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33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人力车的保有量占世界首位,无论是普通的两轮自行车还是人力三轮车,都有着广泛的使用群体;但是仅就人力三轮车而言,无论是普通的正三轮人力车还是东北的“倒骑驴”人力三轮车,都有着长久以来没有解决的缺陷,首先是正三轮人力车车体的安全系数较差,车前无缓冲体,耐撞击力差,而且稳定性也不太好,急转弯时易翻覆;再者,两种车均只有一个车厢,承载能力有限,等于白白浪费了空间;其三,即使将二者结合到一起,也无法解决前后车厢相互牵制、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前车厢与车架之间的焊点易导致扭断开焊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人力三轮车的上述的这些缺陷,提供一种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它可适用于三轮车的各种形式,同时,它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包括车大梁、脚蹬、车座、动力传动装置,所述的车大梁前端铰接联接机构总成,车大梁后端与通轴托架固接构成车架底盘架;通轴托架为中间设置通轴的水平框架,通轴托架后端设置的后托架;车座及车座支架和脚蹬的脚蹬轴安装在车大梁上,动力传动装置为二级链传动,第一级链传动由大牙盘与被动小飞轮通过链条组成;第二级链传动由主动链轮与后车箱的后轮的同轴链轮通过链条构成;大牙盘与脚蹬轴固接,被动小飞轮和第二级链传动主动链轮分别设置在通轴上。所述的车大梁由上下两条纵梁与车大梁前端竖管连接构成或由上条纵梁设置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在缓冲弹簧前端通过铰轴与大梁铰接,后端与大梁固接,在下条纵梁设置铰轴。所述的联接机构总成由底板、轴承外套环、平面轴承、轴承隔板、及法兰盘组成,所述的轴承隔板固定在两个平面轴承中间,并与底板固定连接形成内轴承转子;所述的轴承档环设置在轴承外套环内,固定两个平面轴承外圈,法兰盘与轴承外套环螺接,从而形成外轴承转子,管状圆环与弧形板条固接,弧形板条又与法兰式连接板固接,法兰式连接板与底板螺接。所述的后托架为至少1个纵梁形或U形,所述的后托架11的封头上可装有反光片。所述的联接机构总成通过法兰盘螺接支撑装置为至少1个纵梁形或为U形架。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由联接机构总成与后车架总成构成,联接机构总成前端为法兰盘,它可以方便的连接各种各样的支架,适用于不同的车型,从而拓宽了底盘架的使用范围,其后车架总成又是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从而更拓宽了底盘架的使用范围。最重要的是它安全稳定性好、从根本上解决了急转弯时易 翻车的难题,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同吋,它设置了缓冲机构,解决了车辆颠簸,从而,提高了 车辆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简易式的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设置缓冲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简易式并在联接机构总成前端的支撑装置为ー根纵向支撑梁的实施例结 构示意图;图5是设置缓冲装置并在联接机构总成前端的支撑装置为ー根纵向支撑梁的实 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设置缓冲装置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简易式联接机构总成前端支撑装置为U形架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是设置缓冲装置并在联接机构总成前端支撑装置为U形架实施例结构示意 图;图9是输出链轮设置在U形支撑装置中间的实施例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设置缓冲装置并输出链轮设置在U形支撑装置中间的实施例结构的示意 图;图11是联接机构总成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联接机构总成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1的A向示意图。编号说明1、联接机构总成, 2、车大梁前端的竖管, 3、插销,4、车大梁,5、大牙盘, 6、脚蹬,7、车座,8、小飞轮, 9、通轴,10、通轴托架,11、后托架, 12、刹车装置13、第一级传动链条,14、车座支架,15、支撑装置101、底板,102、法兰式连接板, 103、轴承外套环,104、106平面轴承,105、轴承隔板,107、法兰盘,108、1010轴承档环, 109、1011螺栓,1021、弧形板条,10211、管状圆环,401、403铰轴, 402、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简易式的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如图1、2所示,包括车大梁4及其前端的竖管 2、插销3、脚蹬6、刹车装置13、车座7、通轴托架10、动カ传动装置及后托架11,所述的车大 梁4前端铰接联接机构总成1,车大梁4后端与通轴托架10固接构成车架底盘架;通轴托 架10为中间设置通轴9的水平框架,通轴托架10后端设置后托架11 ;车座7及车座支架14和脚蹬6的脚蹬轴安装在车大梁4上,动力传动装置为二级链传动,第一级链传动由大牙盘5与被动小飞轮8通过链条13组成;第二级链传动由主动链轮801与后车箱的后轮 16的同轴链轮通过链条构成;大牙盘5与脚蹬轴固接,被动小飞轮8和第二级链传动主动链轮801分别设置在通轴9上。所述的第二级链传动主动链轮801设置在通轴9中间或通轴9的一侧。如图10、1、4、6、7所示。所述的车大梁4由上下两条纵梁与车大梁前端竖管2连接构成。所述的联接机构总成1由底板101、轴承外套环103、平面轴承104和平面轴承 106、轴承隔板105及法兰盘107组成,所述的轴承隔板105为“T”形,固定在平面轴承104、 平面轴承106中间,并与底板101固定连接形成内轴承转子;所述的轴承档环108和轴承档环1010设置在轴承外套环103内,固定上述两个平面轴承的外圈,法兰盘107与轴承外套环103螺接,从而形成外轴承转子,管状圆环10211与弧形板条1021固接,弧形板条1021 又与法兰式连接板102固接,法兰式连接板102与底板101螺接。如图11、12所示。所述的后托架11为1个纵梁形或U形,所述的后托架11的封头上可装有反光片。 如图4、7所示。所述的联接机构总成1通过法兰盘107螺接支撑装置15为至少1个纵梁形或为 U形架。本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前一部分是由联接机构总成与后车架总成构成,联接机构总成前端为法兰盘,它可以方便的连接各种各样的支架,适用于不同的车型,从而拓宽了底盘架的使用范围,其后车架总成又是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从而更拓宽了底盘架的使用范围。最重要的是它安全稳定性好、从根本上解决了急转弯时易翻车的难题,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车辆使用寿命。实施例2设置缓冲装置的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如图3、5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车大梁4由上条纵梁设置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 402,在缓冲弹簧402前端通过铰轴401与大梁4铰接,后端通过螺栓与大梁固接,所述的在下条纵梁前段设置铰轴403。本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与实施例1相比,因为设置缓冲装置,解决了车辆颠簸,从而,提高了车辆使用寿命。更加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包括车大梁、脚蹬(6)、车座(7)、动力传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大梁(4)的前端铰接联接机构总成(1),车大梁(4)后端与通轴托架 (10)固接构成车架底盘架;通轴托架(10)为中间设置通轴(9)的水平框架,通轴托架(10) 后端设置的后托架(11);车座(7)及车座支架(14)和脚蹬(6)的脚蹬轴安装在车大梁⑷ 上,动力传动装置为二级链传动,第一级链传动由大牙盘(5)与被动小飞轮(8)通过链条 (13)组成;第二级链传动由主动链轮(801)与后车箱的后轮(16)的同轴链轮通过链条构成;大牙盘( 与脚蹬轴固接,被动小飞轮(8)和第二级链传动主动链轮(801)分别设置在通轴(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大梁由上下两条纵梁与车大梁前端竖管( 连接构成或由上条纵梁设置缓冲装置,所述的缓冲装置由缓冲弹簧002),在缓冲弹簧(40 前端通过铰轴001)与大梁(4)铰接,后端固定在车大梁(4)上,在下条纵梁设置铰轴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机构总成 (1)由底板(101)、轴承外套环(103)、平面轴承(104、106)、轴承隔板(105)及法兰盘(107) 组成,所述的轴承隔板(105)固定在两个平面轴承(104、106)中间,并与底板(101)固定连接形成内轴承转子;所述的轴承档环(108、1010)设置在轴承外套环(103)内,固定两个平面轴承(104、106)外圈,法兰盘(107)与轴承外套环(10 螺接,从而形成外轴承转子,管状圆环(10211)与弧形板条(1021)固接,弧形板条(1021)又与法兰式连接板(102)固接, 法兰式连接板(102)与底板(101)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托架(11)为至少1个纵梁形或U形,所述的后托架(11)的封头上可装有反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接机构总成 (1)通过法兰盘(107)螺接支撑装置(1 为至少1个纵梁形或为U形架。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人力车的底盘架,包括车大梁、脚蹬、车座、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大梁的前端铰接联接机构总成,车大梁后端与通轴托架固接构成车架底盘架;通轴托架为中间设置通轴的水平框架,通轴托架后端设置的后托架;车座及车座支架和脚蹬的脚蹬轴安装在车大梁上,动力传动装置为二级链传动,第一级链传动由大牙盘与被动小飞轮通过链条组成;第二级链传动由主动链轮与后车箱的后轮的同轴链轮通过链条构成;大牙盘与脚蹬轴固接,被动小飞轮和第二级链传动主动链轮分别设置在通轴上。它适用性好,拓宽了底盘架的使用范围,解决了车辆颠簸问题,安全稳定性好,解决了急转弯易翻车的难题,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又提高了车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2M9/04GK202180884SQ20112028368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李洪涛 申请人:李洪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