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838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此,副腔室45能够向与车体10相接的方向旋转并膨胀。
[0114]充气机20外侧设有气体排放部110时,由充气机20产生的工作气体G较多通过面积大于第I喷出口 114的第2喷出口 116而流动,因此,主腔室30开始先于副腔室45膨胀。因此,主腔室30膨胀一定程度的状态下,副腔室45开始膨胀,能够减少副腔室45膨胀时产生的旋转现象而稳定地实现副腔室45的膨胀。
[0115]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
[0116]为了说明的便利,对于与本实用新型的第I实施例的结构及作用相同的构成要素,引用相同的参照编号,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7]图14是概略性地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的正面图。
[0118]如图14所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3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以相互交叉的形状,设置引导主腔室30及副腔室40的膨胀的外部拴带,即第3引导部120与第4引导部130。第3引导部120与第4引导部130,设置向完成膨胀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对角线方向,而防止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向右侧(以下图14基准)旋转,从而使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维持围住A柱12外侧的状态。
[0119]S卩,向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水平方向或对角线方向设置外部拴带即第3引导部120与第4引导部130,设置为相互交叉的形状。因此,约束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主腔室30旋转的状态下,以“X”字形状交叉的第3引导部120与第4引导部130,从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左侧下端连接到右侧上端,而防止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右侧旋转。
[0120]并且,以“X”字形状交叉的第3引导部120与第4引导部130被使用为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外部拴带时,能够显著提高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展开安全性。
[0121]根据第3实施例的第3引导部120连接主腔室30与连接通道部50,引导连接通道部50的膨胀,第4引导部130连接主腔室30的长度方向一侧(图14基准左侧)与另一侧(图14基准右侧)而引导主腔室30的膨胀并设置为与第3引导部120交叉的形状。第3引导部120与第4引导部130设置为以“X”字形状交叉的形状。因此,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膨胀时,电线形状的第3引导部120及第4引导部130上产生张力而把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上侧拉向下侧,能够约束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向车体的前面弯曲的旋转。
[0122]第3引导部120的两侧连接到与车体相对的主腔室30的内侧面及与车辆用前玻璃14相对的连接通道部50的内侧面,第4引导部130连接到与车体相对的主腔室30的内侧面。并且,第3引导部120的下侧与第4引导部130的一侧连接到与A柱12相对的主腔室30的内侧面。
[0123]因此,第4引导部130的一侧位于与A柱12相对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上侧,第3引导部120的一侧位于第4引导部130的下侧。第4引导部130的另一侧连接到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右侧,第3引导部120的一侧连接到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的右侧上向部分,因此能够稳定地实现主腔室30与副腔室40的膨胀。
[0124]另外,根据第3实施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4,副腔室40的内侧可分成多个腔室。副腔室40的内侧可实施如第1、2实施例所图示的设置第I连接部件90及第2连接部件100等多种变形。
[0125]如上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因充气机20的运转而膨胀的副腔室40、45、140、240、340,440,540紧贴A柱12的外侧而稳定地实现安全气囊的展开,从而防止行人撞到A柱12而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0126]参考附图中图示的实施例而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这只是例示性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具有一般知识的人能够理解到由此可进行多种变形及均等的其他实施例。并且,虽然以设置在汽车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这只是例示性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也可适用于包括不是乘用车的货车的其他移动设备。
【主权项】
1.一种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气机,安装到车体而产生工作气体; 主腔室,接收由所述充气机产生的工作气体而向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膨胀; 副腔室,连接到所述主腔室,通过所述主腔室接收工作气体而向所述车体的A柱外侧膨胀?’及 连接通道部,其两侧连接到所述主腔室及所述副腔室而实现工作气体的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I引导部,连接所述主腔室与所述车体,且引导所述主腔室的膨胀;及 第2引导部,连接所述副腔室与所述车体,且倾斜地设置在所述第I引导部,并引导所述副腔室的膨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引导部连接到与所述车体相对的所述主腔室的内侧面,所述第2引导部连接到与所述车体相对的所述副腔室的内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3引导部,连接所述主腔室与所述连接通道部,且引导所述连接通道部的膨胀;及第4引导部,设置为与所述第3引导部交叉的形状,连接所述主腔室的长度方向一侧与另一侧,且引导所述主腔室的膨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引导部与所述第4引导部以“X”字形状交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引导部的两侧,连接到与所述车体相对的所述主腔室的内侧面,及与车辆用前玻璃相对的所述连接通道部的内侧面,所述第4引导部连接到与所述车体相对的所述主腔室的内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引导部的下侧与所述第4引导部的一侧,连接到与所述A柱相对的所述主腔室的内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I连接部件,设置在与所述A柱相对的所述副腔室的内侧,连接与所述A柱相对的所述副腔室的内侧面及与所述A柱隔离的所述副腔室的外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连接部件具备能够通过工作气体的多个第I连接孔。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腔室,根据设置在内侧的第2连接部件而分成多个腔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腔室所具备的多个腔室分别连接所述第2引导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连接部件具备能够使工作气体通过的的多个第2连接孔,从所述副腔室的内侧向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腔室展开时,所述第2连接部件向所述A柱倾斜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通道部,以对角线方向连接所述副腔室的上侧及从所述副腔室隔离的所述主腔室。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腔室与所述副腔室及所述连接通道部是相互连接的,且以多角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个形状形成,位于所述A柱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主腔室与所述副腔室及所述连接通道部而形成封闭空间部,所述封闭空间部以多角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任意一个形状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体排放部,设置在所述充气机的外侧,两侧具备所述充气机中产生的工作气体的喷出口,从而调整工作气体的排出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排放部,包括: 第I喷出口,向面向所述副腔室的所述主腔室的一侧排出工作气体;及 第2喷出口,向与所述第I喷出口相反的所述主腔室的另一侧喷出工作气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喷出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I喷出口的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关于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行人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充气机,安装到车体而产生工作气体;主腔室,接收由充气机产生的工作气体而向车体的宽度方向膨胀;副腔室,连接到主腔室,通过主腔室接收工作气体而向车体的A柱外侧膨胀;及连接通道部,其两侧连接到主腔室及副腔室而实现工作气体的流动。
【IPC分类】B60R21-36
【公开号】CN204548014
【申请号】CN201520169650
【发明人】朴海权, 李锡旻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