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弯头及其撒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303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弯头及其撒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耐磨弯头及其撒砂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装备运用过程中,往往出现黏着不足,影响轮轨正常接触关系,出现打滑和空转等现象,危害轨道及车辆设备。目前主要采用撒砂的方式提高黏着,保证轨道装备的正常运用。

目前,撒砂装置的砂箱与弯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焊接,一种是在砂箱底部设置一个向下伸出的凸台,在凸台上加工外螺纹,通过卡套与弯头上端连接。然而现有的弯头以及弯头与撒砂装置的连接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1.弯头容易被磨穿,导致漏气、漏砂,从而撒砂失效,往往要两三个月更换一次,影响机车正常运用。

2.砂箱下部伸出凸台占用了下部设备的安装空间,不利于其它设备布置。

3.对于撒砂装置来说,砂箱布置多种多样,导致砂箱与出砂口相对位置各不相同,由于弯头不可调节,安装在不同的位置,需要不同形式的撒砂装置,适应性差。

再者,为适应不同大小的沙粒运用条件,撒砂管径各有不同,也难以用同一个撒砂装置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耐磨弯头及结构紧凑、适应性广的撒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弯头,包括砂粒通道,围绕弯头外壁、在位于砂粒通道的转角区域设有加厚部。

上述方案中,增加易磨耗处的厚度,能够有效延长弯头的磨损时间,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加厚部包括位于砂粒通道转角区域前部的第一加厚半圆和位于砂粒通道转角区域背部的第二加厚半圆,第一加厚半圆和第二加厚半圆合围形成加厚部;

所述第一加厚半圆的厚度小于第二加厚半圆的厚度。

该进一步改进的方案中,由于砂粒通道转角区域背部是最易磨损的部位,对该区域进行重点防护,更能够增加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加厚部的厚度大于10mm。

优选的,所述弯头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撒砂装置,包括撒砂器,还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耐磨弯头,耐磨弯头的上端设外螺纹;在撒砂器底部向内开设内螺纹孔,耐磨弯头上端与撒砂器底部螺纹连接,连接处采用并紧螺母紧固。

上述方案中,通过并紧螺母定位,弯头可以360°适应软管的出砂方向,随转向架、砂箱的布置方式不同而不同。

而且,撒砂器与弯头的连接处内置到撒砂器内部,不再延伸凸台,节约了空间,使得装配更紧凑。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弯头下端设有砂管接口,接口处连接有下砂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弯头的易磨耗部位转角处加厚,增强了弯头的耐磨性能。

2.撒砂器与弯头的连接处内置到撒砂器内部,节约了空间,使得装配更紧凑。

3.对于撒砂装置来说,弯头磨破后只需更换弯头,还可适应不同下砂管的管径;弯头可以360°适应各出砂方向,弯头安装方向随转向架、砂箱的布置方式不同而不同,适应性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形式的弯头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形式的弯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撒砂装置结构图。

图中:1-加厚部,2-并紧螺母,3-撒砂器,4-砂管接口,5-砂粒通道,6-下砂软管,11-第一加厚半圆,12-第二加厚半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耐磨弯头,包括砂粒通道5,围绕弯头外壁、在位于砂粒通道5的转角区域设有加厚部1。增加易磨耗处的厚度,能够有效延长弯头的磨损时间,增加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是另一种结构形式的耐磨弯头,在图1结构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的改进,所述加厚部1包括位于砂粒通道5转角区域前部的第一加厚半圆11和位于砂粒通道5转角区域背部的第二加厚半圆12。第一加厚半圆11和第二加厚半圆12合围形成加厚部1。所述第一加厚半圆11的厚度小于第二加厚半圆12的厚度。对砂粒通道5转角区域背部进行重点防护,更能够增加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加厚部1的厚度大于10mm。

优选的,所述弯头采用合金钢材料制作。

如图3,还提供一种撒砂装置,包括撒砂器3、以及上述方案所述的耐磨弯头,耐磨弯头的上端设外螺纹。在撒砂器3底部向内开设内螺纹孔。耐磨弯头上端与撒砂器3底部螺纹连接,连接处采用并紧螺母2紧固。所述耐磨弯头下端设有砂管接口4,接口处连接有下砂软管6。通过并紧螺母2定位,弯头可以360°适应下砂软管6的出砂方向,随转向架、砂箱的布置方式不同而不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