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纵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9051阅读:7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纵臂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纵臂总成。
【背景技术】
[0002]悬架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悬架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种形式。独立悬架的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和车架相连,可以更好地保证汽车的行驶性能,因此广泛用于轿车的后桥系统。
[0003]多连杆式独立悬架是左右两个车轮通过多个控制臂或拉杆将车轮与副车架连接起来的一种悬架形式。常见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结构主要由副车架总成、控制臂、转向节、纵臂、减震器、螺旋簧、限位块、稳定杆等部分组成。其中,控制臂与副车架间通过螺栓连接;控制臂与转向节通过螺栓连接;纵臂与转向节通过螺栓连接;减震器与转向节通过螺栓连接。
[0004]现有技术的独立悬架结构的纵臂为钣金冲压结构,其沿车身方向的前端为车身连接点,后端为转向节连接点,主要包括纵臂本体、上侧翻边、短加强筋、转向节连接螺栓孔、加强筋、下侧翻边,纵臂本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上侧翻边设置在纵臂本体的顶边上,下侧翻边设置在纵臂本体的底边上。
[0005]但是,上述上侧翻边的前端、下侧翻边的前端均在纵臂本体前端的安装衬套的后侧截止,上侧翻边的后端、下侧翻边的后端均在转向节连接螺栓孔的前侧截止,上侧翻边、下侧翻边较短,导致纵臂的侧向刚度较差,纵臂中部及根部(沿车身方向的后部)得不到加强,在纵向载荷作用下较易发生屈曲变形,结构稳定性较差,严重时导致悬架功能失效而引发车辆事故。
[0006]综上所述,如何提高纵臂总成的侧向刚度,以提高纵臂总成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以提高纵臂总成的侧向刚度,从而提高纵臂总成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9]—种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纵臂本体,用于连接车身并设置在所述纵臂本体前端的安装衬套,设置在所述纵臂本体顶边上的上侧翻边以及设置在所述纵臂本体底边上的下侧翻边;所述上侧翻边的前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安装衬套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前侧;
[0010]所述下侧翻边的前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安装衬套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前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侧翻边的后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纵臂本体上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螺栓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前端的后侧;
[0012]所述下侧翻边的后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螺栓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前端的后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孔为三个,分别为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三者呈三角形布置,所述第一螺栓孔位于靠近所述上侧翻边的一端,所述第二螺栓孔和所述第三螺栓孔位于靠近所述下侧翻边的一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纵臂本体沿竖直方向的中部设置有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第三螺栓孔围成的三角形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纵臂本体的后端的顶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螺栓孔与所述上侧翻边之间的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前端沿竖直方向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后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前侧,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后端沿竖直方向投影位于所述螺栓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后侧。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为沿所述纵臂本体顶边的弯曲方向弯曲的弧形加强筋;
[0017]所述第二加强筋为向靠近所述上侧翻边的方向弯曲的弧形加强筋。
[0018]进一步的,所述纵臂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纵臂本体后端的稳定杆连接臂,所述稳定杆连接臂与所述纵臂本体之间的夹角呈钝角。
[0019]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杆连接臂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螺栓孔后侧的稳定杆螺纹连接孔;且所述稳定杆连接臂的外周设置有周向翻边。
[0020]进一步的,所述纵臂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稳定杆连接臂与所述纵臂本体的连接处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由所述稳定杆螺纹连接孔指向所述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二螺栓孔与所述第三螺栓孔围成的三角形中心。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具有以下优势:
[002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纵臂总成,上侧翻边的前端和下侧翻边的前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位于安装衬套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前侧,增加了上侧翻边和下侧翻边前侧的长度,提高了纵臂的侧向刚度,从而提高了纵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2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悬架系统,以提高纵臂总成的侧向刚度,从而提高纵臂总成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2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25]—种汽车悬架系统,包括纵臂总成和稳定杆,所述纵臂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纵臂总成。
[0026]所述汽车悬架系统与上述纵臂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7]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与转向节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的主视图;
[003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的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纵臂总成,2-安装衬套,3-转向节,4-稳定杆,101-下侧翻边,102-第一加强筋,103-第二螺栓孔,104-第三螺栓孔,105-稳定杆螺纹连接孔,106-第三加强筋,107-周向翻边,108-第一螺栓孔,109-第二加强筋,110-上侧翻边,111-纵臂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前端/前侧,是指沿车身方向靠近车头的一端/ 一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后端/后侧,是指沿车身方向靠近车尾的一端/一侧。
[00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7]请参考附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架系统的纵臂总成包括纵臂本体111、安装衬套2、下侧翻边101、上侧翻边110 ;其中,纵臂本体111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衬套2用于连接车身并设置在纵臂本体111前端;上侧翻边110设置在纵臂本体111顶边上,上侧翻边110的前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安装衬套2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前侧;下侧翻边101设置在纵臂本体111底边上,下侧翻边101的前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安装衬套2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前侧。
[0038]需要说明的是,纵臂总成与转向节3通过螺栓连接;纵臂总成与安装衬套2通过压装方式连接;安装衬套2通过两侧翼板上的螺栓与车身连接。
[0039]本实用新型的纵臂总成,上侧翻边110的前端和下侧翻边101的前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均位于安装衬套2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后端的前侧,增加了上侧翻边110和下侧翻边101前侧的长度,提高了纵臂的侧向刚度,从而提高了纵臂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0040]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纵臂本体111与下侧翻边101、上侧翻边110组成U型截面结构,确保了纵臂采用较薄板材的同时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进而可实现相同侧向刚度时板材厚度的最小化,有效降低了单件重量,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
[0041]进一步的,上侧翻边110的后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纵臂本体111上用于与转向节3连接的螺栓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前端的后侧;下侧翻边101的后端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螺栓孔沿竖直方向投影的最前端的后侧。本实施例增加了上侧翻边110和下侧翻边101后侧的长度,使整个上侧翻边110和下侧翻边101贯通纵臂本体111的长度方向,进一步提高了纵臂的侧向刚度和结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纵臂总成的侧向抗弯能力;实现采用较薄板材产生大的侧向刚度,进一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纵臂上下两侧翻边的起止位置,避免了纵臂主要受力部位处产生由于冲压产生的毛刺、小裂纹,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毛刺、小裂纹处发生开裂,提高了纵臂使用寿命。
[004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仅增长上侧翻边110的后侧长度或下侧翻边101的后侧长度;也可以仅增长上侧翻边110的前侧长度和下侧翻边101的前侧长度。
[0043]为了使纵臂总成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