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止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025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止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车辆止动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止动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止动系统。
技术背景[0002]在轨道交通车辆在组装、调试、调运过程中,需要通过车辆止动系统对轨道交通车辆实施有效的止动。目前,车辆止动系统包括两种,分别是普通止动器和自锁制动器。[0003]普通止动器俗称铁鞋,使用时,人工将普通止动器放置在轨道面上,车辆的轮毂压在普通止动器上,普通止动器的凸起部分抵接在轮毂的外圆面上,将轮毂与轨道的之间的滚动摩擦转变为滑动摩擦,增大轮毂与轨道的摩擦力,使溜行的车辆尽快减速以致停止,达到止动目的。[0004]实际应用中,由于需要人工将普通止动器放置在轨道面上,由于震动、碰撞、强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普通止动器摆放位置会发生偏移甚至从轨道面上脱落,当车辆的轮毂通过时,会导致普通止动器从轨道上飞出,造成人身伤害,同时也会失去止动能力。[0005]自锁止动器对普通止动器的机械结构做了改进,自锁止动器上安装有触发机构, 当轮毂压到自锁止动器并继续前行时会触发自锁装置,自锁装置会将止动器固定在轨道上,并能随轮毂沿轨道滑动,进而止动。自锁制动器能够实现自锁,避免自锁止动器因受力不均而飞出伤人,实现对车辆的止动,但是,普通止动器和自锁制动器还是存在如下技术缺陷[0006]第一、操作安全性差[0007]紧急情况下,使用普通止动器时,操作人员需要接近正在移动的车辆安放普通止动器,这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使用自锁止动器时,操作人员同样需要俯身接近车辆进行操作,尤其是当车辆处于移动状态时,对操作者的安全构成很大威胁;[0008]第二、携带、使用方便性差[0009]车辆出行时,需要在车辆上留出的存储空间存放止动器;每次停车、动车时,需要人工搬运沉重的普通止动器;由于自锁制动器增加了机械结构,因此重量较普通止动器更重,在携带、使用中也更加不便;[0010]第三、防盗性差[0011]当车辆在野外停车时,需要在轨道上放置普通止动器进行止动,而普通止动器无法固定于轨道或转向架上,故不能防盗;使用自锁止动器当车辆轮毂压到自锁止动器上, 才能触发其自锁机构实现自锁防盗;[0012]第四、可发现性差[0013]车辆动车前,需要检查每组轮毂下是否布置有普通止动器或自锁制动器,如果车组很长,查找止动器很不方便,难以及时发现止动器;检查止动器布置情况将会占用大量人工,并且给启动车辆的工作带来不便。实用新型内容[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止动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能够提高车辆止动系统的操作安全性、便于使用和携带,并且能够提高防盗和易查找的性能。[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止动系统,包括托架、止动装置、套筒、滑动装置、弹性装置和控制装置;[0016]所述托架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套筒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靠近中部的位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端活动连接;[0017]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杆和限位板,所述滑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具有与所述滑动杆垂直的导槽;[0018]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具有弧形外轮廓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弧形面与所述导槽配合;[0019]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0020]所述止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杆的前端活动连接。[0021]优选地,所述套筒具有长度方向的矩形通孔,所述滑动装置的滑动杆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套筒的矩形通孔配合且能够在该矩形通孔内滑动。[0022]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端具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具有第二销轴孔,所述托架的支撑部靠近中部的外壁凸出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销轴孔配合,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0023]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上远离所述第二凸耳的一端具有两个连续的凸起弧面。[0024]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上远离所述第二凸耳的一端具有平面结构。[0025]优选地,所述控制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控制板垂直且远离所述第二凸耳的一端。[0026]优选地,所述弹性装置为拉簧,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挂接在所述滑动装置的限位板的下端部,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挂接在所述套筒的前端部。[0027]优选地,所述托架的安装部的一端与支撑部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安装部为水平梁结构,所述安装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垂直于所述安装部的支板,所述支板能够限制所述套筒的转动幅度。[0028]优选地,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引导板和止动块,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止动块的下部连接,所述止动块具有与所述止动板弧形过渡的止动弧面,所述止动弧面的弧度与车辆的轮毂的弧度相适应。[0029]优选地,所述止动块上具有容纳所述滑动装置的容纳部,该容纳部具有位置对应的销轴孔,所述止动块通过销轴与所述滑动杆的前端活动连接。[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过的车辆止动系统,固定在车辆的转向架上,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滑动装置在套筒内运动,进而带动止动装置的收放,实现对车辆的止动,不需要俯身靠近轨道,提高了操作安全性。车辆止动系统能够随转向架运动,无需专门携带,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车辆止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具有很好的便携性以及使用方便性,并且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0031]另外,可以将车辆止动系统安装在车辆的特殊位置的转向架上,例如安装在如司机室下方,方便查找车辆止动系统的工作状态。车辆需要止动时,打开车辆止动系统,当车辆需要启动时,只需将相应位置的车辆止动系统收起,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33]图2为图1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0034]图3为图1中的托架的立体图;[0035]图4为图1中的止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5为图1中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6为图1中的滑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7为图1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在车辆转向架上安装的示意图;[004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收起状态的示意图;[00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放下状态的示意图。[0042]附图标记[0043]ι-托架;11--安装部;12--支撑部;[0044]13-第一凸耳;14--第一销轴孔;15--第一销轴[0045]16-支板;2-止动装置;21--引导板;[0046]22-止动块;23--止动弧面;24--容纳部;[0047]25-第三销轴孔;3-套筒;31--矩形通孔;[0048]32-第二销轴;33--挂钩;4-滑动装置;[0049]41-滑动杆;42--限位板;43--导槽;[0050]44-挂环;45--第四销轴孔;5-弹性装置;[0051]6-控制装置;61--控制板;62--第二凸耳[0052]63-第二销轴孔;64--凸起弧面;65--控制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54]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55]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车辆止动系统包括托架1、止动装置2、套筒3、滑动装置4、弹性装置5和控制装置6。[0056]托架1包括安装部11和支撑部12,安装部11可以与车辆的转向架连接,支撑部 12的上端与安装部11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部12的下端与套筒3活动连接,支撑部12靠近中部的位置与控制装置6的一端活动连接。[0057]滑动装置4包括滑动杆41和限位板42,滑动杆41的后端与限位板42的下端固定连接,限位板42上具有与滑动杆41垂直的导槽43 (图5所示)。控制装置6包括具有弧形外轮廓的控制板61,控制板61的弧形面与导槽43配合。弹性装置5的一端与限位板42的下端连接,弹性装置5的另一端与套筒3连接, 止动装置2的一端与滑动杆41的前端活动连接。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托架1包括相互垂直的安装部11和支撑部12,安装部 11的后端与支撑部12的上端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安装部11和支撑部12 固定连接,安装部11为水平梁结构,为提高安装部11的强度,采用T型钢、角钢或工字钢制成。支撑部12主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支撑部12的下端具有两个间隔的第一凸耳13,第一凸耳13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一对第一销轴孔14,套筒3通过销轴与第一销轴孔14配合,实现支撑部12与套筒3活动连接。支撑部12靠近中间的外壁具有一个第一销轴15。安装部11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垂直于安装部11的支板16,支板16的长度与支撑部12的长度相适应,当套筒3绕销轴转动一定角度时,支板16的下端抵接在套筒3的上端面,可以限制套筒3的转动幅度,具有限定套筒3的作用。如图4所示,套筒3的外形结构为矩形,当然也可以为圆形等其他结构,套筒3内部具有长度方向的矩形通孔31,套筒3靠近后端的外壁具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二销轴32, 第二销轴32与托架1的支撑部12上的第一销轴孔14配合,套筒3可以绕第二销轴32转动。套筒3远离第二销轴32的一端的下部,也就是套筒3的前端的下部具有挂钩33。如图5所示,滑动装置4包括水平的滑动杆41和竖直的限位板42,滑动杆41的后端与限位板42的下端固定连接,滑动杆41的截面为矩形,滑动杆41与套筒3的矩形通孔 31配合且能够在矩形通孔31内滑动,滑动杆41的截面为矩形,与套筒3的矩形通孔31配合,可以防止滑动杆41在套筒3的矩形通孔31内滚动。限位板42的下端安装有挂环44, 滑动杆41的前端开设有第四销轴孔45,通过销轴与止动装置2活动连接。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6的控制板61为半圆形结构,控制板61的一端具有弧形的第二凸耳62,第二凸耳62上具有与托架1的支撑部12上的第一销轴15配合的第二销轴孔 63。控制板61的另一端具有两个连续的凸起弧面64。另外,控制板61的另一端的外轮廓也可以为平面结构,也就是,控制板61的另一端的外轮廓为直线与圆弧的过渡结构,该平面结构与导槽43配合,实现对控制装置6的锁定。控制板61还包括安装在控制板61上的控制手柄65,控制手柄65与控制板61垂直,控制手柄65安装在远离第二凸耳62的一端。弹性装置5为拉簧,弹性装置5的一端挂接在滑动装置4的限位板42上的挂环44 上,弹性装置5的另一端挂接在套筒3的挂钩33上。如图7所示,止动装置2包括引导板21和止动块22,引导板21的一端与止动块 22的下部连接,止动块22具有与引导板21弧形过渡的止动弧面23,止动弧面23的弧度与车辆的轮毂的弧度相适应,止动块22上具有容纳滑动装置4的容纳部24,容纳部M的侧壁具有第三销轴孔25,销轴穿过第三销轴孔25和滑动杆41前端的第四销轴孔45,将止动块 22与滑动杆41活动连接,止动块22和滑动杆41能够绕销轴转动。下面结合图8具体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如何安装在车辆的转向架上。
6[0069]如图8示出了一种车辆的转向架的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与转向架固定连接为一体。必须在转向架上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既要能够发挥车辆止动系统的性能又不能对车体结构造成干扰,在图8中的转向架包括轮毂10、构架20和轴箱30,轴箱30 与轮毂10刚性连接,可以将车辆止动系统安装在轴箱30下部的安装处40,在轴箱30的下部焊接一个直角弯曲的连接臂,将托架1与连接臂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最终使得止动装置2与车辆的轮毂10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可以根据车辆的转向架的结构和类型的不同,确定车辆止动系统在转向架上的安装位置。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收起状态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放下状态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控制装置6的圆弧面与滑动装置4的限位板42的导槽43相切配合,在弹性装置5的拉力作用下滑动装置4与控制装置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当需要收起止动装置2时人工摇动操作控制手柄65,使得控制装置6绕第一销轴15顺时针转动,控制装置6的圆弧面顶着滑动装置4的限位板42,将弹性装置5拉伸, 继续运动,直到控制装置6的两个凸起弧面64与滑动装置4的限位板42上的导槽43相切时,控制装置6便会将自身锁定,此时滑动装置4的滑动杆41达到临界最大拉伸状态,止动装置2处于收起状态;当需要止动装置2止动时人工摇动操作控制手柄65,使得控制装置6绕第一销轴15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滑动装置4的滑动杆41会在弹性装置5拉力作用下,推动控制装置6向弹性装置5收缩的方向移动,于是控制装置6解开锁定状态。滑动装置4与止动装置2整体向轮毂方向移动后,由于其重心左移,于是止动装置2自然下落至轨道面上,在弹性装置5的拉力作用下,止动装置2将在套筒3的束缚下沿轨道面向轮毂方向运动,直到止动装置2撞到轮毂,便会发挥止动器作用。此时止动装置2处于止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固定在车辆的转向架上,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滑动装置4在套筒3内运动,进而带动止动装置2的收放,实现对车辆的止动, 不需要俯身靠近轨道,提高了操作安全性。车辆止动系统能够随转向架运动,无需专门携带,使用时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车辆止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具有很好的便携性以及使用方便性,并且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另外,可以将车辆止动系统安装在车辆的特殊位置的转向架上,例如安装在如司机室下方,方便查找车辆止动系统的工作状态。车辆需要止动时,打开车辆止动系统,当车辆需要启动时,只需将相应位置的车辆止动系统收起,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改进,具体改进方案如下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滑动装置4的结构进行改进,如将滑动装置4的位移分解为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将滑动机构固定在《」,,形或《 L,,形导槽内运动。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控制装置6的结构进行改进,如通过齿轮与滑动装置4的啮合来控制滑动装置4的位移,以及通过滑轮与拉绳、弹簧的配合控制滑动装置4的位移。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控制装置6的自锁进行结构改进,如采用弹簧销实现控制装置6的自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止动装置、套筒、滑动装置、弹性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托架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套筒活动连接,所述支撑部靠近中部的位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杆和限位板,所述滑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限位板的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具有与所述滑动杆垂直的导槽;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具有弧形外轮廓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弧形面与所述导槽配合;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的下端连接,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止动装置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杆的前端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长度方向的矩形通孔,所述滑动装置的滑动杆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滑动杆与所述套筒的矩形通孔配合且能够在该矩形通孔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端具有第二凸耳,所述第二凸耳上具有第二销轴孔,所述托架的支撑部靠近中部的外壁凸出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与所述第二销轴孔配合,所述控制装置能够绕所述第一销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上远离所述第二凸耳的一端具有两个连续的凸起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上远离所述第二凸耳的一端具有平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控制板上的控制手柄,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控制板垂直且远离所述第二凸耳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为拉簧,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挂接在所述滑动装置的限位板的下端部,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挂接在所述套筒的前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的安装部的一端与支撑部一端垂直连接,所述安装部为水平梁结构,所述安装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垂直于所述安装部的支板,所述支板能够限制所述套筒的转动幅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装置包括弓I导板和止动块,所述引导板的一端与所述止动块的下部连接,所述止动块具有与所述止动板弧形过渡的止动弧面,所述止动弧面的弧度与车辆的轮毂的弧度相适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车辆止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块上具有容纳所述滑动装置的容纳部,该容纳部具有位置对应的销轴孔,所述止动块通过销轴与所述滑动杆的前端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止动系统,包括托架、止动装置、套筒、滑动装置、弹性装置和控制装置;托架包括安装部和支撑部,支撑部的上端与安装部固定连接,支撑部的下端与套筒活动连接,支撑部靠近中部的位置与控制装置的一端活动连接;滑动装置包括滑动杆和限位板,滑动杆的后端与限位板的下端部固定连接,限位板上具有与滑动杆垂直的导槽;控制装置包括具有弧形外轮廓的控制板,控制板的弧形面与导槽配合;弹性装置的一端与限位板的下端连接,弹性装置的另一端与套筒连接;止动装置的一端与滑动杆的前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止动系统能够提高车辆止动系统的操作安全性、便于使用和携带,并且能够提高防盗和易查找的性能。
文档编号B61H7/04GK202243530SQ2011203168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王月梅, 田红强, 陈晓园, 顾书礼 申请人: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