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台自动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8467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平台自动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斜井提升绞车及矿车配套使用的机械脱钩装置。
由于矿山斜井提升矿车使用的绞车钢丝绳绳头一直都是采用内包钢丝绳的套圈,须在提升前将矿车插销插入圈内,作为牵引矿车使用,这样,当矿车提升到上平台需脱钩之处时,由于一列重矿车受牵引惯性的作用,车速仍相当快,此时需要二人跟着运动的矿车奔跑,其中一人须快速将套圈内的矿车插销拔出,另一人紧接着把绳头拉出铁轨外。这种脱钩方法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因为当操作人员跟着受惯性作用的矿车奔跑时,易被矿车碰撞造成伤亡事故。有时还会因插销变形难以从销孔中拔出而使矿车轮碾过钢丝绳,造成矿车掉轨及损坏钢丝绳,从而影响矿车的正常周围和缩短绞车钢丝绳的寿命,造成经济损失。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以上脱钩方式费劳力且安全性差的问题,发明一种适用于斜井上平台的矿车自动脱钩装置,以达到节省劳动力,提高安全性,保护绞车钢丝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钩体、横杆、滑道三部分组成,全部采用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和图4分别是滑道部分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5和图6分别是A向和B向视图。其中,钩体部分包括活动扣板(1)、大钩(3)、大销钉(10)、绳头夹(11)和小销钉(14)。(1)可以(14)为轴转动一定角度。(3)应具有承受牵引和提升矿车所需的强度。横杆部分的轴杆(5)上装有滑块(6)、压簧(4)、锁钩(7)、卡销(8)和垫圈(9)。(6)和(7)的方向一致,都可以(5)的轴芯为转轴转动0°~70°角。(5)在不受力时,(4)使其不能自由转动。滑道部分安装在斜井上平台需要脱钩地段的铁轨旁,包括滑道凸缘(15)、滑道平面(17)和地脚螺丝(18)。(15)与(17)之间为直角相交,剖面呈L形。滑道分前后两段,前段与地面成一定向上倾斜角度;后段呈水平状,且与矿车铁轨的外侧成一定平面角。附图中,(2)是矿车插销,(12)是绞车钢丝绳,(13)是钢丝绳套圈,(16)是混凝土基础。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首先由一人在斜井下平台操作,即手抓住(6)用力向(5)的轴线方向推动,带动(5)转动使与(5)连接的(7)打开闭锁。接着打开(1),用(3)勾住(2)后把(1)重新扣上,扳动(7)把(1)扣死。以上动作完毕后即可发信号提升。当矿车被牵引到上平台经过滑道时,(6)首先在与地面成一定向上倾角的滑道前段滑行,即(6)以(5)的轴芯为转轴迅速向上转动,带动(5)和与(5)连接的(7)转动。由于(6)、(7)的转动角度同步,所以当二者转动到与原闭锁位置成70°角时,(1)、(3)之间的闭锁全部打开。当(6)接着在与铁轨旁侧成一定水平角度的滑道后段上继续滑行时,(6)勾在(15)内侧所形成的拉力把钩体拉出铁轨外面,(2)仍留在原销孔内,此时脱钩的动作全部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免除了长期以来斜井上平台矿车脱钩需要人工操作的笨重体力劳动,避免了脱钩时造成的伤亡事故和矿车掉轨事故,大大提高了生产安全性,延长了绞车钢丝绳的寿命。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可与现有的各种斜井提升绞车及矿车配套使用,适用于斜井上平台并可在需用绞车牵引提升矿车的各种场所使用,是一种理想、实用的脱钩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矿车脱钩装置,其主要特征是由钩体、横杆、滑道三大部份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钩体包括了活动扣板(1)、大钩(3)、大销钉(10)、小销钉(14)和绳头夹(11)五个部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1)可以(14)为转轴转动一定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横杆部份的轴杆(5)上装有滑块(6)、锁钩(7)、压簧(4)、卡销(8)和垫圈(9)。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6)和(7)可以(5)的轴芯为转轴转动0°~70°角。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滑道分为前、后两段。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滑道前段与地平面成一定向上倾角。
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矿车脱钩装置,其特征是滑道后段呈水平状且与矿车铁轨外侧成一定平面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斜井提升绞车及矿车配套使用的机械脱钩装置。其合理运用了一般机械原理和拉力的作用,改现有的斜井上平台矿车脱钩使用人工操作的脱钩方式,所发明的上平台自动脱钩装置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了脱钩时的伤亡事故、矿车掉轨事故和矿车轮碾压绞车钢丝绳的现象可大大提高生产安全性,延长钢丝绳的寿命。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适用于斜井上平台和需用绞车牵引提升矿车的各种场所,是一种理想,实用的矿车脱钩装置。
文档编号B61G5/00GK2032164SQ8820757
公开日1989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2日
发明者陈诗冬 申请人:陈诗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