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90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关键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摩托车行业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并不是摩托车强国。行业目前各主机厂开发的新车型,基本上都在国外一些成熟车型的车架上作的外形改进,存在着以下缺点首先,从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车架作为整车的设计平台,其它同类车架受其结构的局限性不能对整车作很大程度外形调整;其次,从实用性来讲,其它车型车架结构布置不合理,影响各相关零部件的装配;再次,从安全角度来讲,车架作为整个摩托车的骨架,车架结构需要足够强度和刚度,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方面的隐患;最后,从舒适性方面讲,由于目前市面上的车架,不适合安装加宽加厚坐垫、加长轴距及加大置物箱的要求,严重影响舒适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前同类型摩托车车架存在的结构缺陷,提供一种更适合摩托车设计平台,安全更可靠,舒适性得到很大改善的新型摩托车车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部件、主梁管、发动机装板组件、左右后尾管、后减震安装座及尾灯安装板件组成,所述车头组件与地面的垂直夹角为28±0.5°,包括前面板、套锁的安装,另外,车头组件与主梁管的夹角为75°;所述的发动机固定板组件采用平叉轴管与冷轧冲压钢板焊接而成,一端与主梁管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后尾管连接,左右后尾管通过后减震安装座与尾灯安装板件构成曲度连接。
上述的新型摩托车车架,所述的主梁管采用无缝钢管φ48×3.0材料构成,并将车头管与发动机固定板组件组合焊接构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参考大量国内外车型的居多优点,车架平台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有足够安全性能,提高了摩托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零部件布置紧凑而坚固,工艺性较好,乘骑者舒适性得到很大改善,整车装配下线合格率达99%。能将加大置物箱、加大油箱、组合尾灯、流线型的外观件、豪华坐垫等部件合理的布置在车架上,使整车外观新颖,更能满足现在消费者对摩托车产品的需求。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半部件结构图及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车架总成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车头部件1、主梁管2、发动机装板组件3、左右后尾管4、后减震安装座5及尾灯安装板件6组成。车头组件1与地面的垂直夹角为28±0.5°,包括前面板、套锁的安装。车头部件1与主梁管2的夹角为75°,主梁管2采用无缝钢管φ48×3.0材料构成,并将车头管1与发动机固定板组件3组合焊接构成一体。发动机固定板组件3采用平叉轴管与两块冷轧冲压钢板焊接而成,使发动机安装更可靠更牢固。左右后尾管4连接前部与尾部所有的安装位置,成型曲度大,保证加大置物箱、加大油箱等零部件的安装。后减震固定座5在加强左右后尾管4强度的同时,保证加长后平叉的安装,起到加长轴距的作用。尾灯安装板组件6安装豪华组合式尾灯及后货架,需足够的强度支撑相当的载货重量。图3中加大置物箱安装座11,结合了现在国内大多数同类车型置物箱空间太小,给消费者造成很多不便的缺点,参考了其它车型结构设计而成,空间加大了但又保证了与其它零部件装配位置。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摩托车开发设计上,它能将发动机、传动部分、行车部分、操纵部分等总成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部件(1)、主梁管(2)、发动机装板组件(3)、左右后尾管(4)、后减震安装座(5)及尾灯安装板件(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组件(1)与地面的垂直夹角为28±0.5°,包括前面板、套锁的安装,另外,车头组件(1)与主梁管(2)的夹角为75°;所述的发动机固定板组件(3)采用平叉轴管与冷轧冲压钢板焊接而成,一端与主梁管(2)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后尾管(4)连接,左右后尾管(4)通过后减震安装座(5)与尾灯安装板件(6)构成曲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梁管(2)采用无缝钢管φ48×3.0材料构成,并将车头管(1)与发动机固定板组件(3)组合焊接构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部件、主梁管、发动机装板组件、左右后尾管、后减震安装座及尾灯安装板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组件与地面的垂直夹角为28±0.5°,包括前面板、套锁的安装,另外,车头组件与主梁管的夹角为75°;所述的发动机固定板组件采用平叉轴管与冷轧冲压钢板焊接而成,一端与主梁管连接,另一端与左右后尾管连接,左右后尾管通过后减震安装座与尾灯安装板件构成曲度连接。本实用新型参考大量国内外车型的居多优点,车架平台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有足够安全性能,乘骑者舒适性也得到很大改善,能满足现在消费者对摩托车产品的需求,提高了摩托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档编号B62K11/02GK2913159SQ200620059448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6日
发明者颜进, 李国全, 王韬, 彭志专 申请人:远武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