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85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具体讲是摩托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摩托车总是有车架的,而且该车架总有与其转向轴套连接的作为整车脊柱的横梁。目前所有摩托车车架的横梁均是采用单管结构。由于这单管结构的原因、即使时常还增加了一些辅助性的支撑,仍然使得该车架在整体强度方面不尽人意;同时,对该结构对整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也有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现有的横梁与其起加强作用的辅助支撑间所构成的是二维的平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摩托车车架其横梁结构的缺陷,提出一种其横梁与辅助支撑间构成三维桁架结构的摩托车车架。
为达到设计目的,提出这样一种摩托车车架。与现有的摩托车车架相同,本实用新型车架同样包括有作为整车脊柱的横梁、联接在该横梁一端的转向轴套、和最终与该横梁联接的车尾架。其改进之处是,在该转向轴套上联接有一对布置在该横梁两侧的侧翼梁,该侧翼梁的另一端最终也与其车尾架相联。也就是说,由这一对侧翼梁与现有的二维平面结构一道,共同构成了三维桁架结构的摩托车车架。
进一步的改进是,把该侧翼梁设计成为包裹在骑跨地安装于横梁上的摩托车油箱两侧的状态。
更进一步的改进是,在该侧翼梁的上方,增设一对同样布置的包裹在骑跨地安装于横梁上的摩托车油箱的两侧的复翼梁。该复翼梁靠近转向轴套的这一端,或者直接联接在该转向轴套上、或者联接在其下方的侧翼梁的对应端上;该侧翼梁和复翼梁的另一端,至少有一对是直接与车尾架相联的;如果有未直接与该车尾架联接的这样一对翼梁,则该对翼梁的另一端是联接在与车尾架相联的那一对翼梁的对应端上的。
显然,所说的“最终与车尾架联接”是指横梁、侧翼梁和车尾架均是摩托车车架这一整体中的局部构件。各局部构件间,可以是直接联接的,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构件再联接在一起的。由于地区不同和/或各厂在组合一个相同的整体车架时,事先准备的局部构件不同,于是,许多局部的、细小的构件在称谓上也有一些差别;或者是称谓相同,但是所指的范围大小存在着差别。因此,本说明书用了绝不会引起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误会的“最终与车尾架联接”的表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把现有的横梁附近的二维的平面结构改进成了三维的桁架结构,与现有摩托车车架相比较,其车架的强度和结构刚性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样,就使得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在侧翼梁之上再进一步增加了复翼梁后,这种改善就更加明显。同时,由于侧翼梁和复翼梁均布置在横梁的两侧,这样,横梁的受力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改善达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适当地减小横梁的横截面积,以减小对横梁材料现有的过高要求。进一步讲,侧翼梁和复翼梁还可以包裹在骑跨地安装在横梁上的摩托车油箱的两侧,这样对油箱也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侧翼梁和复翼梁还可以有装饰作用,给人以未曾见过的新鲜感。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图1的俯视图图3——图1西南向视的轴侧图图4——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架的摩托车的外形图图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车架的摩托车的外形图图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车架的摩托车的外形图图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车架的摩托车的外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摩托车车架(参考图1、2、3),该车架包括有作为整车脊柱的横梁3、联接在该横梁3一端的转向轴套4、和最终与该横梁3联接的车尾架5。在该转向轴套4上联接有一对布置在该横梁3两侧的侧翼梁1,该侧翼梁1的另一端最终也与其车尾架5相联。也就是说,该侧翼梁1是其前后端均联接在车架这一整体构件中的一对局部构件。该局部构件的存在,把横梁3结构改进成了三维的桁架结构了。
由于披露至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能够再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了。因此,上述自然段的内容也是以下各例的总述。在以下各例中,与本总述部分相同的内容不赘述。
实施例1(参考图4、5、6、7)本例是在总述部分的基础上,突出介绍侧翼梁1与摩托车油箱相互位置关系的实例。在本例中,侧翼梁1是包裹在骑跨地安装于横梁3上的摩托车油箱的两侧的(由于显见,油箱均未画)。
实施例2本例是在总述部分或实施例1的基础上,针对横梁3在车架中直接联接位置的举例。在本例中,横梁3最终与车尾架5相联接的这一端是联接在固定于侧翼梁1之间的一根水平撑管31中间的。在图2和图3中,虽然表示出的水平撑管31是固定在复翼梁2之间的,但通过本例的文字描述和比照这两幅图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会误解。故与本例结构相同的附图不画。
实施例3(参考图4、5、6、7)本例是在总述部分或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三维桁架结构的改进。本例中,在侧翼梁1的上方,有一对同样布置的、也是包裹在骑跨地安装于横梁3上的摩托车油箱的两侧的复翼梁2。该复翼梁2靠近转向轴套4的这一端,或者直接联接在该转向轴套4上、或者联接在其下方的侧翼梁1的对应端上;该侧翼梁1和复翼梁2的另一端,至少有一对是直接与所述车尾架5相联的;如果有未直接与该车尾架5联接的这样一对翼梁,则该对翼梁的另一端是联接在与车尾架5相联的那一对翼梁的对应端上的(由于显见,故在图4、5、6、7、8均未表示侧翼梁1和复翼梁2两端的联接结构关系)。
实施例4(参考图1、5、6、7)本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针对侧翼梁1与复翼梁2之间结构关系的举例。本例中,在侧翼梁1和复翼梁2的对应侧之间分别联接有各一根或两根撑管12。
实施例5(参考图2、3)本例是在存在有复翼梁2的上述各例的基础上,针对横梁3在车架中直接联接位置的另一类实例。在本例中,横梁3最终与车尾架5相联接的这一端是联接在固定于复翼梁2之间的一根水平撑管31中间的。
比较本具体实施方式
总述及其相关各例,可以看出,侧翼梁1与复翼梁2均包裹在摩托车油箱两侧、横梁3最终与车尾架5相联接的这一端直接联接在固定于复翼梁2之间的一根水平撑管31中间的摩托车车架应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最好车架结构。
当然,无论是侧翼梁1、或是复翼梁2,均可以是相对于横梁3对称布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车架,该车架包括有作为整车脊柱的横梁(3)、联接在该横梁(3)一端的转向轴套(4)、和最终与该横梁(3)联接的车尾架(5),其特征在于,在该转向轴套(4)上联接有一对布置在该横梁(3)两侧的侧翼梁(1),该侧翼梁(1)的另一端最终也与其车尾架(5)相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梁(1)是包裹在骑跨地安装于所述横梁(3)上的摩托车油箱的两侧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最终与车尾架(5)相联接的这一端是联接在固定于所述侧翼梁(1)之间的一根水平撑管(31)中间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翼梁(1)的上方,有一对同样布置的包裹在骑跨地安装于所述横梁(3)上的摩托车油箱的两侧的复翼梁(2);该复翼梁(2)靠近所述转向轴套(4)的这一端,或者直接联接在该转向轴套(4)上、或者联接在其下方的侧翼梁(1)的对应端上;该侧翼梁(1)和复翼梁(2)的另一端,至少有一对是直接与所述车尾架(5)相联的;如果有未直接与该车尾架(5)联接的这样一对翼梁,则该对翼梁的另一端是联接在与车尾架(5)相联的那一对翼梁的对应端上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翼梁(1)和复翼梁(2)的对应侧之间分别联接有各一根或两根撑管(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最终与车尾架(5)相联接的这一端是联接在固定于所述复翼梁(2)之间的一根水平撑管(31)中间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最终与车尾架(5)相联接的这一端是联接在固定于所述复翼梁(2)之间的一根水平撑管(31)中间的。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车架,该车架同样包括有作为整车脊柱的横梁、联接在该横梁一端的转向轴套、和最终与该横梁联接的车尾架。在该转向轴套上联接有一对布置在该横梁两侧的侧翼梁;在该侧翼梁的上方,有一对复翼梁。侧翼梁和复翼梁均包裹在摩托车油箱的两侧。由于把横梁附近的二维的平面结构改进成了三维的桁架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强度和结构刚性均有了较大的提高,整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文档编号B62K11/00GK2887728SQ200620110029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8日
发明者戴军昌, 刘昌伟, 涂奎, 吴涛 申请人: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