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驻车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56837阅读:来源:国知局
2、驱动齿轮23及驱动板24。
[0056]驱动电机21设置于外壳部10,根据控制部70的控制信号驱动。设置于驱动电机21的驱动轴22能够向两侧方向旋转。例如,驱动轴22向一侧方向旋转时执行驻车制动,驱动轴22向另一侧方向旋转时能够解除驻车制动。
[0057]驱动齿轮23设置于驱动轴22旋转且与减速部30啮合。例如,驱动齿轮23结合于驱动轴22且向侧方向凸出,可以向减速部30传递驱动轴22的动力。
[0058]驱动板24结合于驱动轴22且与驱动轴22联动旋转。可以通过长度增大的锁定部50卡住驱动板24,以限制驱动板24向另一侧方向旋转。驱动板24被限制向另一侧方向旋转的状态下,贯通驱动板24即贯通旋转体241的中央部结合于旋转体241的驱动轴22也同样被限制旋转。
[005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板24包括旋转体241与凸起242。驱动轴22贯通设置在旋转体241的中央部,旋转体241为边缘形成有多个多角面243的多角形形状。凸起242分别从多角面243的端部凸出。长度增大的锁定部50卡住凸起242的情况下,驱动板24被限制向另一侧方向旋转。
[0060]旋转体241形成有带角孔部244,驱动轴22贯通带角孔部244,因此旋转体241能够在与驱动轴22结合的状态下随驱动轴22联动旋转。其中,驱动轴22的外形与带角孔部244的形状相同且均不是圆形。因此,只需将驱动轴22贯通到带角孔部244即可确定驱动轴22或驱动板24的位置。本实施例的驱动轴22的外形与带角孔部244的形状为半圆。
[0061]旋转体241可以是六角形,凸起242可以形成于各多角面243的右侧端部。因此,旋转体24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参照图7),凸起242被长度增大的锁定部50卡住,因此驱动部24能够被限制旋转。另外,旋转体241除六角形之外还可以是替换成五角形等多角形。
[0062]另外,旋转体241因锁定部50被限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旋转体241仍可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即,旋转体24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旋转体241的多角面243不会被锁定部50卡住,而是驱动板24推开锁定部50旋转。
[0063]图5为概括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的锁定部的示意图。
[0064]参照图1、图2、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锁定部50包括固定部51与移动部52。
[0065]固定部51设置于外壳部10,移动部52局部内置于固定部51。移动部52通过固定部51的驱动进出固定部51。移动部52向驱动板24凸出,因此移动部52凸出的情况下,凸起242被移动部52卡住,旋转体241被限制向另一侧方向旋转,即限制驱动板24向另一侧方向旋转。锁定部50可以是液压活塞或电动促动器或螺线管。
[0066]移动部52的端部形成有尖形的接触部53。接触部53可以具有旋转体241向一侧方向进一步旋转时降低移动部52与多角面243之间的摩擦力的形状或材料。例如,接触部53形成于移动部52的端部,为缩小与多角面243之间的接触面积而形成为尖形或倾斜面(参照图8)。另外,接触部53可以由包含与多角面243接触时能够收缩的软性材质的材料形成。
[0067]图6为概括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的电机部驱动以实施驻车制动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的锁定部限制电机部向另一侧方向旋转的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概括显示图7中的电机部再次驱动并向一侧方向旋转的状态的示意图。
[0068]参照图6至图8,初始驻车制动时驱动板2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由于凸起242被移动部52卡住,因此驱动板24被限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需要进一步驻车制动时,在未对锁定部50实施其他驱动的状态下,驱动板24能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0069]以下说明具有如上结构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驻车制动的工作。
[0070]操作驻车键80时,接收驻车信号的控制部70控制使得驱动电机21驱动预定时间,驱动轴2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轴22旋转时连接于驱动轴22的减速部30向主轴部40的丝杠轴41传递动力。丝杠轴41旋转时螺母活塞42移动使得刹车片100紧贴轮盘200以实施驻车制动(参照图6)。
[0071]驱动电机21驱动预定时间后,控制部70控制使得锁定部50工作时,移动部52从固定部51向旋转体241凸出并紧贴旋转体241的多角面243。此时,可以通过驱动驱动电机21,在旋转体24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使得凸起242卡在移动部52的侧面。此外,即使驱动电机21本身不发生驱动,旋转体241也能够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凸起242被移动部52卡住。
[0072]S卩,驱动电机21的动力消除时,加压轮盘200的刹车片100的加压力渐渐解除,螺母活塞42向与驻车制动时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减速部30连接于主轴部40,因此连接于减速部30的旋转体241随螺母活塞42的移动而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凸起242能够被移动部52卡住(参照图7)。此时,移动部52的侧面卡住凸起242,限制旋转体241旋转,因此即使锁定部50小型化也能够提供足以限制旋转体241旋转的支撑力。
[0073]驱动电机21驱动预定时间后,感测部60测定螺母活塞42的移动距离,若螺母活塞42的移动距离未达到预定距离,则控制部70控制使得驱动电机21再次驱动,使旋转体241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参照图8)。S卩,即使锁定部50未解除锁定,换而言之即使移动部52的长度未缩小,驱动电机21驱动时多角面243仍向外侧推开移动部52,驱动板24渐渐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只需驱动驱动电机21即可增大刹车片100的加压力。其原因在于驱动板24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参照图8)多角面243接触移动部52,移动部52无法约束驱动板24的旋转。
[0074]另外,驱动板24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参照图7),凸起242与移动部52发生接触,移动部52限制驱动板24旋转。因此,贯通旋转体241的中央部结合于旋转体241的驱动轴22被限制旋转。
[007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1,旋转体241外侧形成有凸起242,长度增大的锁定部50卡住凸起242,因此刹车片100能够保持加压轮盘200的状态。
[007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1,锁定部50的侧面卡住凸起242,因此即使锁定部50小型化也能够提供足以限制旋转体241的旋转的支撑力。
[007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I,锁定部50允许旋转体241向一侧方向旋转,限制向另一侧方向旋转,因此即使锁定部50不解除锁定,刹车片100也能够进一步加压。
[0078]本实用新型参考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仅作为示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还可以做多种变形或得到其他等同的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部; 电机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部; 减速部,其连接于所述电机部传递动力; 主轴部,其连接于所述减速部接收所述减速部传递的动力并移动刹车片; 锁定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部,通过调整长度限制所述电机部的驱动; 感测部,其感测所述电机部的驱动状态;以及 控制部,其接收所述感测部的感测信号及驻车信号并控制所述电机部的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部包括: 驱动电机,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部,根据所述控制部的控制信号驱动; 驱动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电机向两侧方向旋转; 驱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旋转且与所述减速部啮合;以及 驱动板,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通过被所述锁定部卡住的方式限制所述驱动轴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板设置于所述驱动轴,其中所述驱动板的配置位置更靠近所述驱动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包括: 旋转体,其中央部被所述驱动轴贯通,形状为边缘形成有多个多角面的多角形;以及 凸起,其分别从所述多角面的端部凸出,能够被所述锁定部卡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部包括: 固定部,其设置于所述外壳部;以及 移动部,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且能够进出所述固定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在从所述固定部凸出的状态下向所述驱动板凸出。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向所述驱动板凸出的状态下,所述凸起在所述驱动板向另一侧方向旋转的过程中被所述移动部卡住,限制所述驱动板向另一侧方向旋转。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向所述驱动板凸出的状态下,所述多角面在所述驱动板向一侧方向旋转的过程中推开所述移动部,所述驱动板向一侧方向旋转。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的端部形成有减少与所述多角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尖形的接触部。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轴的外形及所述驱动轴贯通的所述旋转体的带角孔部的形状相同且均不是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驻车制动装置,包括:外壳部;电机部,其设置于外壳部;减速部,其连接于电机部传递动力;主轴部,其连接于减速部接收减速部传递的动力并移动刹车片;锁定部,其设置于外壳部,通过调整长度限制电机部的驱动;感测部,其感测电机部的驱动状态;以及控制部,其接收感测部的感测信号及驻车信号并控制电机部的驱动。本实用新型使得刹车片能够保持加压轮盘的状态,即使锁定部小型化也能够提供足以限制驱动板的旋转与驱动轴的旋转的支撑力,即使锁定部不解除锁定,刹车片也能够进一步加压。
【IPC分类】B60T13/74
【公开号】CN204870983
【申请号】CN201520527780
【发明人】权容植, 金锺圣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0日
【公告号】US2016001794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