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28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摩托车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于转向装置上设置防护套来增进摩托车转向装置的使用功效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商业发达的区域,所要求的是快速与便利,而快速与便利有赖交通的功能来完成, 一般交通工具除了公共运输的交通工具外,另有私人的交通工具,私人的交通工具又以摩托车最为便利。摩托车在短距离与轻载方面的快速与便利性,为其他的交通工具所不及,是以,摩托车在现今社会大量被运用,而有庞大的经济市场。现有的摩托车1,请参阅图1所示,至少包括有车架11、前轮12、座垫13、动力单元 14、后轮15及外壳16。该车架11的前方枢设有转向把手111,该转向把手111的下方接设有头管112,该头管112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113,该前避震器113固设有前轮12,该头管112是被外壳 16所包覆,其中,该车架11由头管112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下降管部114,该下降管部114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供脚踏板设置之水平管部115,该水平管部115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上升管部116,该上升管部116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一后车架117。该车架11的上升管部116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13,于上升管部116悬吊有一动力单元14,该动力单元14接设有后轮15。该外壳16包含有一位于摩托车1前方的前车体盖16a及车身边盖16b。次请配合参阅图2、3所示,摩托车1的转向装置2是由转向把手111、头管112及设于前避震器113上方的转向杆113a所构成;其中该转向杆113a由下方向上穿过头管112 后来与转向把手111的连接部Illa连结,为让连结的转向把手111及转向杆113a,可以于头管112内获得支承及自由的转动,该头管112于上方处设置承座部112a,该承座部11 由下往上依序承置有下珠碗21、钢珠组22及上珠碗23,该上珠碗23系螺设于转向杆113a 的螺纹段113al上,另于该上珠碗23上方套设一封套24,该封套M上方螺设一夹持螺帽 25,藉由该夹持螺帽25来令下珠碗21、钢珠组22及上珠碗23能稳定的承座于头管112的承座部11 上,为确保该夹持螺帽25的夹持效果,另于夹持螺帽25上方设置垫片沈及定位螺帽27,藉此连结的转向把手111及转向杆113a可以稳定于头管112内自由的转动,进而便利驾驶人做摩托车1的转向动作。上述现有摩托车1的转向装置2,于该定位螺帽27螺固时,为避免定位螺帽27螺固时的螺动力藉由垫片26传递到夹持螺帽25上,而使该夹持螺帽25转动,进而使夹持螺帽25对于下珠碗21、钢珠组22及上珠碗23的夹持力过大,而影响到转向装置2的转动效果,因此于转向杆113a上方开设一定位槽113a2,另于该垫片沈向内凸设之定位柱沈1,藉由该定位柱261嵌设于定位槽113a2内,以避免垫片沈被定位螺帽27带动,藉此来避免夹持螺帽25夹持力受到影响。然而上述现有摩托车1的转向装置2于转向杆113a因设置定位槽113a2后,外界的污染物(雨水或尘埃)会由该转向杆113a与转向把手111的连接部Illa之间的空隙进入定位槽113a2,而后会沿定位槽113a2向下流到钢珠组22处,进而会造成钢珠组22内的钢珠受损而产生转动困难,严重时会使转向装置2无法运作。有鉴于现有的摩托车转向装置2具有上述的缺失,是以,要如何防止外界的污染物(雨水或尘埃)由该转向杆113a与转向把手111的连接部Illa之间的空隙进入定位槽 113a2,而后会沿定位槽113a2向下流到钢珠组22,以确保钢珠组22能正常运作,实为目前摩托车制造业者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乃在克服现有摩托车转向装置防污性不佳的缺失。为此,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乃在提供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是设置于车架的头管上,该转向装置包括有转向把手及转向杆;其中该转向杆设有定位槽及一螺纹段,该转向杆是由下方向上穿过头管后,藉由一连结件来穿设于转向杆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来令转向杆与转向把手形成连结,该头管设有承座部,该承座部由下往上依序承置有下珠碗、钢珠组及上珠碗,该上珠碗是螺设于转向杆的螺纹段上,另于该上珠碗上方螺设一夹持螺帽,藉由该夹持螺帽来令下珠碗、钢珠组及上珠碗能稳定的承座于头管的承座部上,另于夹持螺帽上方设置垫片及定位螺帽,该垫片向内凸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是可嵌设于转向杆的定位槽,其主要在于该定位螺帽上套设一防护套,且该防护套是抵靠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上,藉此来确保该钢珠组的使用功能,进而能增进摩托车转向装置的使用功效。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于转向杆的定位槽上。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接部上。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遮蔽。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图1是现有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现有摩托车转向装置分解示意图。图3是现有摩托车转向装置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转向装置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转向装置剖视示意图。1摩托车 11车架111转向把手Illa 连接部
该防护套还具有上遮蔽部及下遮蔽部。 该防护套向内凸设有凸柱,该凸柱能够嵌设
该防护套的凸柱是由上遮蔽部凸设。 该防护套的上遮蔽部抵靠于转向把手的连
该防护套的下遮蔽部能够将定位螺帽予以 该防护套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 该上珠碗与夹持螺帽之间设有一封套。[0027]112头管11 承座部[0028]113前避震器[0029]113a转向杆113al螺纹段[0030]113a2定位槽[0031]114下降管部115水平管部[0032]116上升管部117后车架[0033]12前轮13座垫[0034]14动力单元15后轮[0035]16外壳16a前车体盖[0036]16b车身边盖17置物箱[0037]2转向装置21下珠碗22钢珠组[0038]23上珠碗M封套[0039]25夹持螺帽26垫片[0040]261定位柱27定位螺帽[0041]3摩托车[0042]4车架41前车架[0043]42头管421承座部[0044]43前避震器44下降管部[0045]45水平管部451侧支架[0046]46上升管部461后脚踏杆[0047]462后脚踏杆固定座[0048]463支撑架[0049]47后车架[0050]5座垫[0051]6动力单元[0052]7外壳7a前车体盖7b车身边盖[0053]71遮膝罩72前面板[0054]73前置物箱74脚踏板[0055]741后脚踏部742支撑机构[0056]75中央盖板76左边盖[0057]77右边盖78,79边条[0058]8转向装置81转向杆811定位槽[0059]812螺纹段[0060]82下珠碗83钢珠组[0061]84上珠碗85封套[0062]86夹持螺帽87垫片[0063]871定位柱88定位螺帽[0064]89防护套891凸柱[0065]89a上遮蔽部89b下遮蔽部[0066]B置物箱RL后灯组
80转向把手 FW前轮 S连结件
801连接部 RW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首先,请先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3,至少包括有车架4、前轮FW、座垫5、动力单元6、后轮RW及外壳7。 车架4,前方具有前车架41,该前车架41的接设有头管42,该头管42的下方枢设有前避震器43,该前避震器43固设有前轮FW,该头管42是被外壳7所包覆,该车架4由头管42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下降管部44,该下降管部44向车体后方二侧延伸有一供脚踏板74 设置的水平管部45,该水平管部45向车体后方延伸有一上升管部46,该上升管部46上设有一可供后脚踏杆461设置之后脚踏杆固定座462,于上升管部46另设有可供置物箱B固设的支撑架463,该上升管部46向车体后方另延伸有一后车架47。该车架4的上方设有可供驾驶人乘坐的座垫5,该座垫5与上升管部46之间设有一置物箱B,该上升管部46悬吊有一动力单元6,该动力单元6接设有后轮冊。该外壳7包含有一位于摩托车3前方之前车体盖7a及车身边盖7b,该前车体盖 7a包括有前面板72及遮膝罩71,该遮膝罩71朝车体后方设置有前置物箱73,于遮膝罩71 下方连接有脚踏板74,一可与遮膝罩71相对应的中央盖板75 ;该车身边盖7b是为一对分别可盖住摩托车3左右车体的左边盖76及右边盖77,该左、右边盖76、77下方连接有边条 78、79,在左、右边盖76、77的尾端接设有后灯组RL,其中,该脚踏板74朝车体二侧后方各设有一后脚踏部741。请参阅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转向装置8是设置于车架4的头管42上,该转向装置8包括有转向把手80及转向杆81,该转向把手80是设于车架4的头管42上方, 该转向杆81是设于前避震器43上方;其中该转向杆81由上端向下开设有定位槽811及一螺纹段812,该转向杆81是由下方向上穿过头管42后,藉由一连结件S来穿设于转向杆81 与转向把手80的连接部801,藉此来令转向杆81与转向把手80形成连结,该连结后转向把手80及转向杆81可以于头管42内获得支承及自由的转动,该头管42于上方处设置承座部421,该承座部421由下往上依序承置有下珠碗82、钢珠组83及上珠碗84,该上珠碗84 是螺设于转向杆81的螺纹段812上,另于该上珠碗84上方套设一封套85,该封套85上方螺设一夹持螺帽86,藉由该夹持螺帽86来令下珠碗82、钢珠组83及上珠碗84能稳定的承座于头管42的承座部421上,为确保该夹持螺帽86的夹持效果,另于夹持螺帽86上方设置垫片87及定位螺帽88,该垫片87的内环向内凸设有定位柱871,该定位柱871是可嵌设于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藉此来限制该垫片87被定位螺帽88所带动,该定位螺帽88上套设一由弹性材质所制成的防护套89,该防护套89具有上遮蔽部89a及下遮蔽部89b,该防护套89于上遮蔽部89a向内凸设有凸柱891,该凸柱891是可嵌设于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上,以便利于防护套89的定位组立,该防护套89是抵靠于转向把手80的连接部801 上,具体而言该防护套89上遮蔽部89a是抵靠于转向把手80的连接部801上,该防护套89 下遮蔽部89b是可将定位螺帽88予以遮蔽,藉此该防护套89可将转向杆81与转向把手80的连接部801之间的空隙,以及转向杆81位于定位螺帽88上方的定位槽811予以遮蔽。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藉由于定位螺帽88上套设一由弹性材质所制成的防护套89,该防护套89是抵靠于转向把手80的连接部801上,藉此可令该定位螺帽88上方处的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予以遮蔽,藉此外界的污染物(雨水或尘埃)不会再由定位螺帽88上方处的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流进头管42承座部421内的钢珠组83上,来造成钢珠组83的损坏,该外界的污染物(雨水或尘埃)会藉由防护套89的阻挡,而会由防护套 89流到头管42外侧,藉此来确保该钢珠组83的使用功能,进而能增进摩托车3转向装置8 的使用功效;另且可藉由该防护套89的上遮蔽部89a及下遮蔽部89b,来使外界的污染物 (雨水或尘埃)流到头管42外侧,更能确保该钢珠组83的使用功能,进而能增进摩托车3 转向装置8的使用功效;另藉由该防护套89于上遮蔽部89a向内凸设有凸柱891,该凸柱 891是可嵌设于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上,藉此可避免于转向杆81滑动,同时更藉由该凸柱891系可嵌设于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上,来令该转向杆81的定位槽811更具防水防尘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上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确实能达成所诉求的目的与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是设置于车架的头管上,该转向装置包括有转向把手及转向杆;其中该转向杆设有定位槽及一螺纹段,该转向杆是由下方向上穿过头管后, 藉由一连结件来穿设于转向杆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来令转向杆与转向把手形成连结,该头管设有承座部,该承座部由下往上依序承置有下珠碗、钢珠组及上珠碗,该上珠碗是螺设于转向杆的螺纹段上,另于该上珠碗上方螺设一夹持螺帽,藉由该夹持螺帽来令下珠碗、钢珠组及上珠碗能稳定的承座于头管的承座部上,另于夹持螺帽上方设置垫片及定位螺帽, 该垫片向内凸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能够嵌设于转向杆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该定位螺帽上套设一防护套,且该防护套是抵靠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还具有上遮蔽部及下遮蔽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向内凸设有凸柱,该凸柱能够嵌设于转向杆的定位槽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的凸柱是由上遮蔽部凸设。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的上遮蔽部抵靠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的下遮蔽部能够将定位螺帽予以遮蔽。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护套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珠碗与夹持螺帽之间设有一封套。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转向装置,设置于车架的头管上,其包括有转向把手及转向杆;该转向杆设有定位槽及一螺纹段,该转向杆由下方向上穿过头管后,藉由一连结件来穿设于转向杆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令转向杆与转向把手形成连结,该头管设有承座部,该承座部由下往上依序承置有下珠碗、钢珠组及上珠碗,该上珠碗螺设于转向杆的螺纹段上,另于该上珠碗上方螺设一夹持螺帽,藉由该夹持螺帽来令下珠碗、钢珠组及上珠碗能稳定的承座于头管的承座部上,另于夹持螺帽上方设置垫片及定位螺帽,该垫片向内凸设有定位柱,该定位柱可嵌设于转向杆的定位槽,该定位螺帽上套设一防护套,且该防护套抵靠于转向把手的连接部上,藉此来确保该钢珠组的使用功能。
文档编号B62K11/00GK202144286SQ20112028047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康钰京, 陈玉坤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