开排气孔20,气囊10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孔20排出,故气囊10无法保持能够保护所述驾驶员的适当压力。而本实施例中束带40的两端40a、40b结合于气囊10的侧面,因此即使所述驾驶员接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