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5487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与车轮匹配使用的滑橇,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适用于多栖 车车辆用的连杆式滑橇。
背景技术
多栖车辆或者称全地域移动平台作为一种突破自然条件,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的 交通工具一直是人们研究和追求的目标,在以往的需求中,军事和科技应用更加迫切。比如 军用战术突击车、两栖作战运兵车等。多栖车辆要求工作在不同的地域并在不同地域上都 应当具有较高的通过性和机动性,要具有高的越障能力和姿态控制能力,还必须满足车辆 本身应有的功能性要求如运输能力和工作能力。以专用战术突击车为例,它源于20世纪60年代民用市场上非常流行的“沙丘”车。 “沙丘”车采用管式车体、无车身结构,重量轻、体积小、装有保护乘员的翻滚护架,采用大功 率发动机和大型越野轮胎,在沙漠上具有卓越的机动性能。目前,多栖车辆主要应用的还是经过特殊设计或变形的轮式和履带两种行走机 构,经过水域的需要增加船体或者浮箱部分,有些采用了气垫的装置,功能都不太理想。车 辆的多栖性归纳起来主要是指能够在公路、松软地面和水域(一般指滩涂)等不同地域上 能够正常行走的性能。对于车辆能够正常行走讲,要求地面要有一定的支承能力和附着力, 同时要减少运动阻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在车轮上安装滑橇 是为了满足不同地面状况下的行驶,充分体现了多栖车的优越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滑橇 能够方便地与多栖车的车轮装卸,且能通过多栖车的车轮产生的推力向前行进的滑橇。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连杆式滑橇,是根据行驶路面的不同,需要安装滑橇时,将滑橇 平直放置于车轮前端,人力拉动尾翼A12和尾翼B13使滑橇U型槽14对准车轮,缓慢开动 车,使车轮转动行驶至滑橇的车轮限位架40上,并依次越过C限位杆405、B限位杆404、A 限位杆403,直至轮胎与车轮限位架40上圆弧段顶紧。然后将装有装卸杆30的第一档杆 10的下横梁101套入单槽C卡扣55的G通道507和单槽D卡扣56的H通道508中,在把 第一档杆10从车轮后面向前转动一定角度时,抬起装卸杆30的A把手106和B把手107, 同时把第二档杆20从车轮前部向后翻转,直至横杆203被勾入到装卸杆30的横锁杆303 下,再向下压装卸杆30的A把手106和B把手107即可实现滑橇与车轮的固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包括有滑板(1)、拉杆O)、第 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车辆限位架(40)和六个卡扣;第一挡杆(10)、第 二挡杆0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所述的六个卡扣起到安装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00)和车轮限位架00)在滑 板(11)上的位置;这六个卡扣是指双槽A卡扣(51)、双槽B卡扣(52)、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M)、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 的结构相同;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M)、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的结 构相同;所述的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 有效边板段(1 的前端;所述的单槽A卡扣(53)和单槽B卡扣(54)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 有效边板段(15)上,且单槽A卡扣(53)位于双槽A卡扣(51)与单槽C卡扣(55)之间,单 槽B卡扣(54)位于双槽B卡扣(52)与单槽D卡扣(56)之间;所述的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 有效边板段(1 的后端;双槽A卡扣(51)上设有A槽道(501)和B槽道(502) ;A槽道(501)内安装有D 连接柱022),B槽道(502)内安装有F连接柱Q02);双槽B卡扣(52)上设有C槽道(503)和D槽道(504) ;C槽道(503)内安装有C 连接柱G21),D槽道(504)内安装有E连接柱O01);单槽A卡扣(53)上设有E槽道(505) ;E槽道(505)内安装有B连接柱(412);单槽B卡扣(54)上设有F槽道(506) ;F槽道(506)内安装有A连接柱011);单槽C卡扣(55)上设有G槽道(507);单槽D卡扣(56)上设有H槽道(508) ;G 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安装有下框梁(101);滑板(1)在轴向中心线方向上的前后两端为向上翘起,前端的向上翘起称为拱形 头(11),后端的向上翘起称为尾翼A上翘(1 和尾翼B上翘(13),为了方便车轮进入车辆 限位架(40),且通过第一挡杆(10)和第二挡杆(10)夹紧,在尾翼A上翘(1 与尾翼B上 翘(13)之间开有U形槽(14);滑板(1)的拱形头(11)上安装有拉杆( 的一端,拉杆O)的另一端安装在滑板 (1)的有效边板段(15)的前端,有效边板段(15)上设置有两个双槽卡扣和四个单槽卡扣, 这六个卡扣用于实现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00)和车辆限位架00)在滑板(1)上的定 位和安装;拉杆O)为一勾子构形;第一挡杆(10)包括有四边形框、横杆(103)、C竖杆(104)、D竖杆(105)、A把手 (106)和B把手(107),C竖杆(104)和D竖杆(105)平行放置,且C竖杆(104)和D竖杆 (105)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四边形框的上框梁(102)上,C竖杆(104)和D竖杆(105)的另一 端分别焊接在横杆(10 的两端;横杆(103)上套接有A把手(106)和B把手(107),A把手(106)上设有A通孔 (1061),B把手(107)上设有B通孔(1071),A通孔(1061)内安装有G连接柱(301),B通 孔(1071)内安装有H连接柱(302);四边形框的下框梁(101)安装在G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第二挡杆O0)为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第二挡杆O0)的E连接柱O01)安装在D 槽道(504)内,第二挡杆O0)的F连接柱(20 安装在B槽道(502)内;第二挡杆Q0)的 横杆(20 挂持在装卸杆(30)的横杆(303)内侧,从而实现在两个把手向上抬起时,第二 挡杆O0)从装卸杆(30)上离开;[0024]装卸杆(30)为不封口的且带有勾槽的框形结构,装卸杆(30)上的横锁杆(303) 前端设有勾槽(304),该勾槽(304)用于放置第二挡杆00)上的横杆003),且用横锁杆 (303)挡住,实现在两个把手的配合下使第二挡杆00)被锁住在装卸杆(30)上,最终将车 轮固紧在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00)和装卸杆(30)之间;装卸杆(30)的G连接柱(301)套接在A把手(106)的A通孔(1061)内;装卸杆(30)的H连接柱(302)套接在B把手(107)的B通孔(1071)内;车轮限位架00)由车轮框杆(401)、支撑杆(40 、A限位杆(40 、B限位杆(404) 和C限位杆(405)经焊接构成;将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5)从里 向外顺次摆放好,通过焊接技术将A限位杆(40 、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005)的两 端与车轮框杆(401)进行焊接,车轮框杆G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002)的横杆段焊接在 一起;车轮框杆001)为U形构形,车轮框杆0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002)的横杆段 焊接地一起,车轮框杆G01)的A连接柱(411)安装在F槽道(506)内,车轮框杆001)的 B连接柱G12)安装在E槽道(505)内;支撑杆(40 的横杆段与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焊接地一起,支撑杆(40 的C 连接柱(421)安装在C槽道(503)内,支撑杆(40 的D连接柱(42 安装在A槽道(501) 内。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多栖车车轮用的连杆式滑橇的优点在于①采用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在与车轮进行装卸 上充分体现了简单快捷,且无需拆卸车轮。②滑板采用两端翘起,有利于松软地面的滑行,并且在尾翼进行开口设计,方便了 在更换时车轮进入或退出限位架。③通过滑板上设置的多个卡扣来实现连杆锁紧架与滑板的位置,通过不同的位置 有利于不同车轮大小适用。④滑橇与车轮固紧后,可充分利用车轮的悬架和转向功能,使得车辆行驶灵活性 较强,地面随形能力好,越障容易,车辆通过性好,且不影响车辆的四驱功能。⑤采用连杆框架式,结构轻巧,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也体现出滑橇的轻量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滑橇结构图。图IA是卡扣与滑板之间的装配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轮限位架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杆锁紧架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橇结构与车轮模型的装配示意图。图中1.滑板11.拱形头12.尾翼A上翘13.尾翼B上翘[0042]14. U形槽15.有效边板段2.拉杆10.第一挡杆101,.下框梁[0043]102.上框梁103.横杆104. C竖杆105. D竖杆106,.A把手[0044]1061. A通孔107. B把手1071. B通孔20.第二挡杆201,.E连接柱[0045]202. F连接柱203.横杆204. A竖杆205. B竖杆30.装卸杆[0046]301. G连接柱302. H连接柱 303.横锁杆304.勾槽40.车辆限位架401.车轮框杆411. A连接柱 412. B连接柱402.支撑杆 403. A限位杆404. B限位杆405. C限位杆51.双槽A卡扣52.双槽B卡扣 53.单槽A卡 扣54.单槽B卡扣55.单槽C卡扣 56.单槽D卡扣501. A槽道502. B槽道503. C 槽道504. D 槽道505. E 槽道506. F 槽道507. G 槽道508. H 槽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该滑橇包括有滑板1、拉杆2、 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车辆限位架40和六个卡扣。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 2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 一 )卡扣在本实用新型中,卡扣起到安装两个挡杆(第一挡杆10和第二挡杆20)和车轮限 位架40在滑板11上位置,即起到定位,同时也起到安装固紧的目的。在滑板11上共计设有六个卡扣,这六个卡扣是指双槽A卡扣51、双槽B卡扣52、 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M、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 ;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 扣52的结构相同;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54、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的结构 相同。所述的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 板段15的前端。所述的单槽A卡扣53和单槽B卡扣M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 板段15上,且单槽A卡扣53位于双槽A卡扣51与单槽C卡扣55之间,单槽B卡扣讨位 于双槽B卡扣52与单槽D卡扣56之间;所述的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 板段15的后端;单槽A卡扣53位于双槽A卡扣51与单槽C卡扣55之间,单槽B卡扣M位于双 槽B卡扣52与单槽D卡扣56之间。双槽A卡扣51上设有A槽道501和B槽道502 ;A槽道501内安装有D连接柱 422 (即支撑杆402的另一端),B槽道502内安装有F连接柱202 (即第二挡杆20的另一 端);双槽B卡扣52上设有C槽道503和D槽道504 ;C槽道503内安装有C连接柱 421 (即支撑杆402的一端),D槽道504内安装有E连接柱201 (即第二挡杆20的一端);单槽A卡扣53上设有E槽道505 ;E槽道505内安装有B连接柱412 (即车轮框杆 401的另一端);单槽B卡扣M上设有F槽道506 ;F槽道506内安装有A连接柱411 (即车轮框杆 401的一端);单槽C卡扣55上设有G槽道507 ;单槽D卡扣56上设有H槽道508 ;G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安装有下框梁101 (即第一挡杆10的底端)。( 二)滑板 1滑板1在轴向中心线方向上的前后两端为向上翘起,前端的向上翘起称为拱形头 11,所述拱形头11向上翘起的角度α为15° 60°,后端的向上翘起称为尾翼A上翘12 和尾翼B上翘13,为了方便车轮进入车辆限位架40,且通过第一挡杆10和第二挡杆10夹 紧,在尾翼A上翘12与尾翼B上翘13之间开有U形槽14 ;滑板1的拱形头11上安装有拉杆2的一端,拉杆2的另一端安装在滑板1的有效 边板段15的前端,有效边板段15上设置有两个双槽卡扣和四个单槽卡扣,这六个卡扣用于 实现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车辆限位架40在滑板1上的定位和安装。所述的两个双 槽卡扣是指双槽A卡扣51、双槽B卡扣52,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以轴向中心线 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的前端。所述的四个单槽卡扣是指单槽A卡扣53、单槽 B卡扣54、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单槽A卡扣53和单槽B卡扣M以轴向中心线 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上,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以轴向中心线对称 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边板段15上;单槽A卡扣53位于双槽A卡扣51与单槽C卡扣55之 间,单槽B卡扣M位于双槽B卡扣52与单槽D卡扣56之间。(三)拉杆2拉杆2为一勾子构形,拉杆2的设置是为了将滑橇从车轮上卸下时,由人拉紧拉杆 2,驾驶者开启汽车向后退,实现汽车的车轮与滑橇的分离。(四)第一挡杆10第一挡杆10包括有四边形框、横杆103、C竖杆104、D竖杆105、A把手106和B把 手107,C竖杆104和D竖杆105平行放置,且C竖杆104和D竖杆105的一端分别焊接在 四边形框的上框梁102上,C竖杆104和D竖杆105的另一端分别焊接在横杆103的两端。横杆103上套接有A把手106和B把手107,A把手106上设有A通孔1061,B把 手107上设有B通孔1071,A通孔1061内安装有G连接柱301,B通孔1071内安装有H连 接柱302。若A把手106和B把手107同时向上抬起时,装卸杆30的横锁杆303向下,此时可 以将第二挡杆20上的横杆203勾住,且位于装卸杆30上的勾槽304处;向下压A把手106 和B把手107,从而实现车轮与滑橇的固紧。在固紧状态下,将A把手106和B把手107向上抬起,第二挡杆20将从装卸杆30 上脱离,实现车轮的松开。四边形框的下框梁101安装在G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挡杆10的横杆103上套接两个把手,运动这两个把 手实现了锁紧车轮与松开车轮的过程。从而也使得连杆式滑橇与多栖车车轮的装卸变得易 操作,为多栖车适应不同状况路面提供了方便。(五)第二挡杆20第二挡杆20为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第二挡杆20的E连接柱201安装在D槽道504 内(即由双槽B卡扣52实现E连接柱201与滑板1的安装),第二挡杆20的F连接柱202 安装在B槽道502内(即由双槽A卡扣51实现F连接柱202与滑板1的安装)。第二挡杆 20的横杆203挂持在装卸杆30的横杆303内侧,从而实现在两个把手向上抬起时,第二挡
8杆20从装卸杆30上离开。(六)装卸杆30装卸杆30为不封口的且带有勾槽的框形结构,装卸杆30上的横锁杆303前端设 有勾槽304,该勾槽304用于放置第二挡杆20上的横杆203,且用横锁杆303挡住,实现在 两个把手的配合下使第二挡杆20被锁住在装卸杆30上,最终将车轮固紧在第一挡杆10、第 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之间。装卸杆30的G连接柱301套接在A把手106的A通孔1061内;装卸杆30的H连接柱302套接在B把手107的B通孔1071内。(七)车轮限位架40车轮限位架40由车轮框杆401、支撑杆402、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 杆405经焊接构成。将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5从里向外顺次摆放好, 通过焊接技术将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5的两端与车轮框杆401进行焊 接,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402的横杆段焊接在一起。车轮框杆401为U形构形,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402的横杆段焊接地 一起,车轮框杆401的A连接柱411安装在F槽道506内(即由单槽B卡扣M实现A连接 柱411与滑板1的安装),车轮框杆401的B连接柱412安装在E槽道505内(即由单槽A 卡扣53实现B连接柱412与滑板1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单槽A卡扣53和单槽 B卡扣M实现将车轮框杆401安装在滑板1上。支撑杆402为“_TU”形构形,支撑杆402的横杆段与车轮框杆401的圆弧段焊 接地一起,支撑杆402的C连接柱421安装在C槽道503内(即由双槽B卡扣52实现C连 接柱421与滑板1的安装),支撑杆402的D连接柱422安装在A槽道501内(即由双槽A 卡扣51实现D连接柱422与滑板1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双槽A卡扣51和双槽 B卡扣52实现将支撑杆402安装在滑板1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车轮框杆401上的两个连接柱和支撑杆402上的两个连接 柱实现支撑起多栖车的车轮,从而也使得车轮限位架40的构形与多栖车的车轮的尺寸相 匹配。本实用新型滑橇与车轮的安装关系为根据行驶路面的不同,需要安装滑橇时,将滑橇平直放置于车轮前端,人力拉动尾 翼A12和尾翼B13使滑橇U型槽14对准车轮,缓慢开动车,使车轮转动行驶至滑橇的车轮限 位架40上,并依次越过C限位杆405、B限位杆404、A限位杆403,直至轮胎与车轮限位架 40上圆弧段顶紧。然后将装有装卸杆30的第一档杆10的下横梁101套入单槽C卡扣55 的G通道507和单槽D卡扣56的H通道508中,在把第一档杆10从车轮后面向前转动一 定角度时,抬起装卸杆30的A把手106和B把手107,同时把第二档杆20从车轮前部向后 翻转,直至横杆203被勾入到装卸杆30的横锁杆303下,再向下压装卸杆30的A把手106 和B把手107即可实现滑橇与车轮的固紧。当需要拆卸滑橇时,向上抬起装卸杆30的A把手106和B把手107,使第二档杆 20的横杆203从装卸杆30的横锁杆303下脱出,把第二档杆20从车轮后部向前翻转脱开 车轮;再将第一档杆10从车轮前部向后翻转并下落稍许,使下横梁101从单槽C卡扣55的 G通道507和单槽D卡扣56的H通道508中脱出可取下第一档杆10 ;缓慢开动车轮后退,使车轮从滑橇的车轮限位架40上退出直至脱开滑橇的U型槽14空挡处,人力拉动拉杆4, 即可将滑橇从轮子下取出。拆卸下的滑橇可以作为随车附件放置于车上以备需要时安装使用。
权利要求1. 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其特征在于该滑橇包括有滑板(1)、拉杆O)、 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车辆限位架(40)和六个卡扣;第一挡杆(10)、 第二挡杆0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所述的六个卡扣起到安装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00)和车轮限位架00)在滑板 (11)上的位置;这六个卡扣是指双槽A卡扣(51)、双槽B卡扣(52)、单槽A卡扣(53)、单槽 B卡扣(M)、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的 结构相同;单槽A卡扣(53)、单槽B卡扣(M)、单槽C卡扣(55)和单槽D卡扣(56)的结构 相同;所述的双槽A卡扣(51)与双槽B卡扣(52)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 边板段(1 的前端;所述的单槽A卡扣(5 和单槽B卡扣(54)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 边板段(15)上,且单槽A卡扣(53)位于双槽A卡扣(51)与单槽C卡扣(55)之间,单槽B 卡扣(54)位于双槽B卡扣(52)与单槽D卡扣(56)之间;所述的单槽C卡扣(5 和单槽D卡扣(56)以轴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滑板(1)的有效 边板段(15)的后端;双槽A卡扣(51)上设有A槽道(501)和B槽道(502) ;A槽道(501)内安装有D连接 柱022),B槽道(502)内安装有F连接柱Q02);双槽B卡扣(52)上设有C槽道(503)和D槽道(504) ;C槽道(503)内安装有C连接 柱(421),D槽道(504)内安装有E连接柱(201);单槽A卡扣(53)上设有E槽道(505) ;E槽道(505)内安装有B连接柱012); 单槽B卡扣(54)上设有F槽道(506) ;F槽道(506)内安装有A连接柱011); 单槽C卡扣(5 上设有G槽道(507);单槽D卡扣(56)上设有H槽道(508) ;G槽道 (507)和H槽道(508)内安装有下框梁(101);滑板(1)在轴向中心线方向上的前后两端为向上翘起,前端的向上翘起称为拱形头 (11),后端的向上翘起称为尾翼A上翘(1 和尾翼B上翘(13),为了方便车轮进入车辆限 位架(40),且通过第一挡杆(10)和第二挡杆(10)夹紧,在尾翼A上翘(1 与尾翼B上翘 (13)之间开有U形槽(14);滑板(1)的拱形头(11)上安装有拉杆O)的一端,拉杆O)的另一端安装在滑板(1) 的有效边板段(1 的前端,有效边板段(1 上设置有两个双槽卡扣和四个单槽卡扣,这 六个卡扣用于实现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O0)和车辆限位架00)在滑板(1)上的定位 和安装;拉杆O)为一勾子构形;第一挡杆(10)包括有四边形框、横杆(103)、C竖杆(104)、D竖杆(105)、A把手(106) 和B把手(107),C竖杆(104)和D竖杆(105)平行放置,且C竖杆(104)和D竖杆(105) 的一端分别焊接在四边形框的上框梁(10 上,C竖杆(104)和D竖杆(10 的另一端分 别焊接在横杆(103)的两端;横杆(103)上套接有A把手(106)和B把手(107),A把手(106)上设有A通孔(1061), B把手(107)上设有B通孔(1071),A通孔(1061)内安装有G连接柱(301),B通孔(1071) 内安装有H连接柱(302);四边形框的下框梁(101)安装在G槽道(507)和H槽道(508)内; 第二挡杆00)为不封口的框形结构,第二挡杆00)的E连接柱O01)安装在D槽道 (504)内,第二挡杆00)的F连接柱(20 安装在B槽道(502)内;第二挡杆Q0)的横杆 (203)挂持在装卸杆(30)的横杆(303)内侧,从而实现在两个把手向上抬起时,第二挡杆 (20)从装卸杆(30)上离开;装卸杆(30)为不封口的且带有勾槽的框形结构,装卸杆(30)上的横锁杆(303)前端 设有勾槽(304),该勾槽(304)用于放置第二挡杆00)上的横杆003),且用横锁杆(303) 挡住,实现在两个把手的配合下使第二挡杆00)被锁住在装卸杆(30)上,最终将车轮固紧 在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之间;装卸杆(30)的G连接柱(301)套接在A把手(106)的A通孔(1061)内; 装卸杆(30)的H连接柱(302)套接在B把手(107)的B通孔(1071)内; 车轮限位架(40)由车轮框杆(401)、支撑杆(402)、A限位杆(403)、B限位杆(404)和 C限位杆(40 经焊接构成;将A限位杆(40 、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40 从里向 外顺次摆放好,通过焊接技术将A限位杆(40 、B限位杆(404)和C限位杆005)的两端 与车轮框杆(401)进行焊接,车轮框杆G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002)的横杆段焊接在一 起;车轮框杆G01)为U形构形,车轮框杆001)的圆弧段与支撑杆002)的横杆段焊接 地一起,车轮框杆G01)的A连接柱(411)安装在F槽道(506)内,车轮框杆001)的B连 接柱(412)安装在E槽道(505)内;支撑杆002)的横杆段与车轮框杆G01)的圆弧段焊接地一起,支撑杆002)的C连 接柱G21)安装在C槽道(503)内,支撑杆002)的D连接柱022)安装在A槽道(501)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其特征在于滑板(1) 前端的拱形头(11)向上翘起的角度α为15° 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挡 杆(10)中,若A把手(106)和B把手(107)同时向上抬起时,装卸杆(30)的横锁杆(303) 向下,此时能够将第二挡杆00)上的横杆(203)勾住,且位于装卸杆(30)上的勾槽(304) 处;相反,向下压A把手(106)和B把手(107),从而实现车轮与滑橇的固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挡 杆(10)中,在固紧状态下,将A把手(106)和B把手(107)向上抬起,第二挡杆Q0)将从 装卸杆(30)上脱离,实现车轮的松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栖车用的连杆式滑橇,该滑橇包括有滑板(1)、拉杆(2)、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车辆限位架(40)和六个卡扣。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和装卸杆(30)构成连杆锁紧架。第二挡杆(20)通过装卸杆(30)实现与第一挡杆(10)的套接,六个卡扣和拉杆(2)分别安装在滑板(1)上,第一挡杆(10)、第二挡杆(20)、装卸杆(30)和车辆限位架(40)通过卡扣实现与滑板(1)的安装。在多栖车辆上安装本实用新型的滑橇,能够使多栖车辆适应沙漠、雪地、滩涂等松软地面,也使得多栖车辆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性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B62B13/18GK201842125SQ20102028348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5日
发明者刘杰, 姚圣卓, 崔莹, 徐国艳, 药小江, 陈新波, 高峰 申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