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300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导热模块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模块及车辆,所述导热模块包括多个并行且间隔设置的热管(1),各所述热管(1)分别固定在安装板(2)上并使各所述热管(1)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另一侧;每个所述热管(1)包括形成有密闭腔室的管壳,所述管壳的所述密闭腔室内设置有吸液芯以及在所述吸液芯中的能发生相变的吸热介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模块及车辆,利用各热管的高导热性能,能有效降低车身内部温度,提高驾驶舒适性,且节能环保。
【专利说明】
导热模块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传导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导热模块及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夏天的高温天气会使得车辆的车身内部温度较高,尤其对于停放的车辆,在打开车门驾驶时,车内温度很高,会严重影响车内驾驶的舒适度,而且车内温度过高,会影响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对于车内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在高温环境下还存在爆炸的危险。
[0003]而对于行驶的车辆中,虽然可以打开空调调节温度,但是由于空调的运行需要消耗能源,采用空调调节温度还存在能耗以及增加空气污染的问题。
[0004]因此,目前需要提供一种能降低车内温度且能节能环保的设计来使得高温天气下车内的温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热模块及车辆,能够解决目前车辆在高温天气下温度较高的问题,且节能环保。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包括多个并行且间隔设置的热管,各所述热管分别固定在安装板上并使各所述热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
[0007]每个所述热管包括形成有密闭腔室的管壳,所述管壳的所述密闭腔室内设置有吸液芯以及在所述吸液芯中的能发生相变的吸热介质。
[0008]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为能隔热的隔热板。
[0009]优选地,所述隔热板包括刚性支撑板及分别位于所述刚性支撑板两侧的隔热层。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各所述热管的所述管壳的中间部位。
[0011 ]优选地,多个所述热管形成阵列布置。
[0012]优选地,各所述热管的所述管壳分别为直管结构。
[0013]优选地,各所述热管的所述管壳的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折弯结构。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的车身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的各所述热管的位于所述安装板一侧的端部在车身内部且朝下设置,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的端部在车身外部且朝上设置。
[0015]优选地,所述导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和/或车窗上。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模块及车辆,在应用时,导热模块的各热管的位于安装板一侧的部分可作为蒸发段,另一侧的部分作为冷凝段,利用管内的可发生相变的吸热介质,将蒸发段的热量传递至冷凝段。因此在该导热模块安装在车身上时,可有效降低高温天气下车身内部的温度,保证车辆驾驶的舒适性,且节能环保,利于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0017]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热模块的结构示意;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单个热管在安装板上固定的结构示意;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单个热管在安装板上固定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卜热管;11-冷凝段;
[0024]12_蒸发段;2_安装板;
[0025]21-刚性支撑板;22-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7]本实用新型专利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基金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22016Y-4504、222016Y-4505)。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热模块,如图1所示,所述导热模块包括多个并行且间隔设置的热管I,各所述热管I分别固定在安装板2上并使各所述热管I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另一侧;每个所述热管I包括形成有密闭腔室的管壳,所述管壳的所述密闭腔室内设置有吸液芯以及在所述吸液芯中的能发生相变的吸热介质。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导热模块中的各热管I的一端(该端形成为蒸发段12)受热时,管壳内的吸热介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另一端形成为冷凝段11),蒸汽遇冷凝结成液体,液体靠热管I内的吸热芯的毛细力或重力的作用流回到蒸发段12,如此循环,热量由热管I的位于安装板2的一侧的蒸发段12传至位于安装板2的另一侧的冷凝段U,因此该导热模块具有热二极管性能(所谓热二极管就是只允许热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允许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模块在安装于车辆的车身上时(具体可将安装板2固定在车身的顶盖或车窗上),安装板2的一侧的热管部分位于车身内部,另一侧的部分位于车身外部,这样,车身内部的热管部分形成为蒸发段12,而车身外侧的热管部分形成为冷凝段U。由于热管I内部的吸热介质在遇冷凝结成为液体后可靠重力的作用流回至蒸发段12,因此在安装时,热管I的位于车内的一端朝上设置,位于车外的一端朝下设置。
[0030]夏天时,车身内部的热管部分(即蒸发段12)将车身内部的热量传至车身外部的部分(冷凝段11),从而将车身内部的热量传至车外,以降低车身内部的温度,由此可提高驾车的舒适度。而在冬天时,由于热管具有热开关性能,也就是热管在当热源温度高于某一温度时,热管内的吸热介质才会发生相变,热管工作,而在热源温度低于这一温度时,热管不工作,不具有热传导性能,所以在冬天热管不会将车身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部。
[0031]本实用新型提高的导热模块,利于热管内的吸热介质发生相变进行导热的性能来降低车内温度,可节约能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提高汽车配件的使用寿命,并能够避免车内温度过高引起的易燃易爆物品爆炸等安全事故。
[0032]当然,在此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导热模块并不限于应用于车辆上,也可应用于其它的需要降低温度的设备或密闭结构上。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导热模块中,安装板2固定在各热管I的中间部位,各热管I在安装板2上形成阵列布置。
[0034]其中,所述安装板2优选为能隔热的隔热板。
[0035]优选地,所述隔热板包括刚性支撑板21及分别位于所述刚性支撑板21两侧的隔热层22。隔热层22可为泡沫或海绵等隔热材质制成,由于泡沫或海绵等为柔性的,不足以支撑热管I,因此提供刚性支撑板21来安装各热管I,并在刚性支撑板21两侧设置隔热层22进行隔热。应可以理解,隔热板的设置并不限于此,也可仅设置一层能够隔热的能支撑安装热管I的隔热板。
[003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不,各所述热管I的管壳分别为直管结构。
[003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可将热管I的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的作为冷凝段11’的部分形成为折弯结构,以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能够将传导至冷凝段11’的热量快速释放,提高降温效果。
[003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车身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的各所述热管I的位于所述安装板2—侧的端部在车身内部且朝下设置,该位于车身内部的热管部分形成蒸发段12,用以吸收车内热量,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另一侧的端部在车身外部,该位于车身外部的热管部分形成冷凝段11,用以将车内传导的热量散发至车外。其中,热管I的位于车内的部分朝下设置,而且位于车外的部分朝上设置,以使得吸热介质在冷凝段11遇冷凝结成液体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至蒸发段12。
[0039]优选地,该导热模块可设置在车辆的车顶和/或车窗上。
[00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通过设置如上所述的导热模块,可通过导热模块降低车内温度,提高车内舒适度,且利于提高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另外,利于导热模块降温,节能环保,利于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0041]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3]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主权项】
1.一种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模块包括多个并行且间隔设置的热管(I),各所述热管(I)分别固定在安装板(2)上并使各所述热管(I)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一侦U,另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另一侧; 每个所述热管(I)包括形成有密闭腔室的管壳,所述管壳的所述密闭腔室内设置有吸液芯以及在所述吸液芯中的能发生相变的吸热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为能隔热的隔热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包括刚性支撑板(21)及分别位于所述刚性支撑板(21)两侧的隔热层(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固定在各所述热管(I)的所述管壳的中间部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热管(I)形成阵列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热管(I)的所述管壳分别为直管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热管(I)的所述管壳的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一侧的部分形成为折弯结构。8.—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车身上设置有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的各所述热管(I)的位于所述安装板(2) —侧的端部在车身内部且朝下设置,位于所述安装板(2)的另一侧的端部在车身外部且朝上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模块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顶和/或车窗上。
【文档编号】B60H1/32GK205674818SQ20162063913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4日 公开号201620639136.1, CN 201620639136, CN 205674818 U, CN 205674818U, CN-U-205674818, CN201620639136, CN201620639136.1, CN205674818 U, CN205674818U
【发明人】李坤威, 张剑, 胡寻寻
【申请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