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坐垫锁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747阅读:8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坐垫锁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锁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托车坐垫锁 总成。
技术背景摩托车坐垫的前端通过连接轴与摩托车车架铰接,其后端由摩托车坐垫锁限位。当坐垫锁锁止时,摩托车坐垫处于关闭状态,起支撑驾驶员重量的作用; 当坐垫锁开启时,可打开摩托车坐垫,以方便在置物箱中拿取或放置物件。现 有的摩托车坐垫后端下方的中部一般只安装一个坐垫锁,该坐垫锁由坐垫锁组 件、拉索和拉索固定座等构成,坐垫锁组件的基板通过螺栓与焊接在车架上的 坐垫锁安装板连接,坐垫锁组件压板的一端与拉板和基板铆接,坐垫锁组件压 板的另一端与卡板和基板铆接,拉板和卡板之间还连接有弹簧,拉索的一端与 拉板连接,另一端穿过拉索固定座与点火开关锁连接。当拉索未拉动坐垫锁组 件时,卡板上的钩头与压板上的缺口形成一个环形锁环,将坐垫底面的挂钩卡 住,使坐垫不能打开;当用钥匙转动点火开关锁,使拉索拉动拉板,拉板又通 过弹簧拉动卡板,使卡板绕铆接点旋转,卡板上的钩头让开压板上的缺口,松 开对坐垫挂钩的限位,此时即可打开坐垫。由于摩托车坐垫只有连接轴和坐垫 锁组件两个支撑点,稳定性较差,这样坐垫容易发生左右晃动,不仅影响驾乘 的舒适性,而且极易造成坐垫损坏,从而大大縮短了坐垫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坐垫发生左右晃 动的摩托车坐垫锁总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托车坐垫锁总成,包括坐垫锁组件、 与坐垫锁组件连接的拉索和拉索固定座,其关键在于所述坐垫锁组件分为左、 右两个,它们对称分布在拉索固定座的两侧,左、右两根连动拉索一头与对应 的左、右坐垫锁组件连接,另一头穿过拉索固定座,并与总拉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将背景技术中摩托车坐垫后端下方中部的坐垫锁组件由一个增 加为两个,两个坐垫锁组件安装到位后分别位于摩托车坐垫后端下方的左右两 侧,摩托车坐垫前端仍然通过连接轴与摩托车车架铰接。摩托车坐垫底面与坐 垫锁组件配合的挂钩相应地设置成两个,位置与坐垫锁组件相对应;坐垫锁组 件的性能不变,其动作由总拉索带动连动拉索来实现。由于摩托车坐垫由连接 轴和左、右坐垫锁组件三个点支撑,这三个点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这样坐垫的 稳定性好,不会再发生左右晃动,不仅保障了驾乘的舒适性,而且有效防止了 坐垫因晃动而损坏,从而大大延长了坐垫的使用寿命。为了简化结构、方便拆卸,并保障连动拉索与总拉索动作的一致性,上述 左、右连动拉索与总拉索之间通过分线座组件连接,该分线座组件由筒状的分 线座和位于分线座内的座芯构成,左、右连动拉索从分线座的敞口端伸入,其 端部的线头位于座芯侧面的凹槽中,并由该凹槽的槽底及分线座的底壁轴向限 位;所述总拉索穿过分线座的封闭端并伸入座芯的中心孔内,总拉索端部的线 头由座芯中心孔内的台阶面限位。上述左、右坐垫锁组件的结构相同,均由基板、拉板、卡板、压板、卡座
和弹簧构成,其中拉板和卡板并排布置,并位于基板与压板之间,压板的一端通过铆钉与基板和拉板铆接,压板的另一端与基板和卡板铆接;所述弹簧的两 头分别挂接在拉板和卡板上,该卡板远离弹簧的一端呈钩头状,该钩头在弹簧 处于自由状态时能与压板上的缺口形成一个环形锁环;所述卡座固定在拉板的 板面上,连动拉索从该卡座中穿过,其端部的定位头由卡座限位。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卡板上的钩头将坐垫底面的挂钩卡住,使坐垫不能 打开;用钥匙转动点火开关锁,使总拉索拉动两根连动拉索动作,连动拉索端 部的定位头通过卡座拉动拉板绕其铆接点旋转,拉板又通过弹簧拉动卡板,使 卡板绕铆接点旋转,卡板上的钩头让开压板上的缺口,松开对坐垫挂钩的限位, 此时即可打开坐垫;松开钥匙后,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各部件复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实施容易、性能可靠等特点,它使 得坐垫的稳定性良好,有效防止了坐垫发生左右晃动,既保障了驾乘的舒适性, 又避免了坐垫发生损坏,大大延长了坐垫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动拉索与总拉索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到车架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l、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左坐垫锁组件l、右坐垫锁组件2、拉索 固定座3、左连动拉索4、右连动拉索5、总拉索6、分线座7和座芯8等部件 构成,其中左、右坐垫锁组件l、 2在拉索固定座3的两侧呈对称分布,左、右
坐垫锁组件l、 2的结构相同,均由基板ll、拉板12、卡板13、压板14、卡座 15和弹簧16等部件构成,拉板12和卡板13并排布置,并位于基板ll与压板 14之间,压板14的一端通过铆钉与基板11和拉板12铆接,压板14的另一端 与基板11和卡板13铆接。弹簧16的两头分别挂接在拉板12和卡板13上,该 卡板13远离弹簧16的一端呈钩头状,该钩头在弹簧16处于自由状态时能与压 板14上的缺口形成一个环形锁环17。卡座15焊接在拉板12的板面上,由两个 半体组成,两半体之间具有比连动拉索直径略大的间隙,连动拉索从两半体间 穿过,其端部焊接的定位头18由卡座15的两个半体限位。从图1、图2中还可知,拉索固定座3为三通结构,左、右两根连动拉索4、 5分别穿入拉索固定座3的两个进口,由同一出口引出。分线座7呈筒状,座芯 8位于分线座7内并与分线座7间隙配合,从拉索固定座3出口引出的左、右连 动拉索4、 5从分线座7的敞口端伸入,其端部的线头9位于座芯8侧面的凹槽 中,并由该凹槽的槽底及分线座7的底壁轴向限位。总拉索6的一端穿过分线 座7的封闭端并伸入座芯8的中心孔内,该中心孔为台阶孔,总拉索6端部的 线头10由座芯8中心孔内的台阶面限位;总拉索6的另一端在使用时与点火开 关锁连接,在总拉索6上套装有起防护作用的外套19和起支撑作用的定位套20, 外套19及定位套2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如图3所示,左、右坐垫锁组件1、 2装配时通过螺栓与坐垫锁安装板21 固定,坐垫锁安装板21焊接在车架后支撑管22上。两坐垫锁组件l、 2分别位 于摩托车坐垫(图中未画出)后端下方的左右两侧,该左、右坐垫锁组件1、 2 与摩托车坐垫的前连接轴呈等腰三角形分布,这样坐垫的稳定性好,不会发生 左右晃动,不仅保障了驾乘的舒适性,而且有效防止了坐垫因晃动而损坏,从
而大大延长了坐垫的使用寿命。总拉索6未动作时,弹簧16处于自由状态,卡板13上的钩头将坐垫底面 对应的挂钩卡住,使坐垫不能打开;用钥匙转动点火开关锁,拉动总拉索6,在 座芯8中心孔内台阶面作用下,座芯8和分线座7随总拉索6 —起动作,座芯8 侧面凹槽的槽底通过两连动拉索4、 5端部的线头9拉动左、右连动拉索4、 5 同步动作,连动拉索端部的定位头18通过卡座15拉动拉板12绕其铆接点旋转, 拉板12又通过弹簧16拉动卡板13,使卡板13绕铆接点旋转,卡板13上的钩 头让开压板14上的缺口,松开对坐垫挂钩的限位,此时即可打开坐垫;松开钥 匙后,在弹簧16弹力的作用下,各部件复位。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坐垫锁总成,包括坐垫锁组件、与坐垫锁组件连接的拉索和拉索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锁组件分为左、右两个,它们对称分布在拉索固定座(3)的两侧,左、右两根连动拉索(4、5)一头与对应的左、右坐垫锁组件(1、2)连接,另一头穿过拉索固定座(3),并与总拉索(6)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坐垫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连 动拉索(4、 5)与总拉索(6)之间通过分线座组件连接,该分线座组件由筒状 的分线座(7)和位于分线座(7)内的座芯(8)构成,左、右连动拉索(4、 5) 从分线座(7)的敞口端伸入,其端部的线头(9)位于座芯(8)侧面的凹槽中, 并由该凹槽的槽底及分线座(7)的底壁轴向限位;所述总拉索(6)穿过分线 座(7)的封闭端并伸入座芯(8)的中心孔内,总拉索(6)端部的线头(10) 由座芯(8)中心孔内的台阶面限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坐垫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坐 垫锁组件(1、 2)的结构相同,均由基板(11)、拉板(12)、卡板(13)、压板(14)、卡座(15)和弹簧(16)构成,其中拉板(12)和卡板(13)并排布置, 并位于基板(11)与压板(14)之间,压板(14)的一端通过铆钉与基板(11) 和拉板(12)铆接,压板(14)的另一端与基板(11)和卡板(13)铆接;所 述弹簧(16)的两头分别挂接在拉板(12)和卡板(13)上,该卡板(13)远 离弹簧(16)的一端呈钩头状,该钩头在弹簧(16)处于自由状态时能与压板(14)上的缺口形成一个环形锁环(17);所述卡座(15)固定在拉板(12)的 板面上,连动拉索从该卡座(15)中穿过,其端部的定位头(18)由卡座(15) 限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坐垫锁总成,包括坐垫锁组件、与坐垫锁组件连接的拉索和拉索固定座,所述坐垫锁组件分为左、右两个,它们对称分布在拉索固定座(3)的两侧,左、右两根连动拉索(4、5)一头与对应的左、右坐垫锁组件(1、2)连接,另一头穿过拉索固定座(3),并与总拉索(6)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构思巧妙、实施容易、性能可靠等特点,它使得坐垫的稳定性良好,有效防止了坐垫发生左右晃动,既保障了驾乘的舒适性,又避免了坐垫发生损坏,大大延长了坐垫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2J1/00GK201052803SQ200720124650
公开日2008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4日
发明者丽 肖, 苟孝贵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