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能自行车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90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功能自行车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自行车部件。
目前人们使用的自行车,以其驱动和制动的特征看,大致有二种。一种是脚蹬驱车,用手制动,另一种是同时用脚蹬来驱动和制动,从使用的范围看,后一种车是拥有相当多的用户的。然而这种车的主要部件--脚闸的加工工艺是十分复杂的,所使用的材料要求也很严格,因此影响了它的产量。一些工装、设备、技术较差的工厂不得不与生产脚闸的工厂配套,或是干脆生产手闸车。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工艺简单,选用材料一般,无需特殊工装设备就可制造的自行车部件,用这种部件同样能用脚蹬完成驱动和制动的动作,以取代目前所使用的自行车脚闸,满足市场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用制动器中的星轮和钢球撑开一对闸瓦,利用闸瓦与轮毂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或制动自行车后轮。而目前的自行车脚闸其驱动和制动是分别由两个部件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尺寸是根据目前使用的涨闸车轮毂设计的,因此可以直接安装在涨闸车轮上。
附图为双功能自行车制动器的示意图。
下面以附图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各零件位置如图所示。将星轮(6)套在后轴(9)上,在星轮(6)的大端外缘,对称铣有两个凹槽,槽内各有一个钢球(3)在星轮(6)的外缘中部,套有一个可以转动的闸瓦盘(1),闸瓦盘(1)的一侧固定有一对相互铰接的半园闸瓦(4),两块闸瓦(4)的另一端用一拉力弹簧(7)联接,在闸瓦(4)的外缘镶有刹车片(2)在二块闸瓦(4)的里圈,分别与二个钢球(3)接触。闸瓦盘(1)的外缘与阻尼块(11)接触。阻尼块(11)通过弹簧片(12)固定在车架(8)上。星轮(6)的小端铣有一方轴,与带有方孔的后牙轮(5)配合,并用螺毋锁紧,上述部件被安置在后轮轮毂(10)中,当用脚向前蹬中轴牙轮时,通过链条带动后牙轮(5),星轮(6)正转,由于阻尼块(11)与闸瓦盘(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闸瓦盘(1)相对星轮(6)有一瞬间滞后转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星轮(6)与闸瓦(4)之间的钢球(3)即沿星轮(6)上的凹槽向一侧滚动,使得钢球(3)与星轮(6)的轴心距离增大,将二个闸瓦(4)撑开,闸瓦(4)外缘的刹车片(2)即与轮毂(10)接触,由于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轮毂(10)即随同闸瓦(4),星轮(6)一起转动。此时外力矩已大于阻尼块(11)的阻力。当星轮(6)不受外力矩作用时,闸瓦(4)在拉力弹簧(7)的作用下复位,闸瓦(4)与轮毂(10)之间产生间隙,车轮在其惯性力的作用下将继续转动。此时,如果用脚向后蹬,则星轮(6)反转,由于阻尼块(11)的作用,星轮(6)与闸瓦(4)之间的钢球即滚向另一侧,又将闸瓦(4)撑开,在刹车片(2)与轮毂(10)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将车轮制动住。
以上说明介绍了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
双功能自行车制动器是一种自行车部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它由星轮,牙轮、钢球、闸瓦、闸瓦盘、刹车片、拉力弹簧、阻尼块、轴承组成。星轮是一空心轴,由轴承在其内部支承在轴上,在星轮的外园,一端铣有二个对称的凹槽,另一端固定着牙轮,中部套有可以绕星轮转动的闸瓦盘,闸瓦盘是一园形金属盘,中间有一园孔,二块环绕着星轮的半园形闸瓦,一端相互铰接后被固定在闸瓦盘上,另一端用拉力弹簧相互联接,在二块闸瓦的凹面与星轮的二凹槽之间,各放置着一个可以滚动的钢球,二块闸瓦的凸面处均镶有刹车片,闸瓦的外围套着轮毂,轮毂是一筒状的金属壳,在车架上固定着弹簧片和阻尼块,阻尼块与闸瓦盘接触。
专利摘要
双功能自行车制动器是一种自行车部件。由星轮、闸瓦、闸瓦盘、刹车片、钢球、弹簧、阻尼块、轴承等零件组成。将它安装在自行车后轮毂中,当骑车人二脚向前或是向后蹬时,可通过星轮、钢球、闸瓦、闸瓦盘、阻尼块的作用,使后轮转动或是制动。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装拆方便、加工成本低等特点,可以取代目前自行车通用的脚闸。
文档编号B62L5/12GK87209388SQ87209388
公开日1988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87年6月20日
发明者崔诗路, 崔人路, 马丽 申请人:崔诗路, 崔人路, 马丽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