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车悬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03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车悬挂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脚踏车悬挂组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脚踏车的两级悬挂组件。
背景技术
脚踏车悬挂件的设计,通常最强调骑车人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所以,大多数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的设计方案,形成了一种“柔性的”或软性的悬挂件,从而使悬挂件对于骑车经过的不平坦地形做回应。种种悬挂件的设计方案还力图增大悬挂件的运行程度,即增大车轮相对于车架而位移的范围。
然而,人们认识到,较为柔软的悬挂件的特性和/或大的悬挂件行程的设计是有缺陷的。当骑车人蹬踏板时,因蹬踏而消散的人体蹬踏板的所有能量,应当理想地传递到脚踏车后轮上。实际上,在蹬踏转动的转化过程中,有些能量通过链条传到后轮上而丧失了。当把悬挂件安置在邻近后轮处,悬挂件通常就会被蹬踏能量压迫,因此就夺走更加多的蹬踏能量。柔软悬挂件的压缩与扩张,以及与蹬踏运动的节律合拍所产生的后轮运动,通常被称为“蹬踏诱导摇摆(pedal-inducedbobbing)”。
授予辛克莱(Sinclair)的美国专利第6,131,934号(US Patent No.6,131,934)描述了一种脚踏车后轮悬挂件,其采用两个减震器。辛克莱设计的目的尤其用于滑降的公路赛脚踏车,在该脚踏车上,后悬挂件受制于巨大的冲击力,这种力可以导致后悬挂件“探底”(bottomout)。另一方面,较为刚性的后悬挂件可以对付巨大的冲击力,但是,其管束较小“迟钝”结块(“stutter”lumps)的能力会丧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辛克莱使用了两个弹簧防震器组件,其中,柔软的首要弹簧防震器组件是为了吸收大多数冲击力,且不易变形的次要弹簧防震器组件对于处理较大的冲击力有效。由于辛克莱的设计方案没有针对防止弹簧防震器组件受蹬踏力压迫而进行设置,所以,这种方案也容易出现蹬踏诱导摇摆。
我已设计了一种两级悬挂装置,该装置使用两个悬挂零件例如减震器,从而当骑车人没有踏动时就形成最大的悬挂运行,且当施加蹬踏力时则会出现最小的悬挂运行。这样就使悬挂组件有效地吸收冲击力,同时又不使通常的悬挂设计的蹬踏诱导摇摆范围受损害。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以某种方式达到这种迫切愿望,或者至少是为公众提供一种可选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大体由一个两级悬挂组件构成,该组件上可转动地安装有从动轮,用于其上装有踏板组件的脚踏车车架,该悬挂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车架上,在踏板组件与从动轮之间装有环形挠性驱动联接件,该悬挂组件包括与主车架弹性连接的第一级,以便让从动轮做第一程度运行,从而使从动轮可以相对于其所运转经过的表面而朝上位移,但基本上不增大从动轮与踏板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与主车架弹性连接并与第一级可枢转连接的第二级,以便让从动轮做第二程度运行,从而使从动轮可以相对于其所驶过(riding over)的表面而位移又一段距离,而且从动轮的转动轴与踏板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其中,在运行中,当没有蹬踏力施加于踏板组件时,第一级和第二级两者都是起作用的,而当有蹬踏力施加于踏板组件时,由于后轮与踏板组件之间的挠性联接件有张力的缘故,第二级基本上不起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级包括一个摆动臂,其具有车轮端和车架末端;一个支承臂,其具有悬挂端和车架末端;以及一个第一减震器,其具有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其中,后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摆动臂的车轮端上;支承臂的悬挂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摆动臂上的第一枢转点处,该枢转点不邻近该摆动臂的车架末端,且第一减震器的第一末端安装在不与该摆动臂的车轮端邻近的位置上;而支承臂的车架末端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上的第二可枢转点处,该枢转点邻近踏板组件,且第一减震器的第二末端安装在不与所述踏板组件邻近的主车架的一个位置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级包括第二减震器,其具有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其中,第二减震器的第一末端安装在摆动臂的车架末端上,且第二减震器的第二末端和支承臂的车架末端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上,形成与踏板组件相邻近的第二枢转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减震器的第一末端安装在第一枢转点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摆动臂的车架末端、第一枢转点及第二枢转点成V字形布置,其中,第二枢转点构成V字形的顶点。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第一减震器的弹簧刚度(spring rate)不同于第二减震器的弹簧刚度。
在另一个可选方案中,第一减震器的弹簧刚度与第二减震器的弹簧刚度相同。
在又一个可选方案中,第一悬挂组件所形成的位移小于第二悬挂组件所形成的位移。
在又一个可选方案中,第一悬挂组件所形成的位移大于第二悬挂组件所形成的位移。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两级从动轮悬挂组件、车架以及驱动组件的结合体;该悬挂组件包括具有车轮端和车架末端的摆动臂、具有轮毂的从动轮,该从动轮被安装在摆动臂的车轮端上;具有悬挂端和车架末端的支承臂,其以自己的车架末端被可枢转地安装在车架上,且以自己的悬挂端或邻近该悬挂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摆动臂的一个位置上,该位置既不邻近摆动臂的车轮端,也不邻近该臂的车架末端;第一减震器,其一个末端安装在支承臂上或邻近支承臂悬挂端,或该一个末端安装在摆动臂上,且其另一末端安装在车架上;以及第二减震器,其一个末端在支承臂的车架端或邻近于支承臂车架端安装在车架上,且其另一个末端安装在摆动臂上,与该臂的车架末端相邻近;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与支承臂车架末端安装处的位置邻近;驱动力接受链轮或皮带轮,该轮形成从动轮轮毂的一个部分;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与驱动力接受链轮或皮带轮之间的挠性环形联接件;与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及驱动力接受链轮或皮带轮相关联的装置,当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不被踏动时,该装置可让环形联接件松垂;从而在使用中,当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停止时,在第一级中,当吸收从动轮上的骑行表面冲击力时,支承臂沿着把第一减震器压靠在车架上的方向在车架上枢转,且在第二级中,当进一步吸收从动轮上的骑行表面冲击力时,摆动臂相对于支承臂枢转,从而该臂的车架末端把第二减震器压靠在车架上;以及当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被驱动时,在第一级中,当吸收从动轮上的骑行表面冲击力时,支承臂顺着把第一减震器压靠在车架上的方向在车架上枢转,且在第二级中,环形联接件中赋予从动轮轮毂的驱动张力使摆动臂沿着一个方向相对于支承臂枢转,这样就使第二减震器背离车架延伸,从而使该减震器的减震功能失效。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设置了安装在支承臂上的空转齿轮,而环形挠性驱动联接件与该空转齿轮啮合。
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此基本上参照图1至图9予以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基本上参照图2A至2C以及图3A至3C予以说明。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可选方案,在此基本上参照图4至图8中任一幅附图予以说明。
大体地说,本发明由一些部件、零件以及性能组成,它们各自或整体与一些应用规格有关,或以这些规格来显示,而且,任何两个或更多个所述部件、零件或性能的任何或者全部结合体,以及一些特殊的组合,在此均被当本领域已知的与本发明有关的等同物而提到,此种已知等价物在此均被包含在内,如分别单独阐明的那样。


现在,参照各张附图,说明符合本发明的两级悬挂组件的一些优选形式,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脚踏车车架的侧视图,该车架包含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两级悬挂组件;图2A至2C是脚踏车的侧视图,该脚踏车包含符合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两级悬挂组件,这些附图显示未施加蹬踏力时的车子运转情况;图3A至3C是图2A至2C所示实施例的两级悬挂组件的侧视图,显示施加蹬踏力时的车子运转情况;图4是符合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图2A至2C以及图3A至3C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显示可选的枢转点区域;图6至8是符合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可选结构的侧视图;以及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修改件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此处所用术语“脚踏车(cycle)”是指脚踏驱动的车子。此术语所指包括两轮自行车、三轮脚踏车、四轮脚踏车或者类似车子。
此处所用术语“减震器(shock absorber)”不限于用以抑止突然及迅速运动的装置。其包括脚踏车悬挂组件所用协同弹簧及弹簧组件,从而使机械的盘簧、充气舱以及液压环路均可各自分别使用或一同结合使用。
术语“环形挠性驱动联接件(endless flexible driving linkage)”不仅包括把驱动力从脚踏从动链轮传递给车轮驱动链轮的常规环形轮链,而且包括具有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以及环形带而把驱动力从某处传递到另一处的任何其他驱动力传递装置。
术语“踏板组件”不仅包括两轮自行车通用的常规脚踏板及链轮组件,而且包括其他任何皮带轮和踏板组件,借助于它们,驱动力可以经由环形带传递给从动皮带轮,该皮带轮转而驱动其它得以安装在上面的脚踏车。
各张图纸中显示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仅仅显示主车架和两级悬挂组件。踏板组件、车轮和链条在图中以幻影或轮廓表示。形成为踏板组件一部分的链轮,该链轮把驱动力传递给链条以拉动从动轮,还有在从动轮上接受来自链条-包括来自移位机构-的驱动力的链轮,以及占据链条松垂度(chain slack)的装置,都是本领域常规零部件,并且不包括在附图中显示。
构造在图1中,两级悬挂组件总体上以箭头10表示。后轮即从动轮12安装在悬挂组件10上。悬挂组件10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14上。踏板组件15安装在车架14上。从动链轮13形成为后轮12的轮毂的一部分。链条17安装在踏板组件15的链轮13上。链轮13的转动轴标示为32。踏板组件15的转动轴标示为34。
图1所示实施例显示山地自行车主车架14上的悬挂组件10。悬挂组件10可以相似地安装在其他以脚踏为基础的脚踏车上,例如但不局限于装在公路自行车、串座双人自行车、自由式自行车、越野自行车(BMX)以及带有两个或更多个轮子的横卧式车子上。
悬挂组件10包括摆动臂20、支承臂26例如夹持连接件(boss link)以及第一减震器22。摆动臂20具有车轮端16,后轮12可转动地安装在该末端处,而且摆动臂还具有车架末端18。支承臂26具有悬挂端19和车架末端21。支承臂26的悬挂端19和第一减震器22的一个末端安装在摆动臂20的第一枢转点24处。枢转点24远离车轮端16和车架末端18两者,但其确切的位置可根据第一与第二减震器22与28所要求的运转长度而有所变化。第一减震器22的另一末端安装在主车架14上的安装点25上。支承臂26的车架末端21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14上的第二枢转点30上,该枢转点邻近踏板组件15。
主车架14上的第二枢转点30的安装位置可被改变,以便适应所要求的减震器的水准,或者使悬挂组件10适合于各种各样的脚踏车车架,而这些车架可以有不同的车架结构。
第二减震器28的一个末端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14上的第二枢转点30处。第二减震器28的另一末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摆动臂20上与车架末端18相邻近的枢转点29处。
显示于图2A至2C和图3A至3C中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相同。在此实施例中,所示减震器22与28带有盘簧。主车架14的结构也与图1所示的有所不同。为了使悬挂组件10适应于此种车架14,主车架14上的第一减震器22的安装点25进一步上移到脚踏车主车架14上。这个安装点是典型调整的例子,或者是为了使悬挂组件10适合于其他脚踏驱动的脚踏车时,可由专业人员执行的转变。
各种各样的转变选择,均可适用于如上所述的两级悬挂组件。在一种选择中,第一减震器的耐震强度可以不同于第二减震器的耐震强度。在另一种选择中,这些耐震强度可以基本上相似。不同类型的减震器可以应用于第一级与第二级中的每一级。盘簧式减震器或空气式减震器两者既可以匹配成对使用,也可以不匹配地结合使用。另外,在第一级中可以使用短行程减震器,从而假如需要的话,可使经由第一级中蹬踏诱导摇摆而使蹬踏能量消散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使用延长支杆35,以便让第一减震器22重新定位而改变位置,同时又使其第一末端在本质上依然安装在枢转点24处。这样就可让摆动臂20设计得较为狭窄,而且可以改变对主车架14的设计。当延长支杆35分岔时,假如需要的话,该支杆可把不间断的车座管子合并到主车架14的设计中。
如图5所示,枢转点30和24可以在它们各自的可变约束区域之内,重新定位于任何地方。第一级的枢转点30可以在邻近于踏板组件15的虚线标出的四方区域36内部,重新定位于任何地方,且第二级的枢转点24可以在虚线标出的椭圆形区域38内部重新定位于任何地方。
改变枢转点的位置,会让各种各样的可选联接比率(linkage ratio)可行,以便达到专门的悬挂特性,如图6至图8所示那样。
图6所示实施例是枢转点及减震器安装点重新定位时,本发明的一个变型例证。在此种设计方案中,第二级的枢转点24已经沿着摆动臂20进一步向后重新定位。支承臂26被分岔,以便清洗后轮12。第一减震器22的第一末端已经从其原来的安装点24上卸下,并重新定位在重新装配的摆动臂20的上前端处的新安装点37上。这样的构造具有较低的联接比率,而且第一与第二减震器22与28之间的关系,比起行为上的同步而言,更加连续。这个实施例减少了整个车轮的行程,但是进一步加强了蹬踏效率。这种变型以确切的同样方式,起到如同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的功能。
图7所示实施例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型。支承臂26延伸到枢转点24之外,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臂终止于该枢转点处。第一减震器22的第一末端已经从其原来的安装点24(如图1至4所示)处卸下,并重新定位于支承臂26的延长上部部分的新安装点39上。
在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二减震器28的底部末端已经从其原来的安装点30(如图1至7所示)处卸下,并重新定位于主车架14上的新安装点40处,该安装点与支承臂26上的安装点30相邻近。
图6、图7及图8所示实施例是图5所示受约束的可变区域的其他一些例子。图6、图7及图8所示两个或更多个变型例子的任何结合,包括使用图4所示支杆35,无论枢转点可能位于哪里,也都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空转齿轮41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承臂26上。该齿轮安装在支承臂26的任一末端的各个枢转点之间,但是其确切位置可以变动。链条17的上面那一截穿过空转齿轮4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转齿轮沿着其轴承轴线朝内或朝外移动,这样,假如在踏板组件15中使用不止一个链环,该齿轮就充当前部变速器机构。
操作现在,参照图2A至图3C所示第二实施例,说明悬挂组件两级的操作情况。其他实施例以同样方式运行。
在图2A所示配置中,骑车人并未踏动,于是让脚踏车自由滚动。该脚踏车处于平坦地形上,且因此无论第一级的减震器22还是第二级的减震器28均未活动或被压迫。
在图2B所示配置中,骑车人遇到了不平坦的地形,而且冲击力沿着A所示方向作用于后轮12上。这样就压迫第一减震器22。于是导致车轮12朝上位移。承臂26已经围绕第二枢转点30相对于车架14顺时针枢转。同时,摆动臂20已经顺着箭头B所指方向移动,但是其本身并不相对于支承臂26围绕着枢转点24沿顺时针方向枢转。结果,后轮轮心32与踏板组件中央34之间的距离基本上没有增大。在所示优选的实施例中,这是由于把第二枢转点30布置在相对比较靠近踏板组件15的中央34,且理想地(但非必要地)与链条17的路径的上部那一截成一条直线并对齐而实现的。
在图2B所示配置中,第一减震器22在把任何残余冲击力传递给第二级之前,吸收了大多数冲击力。可以设计成使第一级和第二级同步受压而非先后连续受压。
在图2C所示第二级配置中,第二减震器28充分受压。当由于出现颠簸或升起的障碍物,使得有比图2B所示情况下更大的冲击力(在图2C中以箭头A1表示)冲击车轮12时,在第一减震器22充分受压之后,支承臂26不能沿顺时针方向进一步围绕枢转点30枢转。此时,摆动臂20开始顺时针方向围绕第一枢转点24枢转,其车架末端18则压迫第二减震器28(如箭头C所示)。这种枢转的另一个功效在于,后轮的轮心32背离踏板组件15的中央34而移动。这种相对移动可由链条17的任何松垂度以及与后轮或踏板组件中的轮毂组件相关的变速器机构予以调节。在此第二级操作期间,后轮12朝后移动,增大了稳定性,因为它使脚踏车轮轴距(wheel base)的长度在极端情形下保持不变,而在此种情形下,前部悬挂(未显示)充分受压-这会使前轮相对朝后移动。在后轮行程的终结部分(the latter end)期间,后轮12也进一步背离座椅(以及骑车人)而移动,因此就避免伤害性地与骑车人接触,而在许多常规的长行程悬挂设计件中,这种接触可能发生。
在图3A中,所示操作中的悬挂组件10被踏动。链条17被沿着箭头D所指方向驱动。在此图的配置中,没有冲击力被吸收,且无论第一减震器22还是第二减震器28均未受压。
图3B所示配置与图2A所示的对等。沿着箭头A所指方向的冲击力已经使支承臂26沿着箭头B所指方向枢转。当减震器22已经抵达其行程结束处,支承臂26就不能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枢转点30再做任何枢转。减震器28依然为伸长的。
图3C显示当骑车人踏动时,抗摇摆(anti-bob)机构如何操作的情况。当骑车人踏动时,链条17中上部那一截的任何松垂度都被吸收了。蹬踏力导致后轮轮心32沿着踏板组件15的中央34的方向而被拉动,如箭头E和F所示那样。这样转而对正在逆时针方向围绕枢转点24枢转的摆动臂20造成影响。同时,这样又对于把第二减震器28的末端拉开(如箭头G-H所示)以限制它们的行程有影响。通过这种方式,第二级悬挂组件就被不起作用了。
可以看出,在图3C所示配置中,由骑车人造成的蹬踏力施加于链条17而驱动车轮12。没有蹬踏力施加于第二级悬挂组件,因为踏动作用以刚才说明的方式,让第二减震器28不起作用了。
设置图9所示空转齿轮41的目的,是为了使链条的伸展(stretch)最小。链条伸展是当脚踏车被踏动,同时,承重的链条17顶部部分同步经历悬挂移动时,该部分的长度变量。尽管在第二级操作期间,车轮转动轴32与踏板组件转动轴34之间的距离还是增大了,但是,空转齿轮41使链条伸展最小。链条伸展的一个后果就是当骑车人踏动,同时第二级朝向其充分收缩的位置(如图2C所示)移动时,导致从踏板上产生回踏感觉,有些骑车人认为该感觉不令人满意。
本发明的悬挂之主要优点在于,增大车轮运行量以及脚踏车后悬挂中的减震器的柔性,但同时又达到高而实际的蹬踏效率水准,无论骑车人采用坐立还是站立的姿势均如此。这是由于支配出自共同悬垂的两个悬挂级的复合特性而达到的,而每一级均有其各自的减震器单元和联接移动,从而骑车人可以通过施加或放弃蹬踏驱动力,对于每一级的优势行为做选择。两级之间的转换是完全连续衔接的,且基本上是自动的,不要求骑车人在使用时再做其他决定或再进行其他转换操作。本发明对于要求极长悬挂行程的脚踏车(但不仅局限于此)最为有用。
各种各样的转变选择,如上所述,均可用于两级悬挂组件。在一种选择中,第一减震器的耐震强度可以不同于第二减震器的耐震强度。在另一种选择中,两种耐震强度可以基本上相似。另外,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每一级中,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减震器。例如,可以在第一级中采用短行程减震器,从而就可让经由第一级中蹬踏诱导摇摆而使蹬踏能量消散的可能性减小。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包括的一些其推荐形式。对于专业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变更及修改显然是可行的。
权利要求
1.一种两级悬挂组件,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其上面的从动轮,其用于车架上,该车架上安装有踏板组件,该悬挂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车架上,在踏板组件与从动轮之间设有环形挠性驱动联接件,该悬挂组件包括与主车架弹性连接的第一级,以便让从动轮做第一程度运行,从而使从动轮可以相对于其所运转经过的表面朝上位移,但基本上不增大从动轮与踏板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与主车架弹性连接并与第一级可枢转连接的第二级,以便让从动轮做第二程度运行,从而使从动轮可以相对于其所驶过的表面位移又一段距离,而且从动轮的转动轴与踏板组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大;其中,在运行中,当没有蹬踏力施加于踏板组件时,第一级和第二级两者都是起作用的,而当有蹬踏力施加于踏板组件时,由于后轮与踏板组件之间的挠性联接件中张力的缘故,第二级基本上不起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一级包括一个摆动臂,其具有车轮端和车架末端;一个支承臂,其具有悬挂端和车架末端;以及一个第一减震器,其具有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其中,后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摆动臂的车轮端上;支承臂的悬挂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摆动臂上的第一枢转点处,该枢转点不邻近该臂的车架端,且第一减震器的第一末端安装在不与该摆动臂的车轮端邻近的位置上;而支承臂的车架末端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上的第二可枢转点处,该枢转点邻近踏板组件,且第一减震器的第二末端安装在不与所述踏板组件邻近的主车架的一个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件,其中,第二级包括第二减震器,其具有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其中,第二减震器的第一末端安装在摆动臂的车架端上,且第二减震器的第二末端和支承臂的车架端可枢转地安装在主车架上,形成与踏板组件相邻近的第二枢转点。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第一末端安装在第一枢转点上。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摆动臂的车架端、第一枢转点及第二枢转点成V字形布置,其中,第二枢转点构成V字形的顶点。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弹簧刚度不同于第二减震器的弹簧刚度。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弹簧刚度与第二减震器的弹簧刚度相同。
8.如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所形成的位移小于第二级所形成的位移。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所形成的位移大于第二级所形成的位移。
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安装在支承臂上的空转齿轮,环形挠性驱动联接件与该空转齿轮啮合。
11.在由两级从动轮悬挂组件、车架以及驱动组件构成的结合体中,该悬挂组件包括具有车轮端和车架端的摆动臂、具有轮毂的从动轮,该从动轮被安装在摆动臂的车轮端上;具有悬挂端和车架端的支承臂,其以自己的车架端被可枢转地安装在车架上,且以自己的悬挂端或邻近该悬挂端可枢转地安装在摆动臂的一个位置上,该位置既不邻近摆动臂的车轮端,也不邻近摆动臂的车架端;第一减震器,其一个末端安装在支承臂悬挂端上或安装在摆动臂上,且其另一末端安装在车架上;以及第二减震器,其一个末端在支承臂的车架端或邻近于支承臂车架端安装在车架上,且其另一个末端安装在摆动臂上,与摆动臂车架端相邻近;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车架上的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与安装支承臂车架端处的位置邻近;驱动力接受链轮或皮带轮,形成从动轮轮毂的一部分;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与驱动力接受链轮或皮带轮之间的挠性环形驱动联接件;与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及驱动力接受链轮或皮带轮相关联的装置,当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不被踏动时,该装置可让环形联接件松垂;从而在使用中,当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停止时,在第一级中,当吸收从动轮上的骑行表面冲击力时,支承臂沿着把第一减震器压靠在车架上的方向在车架上枢转,且在第二级中,当进一步吸收从动轮上的骑行表面冲击力时,摆动臂相对于支承臂枢转,从而其车架端把第二减震器压靠在车架上;以及当踏板从动链轮或皮带轮被驱动时,在第一级中,当吸收从动轮上的骑行表面冲击力时,支承臂沿着把第一减震器压靠在车架上的方向在车架上枢转,且在第二级中,环形联接件中赋予从动轮轮毂的驱动张力使摆动臂沿着一个方向相对于支承臂枢转,这样就使第二减震器背离车架延伸,从而使该减震器的减震功能失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支承臂以其悬挂端安装。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一个末端安装在支承臂悬挂端上。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一个末端安装在摆动臂上。
15.如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在驱动组件中,环形联接件是安装在踏板从动链轮和驱动力接受链轮上的脚踏车链条。
16.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弹簧刚度不同于第二减震器的弹簧刚度。
17.如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器的弹簧刚度与第二减震器的弹簧刚度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所形成的位移小于第二级所形成的位移。
19.如权利要求11至1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结合体,其特征在于设置了安装在支承臂上的空转齿轮,环形挠性驱动联接件与该空转齿轮啮合。
全文摘要
一种两级从动轮悬挂(10),其包括弹性连接着主车架(14)的第一级(22),该级可让从动轮(12)做第一程度运行,且该悬挂包括弹性连接着主车架(14)并可枢转地连接着第一级(22)的第二级(28),该级可让从动轮(12)做第二程度运行,其中,在踏动期间,由于从动轮(12)与踏板组件(15)之间的挠性联接件(17)的缘故,第二级(28)被不起作用,因此可避免“蹬踏诱导摇摆”。
文档编号B62K1/00GK1956876SQ200580014480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3日
发明者罗兰多·克鲁兹·阿隆索 申请人:戴维·埃文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