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2979发布日期:2021-03-19 10:50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



背景技术:

有轨车作为一种运输货车可服务现场数十吨载重的生产材料,有轨车车斗底部的转向架构架是主体承载部件,转向架构架由侧架和摇枕组成,摇枕横向架设在侧架之间,所以摇枕起着直接承接车体和传递载荷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摇枕与侧架通常采用铸造件,摇枕与侧架之间通常采用具有减震作用的弹性支撑装置,在工作时,轨道对车轮冲击和振动会由弹性支撑装置直接吸收,但是当摇枕上方车体满载时数十吨,由于摇枕为一个刚性的铸造整体件直接承载车体,而铸造整体件不具备形变吸收功能,过大的振动使弹性支撑装置也不足以完全吸收,致使车体振动过大,这对车体上的材料将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焦化厂轨道车过程中致使运输材料的溅出、运输刚性材料会随着车体振动紧固件松散隐患,同时铸造整体件工艺繁琐,需要做配套的探伤检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包括摇枕本体,所述摇枕本体由底板、位于侧边的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构成,所述底板、位于侧边的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采用焊接合围形成带有两端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加强筋。

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强筋为板状,加强筋沿空腔的左右两端纵向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上边沿、下边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密封焊接。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位于摇枕本体的两端呈水平状的搭接段,所述空腔中位于搭接段的部位均设置堵板,两端的堵板将所述空腔截断并封闭,所述堵板为板状,堵板和加强筋上设有相适配的条形槽,堵板通过条形槽插接在加强筋上并焊接插接缝,堵板的各边与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均焊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空腔中的加强筋上横向设置若干加强龙骨,所述加强龙骨为板状,加强龙骨和加强筋上设有相适配的条形槽,加强龙骨通过条形槽插接在加强筋上并焊接插接缝,加强龙骨的各边与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均焊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摇枕为一定结构布局的主板和筋板构成的结构件,垂直方向和水平面内弯曲度、扭强度都较铸造件大,其形变吸收作用解决了一体式铸造的摇枕导致车体振动过大的现象,车辆运行更加平稳;

2.内部设置加强部件弥补了对摇枕刚性强度的要求,可减少摇枕变形,使摇枕整体具有较好的刚度;

3.摇枕整体采用焊接加工,材料利用较好,而且重量轻、更加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f-f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k-k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端面视图;

图5是图1中件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件8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件9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侧板,2.底板,3.加强筋,4.后侧板,5.顶板,6.空腔,7.搭接段,8.堵板,9.加强龙骨,10.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f-f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端面视图;图中,该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包括摇枕本体,摇枕本体由底板2、位于侧边的前侧板1、后侧板4和顶板5构成,底板2、前侧板1、后侧板4和顶板5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合围形成带有两端贯通的空腔6,空腔6中设置加强筋3。加强筋3为板状,加强筋3沿空腔6的左右两端纵向设置,加强筋3的上边沿、下边沿分别与顶板5和底板2密封焊接。

图3是图2中k-k的剖视图;图5是图1中件3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中件8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中件9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还包括位于摇枕本体的两端呈水平状的搭接段7,搭接段7的下端即为设置具有减震作用的弹性支撑装置的部位,空腔6中位于搭接段7的部位均设置堵板8,两端的堵板8将所述空腔6截断并封闭,堵板8为板状,堵板8和加强筋3上设有相适配的条形槽10,堵板8通过条形槽10插接在加强筋3上并焊接插接缝,堵板8的各边与顶板5、前侧板1、后侧板4和底板2均焊接。空腔6中的加强筋3上横向等间隔三个加强龙骨9,加强龙骨9为板状,加强龙骨9和加强筋3上设有相适配的条形槽10,加强龙骨9通过条形槽10插接在加强筋3上并焊接插接缝,加强龙骨9的各边与顶板5、前侧板1、后侧板4和底板2均焊接。

这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与传统摇枕整体铸造件虽然是形状尺寸均相同的两种单体,但传统摇枕整体铸造件是简单地一块碳钢件,而这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通过设立顶板5、前侧板1、后侧板4和底板2这五块主板构成的结构件,是有一定结构布局的主板和筋板构成的结构件,当车体下压摇枕在结构件时,该摇枕结构件的上表面、下表面和空腔6中的内表面均产生变形,吸振性能大大优于传统摇枕整体铸造件。同时,行驶中加强筋3同时承受重力、压力、转向时的扭力,空腔6中的加强筋3上设置加强龙骨9,可减少前侧板1、后侧板4水平方向的变形,使摇枕整体具有较好的刚度。

这种摇枕为一定结构布局的主板和筋板构成的结构,垂直方向和水平面内弯曲度、扭强度都较铸造件大,其形变吸收作用解决了一体式铸造的摇枕导致车体振动过大的现象,车辆运行更加平稳;内部设置加强部件弥补了对摇枕刚性强度的要求,摇枕整体采用焊接加工,材料利用较好,而且重量轻、更加易于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包括摇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枕本体由底板(2)、位于侧边的前侧板(1)、后侧板(4)和顶板(5)构成,所述底板(2)、前侧板(1)、后侧板(4)和顶板(5)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合围形成带有两端贯通的空腔(6),所述空腔(6)中设置加强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3)为板状,加强筋(3)沿空腔(6)的左右两端纵向设置,所述加强筋(3)的上边沿、下边沿分别与顶板(5)和底板(2)密封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摇枕本体的两端呈水平状的搭接段(7),所述空腔(6)中位于搭接段(7)的部位均设置堵板(8),两端的堵板(8)将所述空腔(6)截断并封闭,所述堵板(8)为板状,堵板(8)和加强筋(3)上设有相适配的条形槽(10),堵板(8)通过条形槽(10)插接在加强筋(3)上并焊接插接缝,堵板(8)的各边与顶板(5)、前侧板(1)、后侧板(4)和底板(2)均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中的加强筋(3)上横向设置若干加强龙骨(9),所述加强龙骨(9)为板状,加强龙骨(9)和加强筋(3)上设有相适配的条形槽(10),加强龙骨(9)通过条形槽(10)插接在加强筋(3)上并焊接插接缝,加强龙骨(9)的各边与顶板(5)、前侧板(1)、后侧板(4)和底板(2)均焊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架构架上的摇枕,包括摇枕本体,所述摇枕本体由底板、位于侧边的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构成,所述底板、位于侧边的前侧板、后侧板和顶板采用焊接合围形成带有两端贯通的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板状,加强筋沿空腔的左右两端纵向设置,所述加强筋的上边沿、下边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密封焊接。这种摇枕为一定结构布局的主板和筋板构成的结构,垂直方向和水平面内弯曲度、扭强度都较铸造件大,其形变吸收作用解决了一体式铸造的摇枕导致车体振动过大的现象,车辆运行更加平稳;内部设置加强部件弥补了对摇枕刚性强度的要求,摇枕整体采用焊接加工,材料利用较好,而且重量轻、更加易于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阴市铁马冶金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1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