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85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后中心盖的锁固结构设置于座垫下方的开口部空间内的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
背景技术
请参见图1所示,常见的摩托车尾部10设有一后车架11,该后车架11下方是一设置于座垫12后方的后中心盖13。目前该后中心盖13的锁付机构常见者为外露式螺固元件131形态,亦即,固定该后中心盖13的螺固元件131是暴露于摩托车尾部10的外表面。此种现有的后中心盖固定结构除了破坏整体外观的视觉之外,更易遭受日晒雨淋的天候影响而生锈断裂(当然,锈蚀的螺固元件也会影响美观),而假如为防止螺固元件的锈蚀采用防锈的螺固元件将提高不必要的成本。再者,后中心盖的位置极靠近座垫的座垫锁,而后中心盖外露的锁付元件易遭有心人士拆解,一旦移除后中心盖后,极易由镂空的原后中心盖位置盗开该座垫下的置物箱,其保全性堪虞。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 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移入置物箱空间,并由座垫遮闭的后中心盖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摩托车的后中心盖是设置于一摩托车的座垫后方,此摩托车包含有车架、车体边盖、后中心盖及尾灯组,车体边盖包覆车架并围绕有一开口部,开口部设置有一置物箱,置物箱上方设有一座垫,开口部后方设置有一后中心盖,后中心盖、车体边盖、尾灯组相结合,尾灯组上方设有后置物架,后中心盖朝前方延伸有二延伸部,二延伸部之间的延伸部上设有锁付机构,车体边盖设有车体边盖锁付座,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与车体边盖锁付座结合地位于开口部内,并位于置物箱下方。在上述一实施例中,锁付机构对应于车体边盖锁付座的位置具有一后中心盖锁付座,藉由螺固元件将后中心盖锁付座与车体边盖锁付座相锁固。在上述一实施例中,锁付机构是位于延伸部与电池之间。在上述一实施例中,后置物架具有一对沿开口部后段向车前延伸的锁固叉部以锁付于车架,且锁固叉部的锁付点是位于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的锁付点的前方。后中心盖上具有一开孔,后置物架具有一中柱,中柱穿过开孔后固设于车架上。在上述一实施例中,开口部内的置物箱后方形成一平台,后中心盖锁付机构是位于平台下方。本发明的特点是在于,本发明是将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由外露于闭合状态的座垫后方车尾部,变更至闭合状态的座垫下方的置物箱的空间,于座垫闭合状态时,可遮蔽该锁付机构,减少锁付机构受天候影响而减短使用寿命。另外,无法由摩托车外表接触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可避免由后中心盖的位置撬开闭合置物箱的座垫,更为提高防盗能力。
图1绘示先前技术的外露式后中心盖固定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本发明的摩托车实施例的后段侧视图;图3绘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固定于摩托车开口部后方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绘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固定于摩托车开口部后方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绘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结构实施例的顶面方向的立体图;图6绘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结构实施例的底面方向的立体图;以及图7绘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于摩托车座垫盖合后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10摩托车尾部11后车架I2 座垫13后中心盖131螺固元件20摩托车21 车架
`
22车体边盖221车体边盖锁付座23 开口部24置物箱25 座垫26后中心盖261延伸部262内侧面263锁付机构2631后中心盖锁付座264 开孔27尾灯组28 电池30车尾部40后置物架41锁固叉部42 中柱50螺固元件60 平台A, B锁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发明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所附图式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图示中仅标示与本发明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称的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除特别陈明者之外,泛指以摩托车的骑乘人员为基准,亦即,摩托车车头方位为前方、车尾方位为后方、把手突伸方位各为左右方位、朝地面方位为下、朝天空方位为上。请参照图2至图7所示。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摩托车实施例的后段侧视图、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固定于摩托车开口部后方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固定于摩托车开口部后方实施例的俯视图。本实施例的后中心盖的结构所应用的摩托车20具有车架21、车体边盖22、后中心盖26及尾灯组27。车架21被被车体边盖22包覆(当然,所谓包覆包含了车体边盖22全部包覆在车架21的外侧或该车架21两个最外侧的外侧面外露在该车体边盖22之外的部分包覆车架21态样),该车体边盖22围绕有一开口部23,该开口部23设置有一置物箱24,该置物箱24上方设有一座垫25,且该开口部23后方设置有后中心盖26,该后中心盖26及车体边盖22与尾灯组27相结合(一般此结合是形成一车尾部30,但不以此为限),其该尾灯组27上方设有后置物架40。如图5、图6以及图7所示,图5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结构实施例的顶面方向的立体图、图6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结构实施例的底面方向的立体图、图7为本发明的后中心盖于摩托车座垫盖合后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上述结构中,该后中心盖26朝前方延伸有二延伸部261,该延伸部261上设有锁付机构263,该车体边盖22可设有车体边盖锁付座221,该后中心盖26的锁付机构263与车体边盖锁付座221相结合地位于该开口部23内,并位于置物箱24下方。使得该座垫25闭合该开口部23后是可遮盖该后中心盖26的前端的该锁付机构263(如图7所示)。请再参照图3及图4所示,其中该锁付机构263包含一后中心盖锁付座2631,较佳者,后中心盖锁付座2631是位于二延伸部261之间的内侧面262并对应于该车体边盖锁付座221的位置,其可藉由一螺固元件50上下穿过后中心盖锁付座2631及车体边盖锁付座221而相锁固,以共同固定该后中心盖26与该车体边盖22。再者,该后中心盖26的锁付机构263是位于延伸部261与电池28之间。进一步地,该后置物架40具有一对锁固叉部41,该锁固叉部41是沿该开口部23后段向车前方延伸,用以锁付于该车架21,且该锁固叉部41的锁付点A是位于该后中心盖26的锁付机构263的锁付点B的前方。再者,该开口部23内的该置物箱24后方形成一平台60,该后中心盖26的锁付机构263是位于该平台60下方。续请再参照图7所示。就防撬性而言,该后中心盖26上具有一开孔264,该后置物架40具有一中柱42,该中柱42穿过该开孔264后固设于该车架21上。藉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将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由外露的状态,变更为隐密的状态(移到座垫闭合状态时的开口部空间内,于座垫闭合状态时,可遮蔽该锁付机构,以减少锁付机构受天候影响而减短使用寿命。再者,本发明的后中心盖结构的设计,是无法由摩托车外表发现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的位置,可避免由后中心盖被撬开,进而危害到置物箱的座垫的保全性,更能提高防盗功效。综上所述,乃仅记载本发明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该摩托车具有车架、车体边盖、后中心盖及尾灯组,该车架被车体边盖所包覆,该车体边盖围绕有一开口部,该开口部设置有一置物箱,该置物箱上方设有一座垫,且该开口部后方设置有后中心盖,该后中心盖及车体边盖与尾灯组相结合,其中,该尾灯组上方设有后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该后中心盖朝前方延伸有二延伸部,该延伸部上设有锁付机构,该锁付机构位于二延伸部之间,该车体边盖设有车体边盖锁付座,其中,该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与车体边盖锁付座相结合地位于该开口部内,并位于置物箱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其中该锁付机构系为对应于该车体边盖锁付座位置的后中心盖锁付座,并藉由一螺固元件将该后中心盖锁付座与该车体边盖锁付座相锁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其中该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是位于延伸部与电池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其中该后置物架具有一对沿该开口部后段向车前方延伸的锁固叉部,以锁付于该车架,且该锁固叉部的锁付点是位于该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的锁付点的前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其中该后中心盖上具有一开孔,该后置物架具有一中柱,该中柱穿过该开孔后固设于该车架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的后中心盖结合构造,其中该开口部内的该置物箱后方形成一平台,该后中心盖锁付机构是位于该平台下方。
全文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中心盖结合构造,此摩托车具有车架、车体边盖、后中心盖及尾灯组,车体边盖包覆车架并围绕有开口部,开口部设置有置物箱,置物箱上方设有座垫,且开口部后方设置有后中心盖,后中心盖及车体边盖与尾灯组相结合,尾灯组上方设有后置物架,其中,该后中心盖朝前方延伸有二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锁付机构,锁付机构位于二延伸部之间,车体边盖设有车体边盖锁付座,其中,该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与车体边盖锁付座结合地位于开口部内,并位于置物箱下方。本发明将后中心盖的锁付机构由外露于闭合状态的座垫后方车尾部,变更至闭合状态的座垫下方的置物箱的空间,于座垫闭合状态时,可遮蔽该锁付机构。
文档编号B62J7/04GK103101596SQ20111035931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余诚文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