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068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关于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尤指一种可折叠以减少运送及收藏体积的自行车。
背景技术
生活忙碌而缺乏运动的现代人而言,自行车已从一种交通工具慢慢转变成一种用于休闲及运动的用具,然而由于传统的自行车不易携带,因此便发展出一种可折叠而缩小体积,并能承载于一般车辆上的折叠式自行车,又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大都是在其车架上设置一折合装置,使自行车得以对折而缩小体积,然而习用的折叠式自行车因仅能对折收合,故无法将自行车缩小至最小的体积,尤其是现今的自行车上为提高骑乘的舒适性,往往会设置有避震器,而设有避震器的自行车结构较为复杂,在配合折叠结构时往往会使自行车的结构变得更复杂,而使制造成本提高,并使折叠式自行车的折叠操作上变得麻烦与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习用自行车结构及使用上的缺失,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改良,终于发展出一种可改进习用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可缩小自行车的折叠收合体积,以达到方便自行车的运送及收藏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主要是设置有一车架,于车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前管及一座垫竖管;一可转动地组设在前管上的前叉管,前叉管底端设置有一前轮,前叉管顶端以一第一折合结构连接设置有一把手立管,于把手立管顶端则横向设置有一把手,其中第一折合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固设在前叉管顶端的结合座,于结合座远离车架的一端面上纵向形成有一具开口的插制槽,于结合座上设置有一横向贯穿插制槽的定位杆,另于把手立管底端设置有一插制于结合座插制槽中的插制部,于插制部底端凹设有一可卡抵于定位杆上的卡制槽,于插制部另上纵向设置有一长孔,另设置有一结合于结合座及插制部上的第一快拆结构,该第一快拆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结合座上插槽及插制座上长孔的轴杆,轴杆一端另穿设有一抵压于结合座侧面的抵压片,并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一插设在座垫竖管上的座垫立管,于座垫立管顶端设置有一座垫;一枢设连接于车架上的后叉管,于后叉管上设置有一后轮,及一可带动后轮转动的传动结构;以及一设置于车架与后叉管间的避震器,其中避震器一端是枢设于车架上,另端则是以一第二折合结构组设于后叉管上,其中第二折合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固设在后叉管上,并略呈U字形而形成有两耳片的枢座,于枢座的两耳片的一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开槽,另设有一将避震器结合于枢座上的第二快拆结构,该第二快拆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枢座两耳片及避震器一端的轴杆,轴杆一端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
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在分解除各快拆结构的锁制状庇后,相对车架转动把手立管、避震器及后叉管,来折叠自行车以缩小其体积,以方便自行车的收藏与运送作业,并且本实用新型可简化折叠式自行车的结构,以方便折叠式自行车的制造,而能达到降低折叠式自行车整体生产成本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折合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折合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折合结构操作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折合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椅垫与车架间结合结构的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座垫竖管与座垫立管结合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前轮与前叉管的局部正视图。
附图中10-车架 11-前管12-前叉管12-2长孔
12-4定位槽 13-前轮14-把手立管15-把手16-座垫竖管162-夹槽164-耳块 166-弹性定位件17-座垫立管172-座垫18-后叉管 19-后轮20-第一折合结构21-结合座212-插制槽 22-定位杆24-插制部 242-卡制槽244-长孔 26-第一快拆结构262-轴杆 264-抵压片266-扳手片 30-避震器40-第二折合结构42-枢座422-开槽 44-第二快拆结构50-第三快拆结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折叠式自行车,请参看图1,由图中可看到,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主要是设置有一车架10,于车架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前管11及一座垫竖管16,另设置有一可转动地组设在前管11的前叉管12,前叉管12底端设置有一前轮13,顶端则连接设置有一把手立管14,于把手立管14顶端则横向设置有一把手15,供骑乘者握持以控制自行车的行进方向,又于座垫竖管16上插设有一座垫立管17,于座垫立管17顶端则设置有一可供乘座的座垫172,另设置有一枢设连接至车架10的后叉管18,于后叉管18上设置有一后轮19,及一可带动后轮19转动的传动结构,其中传动结构主要包含有一曲柄轴,两分别设置在曲柄轴两端的踏板,一与曲柄连动的前链轮,一与后轮连动的后链轮,以及环设于两链轮间的链条,此一传动结构的结构及操作方式与习用者结构相仿,在此不另赘述,另于车架10与后叉管18间设置有一避震器30,以藉由避震器30来提高自行车骑乘时的舒适性。
又于前叉管12与把手立管14间设置有一第一折合结构20,请再配合参看图2、3,该第一折合结构20主要包含有一固设在前叉管12顶端的结合座21,一结合于把手立管14底端的插制部24,以及一第一快拆结构26,于结合座21远离车架10的一端面上纵向形成有一可供插制部24插入其中的插制槽212,而于结合座21的端面上形成有一开口,于结合座21上设置有一横向贯穿插制槽212的定位杆22,而于插制部24底端凹设有一可卡抵于定位杆22上的卡制槽242,另于插制部24上纵向设置有一长孔244。
又第一快拆结构26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结合座21上插制槽212及插制部24上长孔244的轴杆262,轴杆262一端另穿设有一抵压于结合座21侧面的抵压片264,并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266,藉此可将插制部24枢设结合在结合座21的插制槽212中,并在转动扳手片266使其凸轮部抵压于抵压片264时,让插制部24不会相对结合座21转动,配合插制部24上卡制槽242与定位杆22间的相互卡制定位,可令把手立管14相对前叉管12稳固定位。
当欲相对车架10收折把手立管14时,请配合看图1、2及4,则先解除第一快拆结构26的锁制状态,并相对车架10上的前管11转动前叉管12180°,使结合座21上插制槽212的开口转动朝向车架10,然后再沿插制部24上的长孔244向上拉动把手立管14,使卡制槽242脱离与定位杆22相卡制的位置,如此便可将把手立管14以轴杆262为轴相对转动朝向车架10收合。
再请配合参看图1、5,由图中可看到,避震器30一端是枢设于车架10上,另端则是以一第二折合结构40组设于后叉管18上,其中第二折合结构40主要是包含有一固设在后叉管18上,并略呈U字形而形成有两耳片的枢座42,该枢座42可供避震器的一端插入其中,于枢座42的两耳片的一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开槽422,另设有一将避震器30结合于枢座42上的第二快拆结构44,该第二快拆结构44的结构与第一快拆结构26相仿,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枢座42两耳片及避震器30一端的轴杆,轴杆上另穿设有一可抵压于枢座42或避震器30上的抵压片,并于一端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藉此在将第二快拆结构44设定在锁制状态时,可令避震器30一端稳固结合于枢座42上。
待当解除第二快拆结构44的锁制状态时,请配合参看图5、7,以避震器30与车架10间的枢设点为中心相对车架10转动避震器30,如此可让第二快拆结构44的轴杆由枢座42上的开槽422中脱离,并将避震器30转动至抵靠于车架10底面的位置,此时可同时相对车架10转动后叉管18,而让整个后叉管18相对车架10收合折叠,藉此配合把手立管14相对车架10的收合,可让整个自行车折叠至相当小的体积,以利自行车的收藏与搬运作业。
另外请配合参看图6,由图中可看到,座垫立管17与座垫竖管16间是呈可相互分离的结合状态,其中于座垫竖管16周缘顶端轴向设置有一夹槽162,并于座垫竖管16位于夹槽162两侧分别设置有两耳块164,另设置有一穿设于两耳块164间的第三快拆结构50,该第三快拆结构50与第一、二快拆结构2644相仿,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两耳块164的轴杆,轴杆上另穿设有一可抵压于一耳块164上的抵压片,并于一端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藉此可透过第三快拆结构50来推抵两耳块164相互靠近,进而迫紧夹槽162,使座垫竖管16提供插制在其中的座垫立管17一紧迫结合的力量,而让令座垫立管17得以稳固结合于座垫竖管16上。
待解除第三快拆结构50的锁制状态后,可同时解除座垫竖管16上夹槽162对座垫立管17的夹制力量,使座垫立管17可自座垫竖管16上抽离,如图7所示,如此可让把手立管14更为转动靠近车架10,使自行车的收折达到最小体积。
再请参看图6、8,由图中可看到,于座垫竖管16上纵向设置有数个呈直线排列的穿孔,并于座垫立管17内设置有一可伸出座垫立管17并卡入于其中一穿孔的弹性定位件166,藉此除可配合第三快拆结构50使座垫立管17相对座垫竖管16定立于预定高度外,更可藉由弹性定位件166与穿孔的相互卡制,避免座垫立管17相对座垫竖管16转动。
又请参看图9,由图中可看到,于前叉管12上设置有一可供前轮13轮轴贯穿中的长孔122,并于长孔122的内顶面上凹设有数个定位槽124,并且让前轮13的轮轴穿入而卡抵定位在其中一定位槽124中,如此可藉由将前轮13轮轴穿设卡抵在不同定位槽124中,来调整前轮13相对前叉管12的组合位置,以配合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设置有一车架,于车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前管及一座垫竖管;一可转动地组设在前管上的前叉管,前叉管底端设置有一前轮,前叉管顶端以一第一折合结构连接设置有一把手立管,于把手立管顶端则横向设置有一把手,其中第一折合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固设在前叉管顶端的结合座,于结合座上形成有一具开口的插制槽,于结合座上设置有一横向贯穿插制槽的定位杆,另于把手立管底端设置有一插制于结合座插制槽中的插制部,于插制部底端凹设有一可卡抵于定位杆上的卡制槽,于插制部另上纵向设置有一长孔,另设置有一结合于结合座及插制部上的第一快拆结构,该第一快拆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结合座上插制槽及插制部上长孔的轴杆,轴杆一端另穿设有一抵压于结合座侧面的抵压片,并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一插设在座垫竖管上的座垫立管,于座垫立管顶端设置有一座垫;一枢设连接于车架上的后叉管,于后叉管上设置有一后轮,及一可带动后轮转动的传动结构;以及一设置于车架与后叉管间的避震器,其中避震器一端是枢设于车架上,另端则是以一第二折合结构组设于后叉管上,其中第二折合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固设在后叉管上,并略呈U字形而形成有两耳片的枢座,于枢座的两耳片的一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开槽,另设有一将避震器结合于枢座上的第二快拆结构,该第二快拆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枢座两耳片及避震器一端的轴杆,轴杆一端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座垫立管与座垫竖管间是呈可相互分离的结合状态,其主要是于座垫竖管周缘顶端轴向设置有一夹槽,并于座垫竖管位于夹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两耳块,另设置有一穿设于两耳块间的第三快拆结构,该第三快拆结构主要是包含有一贯穿两耳块的轴杆,轴杆上另穿设有一可抵压于一耳块上的抵压片,并于一端螺设有一具凸轮部的扳手片。
3.如权利要求第2项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座垫竖管上纵向设置有数个呈直线排列的穿孔,并于座垫立管内设置有一可伸出座垫立管并卡入于其中一穿孔的弹性定位件。
4.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插制槽是设置在结合座上远离车架的一端面上。
5.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前叉管上设置有一可供前轮的轮轴贯穿中的长孔,并于长孔的内顶面上凹设有数个定位槽,并且前轮的轮轴是穿入而卡抵定位在其中一定位槽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关于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其主要是于自行车的前叉管与把手立管间设置有一第一折合结构,使把手立管呈可相对车架转动的结合状态组设于前叉管上,另于车架与后叉管间设置有一避震器,且于避震器与后叉管间设置有一第二折合结构,藉此可在解除第二折合结构的锁制状态后,相对车架转动收合避震器及后叉管,而能让自行车收合至最小体积,以方便自行车的收藏与搬运。
文档编号B62K15/00GK2631919SQ0326639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4日
发明者刘月芬 申请人:刘月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