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15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装置,特别是用于分别操作可安装于自行车的第 一以及第二零件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行车上搭载着例如变速装置、制动器装置(第一零件的一个 例子)、悬挂器装置(第二零件的一个例子)等操作所必须的多个零件。 以往,这些多个零件由各自的操作装置操作。在这种操作装置中,以 往已被公知的是能够操作制动器装置或者变速装置和悬挂器装置的自 行车用操作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象这样,若能够通过可操作
制动器装置的操作装置来操作悬挂器装置,则可在自行车的行驶中容 易地调整悬挂器装置。
上述以往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是将对制动杆和悬挂器装置进行调 整的操作部件连结在自行车的制动器操作装置的基座部件(托架)上。 操作部件由在与制动杆不同的位置,摆动自由地安装在基座部件上的 杆部件构成。
参照图4到

图10,说明前变速操作部15的变速以及悬挂器转换动作。
拉拽前变速线缆13的动作如下所述。
图4表示不对第一操作部件23以及第二操作部件24进行任何操作的状态,第一操作部件23配置在中立位置,第二操作部件24配置在操作开始位置。另外,前拨链器17是与低位置,即,齿数最少的链轮相对地配置的状态,第一线缆卡定体32被定位在笫一动作位置。在以后的到图10为止的图面与图3相同,是从下方看前变速操作部15的状态的图。在这些图面中,为了便于识别,用不同的线种类来描绘各零件,线种类本身没有意义。
从图4所示的状态开始,若例如用左手的拇指按压操作,将第二操作部件24从操作开始位置向操作结束位置,向箭头A所示的图4逆时针操作,则进给爪59与定位体54的进给齿64接触,使定位体54以及第一线缆卡定体32向图4逆时针的线缆巻绕方向转动。于是,内线缆13a被拉拽,前拨链器17向与中间直径的链轮相对的中间位置移动。此时,如图5所示,摆动体55的定位爪56被定位齿62a按压,向顺时针转动。若第二操作部件24摆动到操作结束位置,将手离开,则如图6所示,第二操作部件24被弹簧部件75弹压,回复到操作开
18始位置,通过定位爪56与定位齿62a的卡合,定位体54被定位。此时,进给爪59通过保持板61的抵接部61a,配置在离开进给齿64的解除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一线缆卡定体32被定位在第二动作位置。解除前变速线缆13的动作如下所述。
若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顺时针的第一方向(图6的箭头B的方向)操作第一操作部件23,则第一传递销25a按压第一传递臂70的第一传递突起70b,第一传递臂70向顺时针转动。于是,在第一传递臂70的臂部70a的前端所形成的第二传递突起70c与卡合突出部55a卡合,使摆动体55向顺时针移动。若摆动体55向顺时针转动,则如图7所示,定位爪56离开定位齿62a,定位体54与第一线缆卡定体32—起向顺时针的线缆解除方向旋转。若定位体54向线缆解除方向旋转,则摆动体55的突然旋转防止爪57与离开一个定位齿62a的定位齿62b接触,定位体54的旋转停止。在该状态下,若手离开第一操作部件23,则如图4所示,笫一操作部件23通过弹簧部件60的弹压力回复到中立位置。于是,摆动体55通过弹簧部件58向逆时针旋转,突然旋转防止爪57离开定位齿62b,定位体54再次向顺时针旋转。但是,定位爪56与定位齿62接触,定位体54以及第一线缆卡定体32被定位,变速线缆13的内线缆13a被放出,前拨链器17被配置在低位置。此时,因为第二传递臂71离开第一操作部件23的第二传递销26a,所以,第二传递机构26没有任何动作。
拉拽转换线缆10的锁止方向以及放松转换线缆10的锁止解除方向的动作如下所述。
若从图4所示的第二线缆卡定体36位于解除位置的状态,向图4逆时针的第二方向(图4的箭头C的方向)操作第一操作部件23,则竖立设置在第一操作部件23上的第二传递销26a按压第二传递臂71的第二臂部71a,使第二传递臂71如图8所示向逆时针转动。于是,卡合销71c沿锁止部件63的外周面移动,使锁止部件63向逆时针转动。在此途中,若卡合销71c到达凸轮槽63a的端部,则卡合销71c与凸轮槽63a卡合,进入到凸轮槽63a内。在凸轮槽63a,形成有能折曲的卡定部63b。若卡合销71c进入凸轮槽63a内,则通过弹簧部件72的弹压力,锁止部件63向顺时针摆动,如图9所示,卡合销71c在卡定部63b被卡定,锁止部件63被配置在第二保持位置。然后,第二传递臂71被锁止部件63定位。据此,第二线缆卡定体36被定位在锁止位置。若第二线缆卡定体36被定位在锁止位置,则通过转换线缆IO,悬挂器叉3被锁止,为悬挂器没有发挥作用的锁止状态。若在锁止部件63被定位在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下,手离开第二操作部件23,则第二操作部件23通过弹簧部件60的弹压力回复到中立位置。该状态表示在图10中。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第二传递销26a被配置成离开第二传递臂71的第一臂部71a。
在图10所示的锁止部件63被定位在第二保持位置的状态下,再次使第一操作部件23从中立位置向逆时针摆动。于是,第二传递销26a在与第 一臂部71a接触后,从第二传递臂71被锁止的状态进一步向逆时针摆动,卡合销71c从凸轮槽63a退出。其结果为,被弹簧部件72弹压的锁止部件63回复到第一保持位置,同时,卡合销71c在锁止部件63的前端外周面向顺时针移动,回复到图4的状态,悬挂器叉3为解除状态,悬挂器为发挥功能的状态。
在这里,因为通过第一操作部件23的第二方向的同样的操作,交互地进行悬挂器叉3的锁止以及解除动作,所以容易操作。
另外,因为通过改变第一操作部件23的移动方向,可以对前拨链器17和悬挂器叉3这两个零件17、 3进行定位操作,所以,可以通过一个第一操作部件23,简单地进行两个零件17、 3的操作。因此,通过一个不同于笫一操作部件23的方向的操作,可以操作需要定位的拨链器17、 18等的变速装置、悬挂器装置等两个零件,手不离开笫一操作部件23,即可容易地操作两个零件17、 3。
另外,因为是在第一操作部件23和第一以及第二动作单元21、22之间设置第一以及第二传递机构25、 26,所以,通过不同于笫一操作部件23的方向的操作,可以容易地操作两个零件17、 3。在这里的
20"间,,不是空间的间,而是动力传递路径中的"间"。即,表示第一以及
第二传递机构25、 26分别位于从第一操作部件23到第一以及第二动作单元21、 22为止的动力传递路径。
再有,因为隔着第一操作部件23,配置第一以及第二传递机构25、26,所以容易将第一操作部件23的笫一以及第二方向的移动向第一以及第二动作单元21、 22传递。
[其它实施方式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笫一操作部件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在同一平面内的相反方向,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交叉的两轴,可移动地构成第一操作部件23,使笫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交叉的方向。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零件列举了前拨链器17,作为第二零件列举了悬挂器叉,但是,第一零件以及第二零件只要是自
行车的可操作的零件,什么样的零件都可以。例如,可以是作为第一零件是前拨链器,作为第二零件是后拨链器,可通过第一操作部件,操作两个拨链器,或者也可以将第一零件作为制动器装置,将第二零件作为悬挂器叉,通过第一操作部件,可进行制动器操作和悬挂器的控制。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具有前拨链器和后拨链器的外装变速装置的操作装置,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在具有内装变速轮毂的内装变速装置的操作装置中。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变速操作部15的安装部20与后制动器杆11为分体,但是,安装部也可以一体地固定在制动器杆的托架上。
(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前拨链器17的前变速操作部15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例如在为自行车的后轮用的后悬挂器的转换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后变速操作部16的第一操作部件向第一以及第二方向操作,从而能够操作后拨链器和后悬挂器这两个零件。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线缆进行转换操作的自行车用零件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过电气开关来变速的电动变速装置、可电动转换的悬挂器装置中。
在图11中,变速用的第 一操作部件123具有在可安装于自行车的安装部120上所安装的摆动轴130上摆动自由地安装的摆动支撑部123a、从摆动支撑部123a向第一端侧延伸的开关动作部123b、从摆动支撑部123a向第二端侧延伸的操作部123c。第一操作部件123被一对弹簧部件150向中立位置弹压。在安装部120上,在隔着开关动作部123b的两侧,设置着例如触控开关方式的电气开关125、 126。电气开关125是用于将变速装置向一个方向变速(例如升挡)的开关,电气开关126是用于转换悬挂器装置的开关。
第二操作部件124具有与第一操作部件123在轴方向隔开间隔摆动自由地安装在摆动轴130上的摆动支撑部124a、从摆动支撑部124a向第一端侧延伸的开关动作部124b、从摆动支撑部124a向第二端侧延伸的操作部124c。第二操作部件124被弹簧部件151向图11的逆时针弹压。在安装部120上,在开关动作部124b的单侧,设置着例如触控开关方式的电气开关127。电气开关127是用于将变速装置向其它方向变速(例如降挡)的开关。
即使是这样的构成,也能得到与上述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行车用操作装置,是用于分别操作可安装于自行车的第一以及第二零件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安装于上述自行车的安装部;设置在上述安装部,可与上述第一零件连结的第一动作单元;设置在上述安装部,可与上述第二零件连结的第二动作单元;相对于上述安装部可移动地被设置,使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动作单元动作的第一操作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和上述第一动作单元之间,将上述第一操作部件的第一方向的移动向上述第一动作单元传递的第一传递机构;配置在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和上述第二动作单元之间,将上述第一操作部件的不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向上述第二动作单元传递的第二传递机构。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动作单元具有可与上述第一零件连结的第一动作部件和可对上述第 一动作部件进行定位的第 一定位机构,上述第二动作单元具有可与上述第二零件连结的第二动作部件和 可对上述第二动作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
3. —种自行车用操作装置,是用于分别操作可安装于自行车的第 一以及第二零件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安装于上述自行车的安装部;设置在上述安装部,具有可与上述第一零件连结的第一动作部件 和可对上述笫 一动作部件进行定位的第 一定位机构的第 一动作单元;设置在上述安装部,具有可与上述第二零件连结的第二动作部件 和可对上述第二动作部件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的第二动作单元;相对于上述安装部可移动地被设置,通过第一方向的移动,使上 述第一动作单元动作,同时,通过不同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使上述第二动作单元动作的第一操作部件。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 述第二方向是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5. 如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第一零件是可安装于上述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上述第二 零件是可安装于上述自行车的悬挂器装置,若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则上述第一动作部件 被定位在多个动作位置的任意一个上,可对上述变速装置进行变速,若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移动,则上述第二动作部件 被定位,可转换上述悬挂器装置的动作状态。
6. 如权利要求2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具有可相对于上述安装部移动地被设置的第二操作部件,若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移动,则上述第一动作部件 从被上述第一定位机构定位的第一动作位置向与上述第一动作位置不 同的第二动作位置移动,若上述第二操作部件移动,则上述第一动作部件从被上述第一定 位机构定位的上述第二动作位置向上述第一动作位置移动。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 征在于,还具有设置在上述安装部,并内置着第一以及第二动作单元 的壳体。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 征在于,上述第一操作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动作单元和第二动作单元 之间。
9. 如权利要求1, 2, 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 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操作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动作单元和第二动作 单元之间,上述第一传递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第一操作部件的上述第一动作单元侧的第一突起部; 具有与上述第一突起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并与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上述第一方向的移动相应地移动,使上述第一动作单元动作的第 一传递部件,上述第二传递机构具有设置在上述第一操作部件的上述第二动作单元侧的第二突起部; 具有与上述第二突起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并与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的移动相应地移动,使上述第二动作单元动作的第二传递部件。
10. 如权利要求2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动作单元与上述第一操作部件向上述第二方向的 移动相应,交互地在第三动作位置和第四动作位置之间移动。
11. 一种自行车用操作装置,是用于分别操作可安装于自行车的 变速装置以及悬挂器装置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安装于上述自行车的安装部;设置在上述安装部,用于使上述变速装置动作的第一动作单元; 设置在上述安装部,用于使上述悬挂器装置动作的第二动作单元; 相对于上述安装部可移动地被设置,通过第一方向的移动,使上述第一动作单元动作,同时,通过与上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的移动,使上述第二动作单元动作的第一操作部件。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自行车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 第二方向是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用操作装置。本发明的课题是,手不离开操作部件,就能够容易地操作可安装于自行车上的两个零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前拨链器17以及悬挂器叉3的装置,具有安装部20、第一动作单元21、第二动作单元22、第一操作部件23。第一动作单元设置在安装部,具有可与前拨链器连结的第一线缆卡定体32,和可对第一线缆卡定体进行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34。第二动作单元具有可与悬挂器叉3连结的第二线缆卡定体36,和可对第二线缆卡定体进行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36。第一操作部件通过第一方向的移动,使第一动作单元21动作,同时,通过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移动,使第二动作单元动作。
文档编号B62K23/00GK101462576SQ20081013166
公开日2009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0日
发明者谢花聪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