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流牵引装置及内燃动车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49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流牵引装置及内燃动车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整流牵弓I装置及内燃动车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整流牵引装置及内燃动车组。
背景技术
[0002]动车组运行需要驱动电源。现有技术中,动车组的驱动电源从接触网上直接获取。 从接触网上获取的直流电压经过逆变后,变为电压频率可变的电源,提供给动车组的驱动 电机。接触网提供的直流电压有DC750V制式和DC1500V两种制式[0003]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接触网只能在适合的场合构架,且构建成本高,在一 些欠发达或是不具备构建接触网的地区,一般不具备接触网,动车组无法获取驱动电源。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流牵引装置及内燃动车组,用于为内燃动车组提供驱动电 源。[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流牵引装置,其中,包括:[0006]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安装在内燃动车组上;[0007]整流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整流模块用于接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并 将所述交流电整流后输出中间直流电;[0008]逆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 述中间直流电逆变后得到驱动电源,以提供给驱动电机。[0009]如上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优选的是,还包括:[0010]第一电源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用于与所述发电机连接。[0011]如上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优选的是,还包括:[0012]输入接触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接线柱和所述整流模 块之间。[0013]如上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优选的是,还包括:[0014]输入电抗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输入接触器和所述整流模块之 间。[0015]如上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优选的是,还包括:[0016]支撑电容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之间。[0017]如上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优选的是,还包括:[0018]第二电源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所述第二电源接线柱与所述逆变模块和 驱动电机连接,以将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的驱动电源提供给所述驱动电机。[0019]如上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优选的是,还包括:[0020]控制线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用于与内燃动车组的控制系统连接。[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内燃动车组,其中,所述内燃动车组上设置有本实用新型 任一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0022]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适用于内燃动车组,或是其他具有柴油发动 机的轨道车辆,整流牵引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整流和逆变处理后,生成内燃动车组 驱动电机所需的驱动电源。可见,采用上述整流牵引装置后,内燃动车组就能够实现驱动, 节省了构建接触网的成本。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0024]图2为图1所示的整流牵引装置箱体打开后的示意图;[0025]图3为图1的侧视图;[0026]图4为图1的俯视图;[0027]图5为图1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 的整流牵引装置箱体打开后的不意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 图1的原理图。[0029]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整流牵引装置,其中,包括箱体1、整 流模块2和逆变模块3。箱体I用于安装在内燃动车组上;整流模块2设置在所述箱体I内 部,所述整流模块2用于接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整流后输出中间直流 电;逆变模块3设置在所述箱体I内部,且与所述整流模块2连接,所述逆变模块3用于将 所述中间直流电逆变后得到驱动电源,以提供给驱动电机。[0030]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可以采用现有产品,箱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比如为立方体 等。逆变模块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两个为例,两个逆变模块并联, 整流模块整流后输出的中间直流电输入到两个逆变模块中,每个逆变模块输出一个驱动电 源。[0031]参见图5,内燃动车组上设置有柴油机,柴油机用于为发电机提供动力,发电机产 生的交流电被输送至整流模块2,经整流处理后生成中间直流电,该中间直流电为DC750V 或DC1500V ;随后,中间直流电被输送至逆变模块3,经逆变后得到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被 提供给内燃动车组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内燃动车组工作。图5中,UCT、UVPT、WUPT和 VWPT都是电流互感器。参见图1,由于本实施例以设置了两组逆变模块为例,故可输出两个 三相驱动电源,两个驱动电源相同,在其中一个出现故障时,可以使用另一个。[0032]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适用于内燃动车组,或是其他具有柴油发动 机的轨道车辆,整流牵引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整流和逆变处理后,生成内燃动车组 驱动电机所需的驱动电源。可见,采用上述整流牵引装置后,内燃动车组就能够实现驱动, 节省了构建接触网的成本。[0033]参见图1,进一步地,整流牵弓I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接线柱4,设置在所述箱体I外 部,用于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第一电源接线柱4一端与设置在整流牵引装置外部的发电机 连接,另一端用于和设置在整流牵引装置的其他部件连接,以将外部交流电传输到整流牵 引装置内部。[0034]参见图5,此处,具体地,整流牵引装置还包括输入接触器5,设置在所述箱体I内 部,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接线柱4和所述整流模块2之间。[0035]参见图5,整流牵引装置还可包括输入电抗器6,设置在所述箱体I内部,且连接在 所述输入接触器5和所述整流模块2之间。输入电抗器6用于衰减系统中的高次谐波及畸 变谐波。[0036]参见图2,优选地,整流牵引装置还包括支撑电容器7,支撑电容器7设置在所述箱 体I内部,且支撑电容器7连接在所述整流模块2和所述逆变模块3之间。支撑电容器7 用于对整流模块2输出的电压进行平滑滤波。[0037]参见图3,此处,整流牵引装置还包括制动电阻箱10,制动电阻箱10和制动电阻连 接,制动电阻箱10用于停车时消耗制动能量。[0038]参见图1,为便于将整流牵弓I装置处理得到的驱动电源提供给驱动电机,整流牵弓I 装置还可包括第二电源接线柱8,设置在所述箱体I外部,所述第二电源接线柱8与所述逆 变模块3和驱动电机连接,以将所述逆变模块3输出的驱动电源提供给所述驱动电机。[0039]参见图1,整流牵引装置还包括控制线连接器9,控制线连接器9设置在所述箱体 I外部,控制线连接器9用于与内燃动车组的控制系统连接。设置控制线连接器9后,整流 牵引装置具有对外通讯功能,以实现通过控制线连接器9与外界控制信号交互。[0040]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能将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处理成内燃动车 组运行所需要的驱动电源,使得内燃动车组能适用于无接触网的场合。[00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燃动车组,其中,所述内燃动车组上设置有本实 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0042]整流牵引装置用于将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处理成内燃动车组运行所需要的驱动 电源。[0043]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内燃动车组,能够适用于无接触网的场合,应用范围广泛。[00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 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 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安装在内燃动车组上;整流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整流模块用于接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所 述交流电整流后输出中间直流电;逆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中 间直流电逆变后得到驱动电源,以提供给驱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源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用于与所述发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接触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源接线柱和所述整流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电抗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输入接触器和所述整流模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电容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整流模块和所述逆变模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源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所述第二电源接线柱与所述逆变模块和驱动 电机连接,以将所述逆变模块输出的驱动电源提供给所述驱动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流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线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箱体外部,用于与内燃动车组的控制系统连接。
8.一种内燃动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动车组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 整流牵引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流牵引装置及内燃动车组,其中,整流牵引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安装在内燃动车组上;整流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所述整流模块用于接收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所述交流电整流后输出中间直流电;逆变模块,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与所述整流模块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所述中间直流电逆变后得到驱动电源,以提供给驱动电机。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整流牵引装置,将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整流和逆变处理后,生成内燃动车组驱动电机所需的驱动电源。可见,采用上述整流牵引装置后,内燃动车组就能够实现驱动,节省了构建接触网的成本。
文档编号B61C3/00GK202978815SQ20122062356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2日
发明者孔东晓, 于跃, 李岩, 梁佳昱 申请人: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