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态钢坯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58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态钢坯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辆,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厂中运输高温红态钢坯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是我国工业企业中的能源消耗大户。钢水经浇注,连铸成为钢坯后,需要运送到 各个轧制车间进行轧制。目前国内大型钢厂红态钢坯的运输方式主要为铁路运输。但铁路运
输的机动性较差,并且每年对铁路保养和机车保养的费用很高。并且采用火车运输的间隔时 间长,缺乏保温装置,红坯很快成了热坯,这样不但会影响生产效率,而且会增加轧钢工序的 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动性更好的红态钢坯运输车,以提高效率、降 低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态钢坯运输车,包括车头、 底盘和车厢,所述车厢的内壁上设有耐火隔热层,所述车厢由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拼合而成, 所述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的底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底盘上,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各与一驱动装 置相连接,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可绕其底部翻转。
所述耐火隔热层由陶瓷纤维组块和轻质隔热砖构成。
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左半厢体、右半厢体的侧壁分别与液压油缸的一端相铰接,液 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底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红态钢坯运输车的车厢内设有耐火隔热层,可以直接运输高温的红态钢坯, 并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后序轧制过程的能耗。车厢由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 拼合而成,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车厢可以方便地开合,便于钢坯的装卸作业。本实用新型 的红态钢坯运输车可以将钢厂的炼钢、连铸、轧钢融为一体,减少了中间环节,推动钢铁生 产向连续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在国家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政策的大环境下,各大钢厂会逐 步减少对厂区内铁路的依赖,红态钢坯运输车将会逐渐成为运输红态钢坯的主要工具,其市 场前景非常看好,生产制造这种车辆的经济效益将非常突出。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态钢坯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红态钢坯运输车的车厢开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一种与液压油缸相连接的液压回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红态钢坯运输车由车头l、底盘4和车厢2三部分组成,车头是 外购件,选用上海汇众车头;底盘的大梁为制作件,设计承载能力是60t (不包括自重);其 它为外购件,包括后桥,悬挂,钢圈,车轮,刹车气路系统等。车厢2的内壁上设有耐火隔 热层,耐火隔热层由陶瓷纤维组块和轻质隔热砖构成。车厢2由左半厢体21和右半厢体22 拼合而成,左半厢体21和右半厢体22的底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底盘4上,左半厢体21的侧壁 与两个液压油缸3的上端相铰接、右半厢体22的侧壁也与另外两个液压油缸3的上端相铰接, 上述四个液压油缸3两两对称地布置在车厢的左右两侧,四个液压油缸3的下端铰接在底盘 上。当四个液压油缸3同步地进行伸缩运动时,可以带动左半厢体21和右半厢体22绕其底 部翻转,如图2所示,从而实现车厢的开合,便于进行装卸作业。
与液压油缸3相连接的液压回路如图3所示,齿轮泵31通过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2和双 向平衡阀33为液压油缸3供油,在电磁换向阀32的控制下,可以使四个液压油缸3同步地 产生伸縮运动。采用这种驱动方式,便于实现自动控制。而齿轮泵31可以通过取力器与整车 的动力系统相连接,当打开取力器时,整车的动力系统可以带动齿轮泵31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红态钢坯运输车,包括车头、底盘和车厢,其特征是所述车厢的内壁上设有耐火隔热层,所述车厢由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拼合而成,所述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的底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底盘上,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各与一驱动装置相连接,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可绕其底部翻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态钢坯运输车,其特征是所述耐火隔热层由陶瓷纤维组块和轻 质隔热砖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态钢坯运输车,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为液压油缸,左半厢体、 右半厢体的侧壁分别与液压油缸的一端相铰接,液压油缸的另一端铰接在底盘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态钢坯运输车,包括车头、底盘和车厢,车厢的内壁上设有耐火隔热层,车厢由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拼合而成,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的底部可转动地安装在底盘上,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各与一驱动装置相连接,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左半厢体和右半厢体可绕其底部翻转,从而带动车厢开合,便于钢坯的装卸作业。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运输高温的红态钢坯,机动性强,并且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从而可以降低后序轧制过程的能耗。本实用新型的红态钢坯运输车可以将钢厂的炼钢、连铸、轧钢融为一体,减少了中间环节,推动钢铁生产向连续化、低成本方向发展。
文档编号B62D33/03GK201158411SQ200720199259
公开日2008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4日
发明者朱明辉, 李苗苗 申请人: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