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及其制动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8877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机车及其制动控制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机车及其制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机车的制动控制器属于机车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机车的行车安全,因此,机车制动控制器的制造厂家一直致力于提高机车制动控制器的可靠性。传统的机车制动控制器一般为接触式制动,通过相互接触作用实现功能信号的输出,但是相互接触的机构使用一定时间后经常造成机械性损耗甚至损坏故障。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接触的机构易造成机械性损耗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控制器,该制动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接触的机构易造成机械性损耗的问题。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制动控制器的机车。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制动控制器,包括:

支架;

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转动轴;

手柄,所述手柄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供转动轴穿过,所述手柄能够围绕转动轴转动,所述手柄的第一端为供手握施力的操作端,第二端设置有侧压轮;

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感应开关,所述手柄围绕转动轴转动时所述侧压轮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当所述侧压轮与所述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则感应开关输出闭合信号。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能够使所述侧压轮向远离所述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还包括架设在所述支架上的鼓轮轴和固定在所述鼓轮轴上的鼓轮,

所述手柄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以供所述鼓轮轴穿过,且所述鼓轮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以供所述手柄穿过,所述鼓轮和手柄能够共同围绕所述鼓轮轴的轴向转动。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所述鼓轮轴和所述转动轴相互垂直设置,且所述鼓轮轴和转动轴均垂直于所述手柄设置。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所述转动轴固定设置在所述鼓轮上。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均为椭圆孔或条形孔。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所述感应开关为电磁式感应开关或者光感应开关。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所述预设距离为2-6mm。

优选地,上述制动控制器中,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一种机车,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制动控制器。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动控制器时,当机车需要闭合电路时,则可以驱动手柄摆动以使侧压轮向靠近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侧压轮距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此时感应开关向机车的制动系统发送闭合信号,实现制动控制器的单独缓解功能。当机车需要断开电路时,驱动手柄摆动以使侧压轮向远离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侧压轮距感应开关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此时感应开关向机车的制动系统发送断开信号,取消制动控制器的单独缓解功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动控制器通过感应接近开关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实现侧压轮接近即闭合的特性,可以在机械结构与感应接近开关不接触的情况下实现相应的开关功能,进而可以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避免机械损耗、卡滞等故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该机车包括上述任一种制动控制器。由于上述的制动控制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制动控制器的机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动控制器的感应开关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动控制器的感应开关断开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2中:

1-手柄、11-侧压轮、2-鼓轮、3-复位弹簧、4-鼓轮轴、5-感应开关、6-第一侧板、7-第二侧板、8-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控制器,该制动控制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接触的机构易造成机械性损耗的问题。本发明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制动控制器的机车。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动控制器包括支架、转动轴8、手柄1和感应开关5。其中,转动轴8设置在支架上。手柄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供转动轴8穿过,手柄1能够围绕转动轴8转动,即手柄1与转动轴8之间铰接。手柄1的第一端为供手握施力的操作端,即需要拉动手柄1时可以手握操作端进行施力,手柄1的第二端设置有侧压轮11。感应开关5也固定设置在支架上,并且手柄1围绕转动轴8转动时侧压轮11能够靠近或者远离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即手柄1围绕转动轴8转动时会带动侧压轮11摆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当侧压轮11与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则感应开关5输出闭合信号,具体侧压轮11距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时感应开关5向机车的制动系统发送闭合信号。当侧压轮11距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感应开关5向机车的制动系统发送断开信号。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动控制器时,当机车需要闭合电路时,则可以驱动手柄1围绕转动轴8摆动以使侧压轮11向靠近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侧压轮11距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此时感应开关5向机车的制动系统发送闭合信号,实现制动控制器的单独缓解功能。当机车需要断开电路时,驱动手柄1围绕转动轴8摆动以使侧压轮11向远离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直至侧压轮11距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此时感应开关5向机车的制动系统发送断开信号,取消制动控制器的单独缓解功能。本发明提供的制动控制器通过感应接近开关在预设距离范围内实现侧压轮11接近即闭合的特性,可以在机械结构与感应接近开关不接触的情况下实现相应的开关功能,进而可以提高机构的使用寿命,避免机械损耗、卡滞等故障。

为了便于自动断开电路,上述制动控制器,还包括设置于支架上的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的弹力作用能够使侧压轮11向远离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即驱动手柄1围绕转动轴8转动以使侧压轮11向靠近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方向移动时,手柄1会压缩复位弹簧3,直至侧压轮11距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当手柄1的操作力撤销,手柄1在复位弹簧3作用下带动侧压轮11逐渐远离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直至侧压轮11距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此时感应开关5断开信号传输给制动系统,取消制动控制器的单独缓解功能。当然也可以手动驱动手柄1以使侧压轮11逐渐远离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在此不作限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架设在支架上的鼓轮轴4和固定在鼓轮轴4上的鼓轮2。手柄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以供鼓轮轴4穿过,且鼓轮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以供手柄1穿过,鼓轮2和手柄1能够共同围绕鼓轮轴4的轴向转动。即鼓轮轴4与支架转动连接,鼓轮轴4围绕其轴线转动时会带动鼓轮2一起转动,鼓轮轴4穿过手柄1的第二通孔实现了手柄1与鼓轮轴4之间的铰接,手柄1围绕鼓轮轴4转动时会带动第三通孔的内壁及鼓轮2转动,鼓轮2转动进而带动鼓轮轴4转动,即手柄1围绕鼓轮轴4转动时会进而带动鼓轮2一起转动。如此设置,操作人员可以驱动手柄1围绕鼓轮轴4转动,以调节侧压轮11的位置使其与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相对。

复位弹簧3可以设置在鼓轮2上,其一端与鼓轮2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手柄1连接,手柄1围绕转动轴8转动时会压缩上述复位弹簧3。

上述实施例中,鼓轮轴4和转动轴8可以相互垂直设置,并且鼓轮轴4和转动轴8均垂直于手柄1设置。即鼓轮轴4、转动轴8和手柄1两两相互垂直设置。手柄1既可以围绕鼓轮轴4转动又可以围绕转动轴8转动,更加便于调节侧压轮11的位置使其与感应开关5的感应位置相对。

进一步地,转动轴8可以固定设置在鼓轮2上,即转动轴8能够和鼓轮2一起围绕鼓轮轴4转动。当然转动轴8也可以固定在鼓轮轴4上,在此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手柄1摆动,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可以均为椭圆孔或条形孔。当然,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也可以为方孔,在此不作限定。

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感应开关5为电磁式感应开关或者光感应开关,当然感应开关5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接近开关,在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预设距离可以为2-6mm,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为4mm、5mm、6mm等,在此不作限定。

支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感应开关5设置在第一侧侧板上,鼓轮轴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侧板6和第二侧板7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动控制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该机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制动控制器。由于该机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动控制器,所以该机车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