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吊装置及长钢轨运输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738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吊装置及长钢轨运输车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起吊装置及长钢轨运输车组。
背景技术
长钢轨运输车组是专为曲线多、转弯半径小、坡度大的铁路线路,比如地铁线路设计的具有收轨、卸轨以及运输作用的多功能车组。现有长钢轨运输车组上设置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用于起吊钢轨。以地铁轨道为例,地铁轨道转弯多,坡度大,钢轨在被运输至曲线路段的过程中,会产生回弹内应力。钢轨在长钢轨运输车组上或地下静止放置时,由于长钢轨运输车组或地面与钢轨相互产生摩擦力,克服了钢轨回弹内应力,钢轨不会发生相对位 移。在钢轨被电动葫芦吊起时,这种相对摩擦力消失了,而电动葫芦的钢丝绳无法控制钢轨自身由曲线状态变成直线状态的应力,因此增加了不确定的因素。可见,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电动葫芦在起吊钢轨的过程中,采用电能作为驱动动力,不易控制作用力的大小,钢轨容易产生晃动;电动葫芦的钢丝绳无法控制钢轨自身由曲线状态变成直线状态的回弹内应力,故增加了作业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不利于安全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及长钢轨运输车组,用于增强钢轨装载和卸载的安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吊装置,其中,包括液压动力部件,活动设置在长钢轨运输车组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水平和竖直运动;夹持部件,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连接,所述液压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夹持部件运动,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夹持钢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长钢轨运输车组,其中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上安装有本发明任一提供的起吊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起吊装置,使用液压动力部件作为动力来源,液压动力控制精准,动作灵敏,可以提供刚性作用力,从而使得在装卸过程中,克服钢轨在曲线状态下的内应力,使其不易发生晃动及摆直趋势,增强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起吊装置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的D局部放大示意图6为图3的A向示意图;图7为图3的B-B首I]视不意图;图8为图2所示起吊装置起吊状态示意图一;图9为图2所示起吊装置起吊状态示意图二。附图标记I-液压动力部件; 2-夹持部件;3-支撑部件;4-旋转部件;11-第一液压缸;12-第二液压缸;13-横梁;14-滚轮组件;141-立板;142-滚轮;143-第一加强板;144-第二加强板;
41-液压马达;42-减速伞齿轮;43-行星齿轮;44-固定齿轮;45-旋转轴;5_立杆;6-照明灯;21-吊具;22-夹持口;15-连杆组件;152-第一封板;211-钢板;153-第二封板; 7-链绳;8-滑道;9-长钢轨运输车组;10-钢轨。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其中,包括液压动力部件I和夹持部件2 ;液压动力部件I活动设置在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能够相对于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9水平和竖直运动;夹持部件2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连接,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带动所述夹持部件2运动,所述夹持部件2用于夹持钢轨。本文以长钢轨运输车组9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宽度方向为横向,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液压动力部件I比如采用液压油缸和液压泵,液压油缸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夹持部件2比如为机械手,绳栓或是弯钩等。液压动力部件I在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的位置应该能够移动,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比如,在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设置滑道8,使得液压动力部件I能够沿着长钢轨运输车组9的水平和竖直运动。由于夹持部件2随着液压动力部件I的运动而运动,要将钢轨装载到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或是将钢轨从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卸载下来,钢轨的运动都有两个,一是水平运动,二是竖直运动。本实施例以上述实现方式为例,但可以理解的是,能使液压动力部件I在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移动的实现方式不限于上述形式,比如还可以通过设置行走部件等,本发明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起吊装置,使用液压动力部件作为动力来源,液压动力控制精准,动作灵敏,可以提供刚性作用力,从而使得在装卸过程中,克服钢轨在曲线状态下的内应力,使其不易发生晃动及摆直趋势,增强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起吊装置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或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其中,包括液压动力部件I和夹持部件2 ;液压动力部件I活动设置在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能够相对于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9水平和竖直运动;夹持部件2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连接,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带动所述夹持部件2运动,所述夹持部件2用于夹持钢轨10。参见图2或图3,此处,优选地,起吊装置还包括支撑部件3,支撑部件3固定设置在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3上。参见图2,此处,支撑部件3具体包括立柱,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设置支撑部件后,液压动力部件可相对支撑部件水平和竖直运动。支撑部件比如为支撑架或是滑道等,此处,以立柱为例,但不限于此。参见图2或图3,设置支撑部件3后,为了便于实现液压动力部件I的水平运动,可选地,起吊装置还包括旋转部件4,旋转部件4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3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与所述旋转部件4固定。此处,旋转部件4具体为旋转轴45,该旋转轴45转动设置在立柱上,液压动力部件I与旋转轴45固定,旋转轴45转动,带动液压动力部件I跟着转 至IJ,从而实现液压动力部件I水平方向的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若旋转轴45与立柱之间是螺纹旋合,旋转轴45在水平转动的同时,还会有竖直方向的位移。若旋转轴45与立柱之间只是平面转动,液压动力部件I的竖直运动可以通过设置其他部件实现,具体参见下文。此处,先介绍液压动力部件的优选实现方式。参见图3,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包括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第一液压缸1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液压缸11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旋转部件4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12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液压缸12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11和第二液压缸12的运动可以由液压站带动,液压站可设置在长钢轨运输车组9上,或是设置在钢轨10装载或卸载地点。第一液压缸水平移动,可推动第二液压缸水平移动;第二液压缸竖直设置,第二活塞相对第二缸体可竖直运动,也就是说,第二液压缸既能水平运动,又能竖直运动。为了便于实现第二液压缸12的水平运动,参见图3,此处优选地,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还包括横梁13,横梁13水平设置,所述横梁13与所述旋转部件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伸缩,带动所述第二液压缸12沿着所述横梁13水平运动。第二液压缸沿着所述横梁水平运动,能够保证第二液压缸在水平运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支撑,从而保证水平运动的可靠性。为了减小第二液压缸12水平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参见图4,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还包括滚轮组件14,滚轮组件14包括立板141和设置在所述立板141上的滚轮142,所述立板141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所述滚轮142卡在在所述横梁13上,以沿着所述横梁13水平运动。参见图4,立板141具体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立板141具有四个突出部,各所述突出部上对应设置一个滚轮142。就整个起吊装置而言,共有两块立板141,这两块立板141对称设置在横梁13的两侧。上述实现方式的立板141结构紧凑,质量轻便,能够减小整个起吊装置的重量,而且在竖直方向上,上、下两组滚轮142可以防止由于第二液压缸12和底部钢轨10载重不平衡时导致的在水平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此处,具体地,所述横梁13包括两根焊接固定的槽钢或工字钢,此处以槽钢为例,但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工字钢也有同样的效果。参见图4,为了保证横梁13的连接可靠性及强度,两根所述槽钢之间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加强板143和第二加强板144。
下面介绍旋转部件的优选实现方式。参见图5,旋转部件4包括液压马达41、减速伞齿轮42、行星齿轮43、固定齿轮44和旋转轴45。液压马达41固定在所述横梁13上;减速伞齿轮42与所述液压马达41连接;行星齿轮43与所述减速伞齿轮42啮合;固定齿轮44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所述固定齿轮44与所述行星齿轮43啮合;旋转轴45固定在所述固定齿轮44上。上述实现方式的旋转部件,结构紧凑,动力传递可靠,且便于控制。下面介绍夹持部件的优选实现方式。参见图3,所述夹持部件2包括吊具21,吊具21固定在所述第二缸体的端部,所述吊具21包括相互转动连接形成四边形的四块钢板211 ;其中两块钢板211弯折,且弯折方向相向,以形成夹持口 22 ;所述第二缸体竖直向下运动,所述夹持口 22张开;所述第二缸体竖直向上运动,所述夹持口 22张开。具体而言,四块钢板211中,两块为直板,两块为一个 端部带有弯钩的直板,安装时,将两个弯钩的弯折方向相向,形成夹持口 22。上述实现方式的吊具,结构简单,夹持可靠,且可随着第二液压缸的伸缩,夹持口自动打开或闭合。承上述,下面介绍液压动力部件的竖直运动的优选实现方式。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还包括连杆组件15,所述第二液压缸12通过所述连杆组件15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参见图3,所述连杆组件15可包括钢板211,数量为四块,相互固定连接成方筒状,所述第二缸体伸入到所述方筒中,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方筒外部。上述实现方式的连杆组件,可以随第二活塞上下移动,可以就克服钢轨在曲线地段时的横向应力,防止第二活塞过度受力导致的第二液压缸漏油。参见图3,所述连杆组件15还可包括第一封板152,数量为两块,分别固定在所述方筒的两个端部,各所述第一封板15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用于穿设第二液压缸12。参见图3,所述液压动力部件I还可包括第二封板153,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13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11的一端。第一封板和第二封板起到连接、保护以及隔离外界杂质的作用。参见图3,进一步地,起吊装置还包括链绳7,链绳7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13固定。链绳可以保证横梁不因受力过大而下陷。为了使起吊装置能够在夜间或是光线不好的场合使用,参见图3,具体地,起吊装置还包括立杆5和照明灯6 ;立杆5固定在所述旋转轴45上;照明灯6固定在所述立杆5端部。下面介绍使用上述起吊装置装载钢轨的过程。首先,参见图3,图6和图7,启动液压马达41,液压马达41通过行星齿轮43和固定齿轮44,带动旋转轴45旋转。旋转轴45的旋转会带动第一液压缸11、横梁13以及第二液压缸12跟着旋转。当第一液压缸11、横梁13以及第二液压缸12旋转到朝向待装载的钢轨10时,停止液压马达41。接下来,伸出第一液压缸11,第一液压缸11的第一活塞推动连杆组件15,连杆组件15带动第二液压缸12相对于横梁13水平移动,直至第二液压缸12位于长钢轨运输车组9外部,具体参见图8。接着,伸出第二液压缸12,使得第二液压缸12的第二活塞相对于连杆组件15竖直向下伸出,直至吊具21接触到钢轨10,夹持口 22半包住钢轨10。回缩第二液压缸12的第二活塞,在第二活塞回缩过程中,夹持口 22收缩,以牢固夹持住钢轨10。继续回缩第二活塞,直至钢轨10的高度高于长钢轨运输车组9。回缩第一液压缸11,第一活塞带动连杆组件15沿着横梁13回缩,直至钢轨10到达待放置的位置上方。伸出第二液压缸12,第二活塞伸出,直至钢轨10放置到待放置的位置上,吊具21的夹持口 22松开,这就完成了此次钢轨10装载,具体参见图9。钢轨的卸载过程同理可得,此处不再赘述。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起吊装置,使用液压动力,能够方便地实现钢轨的运输、装载、卸载的多种功能,给现场作业工作带来方便,并且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在 小曲线地段吊装卸钢轨时,上述起吊装置动作灵敏;而且在曲线地段,可以控制钢轨内应力及其具体落点;另外,由于现在地铁为电气化线路,两根钢轨之间的轨枕上设有电气设备,起吊装置在起吊钢轨的过程中不会损坏电气设施,也便于钢轨的放置及吊装。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长钢轨运输车组,其中,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上安装有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起吊装置。起吊装置的数量根据使用要求决定,可以有多个。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长钢轨运输车组,车组上安装有起吊装置,能方便地实现钢轨的运输、装载、卸载的多种功能,给现场作业工作带来方便,并且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压动力部件,活动设置在长钢轨运输车组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水平和竖直运动; 夹持部件,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连接,所述液压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夹持部件运动,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夹持钢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旋转部件,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包括 第一液压缸,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液压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旋转部件固定连接; 第二液压缸,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液压缸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还包括 横梁,水平设置,所述横梁与所述旋转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伸缩,带动所述第二液压缸沿着所述横梁水平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还包括 滚轮组件,包括立板和设置在所述立板上的滚轮,所述立板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所述滚轮卡在在所述横梁上,以沿着所述横梁水平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板具有四个突出部,各所述突出部上对应设置一个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包括两根焊接固定的槽钢或工字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根所述槽钢或工字钢之间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立柱,固定设置在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包括 液压马达,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减速伞齿轮,与所述液压马达连接; 行星齿轮,与所述减速伞齿轮啮合; 固定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立柱上,且所述固定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 旋转轴,固定在所述固定齿轮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立杆,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 照明灯,固定在所述立杆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包括吊具,固定在所述第二缸体的端部,所述吊具包括相互转动连接形成四边形的四块钢板,其中两块钢板弯折,且弯折方向相向,以形成夹持口 ; 其中,所述第二缸体竖直向下运动,所述夹持口张开;所述第二缸体竖直向上运动,所述夹持口张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还包括 连杆组件,所述第二液压缸通过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第一活塞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钢板,数量为四块,相互固定连接成方筒状,所述第二缸体伸入到所述方筒中,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方筒外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 第一封板,数量为两块,分别固定在所述方筒的两个端部,各所述第一封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还包括 第二封板,数量为一块,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远离所述第一液压缸的一端。
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链绳,两端分别与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固定。
19.一种长钢轨运输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18任一所述的起吊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及长钢轨运输车组,其中,起吊装置包括液压动力部件,活动设置在长钢轨运输车组上,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长钢轨运输车组水平和竖直运动;夹持部件,与所述液压动力部件连接,所述液压动力部件带动所述夹持部件运动,所述夹持部件用于夹持钢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起吊装置,使用液压动力部件作为动力来源,液压动力控制精准,动作灵敏,可以提供刚性作用力,从而使得在装卸过程中,克服钢轨在曲线状态下的内应力,使其不易发生晃动及摆直趋势,增强了作业过程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1D47/00GK102963378SQ2012104950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陈志民, 张鹏, 明文祥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