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运输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平固定式轨道运输车。
背景技术:
在对某工程进行加宽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改造方案是钢结构双吊杆悬吊方案。因此,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对结构中的桁架梁等装载物进行运输吊装。水平运输车是桁架梁吊装关键技术环节,需达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需求:(1)使桁架梁安全快速的提升,满足提升高度25米;(2)水平推进过程中对轨道无影响,梁体变形满足设计要求;(3)梁、车可快速分离,分离过程对轨道无影响。为满足上述要求,项目团队设计一种水平固定式轨道运输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平固定式轨道运输车,要解决的装载物运输吊装过程中运输过程中装载物变形较大、车整体较重、对轨道有影响以及在提升时装载物与车体分离麻烦、提升速度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固定式轨道运输车,包括车身主体和连接在车身主体下方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主体包括水平的底架以及一组间隔且垂直连接在底架上的托架;所述车轮均匀分布在底架下方。
优选的,所述托架有两个、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架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托架包括垂直连接在底架上的竖向支撑、垂直连接在竖向支撑上端的水平托板和连接在水平托板两侧的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底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以及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主梁之间的连接梁。
优选的,所述连接梁包括一排型钢梁或者包括一排上连接梁和一排下连接梁;所述上连接梁连接在两根主梁顶面之间;所述下连接梁连接在两根主梁底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底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连接梁平行、且间隔连接在两根主梁之间。
优选的,所述车轮有两对,每个车轮通过连接组件对应连接在两根主梁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块水平板、两块竖向板以及一根水平连接在两块竖向板之间的车轴;所述竖向板平行间隔、垂直连接在水平板下表面;
所述车轮是深沟球轴承轮,车轮上的沟槽卡在轨道上;所述车身主体上、沿着运输车移动方向上连接有缆绳。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连接在水平托板两侧的边部;所述限位立柱的内侧设有钢锲铁。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半圆形卡环;所述卡环连接水平托板的上表面两端,卡环的一端与水平托板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托板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环的内侧、水平托板的上表面的两端连接有短立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车身主体的底架上设置一组间隔且垂直的托架,装载物水平放置在托架上,从而使装载物变形较小、提升时装载物与车体分离简单以及提升速度较快。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循环利用,方便运转,节省了轨道运输吊装的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运输过程中车整体较轻,对轨道有影响较小。
3、本实用新型中的运输车与运行轨道相适应,车轮上可以设有防滑轨设置,在推动运输车过程中能够严格控制速度,平稳到达指定吊装地点,从而提高了安全系数。
4、本实用新型在结构顶部安装限位装置,从而防止了装载物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装载物的破坏。
5、本实用新型直接安装在所要吊装的装载物下方的轨道上,从而使得吊装更为简便,提高运输吊装的效率。
6、本实用新型利用人工推动运输车移动,通过人工制动,增强了运输车的可操控性,减小了运输车对轨道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梁为两排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连接梁为两排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与轨道连接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立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底架上设置加强筋的一种实施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梁、2-车轮、3-连接梁、4-竖向支撑、5-限位立柱、6-水平板、7-竖向板、8-车轴、9-钢锲铁、10-加强筋、11-装载物、12-水平托板、13-轨道、14-卡环、15-短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2、3、4、5、6所示,这种水平固定式轨道运输车,包括车身主体和连接在车身主体下方的车轮2,所述车身主体包括水平的底架以及一组间隔且垂直连接在底架上的托架;所述车轮2均匀分布在底架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架有两个、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架的两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托架可以设置3、4、5、6等多个,托架平行间隔连接在底架上;托架的数目可以根据装载物11的尺寸及重量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架包括垂直连接在底架上的竖向支撑4、垂直连接在竖向支撑4上端的水平托板12和连接在水平托板12两侧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的安装防止了装载物11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保护了装载物11的完整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4是一块方形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撑4可以是一组均匀间隔排布的立柱。
所述底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主梁1以及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主梁1之间的连接梁3;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梁1为工字钢梁。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梁1也可以为H形钢梁。
如图1、2所示,所述连接梁3包括一排上连接梁和一排下连接梁;所述上连接梁连接在两根主梁1顶面之间;所述下连接梁连接在两根主梁1底面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梁与下连接梁交错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连接梁与下连接梁也可以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3、4、5、6所示,所述连接梁3为在两根主梁1之间设置的一排型钢梁;型钢梁平行间隔连接在两根主梁1腹板之间。
如图6所示,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底架还可以包括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与连接梁3平行、且间隔连接在两根主梁1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2有两对,每个车轮2通过连接组件对应连接在两根主梁1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一块水平板6、两块竖向板7以及一根水平连接在两块竖向板7之间的车轴8;所述竖向板7平行间隔、垂直连接在水平板6下表面。
所述车轮2是深沟球轴承轮,车轮2上的沟槽卡在轨道13上;所述车身主体上、沿着运输车移动方向上连接有缆绳。
所述车轮2与轨道13的接触面上可以设防滑轨装置。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立柱5;所述限位立柱5连接在水平托板12两侧的边部;所述限位立柱5的内侧设有钢锲铁9。
如图4所示,为了防止装载物11的左右移动,在所述限位立柱5内侧与运送的物料之间还连接有钢锲铁9,进一步限位物料,防止其移动。
实施例2,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半圆形卡环14;所述卡环14连接水平托板12的上表面两端,卡环14的一端与水平托板12铰接连接,另一端与水平托板12通过螺栓连接。
实施例3,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为了防止装载物11的左右移动,所述卡环14的内侧、水平托板12的上表面的两端还可以连接有短立柱15。
本实用新型的运用,以运输的桁架结构中的中梁为例,即所述的装载物11为中梁。
水平运输方式是中梁能否顺利安装的关键技术环节,因为水平运输方式的选择决定了中梁垂直吊装方式的选择,此外,水平运输方式既要保证中梁能够到达安装位置,又要保证运输过程中中梁与既有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还要保证中梁运输到位后提升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运输车的车身主体是由H型钢焊接方式搭载直径为20cm的深沟球轴承轮组成,铸钢轴承轮单轮称重3吨,尺寸为8000 mm×1500 mm×600 mm;搭载中梁后,运输车与中梁边界距离站台269mm,确保运输过程中,既有设备设施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轮2为定制轨道车轮,有防滑轨设置,然后在推动运输车过程中严格控制速度,推动平稳到达指定吊装地点。为防止运输车自重过大,跨度过长,所述车身主体上、沿着运输车移动方向上前后绑上缆绳,前拉后拽控制速度,保证运输车匀速前进及制动。
本实用新型的前进及制动方式
1)前进方式
让运输车载上中梁在轨道上运行,由人工推动达到预定位置后,进行中梁结构的安装。
2)制动方式
运输车运输中梁到指定位置时,安排人员拉扯运输车尾部5cm直径缆绳为主制动方式,同时当运输车减速至快停止时,在车轮前侧安放枕木辅助制动。在运输车完全停止后,在运输车各轱辘前后方向均设置铁楔,将运输车固定,防止运输车再产生移动。
运输车自重加上桁架自重总重量为4.5T,经过工厂实验由6人可以匀速推动,前进速度为10m/min,推动到最远端为110米,需要11分钟,由于运输车为匀速直线运动即受力平衡,推力等于阻力f=μN =0.02*4500*9.8=882N。一个人的力为300N左右,所以6个人完全可以用拉绳的方法制动住运输车,同时在车轮前侧安放枕木辅助制动达到万无一失。
本实用新型运输中梁的步骤为:
第一步:中梁与运输车组装。
(1)在施工场地内检查运输车的定制轨道车轮及卡环的性能。
(2)检查拟安装的中梁外观及标号是否与安装计划一致。
(3)采用吊车将中梁吊装至运输车上,并用卡环将中梁固定在运输车上,检查卡环是否完全卡死。
(4)将检查完的钢丝绳固定在运输车上的吊点上,将固定好的中梁与运输车一并吊装至运输板车上。
(5)由运输板车将固定好的中梁和运输车运至指定吊装施工场地。
第二步:中梁与运输车吊装至5号线行车轨道上。
(1)在中梁两端固定好牵引绳。
(2)检查150吨吊车支腿、钢丝绳、吊钩状态。
(3)将检查完的钢丝绳固定在运输车上的吊点上,将固定好的中梁与运输车一并离吊运输板车。
(4)由轨道上信号工一起指挥,将中梁与运输车吊装至轨道上。在与轨道接触前2cm时,要求吊车以最慢速度进行下降,直至运输车车轮与轨道完整接触,防止运输车对轨道产生磕碰;整个吊装过程中,始终采用牵引绳保证装载物的平稳性。
第三步:将运输车、中梁运输至吊装安装位置。
(1)采取人工推进方式使运输车达到指定位置;推进过程共需6人;
(2)6名工人在运输车两侧对称排列,协同推进;靠近站台侧工人移动空间较小,距站台仅10cm左右,因此,推进工程中,以靠近站台侧工人口令为主;
(3)行进过程中,运输车速度控制在10m/min左右,即可控制整体速度,又可确保运输车稳定制动。
(4)到吊装点,6个人完全用拉绳的方法制动住运输车,同时在车轮前侧安放枕木辅助制动达到万无一失。随后对中梁进行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