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00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二个前轮、 一个后轮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地本 发明涉及具有可以只利用人力行走的结构,具有优良的旋转性能,并 且即使在倾斜面上行走,也容易操纵的前二轮式三轮车。
背景技术
作为自行车, 一般为二轮车。它是在行走时需要一定的技术,另 外,由于其结构上的特性,它是不稳定的乘骑物。因此,对没达到一 定技术熟练程度的人或由于体力的问题,要求更稳定结构的乘骑物。 另外,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老龄人更容易操纵并且稳定性高 的乘骑物,三轮车引人注意。
作为现有的三轮自行车, 一般为有一个前轮、二个后轮的后二轮 式三轮自行车。然而,在后二轮式三轮自行车的情况下,因为采用驱 动后轮前进的结构,所以后轮为比较固定的结构,结构复杂。
另外,在骑乘后二轮式三轮自行车使其旋转时,由于向着旋转的 外侧作用离心力,为了抵抗这种离心力,骑车人必需利用身体躯干操 作,使车体向旋转内侧倾斜。在现有的后二轮式三轮自行车中,为了 旋转时不会轻易地翻倒,而使车框架可左右摇动,使重心可以向左右 移动。另一方面,当旋转结束时,通过复原弹簧的作用,返回正立位 置。然而,这种情况下的重心向左右的移动,要依靠骑车人专门的身 体躯干操作,因此对于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不能很好 地进行随机应变的移动操作,存在操纵不稳定的问题。另外,后二轮 的三轮车由于配置在后面的二个车轮平行地固定,所以存在旋转时后 轮横向滑动,旋转性能不好,并且小回转无效的缺点。另外,具有在 从后二轮式三轮车下来而步行时,脚会碰到后轮而难以行走,车辆的 后部较重,抬高变更方向等的操作较难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有二个前轮、 一个后轮的前二轮式三轮车(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平3-82689)。在前二轮式三轮车中,位于前 面的作为操纵方向轮的二轮一般为通过固定在手柄上的杆(或控制杆 和连杆)可连动的结构。但是,在这种结构的前二轮式三轮车中,分 别独自支承左前轮和右前轮的前轮悬架构件、即左前轮悬架构件和右 前轮悬架构件分别支承在固定于头管的叉支柱管、即左侧叉支柱管和 右侧叉支柱管上,旋转操作不容易。即,当旋转时,由于力向着旋转 外侧作用,所以存在骑车人的上体容易向旋转外侧倾斜,容易导致向 旋转外侧翻倒的问题。为了防止这种问题,通常,骑车人在操作手柄 时,使上侧向旋转内侧倾斜,以防止向外侧翻倒,但由于固定的前轮 支承结构,车体本身不能倾斜,因此,操作非常困难。作为解决这个 问题的方法之一,提出了在旋转时可以使左前轮和右前轮倾斜的结构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99/61304号小册子)。
然而,与行进方向成直角,并且在与地面水平的方向延伸的操纵 方向手柄杆固定在操纵方向支柱(转向轴)上或采用形成为一体的结 构。如上所述,由于旋转时,力向旋转外侧作用,所以骑车人的上体 容易向旋转外侧倾斜,由于这样,开始旋转操作更困难,另外,该前 二轮式三轮车,因为旋转时需要进行对应旋转操纵方向支柱的倾斜而 使前轮倾斜的操作,因此对于二轮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 不能很好地进行随机应变的移动操作,有操纵不稳定的问题。另外, 在向左右倾斜的路面上行走的情况下等,手柄操作非常困难,还有小 回转等情况下的操作性不好的问题。:日本特开平3-82689,:国际公开第99/61304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前二轮式三轮车基本上为可以更稳定行走的骑乘物,对于二轮自 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是便利的骑乘物。因此,要求提供可 以活用这种特性,并且运转性能良好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要求开 发具有只用人力可以行走的结构,具有优良的旋转性能,并且即使在 倾斜面上行走,操作也容易的前二轮式三轮车。在本说明书中,"左" "和右"指向着三轮车的行时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左、右。本发明是考虑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可以利用向车 体的旋转内侧倾斜的身体的自然动作,可以起动倾斜行走,提高驾驶 行走性的三轮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对前轮操纵方向控制机构深入进行 设计研究的结果发现,在作为前轮至少具有二个轮的骑乘车辆中,对 于用于进行操纵方向操作的手柄杆(通常,与水平的路面平行地配置, 并且与车辆行进方向垂直,在该手柄杆的左右两端设置手柄把手,骑 车人握住把手进行操纵方向操作),当在车辆旋转时,如果施加将旋转 内侧的手柄把手压下的力(向路面侧施加力),则左右前轮向旋转内侧 方向倾斜(与前轮的接地面相反一侧的车轮顶部向旋转内侧倾斜),车 辆轴向旋转内侧倾斜(操纵方向支柱向旋转内侧倾斜)时,操纵方向 的操作容易,另外,车辆开始旋转动作极平稳,此外,即使在倾斜的 路面行走,车辆控制容易,从而完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特征为利用伴随着旋转动作,骑车人自然地将重心向旋 转内侧移动的原理。本发明的特征为,为了利用该原理,具有使用与 手柄杆连接的控制缆索,使左右前轮在旋转内侧方向倾斜的机构。具 体而言,本发明的特征为,提供通过向路面压下手柄杆的旋转内侧的 手柄把手侧,使左右前轮在旋转内侧方向倾斜的机构和方法,和/或, 通过在与路面相反的方向拉起手柄杆的旋转外侧的手柄把手侧(即, 伴随旋转向旋转内侧拉动并向上升方向上加力),使左右前轮(还有后 轮)在旋转内侧方向倾斜的机构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以下结构的三轮车。 (l)一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以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 前轮WpL、 Wj^和在该导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 于
(A) 可转动地轴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 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21上;
(B) 具有与上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且被可转动地支 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上述头管21的下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且被可 转动地支承的下部连杆39;
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配置在上述头管21的两侧,该左侧叉支柱管29l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左 前轮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30l,该右侧叉支柱管29k在正下方配置 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右前轮WFR的右侧前轮悬架构件30R;
上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側叉支柱管29r的上下两部分别可转动 地轴支承在上述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
(C) 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54l、 54R配置在上述操纵方向手 柄杆28上,具有与上述左侧固定件54—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L, 该控制缆索52l延伸,与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上的保持 件5(k—体地连接;另一方面,具有与上述右侧固定件5^—体地连接 的控制缆索52p该控制缆索52R延伸,与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左侧 部分3%上的保持件50l—体地逢接;
(D) 弹簧48配置在该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54相邻部分的控制缆 索上;另一方面,复位弹簧51配置在该下部连杆39的控制缆索固定 件50上。
(2) —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以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 前轮WfL、 W^和在该车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 于
(a) 可转动地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 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21上; (b) 具有与上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且被可转动 地轴支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上述头管21的下部相互一体地连接,并 且被可转动地轴支承的下部连杆39;
(c) 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側叉支柱管29a配置在所述头管21的 两侧,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 悬架左前轮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30L,所述右侧叉支柱管29r在正 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右前轮WFR的右侧前轮悬架 构件30R;
(d) 上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的上下两部分别 可转动轴支承在上述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
(e) 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54L、 5^相对于上述操纵方 手柄 杆28的左右把手78l、 78R配置在操纵方向支柱27侧;
7(f) 具有与上述左侧固定件54L—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该控 制缆索52l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上述上部连杆的右侧部分 38k上的保持件49r,与向上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上的 保持件50k—体地逢接;另一方面,具有与上述右侧固定件5^—体地 连接的控制缆索52R,该控制缆索52R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 上述上部连杆的左侧部分38^上的保持件49l,与向上配置在上述下部 连杆的左侧部分3&上的保持件50l—体地連接;
(g) 控制缆索保持件58固定在上述操纵方向支柱27的操纵方向 手柄杆的上部。控制缆索52l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 58^。左侧弹簧48t配置在上述左侧固定件5、和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 左侧58L之间。另一方面,控制缆索52K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 件的右侧58R。右侧弹簧48R配置在上述左侧固定件54k和该控制缆索 保持件的右侧58R之间。另外,右侧复位弹簧5lR配置在上述上部连杆 的保持件49R和上述下部连杆的保持件50K之间。另一方面,左侧复位 弹簧51l配置在上述上部逢杆的保持件4%和上述下部连杆的保持件 50L之间。
(h) 上述操纵方向支柱27固定有摇臂板22。左右的操纵杆36L、 36k与该摇臂板22连接。该操纵杆通过关节臂32l、 32R与左右前轮悬 架构件30u 30k的上端部連接。
本发明为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是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提供通 过使手柄杆以轴支承的操纵方向支柱的支点为中心左右转动地进行动 作,与本体框架同时左右前轮倾斜,可以倾斜的前二轮式三轮车。本
发明具有使骑车人身体倾斜,并且使车体倾斜的特征。这是通过借助 与手柄扞连接的控制缆索,控制由悬架左右前轮的叉支柱和框架前端 的头管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是前二轮式自行车的特征为,通 过使手柄杆倾斜(通过将左右把手的任何一个压向地面侧),本体框体 与左右前轮操纵方向轴三者为一体,可向该手柄杆倾斜侧(将把手压 向地面一侧)平行地倾斜。与其他的不同,机构上可使车体倾斜,产 生使骑车人身体倾斜的结果,可在倾斜地上直立行走,不但有独特的 结构上的特征,而且有优良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是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旋转性能好,在小直径的小回转良好。另 外,即使在倾斜的路面上行走,也能发挥愉快地进行直立直进行走的 优良的操纵性能。在人力行走用自行车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前轮操纵 方向控制机构的机构简单,部件重量轻,使得可减轻车体的重量。另 外,具有维修管理容易,制造简单的优点。部件数少,有成本上的优 点。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优秀性及其具有的观点,本领域技术人 员从以下的说明中可以明白。然而,以下所述和包含具体实施例等的 记载的本说明书的说明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形式,只是表示用于说明。 在本说明书公开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变化和/或改变(或 修饰)。根据来自于以下所述和本说明书的其他部分的知识,本领域技 术人员容易明白。本说明中引用的全部专利文献和参考文件为说明的 目的引用的,它们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将其内容应包含在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的侧视图2为从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的前方观察的主视图3为从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的上方观察的俯视图4为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的放大主视图5为压下手柄杆的左侧,以操纵方向支柱的轴支点为中心,使
手柄杆转动,而使车体框架向左侧倾斜的状态下的本发明的前二轮式
三轮自行车的放大主视图6为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表示手柄杆,操纵方向支柱,
头管,上部连杆,下部连杆,左右叉支柱,控制缆索,还有与弹簧的
关系;
图7为从图6的A-A截面观察的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操纵方向支柱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涉及通过以轴支点为中心使可转动地支承在操纵方向支柱 上的操纵方向手柄杆左右运动,而使左右前轮向旋转内侧倾斜的至少有二个轮作为前轮的车,特别是可以只用人力运转的乘骑物。尤其涉 及以轴支点为中心,在旋转内侧将操纵方向手柄杆向路面压下,另一 方面,在旋转外侧方向向着与路面相反方向并且向旋转内侧加力,由 此,使左右前轮向旋转内侧倾斜的作为前轮至少具有二个轮的车,特 别是只用人力可以运转的乘骑物。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特征为,在操 作操纵方向手柄杆,使左右前轮向旋转内侧倾斜后,可得到使操纵方 向手柄杆回到直立姿势侧的位置的弹簧力,或者可得到将操纵方向支 柱返回直立姿势侧的弹簧力。
本发明为,与操纵方向手柄杆连接的操纵方向支柱可转动地支承 在车体前端具有的头管中,并且分别可自由转动地悬架右前轮和左前 轮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左侧前轮叉和与之连接的操纵轴杆部)和右 侧前轮悬架构件(右侧前轮叉和与之连接的操纵轴杆部),以一定的间 隔配置在上述头管的左右两侧。连接左右叉支柱管之间的上侧连杆构 件和下侧连杆构件可转动地轴固定在支承该前轮悬架构件的各左侧叉 支柱管和右侧叉支柱管的上下,上侧连杆构件和下侧连杆构件的中间 部分可转动地轴固定在上述头管上,形成由左右叉支柱管(或者固定 在其上的连杆安装构件,连杆板隔片)与上述上下连杆构件构成的平 行四边形连杆。对应前轮悬架构件(即与前轮叉部连接的操纵轴杆顶 部)向左侧或右侧的倾斜,可以从长方形向大致菱形侧变形。换言之, 通过对形成该平行四边形的构件中的上下连杆构件的任何一个施加横 向力,从长方形向大致菱形侧变形,可使叉支柱管,进而使前轮悬架 构件向左侧或右侧倾斜,结果,可使前轮相对于地面进行倾斜。在这 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特征为,每当对该连杆构件施加横向力时,利用 给与骑车人握住的手柄杆的压力可以控制手柄杆。即,相对于操纵方 向手柄杆的左右把手,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配置在操纵方向支柱 侧,并具有如下结构,首先,从该左侧固定件开始,具有在该处一体 地连接固定的控制缆索,该控制缆索延伸出,而一体地连接固定在朝 上配置于上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的保持件上,另一方面,从该右侧 固定件开始,具有在该处一体地连接固定的控制缆索,该控制缆索延 伸出,而一体连接固定在朝上配置于上述下部连杆的左侧部分的保持 件上。在本发明中,在使车体旋转的情况下,利用给与手柄杆的压力, 即,当在将旋转内侧的手柄杆向地面侧压下的方向加力时,手柄杆以 轴支承在操纵方向支柱上的点为中心转动,将旋转外侧的手柄杆向与 地面相反一侧抬高,可以拉动与控制缆索固定件连接的控制缆索,作 为向上配置在下部连杆上的保持件,将拉力加在旋转内侧的保持件上, 使该平行四边形的连杆从长方形向大致菱形侧变形,结果,可使左右 前轮的上方(即前轮操纵轴杆顶部)向旋转内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旋转内侧占据比旋转外侧低的位置,握住手柄杆的骑车人的手腕 可以极自然地进行旋转动作。
另外,在路面倾斜的面上行走的情况下,左右前轮的高度与路面 的高度相应地不同。但当左右前轮的高度产生差异时,由左右叉支柱 管(或固定其上的连杆安装构件,连杆板隔片)和上下连杆构件构成 的平行四边形连杆变形,作为向上配置在下部连杆上的保持件,从前 轮高度较低的保持件对控制缆索施力,结果,可使前轮高度较高的一 侧的手柄杆以支承在操纵方向支柱上的点为中心转动,拉向地面,相 对于重力方向,骑车人的身体躯干成为直立的状态,可以进行稳定的 行走。
在本发明中,在去除施加在手柄杆上的压力的情况下,控制缆索 保持件固定在上述操纵方向支柱的操纵方向手柄杆侧的上部,以便立 即复原。控制缆索可以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左侧弹 簧配置在上述左侧固定件和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之间。另一方面, 控制缆索可以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右侧弹簧配置在 上述右侧固定件和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之间。另外,右侧复位弹 簧配置在上述上部连杆保持件和上述下部连杆保持件之间。另一方面, 左侧复位弹簧配置在上述上部连杆保持件和上述下部连杆保持件之 间。由与负荷的外力对抗的弹簧产生的力可以用于复原。
本发明涉及可以达到上述功能的三轮车,特别是涉及具有只用人 力可以行走的结构,具有优良的旋转性能,并且即使在倾斜面上行走, 也容易操作的前二轮式三轮车。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只是为了本 发明的说明,为了参考具体的形式而提供的。这些示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的形式,但是并不表示对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的范围 进行限定或限制。应当理解为,在本发明中,可根据本说明书的思想 变更各种实施方式。全部的实施例,除了其他详细说明的以外,均为 利用标准的技术实施了或可以实施的。这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和 惯用的。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图1~图8中,本发明的三轮自行车的车体框架F由头管21,主管14, 座支柱12,后部框架99 (包含后叉)和框架连杆15构成。
与该头管21嵌合的操纵方向支柱(手柄轴杆)27可转动地支承在 固定于车体框架F,并上下延伸的头管21中。操纵方向手柄杆28可转 动地支承固定在操纵方向支柱27的上端。优选在操纵方向支柱上安装 有操纵方向手柄杆的部位配置轴承,使手柄部相对地面可上下运动, 并能够以操纵方向支柱安装部分为支点容易转动。
与该头管21平行,在上下延伸的圆筒状的左侧叉支柱管2&和右
侧叉支柱管2&配置在头管21的左右两侧。自由转动地支承左前轮 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左侧前轮叉和与之连接的操纵轴杆部)30l 可转动地支承在左侧叉支柱管29l上。另外,自由转动地支承右前轮 Wre的右侧前轮悬架构件(右侧前轮叉和与之连接的操纵轴杆部)30R 可转动地支承在右侧叉支柱管2&上。
作为横方向细长的构件的上部连杆38的中央部轴固定在头管21 的上侧并相互连接成一体,并能够以轴支承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同样 地,作为横方向细长的构件的下部连杆39的中央部轴固定地与头管21 的下侧相互连接成一体,并能够以轴支承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在左侧 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中固定有连杆板隔片42L、 42R,以形 成平行四边形连杆结构。上下延伸的左右连杆板隔片的上下两端部分 别轴固定在上部连杆38和下部的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并相互连接 为一体。结果,左右的叉支柱管的上下两端部可转动地轴支承在上部 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通过左右叉支柱管(固定在其 上的左右隔片)29l、 29r(42l、 42r)和上下連杆38、 39形成可以变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连杆结构。优选与左右叉支柱管的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 杆39的安装侧同样,当将连杆用隔片43固定在头管21的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安装侧上时,容易安装连杆构件。
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两端部以头管21作为中心线,轴固 定在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側叉支柱管29r的各个上下端部,并相互连 接为一体,能够以轴支承部为中心进行转动,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连杆。 将该上部连杆38的左侧部分表示为38l,将其右侧部分表示为38R,同 样,将该下部连杆39的左侧部分表示为39^其右侧部分表示为39R。 即,左侧叉支柱管29L通过左侧上部连杆38L和左侧下部连杆39L,可 转动地连接,与头管21—起,构成左侧平行连杆。另一方面,右侧叉 支柱管2 通过右侧上部连杆38K和右侧下部连杆39R,可转动地连接, 与头管21—起,构成右侧平行连杆。在车体相对于路面垂直立起的状 态下,该左右平行连杆关于头管21左右对称地形成。
从左侧向右侧延伸的上部连杆38为平板棒状,它是形成为一体的 构件,配置在头管21和两个叉支柱管29L、 29k的前方側。上述上部连 杆38的中央部的连设部借助具有前后延伸的轴线的连接件71,可转动 地连接在头管21的上部。作为该连接件71可以为起螺栓和螺母(例 如,包含袋螺母)的预定作用的部件,也可以使用销等。只要使各构 件可以转动,并可以稳定地连接构件之间,可以使用该领域已知的部 件,不做特别限定。也可以将轴承组装在该连接件上,使各构件的转 动容易。另外,左侧和右侧上部连杆38l、 38k的外端部借助具有与上 述连接件71平行的轴线的连接件73L、 73R,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叉支 柱管29l、 29r的上部。
同样地,从左侧向右侧延伸的下部连杆39为平板棒状,它是形成 为一体的构件,配置在头管21和两个叉支柱管29L、 29r的前方側。上 述下部连杆39的中央部的连设部借助具有前后延伸的轴线的连接件 72,可转动地连接在头管21的下部。另外,左侧和右侧下部连杆39L、 39R的外端部借助具有与上述连接件71或72平行的轴线的连接件74l、 74R,可转动地连接在两个叉支柱管2%、 29r的下部。连接件72、 73。 73R、 74l和74k都可以与逢接件71同样。因此,可以使部件共同化, 对成本有利,组装也容易。由于叉支柱管或固定其上的隔片和上部连 杆之间,叉支柱管或固定其上的隔片和下部连杆之间,还有头管和上 部连杆之间以及头管与下部连杆之间采用轴固定连接,所以能够以上
13述轴线为支点相互连动地转动。
在本发明的车辆中,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固定件54l、 54r相対于上 述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左右把手78^ 78R配置在操纵方向支柱27侧。 控制缆索52L与该前轮控制缆索的左侧固定件54l逢接,从该左侧固定 件54l,借助球接头56L与控制缆索52L连接。控制缆索52K与该前轮 控制缆索的右侧固定件54k逢接,从该右侧固定件54R,借助球接头56R 与控制缆索52k連接。在该连接中,可以使用螺母55l、 55r、 57l和57r 进行固定。球接头56。 56R和控制缆索52t、 52R之间的连接可以为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结构,例如,也可以使用与二轮自行车的制动 缆索同样的方法、结构、部件。
与上述左侧控制缆索固定件54L—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l延伸, 可转动地通过向下配置在上述连杆的右侧部分38k上的保持件49r, 一 体地与向上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上的保持件50k連接。 同样地,与上述右侧控制缆索固定件54R—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R 延伸,可转动地通过向下配置在上述连杆的左侧部分38l上的保持件 49l, 一体地与向上配置在上述下部连杆的左侧部分39l上的保持件50^ 连接。
另外,控制缆索保持件23固定在上述操纵方向支柱27的操纵方 向手柄杆侧的上部。控制缆索52^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 侧23l。在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保持部分23L上具有控制缆索护套 固定件58l、 59l,从该处至上述上部连杆的保持件49K连接固定有连 续的控制缆索护套53L。如图7所示,该控制缆索护套53p利用缆索 护套固定件60K、 6U固定在设置于保持件49R的头管侧的部分上。另 一方面,控制缆索52R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23^在 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保持部分23R上具有控制缆索护套固定件 58R、 59R,从该处至上述上部连杆的保持件49L连接固定有连续的控制 缆索护套53R。如图7所示,该控制缆索护套53K,利用缆索护套固定 件60l、 6lL固定在设置于保持件49t的头管侧的部分上。在本发明中, 该控制缆索保持件23也可以是托板。
控制缆索护套固定件58L、 59L、 58R、 59R、 60L、 61L、 60R和61R 可以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结构,例如,可以使用与二轮自行车的制动缆索同样的方法、结构、零件。该控制缆索护套固定件58l、 59l、 58R、 59R、 60L、 61L、 60r和61R例如可以用中空螺栓,螺母,垫圈构 成。
左侧弹簧48L配置在上述前轮控制缆索的左侧固定件54L和该控制 缆索保持件的左侧23L之间。同样地,右侧弹簧48K配置在上述前轮控 制缆索的右侧固定件54R和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23a之间。控制缆 索52u 52K分别在该左右弹簧48L、 48R的线圈的中央部通过。弹簧的 端部分别由固定件57、保持件23限制,可以分别对构件57、 23加力。 因此,如图5所示,当向下方压下左侧的手柄把手78iJ寸,左侧弹簧 4&被压縮,恢复原状的弹簧力发挥作用。这样,当使操纵方向手柄杆 采取直立姿势时,可以容易地回到占据的位置。作为该弹簧,可以优 选使用螺旋弹簧,但只要具有所需要的作用,则不限于螺旋弹簧。
在平行四边形连杆侧,控制缆索52l利用固定件62R、 63k固定在 控制缆索保持件50r上。参照图7可看出,右侧复位弹簧5U配置在头 管21的前方侧,与保持件49R和保持件50K之间的控制缆索52L平行。 该右侧复位弹簧5U使用具有弹簧限制头80k的螺栓和螺母、垫圈等的 安装件安装于下述之处,即,相对于下部连杆39的右侧部分39R的中 间在更右侧,并且相对于向上配置在下部连杆上的保持件50R之处的控 制缆索的固定部位在车体前方侧的部位。在保持件50K的安装部设有导 向孔,使得具有弹簧限制头的螺栓的杆部在保持件50R处可自由移动地 插通。另一方面,控制缆索52r利用固定件62l、 63L固定在控制缆索 保持件50L上。参照图7同样可看出,左侧复位弹簧5lL配置在头管 21的前方侧,并与保持件49l和保持件50L之间的控制缆索52r平行。 该左侧复位弹簧5lL使用具有弹簧限制头80l的螺栓和螺母、垫圈等的 安装件安装于下述之处,即,相对于下部连杆39的左侧部分39L的中 间在更右侧,并且相对于向上配置在下部连杆上的保持件50L之处的控 制缆索的固定部位在车体前方侧的部位。同样地,在保持件50l的安装 部设有导向孔,使得具有弹簧限制头的螺栓的杆部在保持件50t处可自 由移动地插通。这样,参照图5容易理解,在车轴向左侧斜的情况下, 该螺栓的杆部使保持件50L的安装部转位,向左侧伸出,但在左侧复位 弹簧5lL被50L限制压縮,恢复原状的弹簧力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在
15右侧复位弹簧5U的情况下,由于右侧复位弹簧5k具有限制头80R, 所以对于在直立姿势下通过限制头80k抵接被施力的保持件49r,弹簧 力不产生作用。
利用弹簧限制头80可以将复位弹簧51横方向的长度预先设定为, 以当车体在水平的地面上而车体的轴处于直立姿势时其处于保持件49 和保持件50之间并且稳定地保持直立姿势的方式使弹簧力发挥作用。 固定件62l、 63l、 62r和63K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例如, 可以使用与二轮自行车的制动缆索同样的方法、结构、零件。该固定 件62l、 63l、 62r和63r也可以由螺母,垫圈构成。作为该复位弹簧, 可以优选使用螺旋弹簧,但只要具有所需要的作用,就不做限定。
在头管21的上方,摇臂板22固定在控制缆索保持件23的下方的 上述操纵方向支柱27上。左右操纵杆36L、 36R与该摇臂板22连接。 该操纵杆通过关节臂32l、 32R与相对于左右操纵轴杆管29L、 2&上端 位于上方的左右前轮悬架构件30l、 30r的上端部、即操纵轴杆的上端 部连接。关节臂32p 32K固定在操纵轴杆30L、 30k的上端部。操纵杆 36l、 36R分别利用其两端,通过球接头34,与左右关节臂32L、 32r或 左右揺臂部22l、 22k連接。由此,与使操纵方向手柄杆28向左右转动 操作相对应,借助操纵方向支柱27使摇臂板22左右转动。与此相应, 借助与左右摇臂部22L、 22R连接的操纵杆36L、 36R使左右关节臂32L、
32R左右转动,从而使左前轮WFL和右前轮W^左右转向。
参照图1和图3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三轮车中,由与主管14连 接的座支柱12、后部框架99和框架连杆15等构成的车体后部、即包 括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和座90等的部分的车体结构(包含驱动结构), 可以采用与二轮自行车的后部相同或者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方法)。另 外,车辆的制动机构及装置(包括制动器等)也可以采用与二轮自行 车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方法)。
在本发明的车辆中,当后部结构为自行车形式时,作为驱动轮的 后轮WK轴支承在从框架向后方延伸的两个后叉99l、 99r的后端。曲 柄踏板95l、 95r固定在曲柄袖94的两端,驱动链轮96固定在曲柄轴 94上,环状的链条98巻挂在固定于后轮WR上的被动链轮97和上述 驱动链轮96上。因此,通过两个曲柄踏板95^ 95k的蹂踏操作,驱动后轮Wr回特。
在本发明中,由于包含主框架和后轮的车体的后部的全部结构可 以与通用的二轮自行车的包含主框架和后轮的车体的后部结构通用, 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二轮自行车的零件和驱动机构,在制造上和成本 上有利。
在本发明中,在头管21和左侧及右侧叉支柱管29l、 2^之间构成 左侧及右侧平行四边形连杆,它可通过与手柄杆28连接的控制缆索52 进行控制。这样,如图5所示,通过向路面方向压下手柄杆的左侧端 部78l (通过抬高手柄杆的右侧端部78R)拉动缆索52r吋,(在图7中 观察时,当拉动控制缆索52R时,保持件50 ^被拉向右侧,下部连杆 39被拉至右侧),使该平行四边形连杆变形,头管21向左侧倾斜。即, 与车体的轴向左侧倾斜相对应,两个叉支柱管29L、 2&也向左侧倾斜。 这时,配置在左侧的保持件49l和保持件5(^之间的左侧复位弹簧51l 被压縮,向右侧推压头管侧的保持件49l的力发挥作用。另一方面, 向左侧推压叉支柱管侧的保持件50l的力发挥作用,对于配置在右侧保 持件4&和保持件5(^之间的右侧的复位弹簧5U而言,该头管侧的保 持件4%和叉支柱管侧的保持件5(^之间变宽。因为该复位弹簧5U的 头管侧的顶部被弹簧限制头80k按压,所以在与该头管侧的保持件49R 之间产生间隙,由复位弹簧产生的反弹力不会作用在保持件49r上。
通过利用受到压縮的复位弹簧5k,使向右侧推压头管侧的保持件 49L的力和向左侧推压叉支柱管侧的保持件50L的力发挥作用,而使变 形成大致菱形的平行四边形恢复原来的长方形的力发挥作用,使头管 21回到直立姿势的力发挥作用,即,力作用使车体的轴返回至直立姿 势。在车体的轴向右侧倾斜的情况下,为与上述左右相反的动作。
由于借助头管21在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側叉支柱管2%之间构 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所以与向头管21左右倾斜相对应,两个叉支柱管 29l、 2%同时向左右倾斜,可使左右前轮WpL、 Wra向左右倾斜。可使 车体框架F向左右任何一方倾斜行走的倾斜行走成为可能。可以提高 操纵行走性。因为借助与操纵方向手柄杆连接的控制缆索,使该平行
四边形连杆变形,可使左右前轮WpL、 W^向左右倾斜,因此可以平稳
地开始旋转,即使是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也可以简单地操作,发挥优良的旋转性能。
平行连杆的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安装结构简单,可以极 力减少构成平行连杆的部件数,可以减少装配工序数。
另外与配置在操纵方向手柄杆上的控制缆索固定件相邻,配置有 可以抵抗给与控制缆索的力实现复原的弹簧,发挥使车体从倾斜位置 回到直立姿势的弹簧力的作用。
另外,对应从头管21的直立姿势向左侧的倾斜,使该头管21回 到直立姿势的弹簧力作用在设置于左侧平行连杆的左侧下部连杆上的 控制缆索保持件上,但在右侧平行连杆上不作用这样的力。另一方面, 对应从头管21的直立姿势向右侧的倾斜,使该头管21回到直立姿势 的弹簧力作用在设置于右侧平行连杆的右侧下部连杆上的控制缆索保 持件上,但在左侧平行连杆上不作用这样的力。
因此,当使车体框架F向左右任何一方倾斜时,使车体框架21回 到直立姿势的弹簧力作用在车体框架F上。当在非乘车状态下,使三 轮自行车停止时,车体框架F为直立姿势。可以安心地骑在三轮自行 车上。当从车体框架F倾斜的旋转行走状态移至直进行走时,车体框 架F复原为直立姿势,可以更提高操纵性。
另外,由于使操纵方向支柱27和左右前轮悬架构件30。 30a之间 连动地连接的操纵方向连动单元、即摇臂22、关节臂32、操纵杆36 和球接头34紧凑地配置在头管21和左右操纵轴管29l、 29k的上方, 所以在头管21和两个操纵轴管30l、30k的前面和上方可以碗保不妨碍 操纵方向连动单元的宽大的空间。容易设置托架等。另外,由于如上 那样,用于左右前轮WfL、 W^的支承,不使用球接头,所以容易确保 前轮WfL、 W^的支承刚性,并可实现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发挥优良操纵性能,即,旋转性能 好,在小直径处的小回转良好。另外,即使在倾斜的路面行走,也可 发挥可以愉快地进行直立直进行走。通过将体重加在手柄上,极自然 地成为倾斜行走状态,具有难以翻倒的优点,与二轮相比可以愉快地 进行爬坡行走。
本发明的前二轮式三轮自行车因为用手柄控制倾斜,所以可以利 用人体具有的平衡感觉。例如,通过在右手上加力,可使车体向右倾斜,通过在左手上加力,可使车体向左倾斜,当去掉力时可以进行复 原的操作。
在人力行走用自行车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前轮操纵方向控制机构 由于结构简单、部件重量轻,可以减轻车体的重量,还具有维修管理 容易,制造简单的优点。另外,部件数少,可以期待成本的优势。
本发明的前轮操纵方向控制机构在重量轻的骑乘物(车辆)中应 用是有利的,不但可以只利用人力行走,而且在带有辅助电机(包含 电机马达)的骑乘物中使用也很好。本发明不但在人力驱动的三轮自 行车,而且在带有动力源的三轮车或具有帮助人力的动力源的三轮车 中也可以使用。特别是,本发明在预定只用人力运动的三轮车中应用, 可得到优良的作用效果。
工业上应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具有二个前轮, 一个后轮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特别提供 持有可以只用人力行走的结构,具有优良的旋转性能,并且即使在倾 斜面上行走,也可直立行走的操作容易的前二轮式三轮车。由于该车 通过操作手柄杆,可以诱导车体框架和前轮的倾斜,其机构单纯,并 且可以使用简单的部件构成,所以良好。
本发明除了上述说明和实施例中特别记载的以外,也可以实行是 不言而喻的。根据上述的说明,本发明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变形,因 此,这些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三轮车,其具有在车体的前部可操纵方向的左右一对前轮(WFL、WFR)和在该车体的后部可驱动的单一的后轮(WR),其特征在于可转动地支承操纵方向手柄杆(28)的操纵方向支柱(27)可转动地支承在固定于车体框架(F)的前端的头管(21)上;具有与所述头管(21)的上部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的上部连杆(38),和与所述头管(21)的下部相互连接为一体,并且被可转动地支承的下部连杆(39);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配置在所述头管(21)的两侧,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左前轮(WFL)的左侧前轮悬架构件(30L),所述右侧叉支柱管(29R)在正下方配置并可转动地支承有可转动地悬架右前轮(WFR)的右侧前轮悬架构件(30R);所述左侧叉支柱管(29L)和右侧叉支柱管(29R)的上下两部分别可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上部连杆(38)和下部连杆(39)的左右两端部上;左右前轮控制缆索因定件(54L、54R)相对于所述操纵方向的手柄杆(28)的左右把手(78L、78R)配置在操纵方向支柱(27)侧;具有与所述左侧固定件(54L)一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L),该控制缆索(52L)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8R)上的保持件(49R),与向上配置在所述下部连杆的右侧部分(39R)上的保持件(50R)一体地连接;另一方面,具有与所述右侧固定件(54R)一体地连接的控制缆索(52R),该控制缆索(52R)延伸,可转位地通过向下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左侧部分(38L)上的保持件(49L),与向上配置在所述下部连杆的左侧部分(39L)上的保持件(50L)一体地连接;控制缆索保持件(58)固定在所述操纵方向支柱(27)的操纵方向手柄杆侧的上部,控制缆索(52L)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58L),左侧弹簧(48L)配置在所述左侧固定件(54L)和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左侧(58L)之间,另一方面,控制缆索(52R)可转位地通过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58R),右侧弹簧(48R)配置在所述右侧固定件(54R)和该控制缆索保持件的右侧(58R)之间,另外,右侧复位弹簧(51R)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保持件(49R)和所述下部连杆的保持件(50R)之间,另一方面,左侧复位弹簧(51L)配置在所述上部连杆的保持件(49L)和所述下部连杆的保持件(50L)之间;另外,所述操纵方向支柱(27)固定有摇臂板(22),左右的操纵杆(36L、36R)与该摇臂板(22)连接,该操纵杆通过关节臂(32L、32R)与左右前轮悬架构件(30L、30R)的上端部连接。
全文摘要
前二轮式三轮车为可更稳定的行走的骑乘物,为了对于二轮自行车骑术不好的人或体力差的人,是便利的骑乘物,要求开发结构简单,且运转性能好的三轮车。该三轮车为通过使手柄杆以轴支承的操纵方向支柱的支点为中心,左右转动地动作,使本体框架和左右前轮倾斜,可以倾斜的前二轮式三轮车。这通过借助与手柄杆连接的控制缆索,控制由悬架左右前轮的叉支柱和框架前端的头管构成的平行四边形连杆而实现。
文档编号B62K5/04GK101590885SQ200810098489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8日
发明者楢原秀太郎 申请人:楢原秀太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