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851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地形车车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尤其是全地形车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全地形车即沙滩车的车架总成一般由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构成,其中车架前体包括前左主管、前右主管、前左上摇臂支撑梁、前右上摇臂支撑梁、前左下摇臂支撑梁、前右下摇臂支撑梁和中连接管;车架后体包括后主管、上横管和下横管,上、下横管并排设置,它们的两端均焊接在中连接管上,在上横管中部还焊接有一斜向下的后减震安装支耳,以安装后减震器。这种结构的全地形车车架总成在使用时,后轮的冲击载荷通过后减震器传递到上横管,上横管单管受力,其中部为主要受力点,容易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使得车体相对车轮下沉,与车轮发生干涉,从而导致车辆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上横管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的全地形车车架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地形车车架总成,由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构成,其中车架前体包括前左主管、前右主管、前左上摇臂支撑梁、前右上摇臂支撑梁、前左下摇臂支撑梁、前右下摇臂支撑梁和中连接管;车架后体包括后主管、上横管和下横管,上、下横管并排设置,它们的两端均焊接在中连接管上,在上横管上还焊接有后减震安装支耳,其关键在于所述上横管与下横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管。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上横管与下横管之间设置一根加强管,该加强管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上横管和下横管中部,并且该加强管为扁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管将上、下横管连为一体,这样后轮的冲击载荷由原来的上横管中部单独受力改为由上、下横管及加强管共同承受,使得上横管中部受力大大减小,不会再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保障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实施容易,它能有效防止上横管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消除了因上横管变形而导致车辆失效的弊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K向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N向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构成,其中车架前体包括前左主管1、前右主管2、前左上摇臂支撑梁3、前右上摇臂支撑梁4、前左下摇臂支撑梁5、前右下摇臂支撑梁6和中连接管7;车架后体包括后主管9、上横管10和下横管11。以上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所述上、下横管10、11并排设置,它们的两端均焊接在中连接管7上,在上横管10上还焊接有一斜向下的后减震安装支耳12,以安装后减震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要点在于所述上横管10与下横管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管8。
从图4、图5和图6中可进一步看出,所述上横管10与下横管11之间设置有一根加强扁管8,该加强扁管8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上横管10和下横管11中部。
权利要求1.一种全地形车车架总成,由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构成,其中车架前体包括前左、右主管(1、2)、前左、右上摇臂支撑梁(3、4)、前左、右下摇臂支撑梁(5、6)和中连接管(7);车架后体包括后主管(9)、上横管(10)和下横管(11),上、下横管(10、11)并排设置,它们的两端均焊接在中连接管(7)上,在上横管(10)上还焊接有后减震安装支耳(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管(10)与下横管(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管(10)与下横管(11)之间设置有一根加强管(8),该加强管(8)的上下两端分别焊接在上横管(10)和下横管(11)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车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8)为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车架总成,由车架前体和车架后体构成,其中车架前体包括前左主管、前右主管、前左上摇臂支撑梁、前右上摇臂支撑梁、前左下摇臂支撑梁、前右下摇臂支撑梁和中连接管;车架后体包括后主管、上横管和下横管,上、下横管并排设置,它们的两端均焊接在中连接管上,在上横管上还焊接有后减震安装支耳,所述上横管与下横管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加强管。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管将上、下横管连为一体,这样后轮的冲击载荷由原来的上横管中部单独受力改为由上、下横管及加强管共同承受,使得上横管中部受力大大减小,不会再发生永久性塑性变形,保障了使用寿命。具有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实施容易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K5/00GK2866302SQ20062010984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5日
发明者尹明善, 夏先明, 董向阳, 何国蓉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