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减振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751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减振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摩托车车架由于安装发动机的托架与车架采用焊接为一体,形成“封闭式”的车架。当发动机在工作,特别是发动机工作时,转速较快时,特别当发动机转速5500~7500r/min左右时,整车出现了共振的现象,坐垫、手把、脚蹬这几个与骑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部位振动得特别厉害,经分析在这种状态下车架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20Hz,摩托车车架在发动机激励频率为120Hz时发生了共振。因此,这样摩托车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差。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减振车架。它能使摩托车的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可以降低摩托车车架的振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梁的两端分别连接立管、后横管,后横管连接有后支撑管,主梁与前支撑管连接为一体,并且前支撑管向下方倾斜,立管的下方连接有斜管,其特征在于两侧带有支耳的横支撑梁与悬挂板连接,悬挂板与斜管用螺栓连接,横支撑梁与前支撑管用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将原来“封闭式”的车架,改为“开式”的车架,使车架原来的刚性大大降低,这杆一来就使原来车架的一阶固有频率从120Hz下降到了57Hz左右,车架二阶的固有频率在157Hz左右,避开了发动机的激励频率120Hz,发动机在转速5500~7500r/min左右,摩托车时速为80km/h左右,摩托车车架不会出现坐垫、手把、脚蹬这几个与骑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部位明显振动现象,而且整车在最高车速时(100km/h左右)也不会出现发动机与摩托车车架共振的现象,因此能使摩托车的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可以降低摩托车的振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图2为托架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主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立管1、后横管3,后横管3与连接后支撑管4连接,主梁2与前支撑管5连接为一体,并且前支撑管5向下方倾斜,立管1的下方连接有斜管6,托架7分别与斜管6、前支撑管5连接。
托架7的组成为两侧带有支耳7-3的横支撑梁7-2与悬挂板7-1连接,两横支撑梁7-2之间设置有加强管7-4,横支撑梁7-2上设置有支撑块7-6,支撑块7-6上设置有支撑销7-5。
悬挂板7-1与斜管6用螺栓连接,横支撑梁7-2与前支撑管5用螺栓连接。
将发动机安放并固定在托架7上。由于将悬挂板7-1与斜管6用螺栓连接,横支撑梁7-2与前支撑管5用螺栓连接。使整个车架的刚性大大降低,车架的一阶固有频率从为57Hz左右,可以避开了发动机的激励频率120Hz,当发动机在转速5500~7500r/min左右,摩托车时速为80km/h左右时,摩托车车架不会出现坐垫、手把、脚蹬这几个与骑乘人员直接接触的部位明显振动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减振车架,主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立管(1)、后横管(3),后横管(3)连接有后支撑管(4),主梁(2)与前支撑管(5)连接为一体,并且前支撑管(5)向下方倾斜,立管(1)的下方连接有斜管(6),其特征在于两侧带有支耳(7-3)的横支撑梁(7-2)与悬挂板(7-1)连接,悬挂板(7-1)与斜管(6)用螺栓连接,横支撑梁(7-2)与前支撑管(5)用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两横支撑梁(72)之间设置有加强管(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横支撑梁(7-2)上设置有支撑块(7-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减振车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块(7-6)上设置有支撑销(7-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减振车架,主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立管(1)、后横管(3),后横管(3)连接有后支撑管(4),主梁(2)与前支撑管(5)连接为一体,并且前支撑管(5)向下方倾斜,立管(1)的下方连接有斜管(6),其特征在于两侧带有支耳(7-3)的横支撑梁(7-2)与悬挂板(7-1)连接,悬挂板(7-1)与斜管(6)用螺栓连接,横支撑梁(7-2)与前支撑管(5)用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能使摩托车有很好的安全性和骑乘舒适性,可以降低摩托车车架的振动。
文档编号B62K11/00GK2671937SQ200320104789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尹明善, 王波 申请人: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