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槽架空乘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0214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顺槽架空乘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井下人员运送装置,特别是一种适合煤矿长距离、 多起伏、多变坡的综采工作面顺槽运送人员用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采煤技术的发展,综合机械化设备的使用,采煤工作面的顺
槽长度不断增加。顺槽长度已达到2000米,甚至3000米。采用传统窄轨运 输的矿井,无法使用顺槽防爆汽车等轮式人员运输设备。如何使井下工作人 员安全、快速的进入采煤工作面工作地点,并且节省劳动者的体力、时间, 就成为了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一种能够满足长距离、多起伏的 顺槽环境使用,而且能够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方便的进行移动,设备的布置 与安装不影响顺槽的轨道运输,能够确保乘坐人员的安全,安全防护设施齐 全可靠的顺槽人员运输设备。
煤矿井下现有架空乘人装置、俗称"猴车",由驱动部、托绳轮、回绳 张紧装置、乘人器、牵引钢丝绳、电控系统等组成。它适用于长距离、大断 面、服务期限长的倾斜巷道,如上山等;其牵引钢丝绳是无极绳,由巷道两 帮的托绳轮架设,不间断地循环运行。它与断面小、多起伏、多变坡的顺槽 不相适应,不能满足随采煤面推进不断移动、不影响顺槽轨道运输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井下人员步行到采煤面距离长、耗费体力和时间的不足,解决 现有井下架空乘人装置与顺槽运人不适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顺槽 空乘人装置,能适应顺槽人员运送的需要,适合断面小、多起伏的顺槽环境, 能随采煤面推进而方便移动,不影响顺槽轨道运输,能确保乘坐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顺槽架空乘人装置主要由驱动部、改向装置、机头乘人站、乘人器、托 压绳轮组、机尾乘人站、回绳张紧装置、牵引钢丝绳、电控系统组成。
① 机头乘人站、机尾乘人站分别位于驱动部、回绳张紧装置的一侧; 二者均由上车滑道和下车滑道组成。上、下车滑道分别无极绳沿往返的两股 钢丝绳的走向布置,由沿钢丝绳两侧的道轨构成。两侧的道轨起点低于钢丝 绳、后段逐渐高于钢丝绳。
上车滑道始端设有控制乘人器进入上车滑道的上车闭锁装置。
② 改向装置其实现分绳的改向轮的间距为500mm 800mm,亦即,牵引 钢丝绳的去、回两股绳的间距为500mm 800mm。
③ 乘人器为可拆卸式乘人器;其顶部有悬挂在牵引钢丝绳上的抱索器,
5抱索器上装有与牵引钢丝绳接触的摩擦衬垫,抱索器上还装有滚轮。滚轮在 上、下车时分别沿上、下车滑道滚动滑行。
④ 托绳轮托绳轮与压绳轮组成托压绳轮组。托压绳轮组采用吊挂式固 定方式,艮卩与顶板上的吊挂锚杆联接固定。
⑤ 电控系统由电控装置、急停开关、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上车启动 开关、上车闭锁装置的电控部分等组成。
1) 运行全程设有可在任意位置紧急停车的急停开关及其拉线,急停开关 与电控装置连接、输入紧急停车信号。
2) 机头、机尾分别设有上车启动开关、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它们与电 控装置相连接、且两个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受两个上车启动开关的控制;为 确保乘人单向运行而互相闭锁的机头、机尾的上车闭锁装置的电控部分,与 电控装置相连接,并且受机头、机尾的上车启动开关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① 能够满足长距离、多起伏、多变坡顺槽环境使用,并能够随着工作面 的推进而方便地进行移动;设备布置与安装不影响顺槽轨道运输;能确保乘 人安全。使乘坐人员安全快速进工作面,节省体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② 采用无级调速,运行稳定;能实现软起动、软停车,制动性能可靠。
③ 设置上、下车站,实现乘员静止上、下车。
④ 安全防护措施齐全并且灵敏可靠。

图l、 2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的构成示意图主、俯视图。 图3、 4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主、俯视图。 图5、 6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改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侧视图。 图7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改向装置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8、 9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乘人器的结构示意图主、侧视图。 图10、 ll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乘人站的结构示意图主、俯视图。 图12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乘人站的给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 14是托压绳轮组的结构及其吊挂固定示意图主、侧视图。 图15、 16、 17是托压绳轮组另一种吊挂固定示意图主、侧、俯视图。 图18、 19是托压绳轮组固定用的可调节吊管的结构示意图主、侧视图。 图20、 21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回绳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俯视图。 图22是顺槽架空乘人装置的电控系统的配置图。 图23、 24是机头控制接线框图、机尾控制接线框图。 图中1-驱动部、2-改向装置、3-机头乘人站、4-托压绳轮组、5-机尾 乘人站、6-回绳张紧装置、7-乘人器、8-牵引钢丝绳、9-过渡架、10-绞车
6驱动轮、11-电机、12-从电机、13-减速箱、14-改向轮、15-轮轴、16-改向 架、17-调节套、18-轴用挡圈、19-座椅、20-抱索器、21-给进器、22-拉绳、 23-电磁阀、24-上车滑道、25-下车滑道、26-闭锁器、27-给进器框架、28-气缸、29-压绳轮、30-托绳轮、31-U形箍、32-吊挂锚杆、33-六角发兰面 螺栓、34-夹板、35-吊管、36-矿工钢梁、37-U形螺栓、38-短钢梁、39-长 钢梁、40-U形螺栓、41-固定板、42-可调节吊管内管、43-外管、44-螺栓、 45-滑道、46-小车、47-回绳轮、48-张紧滑轮、49-张紧支架、50-重锤、51-电源箱、52-控制器、53-机头远程控制箱、54-机头光报警电话、55-拉线、 56-急停开关、57-扩音电话、58-下位机、59-机尾远程控制箱、60-机尾光 报警电话、61-机尾给进器、62-机尾拉绳开关、63-坠绳上限传感器、64-坠 绳下限传感器、65-机头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图1、2中示出本实用新型顺槽架空乘人装置的构成。主要由驱动部1、 改向装置2、机头乘人站3、托压绳轮组4、机尾乘人站5、回绳张紧装置6、 乘人器7、牵引钢丝绳8、电控系统及安全保护装置组成。
① 驱动部1:其结构如图3、 4所示。主要由无极绳绞车、过渡架9组成。 无极绳绞车由驱动轮10、电机11、从电机12、减速箱13等组成。电机11 输出动力经减速箱13减速后,传给驱动轮10带动无极绳8、即牵引钢丝绳 8运行。
无极绳绞车采用BSQ-1400/110型。它通过过渡架9安装在巷道底板上。 过渡架9主要是为了抬高绞车,减小钢丝绳8的出绳角度。
绞车电机11采用开关磁阻电机,能在电控装置控制下进行无级调速、 软启动软停车,实现平稳运行。电机ll即主电机;从电机12即抱闸电机。
② 改向装置2:其结构如图5、 6所示。由改向轮14、轮轴15、改向架 16等构成。改向架16安装在巷道底板上,轮轴15装在改向架16上, 一对 改向轮14安装在轮轴15上,两改向轮14的间距L二500mm。也可以在500mm 800mm之间选择。通过两只改向轮14的导向,将架空运行的无极绳8的往返 两钢丝绳,导引为间距L二500mm的、平行的两股钢丝绳。
在图7中示出改向装置2的另一种结构。在上述基础上增加调节套17、 轴用挡圈18构成。在轮轴15上套4 8节调节套17,位于两边的调节套17 的外侧面加轴用挡圈18限位。通过调节套17,可以调节、改变两改向轮14 的间距及其在轮轴15上位置。例如可调间距选500mm、600mm、700mm、800mm。
③ 乘人器7:其结构如图8、 9所示。与已有架空乘人装置固定式乘人器 不同,它为可拆卸式。由抱索器20、吊杆、座椅19、踏脚杆等构成。抱索器20在吊杆顶部,座椅19、踏脚杆在吊杆下部和底部。
运行时,乘人器7通过抱索器20悬挂在钢丝绳8上,抱索器20上装有 两块高摩擦系数的摩擦衬垫,依靠摩擦衬垫与钢丝绳8之间的摩擦力,牵引 钢丝绳8带动乘人器7及其座椅19运行。抱索器20上安装有四套免维护轴 承,以便于乘人器7在上、下车滑道上自由滑动,平稳地接触或脱离钢丝绳 8。采用可拆卸式乘人器,可配合上下车站的结构形式。
④乘人站其结构如图IO、 ll所示。分机头乘人站3、机尾乘人站5。
1) 构成乘人站,或称上下车站;机头、机尾两乘人站3、 5的结构完 全相同,为滑道式;由上车滑道24、下车滑道25、给进器21、拉绳22组成。
机头乘人站3位于改向装置2 —侧;其上车滑道24和下车滑道25纵向 架空设置,与钢丝绳8的走向基本一致,但前端高度低于钢丝绳8,后段高 度逐渐高于钢丝绳8。上车滑道24和下车滑道25均由钢丝绳8两侧的道轨 构成;两侧的道轨分别将钢丝绳8往返的两股钢丝绳夹在当中。
本装置的上、下车与已有架空乘人装置不同,其乘人器7不是固定在钢 丝绳8上始终不断地循环运行,而是经过上车滑道24、下车滑道25与运行 中的牵引钢丝绳8过渡到同行或反之。上车时,乘员需使乘人器7通过给进 器21的闭锁器、吊挂到上车滑道24上,从上车滑道24上逐步加速,获得 与牵引钢丝绳8相同的速度后,平稳地过渡到钢丝绳8上,钢丝绳8带动乘 人器7—起运行。下车时,乘人器7从运行的牵引钢丝绳8上过渡到下车滑 道25,沿下车滑道25上行,逐步减速到静止。
上车滑道24的始端安装给进器21、拉绳22,能保证乘员静止上车、控 制乘员乘坐间距。拉绳22,即拉绳开关22,为产品拉线开关。
在图12中示出乘人站的给进器21的结构。由闭锁器26、气缸28、电 磁阀23、给进器框架27等组成。位于机尾的给进器61,与机头的给进器21 相同。
闭锁器26的中部铰接在给进器框架27上,上端与气缸28的推杆铰接, 其下端在推杆推动、下摆时挡在上车滑道24的始端。气缸28的气路由电磁 阀23控制,电磁阀23由拉绳22、即拉绳开关,通过电控系统进行控制。
2) 上、下车控制
上车时,乘车人员拉动拉绳22,通过电控系统的控制,接通电磁阀23 的电磁线圈回路,电磁阀23得电打开阀门,使压縮空气进入气缸28,气缸 推杆打开闭锁器26。乘人器7的抱索器20可由挂钩处进入上车滑道24。乘 员自助上车,乘人器7从上车滑道24逐步加速,过渡到运行的钢丝绳8上。 间隔一定时间后,电磁阀23在电控系统控制器的控制下自动复位,气缸28 失压复位,闭锁器26复位,乘人器7不能进上车滑道24。需再隔一定时间,电磁阀23、闭锁器26自动打开,才能进上车滑道24。从而控制乘员上车的 间距。
下车时,乘人器7从运行的牵引钢丝绳8上过渡到下车滑道25,逐步减 速到静止。在下车滑道25末端设有限位器、或称逆止器,防止乘人器过位。
⑤托压绳轮组4:其结构及吊挂固定方式如图13、 14所示。由托绳轮 30、压绳轮29、 U形箍31等构成。
根据顺槽多起伏、多变坡使用条件和保证正常运行的需要,牵引钢丝绳 8不仅需要托绳轮30、与已有架空乘人装置相同,而且需要压绳轮29,即采 用托、压绳轮组合的形式。在牵引钢丝绳8的沿途,每隔10 20米安装一 组托压绳轮组4,以保证钢丝绳8平滑渡过变坡点,使各托绳轮30、压绳轮 29受力均匀;有效地约束钢丝绳8,防止牵引钢丝绳8脱槽。
1) 结构托绳轮30、压绳轮29由支承架支承,支承架通过U形箍31 及螺栓固定在吊管35上。所有绳轮均镶有整体的非金属轮衬,使钢丝绳8 运行中不接触任何金属件;这样,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钢丝绳的磨损,提 高钢丝绳8的使用寿命,而且有效降低了钢丝绳8的运行噪声。
2) 托压绳轮组固定方式采用吊挂式。
为了不影响采煤工作面轨道顺槽的运输,轮组安装采用吊挂式;即在 顶板上打八根吊挂锚杆32,分两组。通过六角发兰面螺栓33、夹板34,将 600 1000mm长的矿工钢梁36,固定在吊挂锚杆32下端,作为横梁。固定 托压绳轮组4的吊管35、或称吊筒,其上端板通过U形螺栓37固定在矿工 钢梁36之下。吊管的位置在工字钢上可以调节。在矿工钢梁36上固定的两 托压绳轮组4的横向间距应符合钢丝绳500mm间距的要求。由于本乘人系统 与轨道平行布置,必须保证人员乘坐时要有足够的安全间隙,同时轮组的吊 挂必须稳固。
在图15、 16、 17中示出托压绳轮组另一种吊挂固定形式的结构。 在顶板上打十六根吊挂锚杆32,分四组,顺槽的左右侧各两组。在顺槽 每一侧用六角发兰面螺栓33、夹板34,将矿工钢短钢梁38,固定在吊挂锚 杆32下端,作为纵梁;再用U形螺栓40、固定板41,将矿工钢长钢梁39, 固定在两根短钢梁38之下,作为横梁。固定托压绳轮组4的吊管35,吊管 35的上端板用U形螺栓37固fe在长钢梁39之下。固定在长钢梁39上的两 托压绳轮组4的横向间距应符合钢丝绳间距要求。该形式更适合要求宽间距 的情况使用。
在图18、 19中示出吊挂固定托压绳轮组用的可调节吊管的结构。 可调节吊管由内管42、外管43、螺栓44构成。内管42顶端是上端板、 带固定孔,供固定到横梁上用;内管42管壁上沿轴向均匀布置一排径向通孔。外管43套在内管42之外,其管壁上也有一排径向通孔、与内管42的 相对应。外管43套在内管42上,经相对移动选择好对应的孔位,插入两件 螺栓44固定。以此可方便地调节托压绳轮组的吊挂高度。
⑥ 回绳张紧装置6:其结构如图20、 21所示。为重锤式回绳张紧装置。 由滑道45、小车46、回绳轮47、张紧动滑轮48、张紧支架49、重锤50、 张紧钢丝绳组成。由重綞50通过张紧钢丝绳牵引小车46,小车46在滑道 45内沿巷道方向自由移动、带动回绳轮47移动,使回绳轮47在张紧钢丝绳 与无极绳8的拉力下处于动态平衡,保持无极绳8恒定的张紧力。张紧机构 采用张紧动滑轮48,可减少重锤50重量,降低张紧钢丝绳的张力。
⑦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的配置如图22所示。电控系统采用天津华宁电 子有限公司生产的KTC102+集中控制装置对系统进行控制。
电控系统由设置在机头的电源箱51、控制器52、机头远程控制箱53、 机头带光报警电话54,设置在机尾的下位机58、机尾远程控制箱59、机尾 带光报警电话60,以及设置在沿线的拉线55、急停开关56、扩音电话57 等电控装置和安全保护及通讯装置组成。
机头和机尾各安装一台带光报警电话54、 60,灯有两种, 一种红灯,一 种绿灯。当允许本处拉绳时,绿灯亮;否则,红灯亮。
1. 机头处安装一个控制器52和电源箱51,从机头开始每70米安装一台 急停开关56,每210米安装一个扩音电话57, 一直到机尾。运行全程设拉 线55,在任意位置拉动急停开关56之间的拉线55,都可以使急停开关56 动作、紧急停车。
电源箱51与控制器52连接,为控制器52提供18V、 800mA和9V、 1. 5A
及12V、 1.2A的三组电源电压。
控制器52的输入端与机头拉绳开关22连接,实现对机头给进器21的
控制以及与机尾给进器61的互锁。
控制器52的输入端与拉线55连接的急停开关56连接,控制绞车急停。 控制器52的输入端与机头限位开关65连接,控制绞车停止、实施保护。 控制器52的输出端与绞车的主电机11、从电机12连接,控制绞车运行。 控制器52的输出端与机头带光报警电话54连接,实现控制器52对带
光报警电话54的绿灯、红灯的控制。
控制器52的输出端与机头远程控制箱53连接,实现控制器52对远程
控制箱53控制及信息传递。远程控制箱53的输出端与带光报警电话54、给
进器21的电控部分连接。给进器21的电控部分,即其电磁阀23;远程控制
箱53引入AC127V为电磁阀23的线圈供电。
2. 在机尾处设置的下位机58与机尾远程控制箱59连接,机尾远程控制箱59的输出端与带光报警电话60、给进器61连接。给进器61的电控部分、 即其电磁阀;远程控制箱59引入AC 127V为给进器61的电磁阀线圈供电。
下位机58的输入端与机尾的拉绳开关62连接,实现对机尾给进器61 的控制、以及与机头给进器21的互锁。
下位机58的输入端与重缍50的坠绳下限传感器63、坠绳上限传感器 64连接,监视牵引钢丝绳8的张紧情况。
下位机58的输出端与机尾带光报警电话60连接,实现对带光报警电话 60的绿灯、红灯的控制。
在图23中示出机头电控装置及安全保护装置的接线图。
1. 控制器52的输入接线端子排
1) TX3的输入1端和公共端(1#、 2#)与机头拉绳开关22连接。
2) TX3的输入6端和公共端(11#、 12#)与机头急停开关56连接。
3) TX4的输入10端和公共端(7#、 8#)与机头限位开关65连接。 控制器52的输出接线端子排
1) TXl的输出4(10#、 11#)与远程控制箱37端子排Jl输入1两端连接。
2) TXl的输出3(7tt、 9#)端子与绞车的从电机12连接。
3) TX1的输出2(賴、6#)端子与绞车的主电机11连接。
4) TX5输出11端和公共端(8#、 9ft)与带光报警电话54红灯控制端连接。
5) TX5输出10端和公共端(4#、5#)与带光报警电话54绿灯控制端连接。
2. 机头远程控制箱53输出端子排TX1:其输出1的两端(1#、 2#)与给进 器21连接、即与其电磁阀连接,中间串入AC127V电源,为给进器21提供 电源。AC127V电源同时与输入端子排TX5的2#、 5ft端子连接,由磁力开关 供电。
在图24中示出机尾电控装置及安全保护装置的接线图。
1. 下位机58的输入接线端子排
1) TX3的输入1端和公共端(2tt、 3#)与机尾拉绳开关62连接。
2) TX3的输入2端和公共端(5#、 6#)与坠绳下限传感器63连接。
3) TX3的输入3端和公共端(8#、 9#)与坠绳上限传感器64连接。 下位机58的输出接线端子排
1) TXl的输出3的两端(7#、 9#)与带光报警电话60红灯控制端连接。
2) TX1的输出2的两端(4#、 5#)与带光报警电话60绿灯控制端连接。
3) TX1的输出1(1#、 2#)与远程控制箱37端子排Jl的输入1两端连接。
2. 机尾远程控制箱59输出端子排TX1:其输出1的两端(1#、 2#)与给进 器61的电控部分、即其电磁阀连接,中间串入AC127V电源,为给进器61 的电磁阀线圈提供工作电压。AC127V电源同时与其输入端子排TX5的2#、5#端子连接,由磁力开关供电。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1. 控制器52与机头带光报警电话54连接,对带光报警电话54的绿灯、 红灯进行控制。当允许本处上车、拉动拉绳22时,绿灯亮;否则,红灯亮。
2. 如果在机头有人拉动拉绳22、拉绳开关动作,控制器52的输入端收 到拉绳开关的信号,其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如下控制
1) 通过远程控制箱53控制机头给进器21的电磁阀23动作,压縮空气 进入气缸,推动闭锁器26打开,允许机头人员上车、即乘人器7的抱索器 18可由挂钩处进入上车滑道24。
2) 通过磁力开关启动主电机11,控制绞车及无极绳8开始运行。
3) 通过连线传输信号给机尾的下位机58,由下位机58通过机尾远程控 制箱59,闭锁其输出端连接的机尾给进器61,给进器61的闭锁器26打不 开,直到机头的人员到机尾为止,机尾人员方可上车。
4) 通过机尾的下位机58,控制机尾的带光报警电话60的红灯亮,警示 机尾不允许上车,机尾拉绳开关62被屏蔽。
5) 通过远程控制箱53对机头给进器21实现乘人间隔自动控制当闭锁 器打开、允许乘员上车后,间隔一段时间,电磁阀23自动复位,气缸失压 复位。这时,闭锁器26复位,乘人器7的抱索器20就不能再通过;再间隔 一段时间后,电磁阀23动作、气缸进气、闭锁器26再次打开,允许上车。 从而控制了乘人间距。
3. 如果在机尾有人拉动机尾拉绳62,机尾拉绳开关动作,机尾下位机 58收到机尾拉绳开关62的信号,其输出端通过远程控制箱59对机尾给进器 61进行控制;并通过控制器52对主电机11、机头光报警电话54的红绿灯 进行控制。控制原理与上述2.款相同。
4. 机头、机尾拉绳互锁控制,人员不能同时反方向运行如果在机头有 人拉绳动作给进器,启动主电机,此时屏蔽机尾给进器,直到机头的人员到 机尾为止,机尾人员方可上车。
5. 沿全程设置的拉线55及其急停拉线开关56,互相串连,通过连线将 急停信号传给机头的控制器52,控制无极绳绞车的急停。运行中,拉动拉线 55可在运行任意位置控制绞车紧急停车。
6. 控制器52的输入端收到机头限位开关65的信号,其输出端控制主电 机11停转、从电机12起动抱闸,使绞车停车。防止乘人过限。
7. 机尾的下位机58的输入端收到坠绳上、下限传感器63、 64的信号, 其输出端通过连线给控制器52传送信号,控制主电机ll停转、绞车停车, 对无极绳8进行调整。
8. 沿运行全程间隔设置的扩音电话57互相串连,两端分别与控制器52、 下位机58连接。扩音电话57兼通讯与声报警作用。机头和机尾各安装一台 带光报警电话54、 60,兼通讯与声光报警作用。
9. 控制器32还具有完善的检测及汉字显示和语言报警功能,包括
1) 沿线闭锁台号显示。
2) 检测电话是否故障及显示故障台号。
3) 沿线线路断路检测及断路位置显示。
4) 启停车以及传感器故障报警可设定为语言报警或非语言报警两种。
5) 完善的参数调整。
6) 通过调整参数,可方便地进行工作方式切换。为设备检修提供方便。 在上述电控系统中,作为电控装置的控制器52、下位机58等,作为上
车红绿灯指示装置的机头和机尾带红绿灯的光报警电话54、 60,作为上车启 动开关的机头和机尾的拉绳开关22、 62,作为上车闭锁装置的机头和机尾的 给进器21、 61,其形式不受此限、均可变通。
设备型号气缸QGTBI63X100型、电磁阀2401556/BT1031型、拉 绳开关、即拉线开关KHS1/12L-2型,由石家庄贝克公司提供。
控制器52: KTC102. 1型,电源箱51: 33KTC102. 2,下位机34: KJS101-4 型本安输入输出,远程控制箱53和59: 37DG-127/3-4型,带光报警电话54、 60: KG报警电话,急停开关35: KH丄15/18-1型、扩音电话36: KTK101-1 型。
权利要求1.一种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包括驱动部、改向装置、乘人器、托绳轮、回绳张紧装置、牵引钢丝绳、电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乘人站(3)、机尾乘人站(5);机头乘人站(3)、机尾乘人站(5)分别位于驱动部(1)、回绳张紧装置(6)一侧,二者均包括上车滑道(24)和下车滑道(25);上、下车滑道(24、25)分别沿往返的两股钢丝绳(8)走向布置,由沿钢丝绳(8)两侧的道轨构成;两侧的道轨起点低于钢丝绳、后段逐渐高于钢丝绳;上车滑道(24)的始端设有控制乘人器进入上车滑道的上车闭锁装置;所说的改向装置其实现分绳的改向轮(14)的间距为500mm~800mm,亦即,牵引钢丝绳(8)的去、回两股绳的间距为500mm~800mm;乘人器为可拆卸式乘人器(7);其顶部有悬挂在牵引钢丝绳(8)上的抱索器(20),抱索器(20)上装有与牵引钢丝绳(8)接触的摩擦衬垫,抱索器(18)上装有滚轮,滚轮在上下车时分别沿上下车滑道(24、25)滚动滑行;托绳轮托绳轮(30)与压绳轮(29)组成托压绳轮组(4);轮组(4)为吊挂式固定,即与顶板上的吊挂锚杆(32)联接固定;电控系统包括电控装置、急停开关(56)、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上车启动开关、上车闭锁装置的电控部分;运行全程设有可在任意位置紧急停车的急停开关(56)及其拉线(55),急停开关(56)与电控装置相连接;机头、机尾分别设有上车启动开关、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它们与电控装置相连接、且两个上车启动开关与两个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相关;为确保乘人单向运行而互相闭锁的机头、机尾上车闭锁装置的电控部分,与电控装置相连接,并且与机头、机尾的上车启动开关相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驱动 部(1)的绞车通过过渡架(9)装在底板上;绞车主电机(11)为开关磁阻电机, 该电机与无级调速、软启停的电控装置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改向 装置的改向轮(14),其轮轴(15)上套有可调节两改向轮(14)轮距及位置的至 少四节调节套(17),位于两边调节套(17)的外侧面有限位的轴用挡圈(1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车 闭锁装置是给进器;机头的给进器(21)包括闭锁器(26)、气缸(2S)、电磁阀 (23)、给进器框架(27);闭锁器(26)的一侧有两铰接点, 一个在给进器框架 (27)上、另一个是气缸(28)的推杆,其另一侧在动作时挡在上车滑道(24)的 始端;气缸(28)的气路中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23),电磁阀(23)线圈与电控系统的电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且与电控装置的输入端连接的拉绳开关(22) 相关;机尾给进器(61)与机头给进器(21)结构相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托、 压绳轮(30、 29)均镶有整体的非金属轮衬;所说的回绳张紧装置,其回绳轮 (47)的轮架上装有张紧动滑轮(48),与重锤(50)连接的张紧钢丝绳绕过张紧 动滑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托压 绳轮组(4)与吊挂锚杆的联接固定是,在顺槽顶板的左右侧各设一组吊挂锚 杆(32),作为横梁的矿工钢梁(36)通过夹板(34)、六角发兰面螺栓(33)固定 联接在两组吊挂锚杆(32)下端;托、压绳轮组(4)通过U形箍(31)及螺栓固 定在吊管(35)上,吊管(35)的上端板通过U形螺栓(37)固定在矿工钢梁(36) 之下。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托压 绳轮组(4)与吊挂锚杆的联接固定是,在顶板上设四组吊挂锚杆(32),顺槽 左右侧各两组;在顺槽每一侧,短钢梁(38)通过六角发兰面螺栓(33)、夹板 (34),沿纵向固定在两组吊挂锚杆(32)下端;作为横梁的长钢梁(39)由U形 螺栓(40)、固定板(41),固定在两根短钢梁(38)之下;固定托压绳轮组(4) 的吊管(35)的上端板由U形螺栓(37)固定在长钢梁(39)之下。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吊挂托压绳轮组的吊管为可调节吊管,包括内管(42)、外管(43)、螺栓(44); 内管(42)顶端是带固定孔的上端板,内管(42)管壁上有沿轴向均匀布置一排 径向通孔;外管(43)套在内管(42)上,其管壁上也有一排径向通孔、与内管 (42)的对应;内、外管的径向通孔中插有固定螺栓(44)。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控 系统的电控装置包括设置在机头的控制器(52)、设置在机尾的下位机(58), 以及与控制器(52)连接的电源箱(51)、与控制器(52)的输出端连接的机头远 程控制箱(53)、与下位机(58)的输出端连接的机尾远程控制箱(59);控制器 (52)与下位机(58)通过连线连接;所说的上车启动开关是机头的拉绳开关(22)、机尾的拉绳开关(62);所说的上车红绿灯指示装置是机头的带光报警电话(54)、机尾的带光报 警电话(60), 二者带有红、绿指示灯;所说的机头、机尾的上车闭锁装置是在电控装置控制下可控制乘员乘坐 间距的机头、机尾给进器(21、 61), 二者均包括闭锁器(26)、气缸(2S)、电 磁阀(23)、给进器框架(27);两给进器(21、 61)电控部分是气缸气路中的电 磁阀,电磁阀线圈分别与机头、机尾远程控制箱(53、 59)输出端对应连接;控制器(52)的输入端与机头拉绳开关(22)对应连接; 控制器(52)输出端与无极绳绞车的主电机(11〉、从电机(12)对应连接; 控制器(52)输出端与机头带光报警电话(54)及红、绿指示灯对应连接; 控制器(52)的输出端经机头远程控制箱(53),与机头给进器(21)的电磁阀(23)的线圈相关;下位机(58)的输入端与机尾拉绳开关(62)对应连接;下位机(58)输出端与机尾带光报警电话(60)及红、绿指示灯对应连接;下位机(58)输出端经机尾远程控制箱(59),与机尾给迸器(61)的电磁阀的线圈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顺槽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 控系统还包括与机头的控制器(52)输入端对应连接的机头限位开关(65); 与机尾的下位机(58〉输入端对应连接的坠绳上限传感器(64)、坠绳下限传感 器(63);沿运行全程间隔设置、互相串连、连接于控制器(52)和下位机(58) 之间、兼通讯与声报警用的扩音电话(57)。
专利摘要一种顺槽架空乘人装置,主要由驱动部1、改向装置2、机头乘人站3、托压绳轮组4、机尾乘人站5、回绳张紧装置6、乘人器7、牵引钢丝绳8、电控系统组成。改向装置改向轮的分绳间距、即两股牵引钢丝绳间距为500mm~800mm。机头、机尾乘人站均由上、下车滑道构成。乘人器为可拆卸式,顶部有抱索器。托压绳轮组由托绳轮、压绳轮组成;为吊挂式固定,与顶板吊挂锚杆联接。电控系统包括控制器等;有可在任意运行位置停车的拉线及急停开关;机头、机尾有拉绳开关和给进器,二者互锁,使乘人不能同时反向运行。能适应长距离多起伏的顺槽使用,随工作面推进方便地移动;不影响顺槽轨道运输;确保乘人安全快速运送,节省体力和时间,提高工效。
文档编号B61B7/00GK201140714SQ20072002606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0日
发明者亓玉浩, 健 刘, 李子华, 民 贾, 路敦华 申请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