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568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轮驱动的三轮自行车。
常规二轮自行车采用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的结构布局,为了便于蹬踏或起步,其坐垫设置在驾驶者双脚能自然垂下的高度,由此却造成了高重心的不利因素,再加上二轮自行车必须在一定速度下才能较好的保持平稳状态,因此安全性和舒适性较差。常规三轮自行车在常规二轮自行车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简单的增加一只车轮,为了在高重心的前提下保证行驶时车身平稳,其并列车轮必须保持有比较大的距离,由此造成了不易停放和行驶时所占路面面积大的不利因素,因此常规三轮自行车基本是作为运输工具使用,而不宜作为个人日常出入的代步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驾驶舒适、行驶安全、使用方便,适宜作为个人日常出入的代步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三轮自行车,该车主要由车架、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坐凳、顶蓬架等机构组成。其特征是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结构布局,驾驶姿势为双脚向前蹬踏的坐式或半躺式,车架上部设置全履盖或全封闭的顶蓬,行驶时所占路面面积与28英寸二轮自行车行驶时所占路面面积相当,坐垫与地面的距离约较小,车身以及顶蓬可折叠。下文结合附图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造。
如图1所示,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的前轴(1)两端分别装设前轮(2)和(3)以及轴承(4)和(5),中部装设飞轮(6)。如图2所示,坐凳(7)由坐垫(8)和靠背(9)以及活节(10)组成。如图3所示,转向把(11)的立柱(12)上端设置手把(13),立柱(12)中部设置活节(14),立柱(12)下端设置主传动杆(15),主传动杆(15)未端设置插销(16)。如图4所示,后轮插(17)的插臂上设置副传动杆(18),副传动杆(18)未端设置插销(19)。如图5所示,传动连杆(20)两端分别设置销孔座(21)和(22)。如图6所示,顶蓬架(23)中部设置活节(24)、(25)、(26)和(27),边角处设置顶蓬插销(28)、(29)、(30)和(31)。如图7所示,车架(32)的前部设置轴承座(33)和(34)以及带脚踏板的链盘(35),中部设置活节(36)和立柱孔座(37),后部设置轮插套管(38),边角处设备顶蓬插座(39)、(40)、(41)和(42)。如图8所示,前轴(1)的轴承(4)和(5)分别安装在车架(32)前部的轴承座(33)和(34)内,飞轮(6)通过链条(43)和链盘(35)连接,立柱(12)插入立柱孔座(37)将手把(13)安装在车架(32)中部,主传动杆(15)向车架(32)右侧伸出,后轮插(17)插入轮插套管(38)安装在车架(32)后部,副传动杆(18)向车架(32)左侧伸出,后轮(44)安装在后轮插(17)上,主传动杆(15)通过传动连杆(20)和副传动杆(18)连接,坐凳(7)安装在车架(32)中部。为了确保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操作转向的方式向与常规二轮自行车操作转向的方式相同,必须使后轮(44)的转动方向与手把(13)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主传动杆(15)的伸出方向与副传动杆(18)的伸出方向相反。如图9所示,设置在顶蓬架(23)边角处的顶蓬插销(28)、(29)、(30)和(31)分别相应的插入设置在车架(32)边角处的顶蓬插座(39)、(40)、(41)和(42)。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折叠时其顶蓬架(23)从车架(32)上取下,顶蓬架(23)通过活节(24)、(25)、(26)和(27)分成数段折叠,转向把(11)的立柱(12)通过活节(14)进行折叠,坐凳(7)通过活节(10)将坐垫(8)和靠背(9)折叠在一起,车架(32)通过活节(36)分成二段折叠,一段为前轮(2)和(3)以及链盘(35),另一段为转向把(11)和坐凳(7)以及后轮(44)。
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个人日常出入的代步工具。由于重心低以及三轮支承的特点,因此安全性和稳定性优常规二轮自行车;其驾驶姿势为双脚向前蹬踏的坐式或半躺式,因此舒适性优于跨骑式的常规二轮自行车和常规三轮自行车;由于重心低有利于减小并列车轮的轮距,从而减小了行驶时所占路面面积,因此比常规三轮自行车更适宜作为个人日常出入的代步工具;可折叠的车身存放更容易;顶蓬架上履盖用于遮阳避雨的纤维织物——实用、方便,是常规二轮自行车所不具备的优点。


图1为前轴(1)的俯视图;其中(2)和(3)表示前轮;(4)和(5)表示轴承;(6)表示飞轮。
图2为坐凳(7)的主视图其中(8)表示坐垫;(9)表示靠背;(10)表示活节。
图3为转向把(11)的左视图其中(12)表示立柱;(13)表示手把;(14)表示活节;(15)表示主传动杆;(16)表示插销。
图4为后轮插(17)的左视图;其中(18)表示副传动杆;(19)表示插销。
图5为传动连杆(20)的俯视图其中(21)和(22)表示销孔座。
图6为顶蓬架(23)的立体图其中(24)、(25)、(26)和(27)表示活节;(28)、(29)、(30)和(31)表示顶蓬插销。
图7为车架(32)的俯视图其中(33)和(34)表示轴承座;(35)表示链盘;(36)表示活节;(37)表示立柱孔座;(38)表示轮插套管;(39)、(40)、(41)和(42)表示顶蓬插座。
图8为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车身的俯视装配图其中(1)表示前轴;(32)表示车架;(41)表示顶蓬插座;(34)表示轴承座;(3)表示前轮;(6)表示飞轮;(43)表示链条;(36)表示活节;(15)表示主传动杆;(7)表示坐凳;(17)表示后轮插;(42)表示顶蓬插座;(38)表示轮插套管;(18)表示副传动杆;(44)表示后轮;(40)表示顶蓬插座;(20)表示传动连杆;(37)表示立柱孔座;(12)表示立柱;(13)表示手把;(2)表示前轮;(33)表示轴承座;(39)表示顶蓬插座。
图9为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的主视图其中(1)表示前轴;(28)表示顶蓬插销;(39)表示顶蓬插座;(6)表示飞轮;(43)表示链条;(32)表示车架;(36)表示活节;(37)表示立柱孔座;(14)表示活节;(12)表示立柱;(13)表示手把;(24)表示活节;(8)表示坐垫;(10)表示活节;(9)表示靠背;(25)表示活节;(23)表示顶蓬架;(38)表示轮插套管;(40)表示顶蓬插座;(29)表示顶蓬插销;(19)表示插销;(22)表示销孔座;(18)表示主传动杆;(17)表示后轮插;(44)表示后轮;(20)表示传动连杆;(21)表示销孔座;(35)表示链盘;(2)表示前轮;(33)表示轴承座。
实施方案根据本实用新型制造的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二只前轮采用直径为14英寸的自行车轮,后轮采用直径为16英寸的自行车轮,车身最大宽度为600mm,车身总长为1600mm,坐垫与地面距离为500mm,车身总高为145mm,驾驶者前视野位置上的顶蓬架履盖透明度高的塑料薄膜,其他顶蓬架部分履盖不透明的纤维织物。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前驱式三轮自行车,所述三轮自行车的驱动系统由装设飞轮和轴承以及前轮的前轴、链条、带脚踏板的链盘等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前轴和链盘安装在车架前部,链盘通过链条与装设在前轴上的飞轮连接;转向系统由在立柱上设置手把以及主传动杆和插销的转向把、两端分别设置销孔座的传动连杆、在插臂上设置副传动杆和插销的后轮插、后轮等机构组成,转向把安装在车架中部,主传动杆向车架外侧伸出,后轮插安装在车架后部,副传动杆向车架外侧伸出,主传动杆的伸出方向与副传动杆的伸出方向相反,主传动杆通过传动连杆和副传动杆连接,后轮安装在后轮插上,车架上可安装顶蓬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车架边角处设置顶蓬插座,顶蓬架边角处设置顶蓬插销,顶蓬插销分别相应的插入顶蓬插座将顶蓬架安装在车架上,顶蓬架可随意安装或取下,顶蓬架上履盖塑料薄膜或纤维织物组成全履盖或全封闭的顶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自行车,其特征在于顶蓬架中部设置有活节、车架中部设置有活节、转向把中部设置有活节、坐凳上设置有活节,该车折叠时顶蓬架从车架上取下分成数段折叠,转向把和坐凳以及车架分成数段折叠在一起。
专利摘要一种采用前轮驱动后轮转向的结构布局,驾驶姿势为双脚向前蹬踏的坐式或半躺式,车架上部设置全覆盖或全封闭的顶篷,行驶时所占路面面积与28英寸二轮自行车行驶时所占路面面积相当,坐垫与地面的距离较小,顶篷架以及车身可以折叠的三轮自行车。其主要优点是:驾驶舒适、行驶安全、使用方便,适宜作为个人日常出入的代步工具。
文档编号B62K5/00GK2434204SQ0020702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9日
发明者宁宇 申请人:宁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