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89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座管连接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座管连接结构,尤指一种无需穿设螺孔,即可将连结座垫的夹持组结合于座管的头座上,可确保座管的结构强度,且具构件简单及组装快速便利性的座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的座管主要供与座垫组接的构件,该座管底端组接于车架上,且其顶端通过一连接结构与座垫底部的固定杆紧固定位,以将该座垫结合于车架上,提供骑者乘坐的功效。[0003]一般常见的座管顶端设有弯弧状的头座,该头座与座垫间设有固定结构,其具有相对设置的二夹持件,以夹合座垫底部的固定杆,且使该夹持件与头座连接固定,即可将座垫组接于座管顶端,其中该固定结构依夹持件夹合座垫固定杆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上下夹合式与左右夹合式。该上下夹合式的固定方式,于该二夹持件二侧分别对应设有凹槽,使该二夹持件呈上、下相对设置,以供夹合座垫固定杆,并利用结合件穿设结合该二夹持件与头座,使该二夹持件固定于头座上,即可将该座垫组设于座管顶端,以达稳固连接的功效;另, 该左右夹合式的固定方式,将该二夹持件呈左、右相对设置,于该二夹持件底部设有对应头座二侧弯弧状的卡槽,并利用结合件横向穿设该二夹持件与头座,使该二卡槽夹合固定于头座二侧,且该二夹持件上方设有可夹合座垫固定杆的凹槽,以将该座垫组设于座管顶端, 同样可达稳固连接的功效。[0004]其中,该上下夹合式的固定结构依结合件与头座的结合方式,大致可分为中央穿设结合式及两侧穿设结合式。[0005]现有中央穿设结合式的座管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02315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 《座管与座椅联结构造》,包括有一座管,供与自行车的车架相联结,其顶部设有一弧形承接部,该弧形承接部的中线处设有一螺丝穿孔;一组联结块,由一上夹片及一下夹片相盖合而成,该下夹片的底缘呈与该弧形承接部相贴合的弯弧状,其中线处设有一长槽孔,该上夹片的中线处设有一穿孔,该上、下夹片的中线两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凹部供自行车座椅底部的支杆置入;一螺接件,相对设于该上夹片的穿孔上方处,其下方外围呈一球面状,可相对深入该上夹片的穿孔中并可与该上夹片相对转向;一螺栓,经由该弧形承接部下方穿入弧形承接部的螺丝穿孔、下夹片的长槽孔及上夹片的穿孔之后,与该螺接件相螺接。[0006]另一现有两侧穿设结合式的座管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23010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自行车的座杆总成》,包含有一座杆,具有一杆头及一由该杆头向下延伸的杆身,该杆头具有一球状顶面及一由该球状顶面凹陷而成的沟槽;以及一承座,可枢转地连接于该座杆的杆头,并具有一球状底面而以该球状底面贴接于该杆头的球状顶面,该承座的球状底面具有一容纳于该沟槽内的枢转部,该枢转部的最大宽度实质上等于该沟槽的槽宽。[0007]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的座管顶部设有弧形承接部,该组联结块的下夹片底缘呈弯弧状,以供与该弧形承接部相贴合,将该上、下夹片相互盖合,且该上、下夹片两侧分别夹设座椅的支杆,其将一螺栓由下往上穿设该弧形承接部中线处的螺丝穿孔、下夹片中线处的长槽孔及上夹片中线处的穿孔等的中线处,并与一螺接件相螺接,以提供座管与座椅的联结效果;后者则于该杆头设有球状顶面,该球状顶面并凹设有沟槽,该承座具有相互夹合的上、下夹盖,且其两侧可夹合座垫支杆,该下夹盖设有球状顶面,且该下夹盖底面具有容设于沟槽的枢转部,将该下夹盖贴接于该杆头的球状顶面,利用两固定件由下往上分别穿设球状底面、下夹盖的两侧,并固定于上夹盖的两侧,同样可提供座管与座垫的联结效果。[0008]只是,该二个现有结构与头座间的结合方式,无论以螺接件由中央穿设结合座管与座垫,还是以固定件由两侧穿设结合座管与座垫,均须于座管的头座预先钻设有穿孔,此一钻孔方式,会造成座管结构强度降低,且需多一道钻孔加工程序,使得制造成本增加,且该头座、上夹片(上盖片)及下夹片(下盖片)间的各穿孔间的公差累积后,会使其座管结构锁紧结合后,产生座垫两侧无法平行设置,而产生歪斜状况,所以整体结构实用性确有待改良的必要;故本实用新型人,针对前述问题进一步提供一具实用创新的座管连接结构。实用新型内容[000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一即在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于座管顶端的头座设有弯弧状的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方设有可夹合座垫固定杆的第一、第二夹持件,该第二夹持件中央设有镂空部,且该第二夹持件底部设有凹弧槽,以供与该结合部套设,于该镂空部与结合部间的间隙中套设有垫体,使该垫体一侧抵贴于第二夹持件的接面,且另侧抵贴于结合部的内壁接面,利用结合件穿设结合该垫体、第二夹持件及第一夹持件,以将该夹持组夹合固定于头座上,其不需于该头座钻设穿孔,即可达组设连接的功效,因此不会影响座管强度,可节省加工程序、降低成本,且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以达极佳创新性及便利实用性的功效。[0010]本实用新型作目的之二即在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该座管头座可侧向设有一孔,以具有减轻重量与避震缓冲的效果,且可设使该垫体为一体式设计,其二侧形成抵接部,使该垫体穿设该孔,且使其二侧的抵接部套设于镂空部与结合部的间隙中,配合该结合件的穿设锁紧连结,同样可达稳固定位的功效效。[0011]本实用新型作目的之三即在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该垫体与第二夹持件的接面间,可相对设为斜面相互抵贴,或设为凹、凸状相互嵌卡,以达稳固定位的功效。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座管连接结构,其包含有一座管,与车架组接;一头座,呈弯弧状且一体形成于该座管顶端,其由具预设曲率的一内壁及一外壁所共同形成,该头座的该内、外壁相对位置设为一结合部;一夹持组,具有一第一夹持件与一第二夹持件,使该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以夹合固定座垫底部所设的固定杆,该第二夹持件中央设有一镂空部,该第二夹持件底部于该镂空部二侧对应该结合部的形状,而分别形成有一凹弧槽,以与该结合部相互套合,且该镂空部与该结合部二侧分别形成有一间隙,该镂空部对应该凹弧槽的二侧分别设有一接面;一垫体组,具有二垫体,该垫体对应该间隙形状且呈立体状,使该垫体一侧对应该接面形状设有一第一抵接面,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形状而设有一第二抵接面,将该二垫体呈相对设置,且分别套设于该间隙中,使各该第一抵接面与该接面相抵贴,且使各该第二抵接面与该内壁接面相抵贴,并利用二结合件分别穿设结合各该垫体、第二夹持件的镂空部及第一夹持件,使该夹持组固定于该头座上。[0012]其中[0013]所述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内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外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0014]所述管及该头座为碳纤维或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形制成。[0015]所述第一夹持件底面具有分别向下开放的二个凹槽,该第二夹持件顶面对应该第一夹持件而具有分别向上开放的二个凹槽,于该第一夹持件的二凹槽间设有二固定孔,使该第一、第二夹持件呈相对设置,以将该固定杆容设于相对设置的凹槽中,且该二固定孔对应该镂空部设置,并与该二结合件组接结合。[0016]所述第二夹持件的该镂空部对应该凹弧槽的二侧分别具有接面,该接面为由上往下离镂空部渐远的斜面状。[0017]所述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内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外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该垫体中央设有一套孔,该垫体一侧对应该接面形状而设有该第一抵接面,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接面形状而设有该第二抵接面,使各该垫体的第一抵接面与该接面相抵贴,且使各该第二抵接面与该内壁接面相抵贴。[0018]所述第二夹持件的镂空部形成凹弧面状的接面,且设使该垫体对应该接面形状形成凸弧面状的第一抵接面,使该接面与第一抵接面相互嵌卡固定。[0019]所述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内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外壁接面,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于该内壁接面外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凸部,使该内壁接面于该第一凸部内侧形成有一个第一凹槽,且设使该垫体的该第二抵接面对应该内壁接面的形状,而于该第二抵接面预设位置处设有一个第二凹槽,该第二抵接面于第二凹槽外侧形成设有一个第二凸部,使该第一凸部与第二凹槽相互嵌卡,且该第二凸部与第一凹槽相互嵌卡。[0020]所述头座于内壁底部呈封闭透空状,且侧向形成有一个孔,并设使二垫体间利用一连结部一体成形为一个垫体,使该垫体二侧对应第二夹持件的该接面与该结合部的内壁形状,而形成立体状的一抵接部,该抵接部中央具有一个套孔,且一侧设有该第一抵接面, 另侧设有该第二抵接面,使该垫体穿设于该孔,且使二侧的抵接部分别套设于该镂空部与该结合部间之间隙内,配合该结合件的穿设结合,以将该夹持组及该座垫固定于该头座上。[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助上述构件,该夹持组底部利用该垫体套设于镂空部与结合座间,配合该结合件的穿设结合,即可夹合固定于该头座上,可确保该座管的结合强度,且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整体可达产业实用性及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30]10 座管[0031]20 头座[0032]211内壁接面[0033]213 第一凹槽[0034]221外壁接面[0035]23结合部[0036]25 孔[0037]30夹持组[0038]311 凹槽[0039]32第二夹持件[0040]322镂空部[0041]324 [0042]326 接面[0043]40垫体组[0044]42 套孔[0045]44第二抵接面[0046]45结合件[0047]442 第二凸部[0048]50 座垫[0049]60 垫体[0050]62抵接部[0051]64第一抵接面具体实施方式
[0052]首先请参照图1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座管连接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10、设于该座管10顶端的一头座20、一夹持组30、一垫体组40、及一座垫50。[0053]该座管10,呈管状且与车架组接。[0054]该头座20,呈弯弧状且一体形成于该座管10顶端,其由具预设曲率的一内壁21及一外壁22所共同形成,各该内、外壁21、22以同一圆心弯弧成形,各该内、外壁21、22相对位置设为一结合部23,提供一可夹持组设连结的部位;再者,该结合部23于该内壁21 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内壁接面211,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该结合部23于该外壁22 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外壁接面221,其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其中,该座管10及头座20可为碳纤维或铝合金等材质一体成形制成。[0055]该夹持组30,具有一第一夹持件31与一第二夹持件32,该第一夹持件31底面具有分别向下开放的二凹槽311,于该二凹槽311间设有二固定孔312 ;该第二夹持件32顶面对应该第一夹持件31而具有分别向上开放的二凹槽321,且该第二夹持件32中央设有一镂空部322,该第二夹持件32底部于镂空部322 二侧对应结合部23外壁接面221的形状,而 21内壁 212第一凸部 22外壁24阻挡件31第一夹持件 312固定孔 321凹槽 323凹弧槽 325间隙41垫体 43第一抵接面 441第二凹槽 46第一抵接面51固定杆 61连结部 63套孔65第二抵接面。分别形成有一凹弧槽323,以供与该结合部23相互套合,使该第二夹持件32套设于头座20 上,且该镂空部322于结合部23 二侧底部分别形成有一间隙325,并于该结合部23远离座管10的预设位置设有一阻挡件M,于本实施例中,该阻挡件对设于外壁22远离离座管10 的一侧预设位置,可阻挡该第二夹持件32以避免沿结合部23滑动而脱出头座20,且另侧受该结合部23与座管10间延伸的管壁阻挡,同样可避免脱出的情事;该镂空部322对应凹弧槽323的二侧分别具有一接面324,该接面3M为由上往下离镂空部322渐远的斜面状;使该第一、第二夹持件31、32呈上下相对设置,则其二侧的各该凹槽311、321相对接设形成孔槽状,且该二固定孔312对应镂空部322设置。[0056]该垫体组40,具有二垫体41,该垫体41呈座体状且其中央设有一套孔42,该垫体 41对应该镂空部322与结合部23间的间隙325的形状,使该垫体41 一侧对应该接面3M 形状而设有呈斜面状可相互抵贴的一第一抵接面43,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接面211形状而设有可相互抵贴的一第二抵接面44 ;将二垫体41呈相对设置,且分别由下往上套设于该镂空部322与结合部23 二侧的间隙325中,使各该垫体41的第一抵接面43与接面3 相抵贴,且使各该第二抵接面44与内壁接面211相抵贴。[0057]该座垫50,其底部设有前、后延伸的二固定杆51,使各该固定杆51容置于相对的凹槽311、321间。[0058]其利用二结合件45分别由下往上穿设结合各该垫体41的套孔42及第二夹持件 32的镂空部322,且固定于该第一夹持件31的固定孔312处,使该夹持组30可夹合固定座垫50的固定杆51,且使该夹持组30稳固夹合定位于头座20上。[0059]借助上述构件,该座管10头座20具有弯弧状的结合部23,该夹持组30的第一、第二夹持件31、32呈上下相对设置,以供夹合座垫50的固定杆51,且该第二夹持件32底部的凹弧槽323可供套设于结合部23上,该第二夹持件32中央具有镂空部322,于该镂空部 322与结合部23的间隙325中套设有垫体41,并配合该结合件45穿设结合垫体41及夹持组30,以将该夹持组30夹合固定于头座20上,无需于该头座20钻设穿孔,即可达到稳固连接定位的功效,确保该座管10的结构强度,节省加工程序、降低成本,且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故整体结构极具创新性及便利性实用性。[0060]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006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将该夹持组30设置于头座20上,使该第二夹持件32底部的凹弧槽323与弯弧状的结合部23相互套设,接着将该垫体41套设于第二夹持件32镂空部 322与结合部23间的间隙325内,即可将该垫体组40 二外侧的第一抵接面43分别与第二夹持件32底部二内侧的接面3M相互抵贴,且使该垫体组40 二内侧的第二抵接面44分别与结合部23底部二内壁接面211相互抵贴,并利用该结合件45穿设结合垫体41的套孔42 及第二夹持件32的镂空部322,且固定于该第一夹持件31的固定孔312处,配合该结合件 45的锁紧力量,使各该接面间产生迫紧力量,即可将该夹持组30稳固夹合固定于弯弧状的头座20上,且藉该垫体组40的设置,可避免该结合件45因反作用力而产生松脱状况,确达稳固定位的功效。[0062]请参照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中可于该第二夹持件32镂空部 32形成凹弧面状的接面326,且设使该垫体41对应该接面3 形状形成凸弧面状的第一抵接面46,使该接面3 与第一抵接面46可相互嵌卡固定,以提供该第二夹持件32与垫体组 40间相互抵贴迫紧的稳固定位功效。[0063]请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于该头座20 二侧的内壁接面211 外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凸部212,使该内壁21于第一凸部212内侧形成有一第一凹槽213,且设使该垫体41的第二抵接面44对应该内壁接面211的形状,而于该第二抵接面44预设位置处设有一第二凹槽441,使该第二抵接面44于第二凹槽441外侧形成设有一第二凸部 442,即可将该第一凸部212与第二凹槽441相互嵌卡,且使该第二凸部442与第一凹槽213 相互嵌卡,以提供该第二夹持件32与垫体组40间相互嵌卡的稳固定位功效。[0064]请参照图6 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图,其中该头座20于内壁21底部呈封闭透空状,且侧向形成有一孔25,并设使二垫体41间底部利用一连结部61 —体成形出一垫体60,使该垫体60 二侧对应第二夹持件32接面3M与头座20结合部23内壁接面 211形状,而形成座体状的一抵接部62,该抵接部62对应垫体41形状而同样具有套孔63、 第一抵接面64及第二抵接面65,使该垫体60可穿设于头座20的孔25,且使二侧的抵接部 62分别套设于镂空部322与结合部23间的间隙325内,配合该结合件45的穿设结合,同样可将该夹持组30夹合固定于弯弧状的头座20上,以达极佳便利实用性。[0065]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弯弧状的座管10头座20,该头座20上方设有弯弧状的结合部 23,且该结合部23上方设有夹持组30,其具有可夹合该座垫50固定杆51的第一、第二夹持件3132,该第二夹持件32中央设有镂空部322,且该第二夹持件32底部对应结合部23的形状而设有凹弧槽323,以供套设于该头座20上,并设使二垫体41套设于该镂空部322与结合部23间的间隙325中,使该垫体41 一侧抵贴于第二夹持件32的接面324,且另侧抵贴于结合部23的内壁接面211,利用该结合件45穿设结合垫体41、第二夹持件32及第一夹持件31,以将该夹持组30夹合固定于弯弧状的头座20上,且将该座垫50固定于座管10上, 其可省去现有结构须于座管头座钻设穿孔以提供组接连结,而造成座管强度降低的缺弊,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节省加工程序、降低成本,且不会有过多穿孔造成公差累积,而产生座垫两侧无法平行设置而歪斜的情事,且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整体结构确达极佳创新性及便利实用性的功效;再者,该座管10头座20可侧向设有孔25,以达减轻重量与避震缓冲的功效,且可设使该垫体50为一体式设计,其二侧形成抵接部62,使该垫体50穿设该孔25, 且使其二侧的抵接部62套设于镂空部322与结合部23的间隙325中,配合该结合件45的穿设锁紧连结,同样可达稳固定位的功效。[0066]该垫体41 一侧的第一抵接面43与第二夹持件32的接面324间,可相对设为斜面状,以达相互抵贴固定的效果,或设为凹、凸弧面状,以达相互嵌卡固定的效果;亦可设使该垫体41另侧的第二抵接面44与结合部23的内壁接面211间,相对设为斜面状,以达相互抵贴固定的效果,或设有相对形状的凸部与凹槽,以达凹凸嵌卡固定的效果,整体结构确达极佳稳固定位的功效。[0067]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座管连接结构》,提供一具应用于弯弧状座管上的连接结构,该座管10顶端一体设有弯弧状的头座20,于该头座20上方设有结合部23,设使一夹持组30与座垫50组设连结,该夹持组30的一夹持件中央设有镂空部322且底部对应结合部23形状而设有凹弧槽323,以将该夹持组30与座垫50结合于头座20上,并于该夹持件底部与结合部23间套设有垫体组40,使该垫体组40分别抵贴于结合部23与镂空部322底部,利用结合件45穿设连结垫体组40与夹持组30,以将夹持组30及座垫50稳固定位于头座20上,无须于头座钻设穿孔,即可提供稳固夹合连结的效果,确保座管10的结构强度,且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及组装便利性,且其构成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0068] 需陈明的是,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个座管,与车架组接;一个头座,呈弯弧状且一体形成于该座管顶端,该头座是由具预设曲率的内壁及外壁所共同形成,该头座的该内、外壁相对位置设为结合部;一个夹持组,具有一个第一夹持件与一个第二夹持件,且该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相对设置以夹合固定座垫底部所设的固定杆,该第二夹持件中央设有镂空部,该第二夹持件底部于该镂空部的二侧对应于该结合部的形状而分别形成有一个凹弧槽,以与该结合部相互套合,且该镂空部与该结合部的二侧分别形成有一个间隙,该镂空部对应该凹弧槽的二侧分别设有一个接面;一个垫体组,具有二个垫体,该垫体的形状为对应该间隙的立体形状,而该垫体的一侧对应该接面形状设有第一抵接面,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形状而设有第二抵接面,该二个垫体呈相对设置,且分别套设于该间隙中,使各该第一抵接面与该接面相抵贴,且使各该第二抵接面与该内壁接面相抵贴,并利用二个结合件分别穿设结合各该垫体、第二夹持件的镂空部及第一夹持件,而使该夹持组固定于该头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内壁接面,各该内壁接面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外壁接面,各该外壁接面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管及该头座为碳纤维或铝合金材质一体成形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夹持件底面具有分别向下开放的二个凹槽,该第二夹持件顶面对应该第一夹持件而具有分别向上开放的二个凹槽, 于该第一夹持件的二凹槽间设有二个固定孔,而且该第一、第二夹持件呈相对设置,以将该固定杆容设于相对设置的凹槽中,且该二个固定孔对应该镂空部设置并与该二结合件组接纟口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持件的该镂空部对应该凹弧槽的二侧分别具有一个接面,该接面为由上往下离镂空部渐远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内壁接面,各该内壁接面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外壁接面,各该外壁接面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该垫体中央设有一个套孔,该垫体一侧对应该接面形状而设有该第一抵接面,另侧的顶面对应该内壁接面形状而设有该第二抵接面,其中,各该垫体的第一抵接面与该接面相抵贴,且使各该第二抵接面与该内壁接面相抵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夹持件的镂空部形成凹弧面状的接面,且该垫体对应该接面形状形成凸弧面状的第一抵接面,使该接面与第一抵接面相互嵌卡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部于该内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内壁接面,各该内壁接面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上状,且该结合部于该外壁二侧相对应部位分别设有一个外壁接面,各该外壁接面以预设角度呈斜向下状,于该内壁接面外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凸部,在该内壁接面于该第一凸部的内侧形成有一个第一凹槽,且该垫体的该第二抵接面对应该内壁接面的形状,而于该第二抵接面预设位置处设有一个第二凹槽,该第二抵接面于第二凹槽外侧形成设有一个第二凸部,使该第一凸部与第二凹槽相互嵌卡,且该第二凸部与第一凹槽相互嵌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座于内壁底部呈封闭透空状, 且侧向形成有一个孔,并且二垫体间利用一连结部一体成形为一个垫体,使该垫体二侧对应第二夹持件的该接面与该结合部的内壁形状,而形成一个立体的抵接部,该抵接部中央具有一个套孔,且一侧设有该第一抵接面,另侧设有该第二抵接面,其中,该垫体穿设于该孔,且二侧的抵接部分别套设于该镂空部与该结合部间之间隙内,配合该结合件的穿设结合,以将该夹持组及该座垫固定于该头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座管连接结构,其包含有一座管,顶端具有弯弧状的一头座,其由一内、外壁形成且相对设为一结合部;一夹持组,具有与座垫连接的一第一、第二夹持件,该第二夹持件设有一镂空部,且底部设有一凹弧槽,以与结合部套合;一垫体组,具有二垫体,其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抵接面,将该二垫体分别套设于镂空部与结合部之间,使第一抵接面抵贴于镂空部,且第二抵接面抵贴于内壁;借助上述构件,利用结合件穿设垫体组及夹持组,以固定于头座上,确保座管结构强度,其构件简单、组装快速,以达极佳便利实用性。
文档编号B62J1/08GK202243793SQ2011203236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汤玛士W·瑞奇 申请人:瑞奇设计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