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68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覆盖转向把手的把手护罩上设置有头灯用开口部、且面对该头灯用开口部地将头灯安装在把手护罩上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在机动二轮车中,用把手护罩装置覆盖转向把手。这种把手护罩的一例被专利文献I公开。专利文献I公开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中,在覆盖转向把手的把手护罩的前面中央设置有头灯用开口部,以面对头灯用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头灯,并且以头灯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将其上部支承在把手护罩上。在这样构成的把手护罩装置中,头灯能够以其上部为基点前后摆动,而把手护罩被固定在转向把手上不能摆动,从而在为进行光轴调整使头灯向下侧摆动时,形成在头灯的上缘和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变大。头灯的上缘和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变大时,由于雨水等容易从变大的间隙侵入,所以需要提高设置在内部的电气部件的防水性能。另外,间隙变大还会损害机动二轮车的外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6-96106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机动二轮车的美观性的同时防止雨水等的侵入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具有覆盖机动二轮车的转向把手且被固定在该转向把手上的把手护罩,所述把手护罩在其前中央部具有用于设置所述机动二轮车的头灯的头灯用开口部,并且以所述头灯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自由摆动地支承该头灯的上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所述把手护罩分体地构成并覆盖所述头灯的上缘和所述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的顶罩,该顶罩被固定在所述头灯上并能够与该头灯一起摆动。优选的是,所述把手护罩由支承所述头灯且从前侧覆盖所述转向把手的把手护罩前半体、和从后方覆盖所述转向把手的把手护罩后半体构成,所述顶罩从上方覆盖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之间的配合面的位于所述头灯上方的部位。优选的是,所述顶罩具有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面部和与该前面部的后端顶部连续的向后下方倾斜的后面部,所述配合面部位被配置在进入由所述顶罩的所述前面部和所述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空间内。优选的是,所述把手护罩具有连结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的紧固部,该紧固部被配置在所述顶罩的所述空间内。优选的是,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具有用于设置具有车速表的仪表单元的仪表用开口部,并且以所述仪表单元的显示面面对所述仪表用开口部的方式收容所述仪表单元,所述顶罩的所述后面部具有朝向所述机动二轮车的前方凹陷的凹部,该凹部被配置在所述车速表的前方。优选的是,所述仪表单元以所述显示面向后下方倾斜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上,所述顶罩的所述后面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比所述显示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大。优选的是,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具有位于所述仪表单元的前方且从该仪表单元的显示面向上方立起地形成的前缘部,所述顶罩的所述后面部以该后面部的下缘和所述仪表单元的所述显示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从后方覆盖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的所述前缘部,所述前缘部向上方的立起量比通过所述头灯的摆动而变得最大的所述间隙大。优选的是,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具有自由摆动地支承所述头灯的支承部,该支承 部沿所述机动二轮车的车宽方向与连结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的所述紧固部相邻地配置,所述顶罩从上方覆盖所述支承部。优选的是,所述顶罩在其左端部和右端部具有用于将所述顶罩固定在所述头灯上的右卡止部和左卡止部,所述右卡止部、所述左卡止部、所述支承部及所述紧固部沿所述车宽方向并列地配置。发明的效果设置有与把手护罩分体地构成且覆盖头灯的上缘和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的顶罩,将该顶罩固定在头灯上并能够与头灯一起摆动,从而即使通过光轴调整使头灯摆动,而使头灯的上缘和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的大小变化,该间隙也被维持在由顶罩覆盖的状态。即使在通过光轴调整使头灯的上缘和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变大的情况下,该间隙也被顶罩覆盖,从而能够防止雨水等从间隙侵入把手护罩内。而且,即使间隙变大,通过顶罩覆盖上述间隙,能够防止机动二轮车的外观受到损害。而且,由于顶罩从上方覆盖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的配合面的位于头灯上方的部位,所以能够阻止雨水从配合面的位于头灯上方的部位侵入把手护罩内。另外,由于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的配合面的一部分被顶罩覆盖,所以把手护罩的美观性提闻。由于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的所述配合面的部位被配置在进入由顶罩前面部和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空间内,所以能够防止附着在顶罩上的雨水等从配合面的位于头灯上方的部位侵入把手护罩内。而且,由于顶罩具有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面部和与该前面部的后端顶部连续的向后下方倾斜的后面部,所以由前面部和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空间随着趋向下方而变大,容易将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的配合面配置在由前面部和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空间内。另外,由于连结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的紧固部被配置在由顶罩的前面部和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空间内,所以能够提高把手护罩的美观性,并且能够防止雨水等附着在紧固部。而且,由于由前面部和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顶罩内的空间随着趋向下方而变大,所以紧固部的配置变得容易。由于顶罩的后面部具有朝向机动二轮车的前方凹陷的凹部,该凹部被配置在车速表的前方,所以即使顶罩与头灯一起摆动,也能够防止顶罩覆盖车速表。另外,能够与凹部的深度对应的量相应地,使头灯的摆动范围增大,或者,也可以使用大型的车速表等。由于顶罩的后面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比仪表单元的显示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大,所以能够确保从顶罩的顶点向后下方延伸的后面部的长度的同时,使被后面部覆盖的仪表单元的显示面的面积变小。由于位于仪表单元前方的把手护罩后半体的前缘部向上方的立起量比顶罩的后面部的下缘和仪表单元的显示面之间最大的间隙大,所以能够用前缘部堵塞所述间隙。由此,从间隙进入把手护罩内变得困难,能够防止恶作剧。另外,由于用前端部堵塞间隙,所以从间隙观察把手护罩内变得困难,还能够提高美观性。由于在与连结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的紧固部相邻的位置,头灯被支承在把手护罩前半体上,所以能够不使把手护罩前半体厚壁化地提高重物即头灯的支承刚性。另外,通过使紧固部和支承部沿车宽方向相邻,与使紧固部和支承部沿前后方向相邻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上方覆盖支承部的顶罩的前后长度。 由于右卡止部、左卡止部、支承部及紧固部沿车宽方向并列且沿上下方向不重叠,所以能够减小把手护罩装置在上下方向尺寸。


图I是具有本发明的把手护罩装置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把手护罩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具有头灯和能够摆动地支承该头灯的支承部的把手护罩前半体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设于头灯上部的支承部的剖视图。图5是设于头灯下部的固定部的剖视图。图6是安装在本发明的把手护罩装置上的仪表单元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有仪表单元的把手护罩装置的后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把手护罩装置的顶罩的俯视图。图9是相互组合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把手护罩后半体而成的把手护罩的俯视图。图10是说明形成于头灯的上缘和头灯用开口部的间隙的立体图。图11是在图9所示的把手护罩上组合了顶罩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在把手护罩前半体上组装了头灯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3是沿图12的13-13线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2的14-14线的剖视图。图15是沿图12的15-15线的剖视图。图16 Ca) (b)是用于说明伴随图15所示的头灯的摆动运动,把手护罩装置的作用的图。图17 (a) (b)是图12的17_17线剖面图,用于说明伴随头灯的摆动运动,把手护罩装置的作用的图。图18是本发明的把手护罩装置的立体图。图19是说明通过光轴调整而顶罩的后面部移动的作用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实施例如图I所示,机动二轮车10具有转向把手13,被设置在配置于前轮11上部的前挡泥板12的上方,并使前轮11进行转向;发动机14,被设置在车辆的中央下部;摆臂16,被配置在该发动机14的后方;后轮17,被安装在摆臂16的后部;后减振器18,被设置在摆臂16的后端和车架之间;链条箱19,沿着摆臂16设置;被称为串列座椅的座椅21,被配置在后轮17的上方;覆盖车架的车身罩22 ;安装在车架上的中央支脚23 ;覆盖转向把手13的把手护罩装置30。如图2所示,把手护罩装置30由以下部件构成把手护罩31,被固定在转向把手13上,并且覆盖转向把手13 ;顶罩33,被设置在被该把手护罩31支承的头灯32的上方。把 手护罩31由以下部件形成把手护罩前半体35,支承头灯32并从前侧覆盖转向把手13 ;把手护罩后半体36,从后侧覆盖转向把手13。把手护罩后半体36通过多个第一螺钉部件41被紧固在固定于转向把手13的上下把手撑杆37、38上。把手护罩前半体35通过多个第二螺钉部件42被紧固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上。头灯32能够自由摆动地被支承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顶罩33被安装在头灯上。以下,关于自由摆动地支承头灯的支承部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构成把手护罩31前部的把手护罩前半体35在前中央部具有用于设置头灯32的头灯用开口部45。以面对该头灯用开口部45的方式经由把手护罩前半体35的支承部50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地安装头灯32的上部。支承部50由沿车宽方向隔离地设置的左支承部50L和右支承部50R构成。以下,关于头灯32的上部向把手护罩前半体35的安装构造和支承部50的详细构造,以左支承部50L为例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头灯32具有伸出片52L,该伸出片52L从上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其前端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51L。把手护罩前半体35具有左支承部50L,该左支承部50L形成在上部,并具有与所述凸部51L卡合的卡合孔53L。而且,在凸部51L卡合在卡合孔53L中的状态下,通过安装了弹性地夹持左支承部50L和伸出片52L的由截面大致U字形状的板簧形成的支承部件(夹子)55L,头灯32的上部被安装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的上部。在左支承部50L上形成有供支承部件(夹子)55L穿插的插入孔57L。在左支承部50L的上表面50La形成有保持突起58L,该保持突起58L在将支承部件55L设定于左支承部50L时将支承部件55L保持在左支承部50L上。在左支承部50L的下表面50Lb和伸出片52L的上表面52La抵接的状态下,穿过插入孔57L从车辆后方朝向前方插入支承部件55L,直到形成在支承部件55L的前端部上的缩颈部56被卡止在保持突起58L的位置,由此,将伸出片52L组装在左支承部50L。此外,由于右支承部50R、支承部件(夹子)55R和伸出片52R是与左支承部50L、支承部件(夹子)55L和伸出片52L相同的构造,所以省略说明。以下,关于头灯32的下部向把手护罩前半体35的安装构造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头灯固定部60具有固定片60a,被设置在头灯32的下端;长孔107,沿车辆前后方向开设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紧固部件108,被穿插在该长孔107中,并紧固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固定片60a之间。使头灯32的下端沿车辆前后方向摆动,并使头灯32的朝向成为优选的朝向的状态下,通过紧固部件108将头灯32的固定片60a向把手护罩前半体35紧固。由此,头灯32以上部为支点能够摆动地被安装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以下,参照图6 图7,关于仪表单元61及其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仪表单元61在中央具有车速表62。仪表单元61具有左右的仪表撑杆部63L、63R,从左右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向下延伸的下仪表撑杆部64。通过这些仪表撑杆部63L、63R、64将仪表单元61向手把护罩安装。如图7所示,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面对车辆前方的面上,形成有用于紧固仪表单元61的仪表紧固部65。另外,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上部形成有仪表用开口部67。左右的仪表撑杆部63L、63R及下仪表撑杆部64通过第三螺钉部件43被紧固在仪表紧固部65。总结上述内容,转向把手护罩后半体36具有仪表用开口部67,为使包含车速表62在内的仪表单元61的显示面71位于该仪表用开口部67,将仪表单元61安装在转向把手护罩后半体36。·
一并参照图2,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面对车辆前方的面上,形成有通过第一螺钉部件41向把手撑杆37紧固的把手紧固部73。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面对车辆后方的面上,形成有供第一螺钉部件41穿插的螺纹孔部74。另外,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面对车辆侧方的面上,形成有通过第二螺钉部件42紧固把手护罩前半体35的左右的紧固凸缘75L、75R。以下,参照图8 图11说明顶罩33及将该顶罩33固定在头灯32上的构造等。如图8所示,顶罩33具有形成在车宽方向中心的中央卡止部81 ;形成在车宽方向左端部的左卡止部82L ;形成在车宽方向右端部的右卡止部82R。返回图2,中央卡止部81及左右卡止部82L、82R分别从顶罩33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设置,左右卡止部82L、82R被设置在比中央卡止部81低的位置。通过这3个卡止部81、82L、82R将顶罩33固定在头灯32上。关于卡止部的详细构造在后面说明。图9示出了在拆下顶罩33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头灯32和把手护罩31时的结构。一并参照图3,头灯32具有从上部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中央卡止臂83。该中央卡止臂83具有卡止孔84,顶罩的中央卡止部81能够嵌入并卡止在该卡止孔84中。同样地,头灯32还具有从上部的车宽方向左右位置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左右卡止臂85L、85R,顶罩的左右卡止部82L、82R能够嵌入并卡止在分别设置在这些左右卡止臂85L、85R上的卡止孔84、84中。左右卡止臂85L、85R被设置在比中央卡止臂83低的位置。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对接时,形成条状的配合面88。此时,如图10所示,由于拆下了顶罩33,所以露出了形成在头灯32的上缘89和设置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的头灯用开口部45的周缘45a之间的间隙G。另外,设置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的左右支承部50L、50R都露出。此外,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的车宽方向左右位置,分别形成有供左右的后视镜撑杆穿插的左右的后视镜撑杆孔91L、9IR。图11示出了在将顶罩33安装在头灯32上的状态下,从上方观察头灯32和把手护罩31时的结构。—并参照图9,形成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之间的配合面88中的位于头灯32上方的部位88a被顶罩33从上方覆盖。即,所述配合面88中的位于头灯上方的部位88a的车宽方向长度L的范围被顶罩33覆盖,从而能够隐藏前后分成两部分的把手护罩的配合面88的相当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另外,把手护罩31的中央部分、头灯的上缘89及左右支承部50L、50R被顶罩33覆盖。而且,如图12所示,由于在头灯32上安装有顶罩33,所以头灯32的上缘89和头灯用开口部45的周缘45a之间的间隙G被顶罩33覆盖。如图12所示,把手护罩前半体35在车宽方向中心具有头灯用开口部45,以面对该 头灯用开口部45的方式将头灯32安装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头灯32具有配置在中央的一个阀92。在头灯32的上方以覆盖头灯的上缘89的方式配置有顶罩33。以下,关于顶罩33及被该顶罩33覆盖的紧固部96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顶罩33包括在车辆前后方向以形成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之间的配合面88附近为边界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面部93和向后下方倾斜的后面部94。在由前面部93和后面部94夹持的顶罩33内的空间95中配置有配合面88。SP,顶罩33由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面部93,和与该前面部93的后端顶部97连续的向后下方倾斜的后面部94构成,在后端顶部97的下方配置有配合面88。如图14所示,在顶罩33内的空间95中配置有连结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紧固部96。由于紧固部96被配置在顶罩33内的空间95中,并被顶罩33覆盖,所以把手护罩31的美观性提高。而且,由于紧固部96不向外露出,所以雨水等难以附着在半体紧固部96。尤其,由于第二螺钉部件42被配置在上述空间95内,所以美观性提高的同时,还能够使雨水等难以附着在第二螺钉部件42。参照图9 11,自由摆动地支承头灯32的支承部50 (50L、50R)相对于紧固部96在车宽方向内侧相邻地配置。而且,支承部50被顶罩33从上方被覆盖。通过将支承部50与紧固部96相邻地配置,能够不使把手护罩前半体35厚壁化地确保相对于重物即头灯32的规定的支承刚性。另外,通过沿车宽方向相邻地配置紧固部96和支承部50,与沿车辆前后配置半体紧固部96和支承部50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上方覆盖紧固部96和支承部50的顶罩33的车辆长度方向的长度。此外,当然也可以将支承部50与紧固部96相邻地配置在紧固部96的车宽方向外侧。返回图8及图9,顶罩33在左端部和右端部具有将顶罩33固定在头灯32上的左卡止部82L和右卡止部82R。紧固部96设置在车宽方向左右上的2个位置,左卡止部82L、左侧的紧固部96、左支承部50L、中央卡止部81、右支承部50R、右侧的紧固部96、右卡止部82R以该顺序沿车宽方向并列设置,例如,与紧固部96配置在左右的卡止部的上方或下方或者前方或后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上下方向或者前后方向上紧凑地构成把手护罩装置30。以下,对关于中央卡止部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中央卡止臂83从头灯32的上部向上方然后向车辆后方水平地延伸,在该中央卡止臂83形成有卡止孔84,夹子101所嵌入的中央卡止部81被插入该卡止孔84,使顶罩33与头灯32卡止。夹子101具有将顶罩33的中央卡止部81保持在卡止孔84,84中的功能。此外,关于左右的卡止部82L、82R的卡止构造,由于与上述中央卡止臂83的卡止构造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以下,关于顶罩33和设置在该顶罩33的车辆后方的仪表单兀61进行说明。一并参照图11,在顶罩33的后面部94设置有朝向车辆前方凹陷的凹部103,在该凹部103的车辆后方配置有仪表单元61的车速表62。如图13、图14所示,仪表单元61以其显示面71向后下方倾斜的状态被安装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上。此时,仪表单元61以显示面71相对于水平面(地面)的倾斜角Θ 2成为比后面部94相对于水平面(地面)的倾斜角Θ I小的角度的方式被安装。由于顶罩33的后面部94的凹部103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Θ I比仪表单元6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Θ 2大,所以与后面部94的倾斜角Θ1与仪表单元61的倾斜角Θ相等或比其小的情况相比,在填充后面部的下缘94s和仪表单元的 显示面71之间形成的间隙δ时,能够将后面部94的长度抑制得较短,并能够将被后面部94覆盖的显示面71的面积抑制得较小。在图14中,Θ I’是后面部94中的位于凹部103左右的后面部94相对于水平面(地面)的倾斜角,与Θ I同样地,比Θ 2大。以下,关于头灯32的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头灯32能够摆动地被安装在把手护罩装置30的把手护罩31。在该头灯32上固定有用于覆盖头灯的上缘89和开设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上的头灯用开口的缘45a (图10及图12)之间的间隙G (图10及图12)的顶罩33。头灯32的上部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地被支承部50支承,其下部通过形成在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下部的长孔107、和穿过该长孔107地紧固把手护罩前半体35下部和头灯32下部的紧固部件108被固定。长孔107的长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下说明以上所述的把手护罩装置30的作用。如图16 (a)所示,将头灯32的方向向上调整时,临时拧松紧固部件108,使头灯32向上方((I)的方向)摆动,再拧紧紧固部件108,固定在头灯32的方向成为向上的位置。如图16 (b)所示,将头灯的方向向下调整时,临时拧松紧固部件108,使头灯32向下方((2)的方向)摆动,再拧紧紧固部件108,固定在头灯32的方向成为向下的位置。由于顶罩33被固定在头灯32上,所以使头灯32摆动时,顶罩33与头灯32摆动的量相应地也一起摆动。如图10所示,在头灯的上缘89和头灯用开口部45的周缘45a (图8)之间形成有间隙G。如图17 (a)、图17 (b)所示,该间隙G的大小是使头灯32越向下方摆动,间隙G越大。根据本发明,为覆盖形成在头灯32的上缘89和头灯用开口部45的周缘45a之间的间隙G,设置了顶罩33,从而使头灯32向下方摆动时,不能从外侧观察到上述间隙G。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如图16 (b)所示,在后面部94的下缘94s和显示面71之间存在间隙δ,用于从车辆前方堵塞该间隙S的立起部111被设置在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前缘。在头灯32的方向成为最靠下的位置,立起部111的立起量(高度)h设定得比形成在后面部94的下缘94s和显示面71之间的间隙为最大时的间隙δ大(δ <h)。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通过立起部111堵塞形成在后面部94的下缘94s和仪表单元的显示面71之间的间隙δ。由于通过立起部111堵塞间隙δ,所以难以从该间隙δ观察到把手护罩内,能够提高车辆的美观性。而且,由于工具等难以从间隙δ插入,所以能够防止恶作剧等。另外,顶罩33包括前面部93和后面部94,两半体35、36的配合面88以进入被前面部93和后面部94夹持而形成的顶罩内的空间95内的方式被配置。由于用顶罩33覆盖把手护罩31的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之间的配合面88的位于头灯32上部的部位88a,所以雨水等难以从配合面部位88a侵入把手护罩内。其结果,设置在把手护罩33内的头灯32难以受到雨水等的影响。而且,由于配合面部位88a以进入顶罩33内的空间85的方式被配置,所以附着在顶罩33上的雨水等难以从配合面部位88a侵入把手护罩内。而且,由于顶罩33包括以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配合面88附近为边界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面部93和向后下方倾斜的后面部94,所以随着趋向下方,前面部93和斜面部94之间的距离变大,被前面部93和后面部94夹持的顶罩内的空间95变大。因此,容易将把手护罩前半体35和把手护罩后半体36的配合面88配置在顶罩内的空间95中。
图17 Ca)示出了与沿图12的17 — 17线的剖视图及头灯位于图16 Ca)的位置时相当的状态的图,图17 (b)示出了与头灯位于图16 (b)的位置时相当的状态的图。作用与图16 (a)及图16 (b)相同。即,以覆盖形成在头灯32的上缘89和头灯用开口部45的周缘45a之间的间隙G的方式设置有顶罩33。使头灯32向下方摆动时,上述间隙G变大,但由于被顶罩33覆盖,所以不能从外侧观察到间隙G。因此,不用担心损坏车辆的美观性。图中,图17 (a)所示的CL是使头灯朝向最上方地摆动时的间隙G的高度方向的留空量。另外,图17 (b)所示的CL’是使头灯朝向最下方地摆动时的间隙G的高度方向的留空量。如图18所示,在顶罩33的后面部94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向车辆前方向凹陷而成的凹部103,在该凹部103的后方配置有车速表62。关于通过头灯32的光轴调整,顶罩33与头灯32 —起摆动时的作用,通过以下的附图进行说明。如图19所示,与头灯一体地设置的顶罩通过其后缘光轴调整使头灯从下方朝向上方时,顶罩所具有的后面部的下缘94s从图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图16 (b)时的位置)移动到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图16 Ca)时的位置)。使头灯32向上方摆动时,由于在顶罩33的后面部94上设置有向车辆前方凹陷而成的凹部103,所以也能够防止顶罩的后面部94覆盖车速表62。而且,还能够使头灯32的摆动范围增大凹陷的量。另外,还能够与凹陷的量相应地使用大型的车速表。本发明在实施方式中被适用于机动二轮车,但也可以适用于跨骑型3轮车(3轮摩托车)或跨骑型4轮车(4轮摩托车),当然能够适用于一般的跨骑型车辆。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良好地适用于具有把手护罩装置的机动二轮车。附图标记的说明10机动二轮车13转向把手30把手护罩装置31把手护罩32 头灯
33 顶罩35把手护罩前半体36把手护罩后半体45头灯用开口部50支承部61仪表单元67仪表用开口部71仪表单元的显示面 82L左卡止部82R右卡止部88配合面89头灯的上缘93前面部94后面部94s后面部的下缘95顶罩内的空间96紧固部97后端顶部103 凹部111立起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具有覆盖机动二轮车的转向把手且被固定在该转向把手上的把手护罩,所述把手护罩在其前中央部具有用于设置所述机动二轮车的头灯的头灯用开口部,并且以所述头灯能够前后摆动的方式自由摆动地支承该头灯的上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与所述把手护罩分体地构成并覆盖所述头灯的上缘和所述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之间的间隙的顶罩,该顶罩被固定在所述头灯上并能够与该头灯一起摆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护罩由支承所述头灯且从前侧覆盖所述转向把手的把手护罩前半体、和从后方覆盖所述转向把手的把手护罩后半体构成,所述顶罩从上方覆盖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之间的配合面的位于所述头灯上方的部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具有向前下方倾斜的前面部和与该前面部的后端顶部连续的向后下方倾斜的后面部,所述配合面部位被配置在进入由所述顶罩的所述前面部和所述后面部夹持而形成的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护罩具有连结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的紧固部,该紧固部配置在所述顶罩的所述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具有用于设置具有车速表的仪表单元的仪表用开口部,并且以所述仪表单元的显示面面对所述仪表用开口部的方式收容所述仪表单元,所述顶罩的所述后面部具有朝向所述机动二轮车的前方凹陷的凹部,该凹部被配置在所述车速表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单元以所述显示面向后下方倾斜的状态被安装在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上,所述顶罩的所述后面部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比所述显示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具有位于所述仪表单元的前方且从该仪表单元的显示面向上方立起地形成的前缘部,所述顶罩的所述后面部以该后面部的下缘和所述仪表单元的所述显示面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从后方覆盖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的所述前缘部,所述前缘部向上方的立起量比通过所述头灯的摆动而变得最大的所述间隙大。
8.如权利要求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具有自由摆动地支承所述头灯的支承部,该支承部沿所述机动二轮车的车宽方向与连结所述把手护罩前半体和所述把手护罩后半体的所述紧固部相邻地配置,所述顶罩从上方覆盖所述支承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在其左端部和右端部具有用于将所述顶罩固定在所述头灯上的右卡止部和左卡止部,所述右卡止部、所述左卡止部、所述支承部及所述紧固部沿所述车宽方向并列地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把手护罩装置具有把手护罩(31),其具有包围头灯(32)的头灯用开口部,并自由摆动地支承头灯的上部;顶罩(33),与该把手护罩(31)分体地构成,并覆盖头灯的上缘(89)和头灯用开口部的周缘(45a)之间的间隙(G),该顶罩(33)被固定在所述头灯(32)上并能够与该头灯一起摆动。
文档编号B62J23/00GK102947172SQ20108006736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中西孝文, 厚地道雄, 深野史郎, 大坪守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