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715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的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收折的婴儿车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所见的婴儿车,通常以杆件彼此枢接而构成一连杆机构,并利用释放机构控制此连杆机构中的关节组,使关节组中的锁扣机构能依操作者的意思产生锁定与释放的作用,让婴儿车能被展开使用及收折储藏。此类婴儿车结构,可自行参考美国专利第5,772,235以及我国专利公报第175901号的公告内容。但事实上这些婴儿车的连杆组合相当的复杂,不仅组装起来相当困难且程序十分繁琐。另外,还有一种具有双人座的婴儿车骨架,由于所牵动的杆件更加繁多且体积大,常有收折不顺、骨架的连动效果不佳的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收折顺畅的婴儿车骨架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之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推杆;一脚架组,包含一前脚杆及一后脚杆,在该前、后脚杆的上端部彼此枢接,在该前、后脚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一用以支撑该收折骨架的前轮组及一后轮组;一下支撑架,包括一前支撑杆及一后支撑杆,其中该前、后支撑杆的其中一端彼此枢接,另一侧则分别枢接前、后脚杆;一枢接在该手推杆与该脚架组之间的上支撑架;一枢接在该手推杆与该下支撑架之间的连杆组;及一装置在该手推杆上的收折机构。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后脚杆上设置有一固定座。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收折机构是装置在该手推杆上,且该收折机构包括有一可在手推杆下端移动的卡掣件、弹性组件和一操作组,该卡掣件由该弹性组件保持与该固定座之间的卡掣固定,在该操作组与该卡掣件之间连接有一连接组件。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为一单手操作结构。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为一装置在该手推杆两侧的手拉钩。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的一端枢接该手推杆,另一端连接一供婴童乘坐的座位。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的一端枢接该手推杆,另一端枢接该后脚杆。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的一端枢接手推杆,另一端与该前、后脚杆的端部共同枢接。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包括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其中该第一连杆枢在该后脚杆上,且该第一连杆的一端枢接该手推杆,该第二连杆枢接在该下支撑架与该第一连杆之间。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撑杆与该后支撑杆由一从前、后脚管的枢接处向上延伸出的连接段,并在该连接段的上端固定连接一支撑座。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支撑座上设有可拆式的、分别前、后排列的一前座位与一后座位。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分别承载一汽车安全座椅。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分别承载一婴儿提篮。
一种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推杆;一脚架组,包括一前脚杆及一后脚杆,在该前、后脚杆的上端部彼此枢接,并在该前、后脚杆下端分别连接用以支撑该收折骨架的一前轮组及一后轮组,在该后脚杆上还连接一固定座;一下支撑架,包括一前支撑杆及一后支撑杆,其中该前、后支撑杆的一端彼此枢接,另一侧则分别枢接该前、后脚杆;该前支撑杆及该后支撑杆由与该前、后脚管枢接处分别向上延伸出一连接段,并在该连接段的上端分别连接一支撑座;一枢接在该手推杆与该后脚杆之间的上支撑架;一枢接在该手推杆与该下支撑架之间的连杆组;及一装置在该收折骨架上的收折机构。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分别支撑一前、后排列供同时承载两名婴童的前座位和后座位。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分别承载一汽车安全座椅。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分别承载一婴儿提篮。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收折机构是装置在该手推杆上的,且该收折机构包括有一卡掣件、一弹性组件、一连接组件以及一操作组;该卡掣件以可移动的方式装置在该手推杆的下端,并由该弹性组件使之保持与该固定座卡掣;该连接组件连接在该卡掣件与该操作组之间,且该卡掣件是由操作组驱动以解除对该固定座的卡掣。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为一单手操作结构。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为一装置该手推杆两侧的手拉钩。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的一端枢接手推杆,另一端与该前、后脚杆的端部共同枢接。
如上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包括一第一连杆与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枢接在该后脚杆上,另一端枢接在该手推杆上,该第二连杆枢接在该下支撑架与该第一连杆之间。
与现有的婴儿车骨架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脚架组与上、下支撑架彼此枢接所构成,并借着推动一手推杆,透过一连杆组使骨架中各杆件相对转动以形成其收折状态。通过手推杆上的收折机构与此固定座相卡掣,来使婴儿车骨架在展开后能保持固定。此外,婴儿车骨架的脚架组可用以支撑座位,亦可由其下支撑组向上延伸一连接部供分别支撑前、后座位,如此将形成可供两名婴童同时乘坐的双人座婴儿车骨架结构。此外,前述的下支撑组又可令之向上延伸,以承放一提篮或婴儿汽车座椅,让使用者以同一骨架结构享有多重的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结构简单、收折顺畅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组合构件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骨架折收动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折收后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骨架另一实施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骨架另一实施例组合及组装座位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骨架另一实施例收折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骨架另一实施例装置提篮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骨架另一实施例装置汽车安全座椅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实施例一10手推杆2收折机构21卡掣件22弹性组件23操作组24连接组件3脚架组 31前脚杆32后脚杆33前轮组34后轮组35固定座4下支撑架 41前支撑杆42后支撑杆 5上支撑架51连接座50座位6连杆组 61第一连杆62第二连杆实施例二71前座位72后座位411、421连接段 410、420支撑座8婴儿提篮 9汽车安全座椅70横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首先请参阅
图1~3所示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实施例。使用时,可使之展开(如
图1所示)或收折的状态(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手推杆10、一收折机构2、一脚架组3、一下支撑架4、一上支撑架5及一连杆组6。
其中手推杆10略呈『ㄇ』字型并装有收折机构2。收折机构2主要包括一卡掣件21、弹性组件22及一操作组23;其中卡掣件21以可移动地装置在手推杆10两侧下端,可由弹性组件22将之保持在凸出位置。操作组23装在手推杆10上便于使用者操作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操作组23为一单手操作结构,其结构可参考美国专利第4,846,494、4,906,017、5,769,447、6,068,284等专利内容揭示的结构,或以装置在手推杆10两侧可拉动的手拉钩加以实现(如美国第5,876,057号专利案所揭示)。操作组23可经由装在卡掣件21与操作组23之间的连接组件24加以实现,用以驱动卡掣件21。熟悉此项设计者应知,连接组件24可用一段钢索、铁支或塑料条等加以实现。
脚架组3,包括前脚杆31及后脚杆32;其中前、后脚杆31、32一端相互枢接或共同枢接在一枢接座上,能使前、后脚杆31、32分别朝下延伸,而利用其下侧分别与前、后轮组33、34连接,以此支撑整个骨架重量。另,后脚杆32设有固定座35供卡掣件21卡掣定位。
下支撑架4,包括前支撑杆41及后支撑杆42,其中前支撑杆41及后支撑杆42的端部相互枢接,或同时枢接于一枢接座,另一侧则分别枢接在前脚杆31及后脚杆32。
上支撑架5,枢接在脚架组3与手推杆10之间。上支撑架5的一端可视转动的角度或尺寸要求而与前、后脚杆31、32枢接于同一枢接位置,或枢接在后脚杆32上。在本实施例中,是在上支撑架5的端部固定连接座51,并以可拆的方式装置座位50供婴童乘座。
连杆组6,包括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其中第一连杆61枢接在后脚杆32上,另一端则枢接在手推杆10上。第二连杆62枢接在下支撑架4的后支撑杆42与第一连杆61之间。

图1所示,当卡掣件21与固定座35形成卡掣定位时,将使各构件无法相对转动而固定在展开的状态。又如第3图所示,当操作者想折收时,可透过操作组23使卡掣件21放开对固定座35的卡掣,这时操作者便可向前推动手推杆10令它顺势转动,而后经由连杆组6及上支撑架5连动脚管架3及下支撑架4,使之跟着转动导致各杆件彼此靠拢收折。
实施例二敬请参考图4~8所示的双座位的变化实施例。其中手推杆10、脚架组3、上支撑架5、连杆组6以及下支撑架4的各杆件之间的连接及折收关系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而两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此实施例的上支撑架5并不固定连接座51,相当于支撑座位50的组件,改由下支撑架4的前、后支撑杆41、42和前、后脚杆31、32的枢接处分别向上延伸出的连接段411、421,并在该连接段411、421的端部固定一支撑座410、420,由该相对的支撑座,以可拆的活动形式的支撑前、后座位71、72(如图5所示),并使前、后座位71、72的座向可个别朝前或朝后。此外,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座亦可供承载一婴儿提篮8或汽车安全座椅9,其组合结构可如德国第DE29612128号所揭示的结构。另,为使本实用新型的骨架更为稳固,较佳的方法,如图4、5所示,在两侧下支撑架间固定一横杆70。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之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推杆(10);一脚架组(3),包含一前脚杆(31)及一后脚杆(32),在该前、后脚杆(31)、(32)的上端部彼此枢接,在该前、后脚杆(31)、(32)的下端分别连接一用以支撑该收折骨架的前轮组(33)及一后轮组(34);一下支撑架(4),包括一前支撑杆(41)及一后支撑杆(42),其中该前、后支撑杆(41)、(42)的其中一端彼此枢接,另一侧则分别枢接前、后脚杆(31)、(32);一枢接在该手推杆(10)与该脚架组(3)之间的上支撑架(5);一枢接在该手推杆(10)与该下支撑架(4)之间的连杆组(6);及一装置在该收折骨架上的收折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后脚杆(32)上设置有一固定座(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收折机构(2)是装置在该手推杆(10)上的,且包括有一可在手推杆下端移动的卡掣件(21)、弹性组件(22)和一操作组(23),该卡掣件(21)由该弹性组件(22)保持与该固定座(35)之间的卡掣固定,在该操作组(23)与该卡掣件(21)之间连接有一连接组件(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23)为一单手操作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23)为一装置在该手推杆(10)两侧的手拉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5)的一端枢接该手推杆(10),另一端连接一供婴童乘坐的座位(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5)的一端枢接该手推杆(10),另一端枢接该后脚杆(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5)的一端枢接手推杆(10),另一端与该前、后脚杆(31)、(32)的端部共同枢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6)包括一第一连杆(61)与一第二连杆(62),其中该第一连杆(61)枢接在该后脚杆(32)上,且该第一连杆(61)的一端枢接该手推杆(10),该第二连杆(62)枢接在该下支撑架(4)与该第一连杆(6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支撑杆(41)与该后支撑杆(42)由一从前、后脚管的枢接处向上延伸出的连接段(411)、(421),并在该连接段(411)、(421)的上端固定连接一支撑座(410)、(42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该支撑座(410)、(420)上设有可拆式的、分别前、后排列的一前座位(71)与一后座位(7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410)、(420)分别承载一汽车安全座椅(9)。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410)、(420)分别承载一婴儿提篮(8)。
14.一种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手推杆(10);一脚架组(3),包括一前脚杆(31)及一后脚杆(32),在该前、后脚杆(31)、(32)的上端部彼此枢接,并在该前、后脚杆(31)、(32)下端分别连接用以支撑该收折骨架的一前轮组(33)及一后轮组(34),在该后脚杆(32)上还连接一固定座(35);一下支撑架(4),包括一前支撑杆(41)及一后支撑杆(42),其中该前、后支撑杆(41)、(42)的一端彼此枢接,另一侧则分别枢接该前、后脚杆(31)、(32);该前支撑杆(41)及该后支撑杆(42)由与该前、后脚管(31)、(32)枢接处分别向上延伸出一连接段(411)、(421),并在该连接段(411)、(421)的上端分别连接一支撑座(410)、(420);一枢接在该手推杆(10)与该后脚杆(32)之间的上支撑架(5);一枢接在该手推杆(10)与该下支撑架(4)之间的连杆组(6);及一装置在该收折骨架上的收折机构(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410)、(420)分别支撑一前、后排列供同时承载两名婴童的前座位(71)和后座位(72)。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410)、(420)分别承载一汽车安全座椅。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410)、(420)分别承载一婴儿提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收折机构(2)装置在该手推杆(10)上的,且该收折机构包括有一卡掣件(21)、一弹性组件(22)、一连接组件(24)以及一操作组(23);该卡掣件(21)以可移动的方式装置在该手推杆(10)的下端,并由该弹性组件(22)使之保持与该固定座(35)卡掣;该连接组件(24)连接在该卡掣件(21)与该操作组(23)之间,且该卡掣件(21)是由操作组(23)驱动以解除对该固定座(35)的卡掣。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23)为一单手操作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23)为一装置该手推杆(10)两侧的手拉钩。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支撑架(5)的一端枢接手推杆(10),另一端与该前、后脚杆(31)、(32)的端部共同枢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婴儿车的收折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组(6)包括一第一连杆(61)与一第二连杆(62),该第一连杆(61)枢接在该后脚杆(32)上,另一端枢接在该手推杆(10)上,该第二连杆(62)枢接在该下支撑架(4)与该第一连杆(61)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婴儿车骨架结构,它由一脚架组与上、下支撑架彼此枢接所构成,并可由推动手推杆透过连杆组使骨架中各杆件相对转动而形成收折状态。此结构中的后脚架设有固定座,可由手推杆上的收折机构与此固定座卡掣,使婴儿车骨架展开时能固定。此外,婴儿车骨架的脚架组可支撑座位,亦可由其下支撑组向上延伸一连接部供分别支撑前、后座位,如此将形成可供两名婴童同时乘坐的婴儿车骨架结构。此外,下支撑组向上延伸的连接部亦可用以承放一提篮或婴儿汽车座椅,让使用者享有多重的使用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结构简单、收折顺畅方便。
文档编号B62B7/06GK2853548SQ20052006670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9日
发明者郑皇意 申请人:中山市隆成日用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