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轨道检测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92578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和适应性。
[0043]上述优化的空间布局,使得轨道检测车辆的制造成本得到了降低,也同时在轨道检测车辆的使用过程中节约了能源消耗和人员的使用等方面的成本。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对轨道进行检测的车辆设置功能集成度低、空间粗放式布局造成的制造与使用综合成本高等方面的缺点,本轨道检测车辆显著提高了包括各种检测功能在内的综合检测能力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同时,显著降低了制造及使用的综合成本。
[0044]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驱动系统,将其设为接触网供电系统7和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3分别可切换地与动力转向架2连接的双动力源驱动系统。第一,电能的驱动方式所具有的环保与振动和噪声低的优势毋庸置疑,此优势对空气污染的避免和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舒适性都有利,同时,更为关键的,对于设置于同一单体轨道检测车的各个检测系统,其在检测过程中若受到较大震动的影响,将会干扰精确检测数据的获得,因此相比于内燃机等振动较大的驱动形式,选择电能驱动无疑是优选的设置。
[0045]第二,双电能系统的运用,不但对于整车在行驶过程中增加了驱动源的保障,使得单体轨道检测车避免了由于接触网因故失电或蓄电池续航能力有限所造成的无法行驶的困扰,同样重要的,在各个检测系统对轨道进行检测过程中,不会因能源的异常供给造成检测过程的失效,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因失去能源供给造成的检测系统中机械装置的撞击损坏或电气系统的“死机”和紊乱等极端状况也将被有效避免。
[0046]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具体实施例中的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将其设置为两个,两个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分别设置在单体轨道检测车的两端,两端即为沿轨道100行驶方向的前部和后部。此设置的首要优点是本单体轨道检测车在前行或反向后行时,操作人员都能够大视野地进行操控,如此的设置,更符合其对轨道100检测功能的特殊需求,在检测工作中会存在反复前行或后退的需求。两个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分别命名为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和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相应地,两套控制车辆行驶的行进操作系统11能够实现相互切换控制地分别设置在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和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所谓相互切换控制,当操作者在某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操作行进操作系统11,使单体轨道检测车前行工作完成后,当需要反向行驶时,操作者转移至单体轨道检测车的另一端,在另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内13对其中的行进操作系统11进行控制,实现反向行驶,此时,反向行驶中,操作者所操控的行进操作系统11被切换为主控端。对于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的命名,顾名思义,其包括行进操作系统11的同时,还包括了检测工作的装置。将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3的室内设备设于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将弓网检测系统14的室内设备和第三轨检测系统16的室内设备设于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由此,对各个检测系统的布局进行了更优化地布置,更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单体轨道检测车。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弓网检测系统14的检测功能实现的需要,在弓网检测系统14的室内设备设置于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的结构布局下,在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内设置了网检观察窗9。当然,若弓网检测系统14的室内设备设于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内时,则在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设置网检观察窗9。进一步来说,对于本申请中所提及的三套检测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三者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分别设置在车体两端的不同的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内。以此使得检测工作更为便捷和工作效率更为高效。
[0047]对于设置在不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中的各个检测系统的室内设备,可以将其在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内布置为抽屉式的伸缩结构,当需要使用某装置时,可以抽拉出来进行使用,使用完毕后进行退回安置以进一步优化结构空间。
[0048]另外,对于在单体轨道检测车的两端分别布置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的结构下,在其二者之间可以设置中部走廊,以此供操作人员进入不同的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进行各项操作。
[0049]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在单体轨道检测车上设置中部隔层,此中部隔层为水平设置结构,其旨在充分利用高度空间的同时将整备车辆的重心降低,实现此目的则通过将重量较大的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3中的蓄电池箱设置在中部隔层的下侧,以此使得车辆整体重心下移。而中部隔层的上侧可以安置各种较轻型的装置,比如包括各种系统的电气屏柜。对于单体轨道检测车的两端分别设置了第一进控制与检测室和第二进控制与检测室的结构,则比较优选的方案是将中部隔层设置在其二者之间,使得单体轨道检测车的结构形式更为对称,更为合理。
[0050]对于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3,其中重量较大且需要更换的装置为牵引蓄电池,通常牵引蓄电池安置于蓄电池箱中,在蓄电池箱的安置位置的两边侧设置侧门10,两侧的概念是指轨道100的边侧,侧门10的设置,可以在需要装卸蓄电池箱时,通过装卸设备,例如通过铲车自开启的侧门10处对蓄电池箱进行装卸,当拆装工作完成,通过侧门10的关闭使设备处于封闭保护结构状态。
[0051 ] 在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单体轨道检测车可以将转向架全部设置为动力转向架2,也可以设置非动力转向架4,非动力转向架4在单体轨道检测车行进过程中作为随动转向架,其结构相对简单,相较于动力转向架2,非动力转向架4适于承载较大重量。因此,由于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相对重量较大,将此系统设于非动力转向架4上,根据承载能力对不同装备进行布局,此布置更合理。
[0052]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对于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其可以安装在一个或多个轨检梁15上,而出于节约设备安装空间和降低检测设备整体重量为初衷,将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整体集成安装在一个轨检梁15上更为优化,因此设置轨检梁15为一个。
[0053]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在单体轨道检测车的顶部设置托架,托架可以设置在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顶部,也可以设置在其它可利用的空间上。托架的设置,可以将包括空调系统5、蹬顶门装置6、接触网受电弓和车顶检测设备8等各种装置与设备集中合理地设置。相比于将各个装置散乱布局,各安其道地设置相比,更利于空间的合理优化利用。
【主权项】
1.一种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轨道(100)上行进的轨道车体(I),与所述轨道车体(I)连接的动力转向架(2); 设于所述轨道车体(I)上的弓网检测系统(14)、第三轨检测系统(16)和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 所述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包括轨检梁(15); 设于所述轨道车体(I)上的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与所述动力转向架(2)连接;设于所述轨道车体(I)上的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在所述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内设有行进操作系统(11)、所述弓网检测系统(14)的室内设备、所述第三轨检测系统(16)的室内设备和所述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的室内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接触网供电系统(7)和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3),所述动力转向架(2)可切换地与所述接触网供电系统(7)和所述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3)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进控制与检测室(13)包括设置于所述轨道车体(I)两端的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和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 能够互相切换地对所述单体轨道检测车进行控制的两套所述行进操作系统(1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和所述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 所述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的室内设备设于所述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 所述弓网检测系统(14)的室内设备和所述第三轨检测系统(16)的室内设备设于所述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在所述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还包括网检观察窗(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道车体(I)上设有水平布置的中部隔层,所述中部隔层设于所述第一行进控制与检测室和所述第二行进控制与检测室之间,所述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3)设于所述中部隔层下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在轨道车体(I)的两侧设有用于装卸所述牵引蓄电池供电系统⑶中的蓄电池箱的侧门(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轨道车体(I)连接的非动力转向架(4),所述线路轨道检测系统(12)设于所述非动力转向架(4)上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检梁(15)为一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轨道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体(I)的顶部设有托架。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体轨道检测车。在此单体轨道检测车上囊括了包括弓网检测系统、第三轨检测系统和线路轨道检测系统在内的多种轨道检测装置,同时本单体轨道检测车自身设置有驱动系统,实现自身行进的同时进行多项检测工作。现有技术中,实现轨道检测功能的检测车或者自身不具备驱动系统,或者检测功能单一,无法通过单次检测行程完成多项轨道检测工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单体轨道检测车显著提高了综合检测能力和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同时显著降低了综合制造和使用成本。
【IPC分类】B61D15-12, B61K9-08
【公开号】CN104608779
【申请号】CN201410717720
【发明人】樊运新, 李希宁, 高殿柱, 谭本旭, 刘世杰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