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676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乘用车车身上装技术,具体涉及两厢车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结构,以及顶盖后横梁、顶盖外板与侧围的焊 接方式。
背景技术
两厢车缺少后箱隔板和隔板横梁,车身横向刚度减弱。因此,两厢车的顶盖横梁以及顶盖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的结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此区域位于转角处,一般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复杂,连接板的型面难与和侧围后部很好贴合,零件在工装上定位也困难,并且由于多个零件在转角处搭接,从而容易造成搭边干涉,翘曲变形,导致尾门胶条卡不紧,因此对两厢车来说很难有好的车身扭转刚度和抗侧碰性能,同时常因零件搭接配不好,影响了车车身的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厢车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将侧围后支柱上加强板与顶盖后横梁上方背门铰链加强板连接在一起,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顶盖后横梁、侧围外板、导水板、后支柱里板角板、后支柱上加强版和顶盖外板,其特征是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上方焊接有背门铰链加强板,背门铰链加强板与后支柱上加强板和导水板焊接到一起,侧围后支柱里板角板与顶盖后横梁焊接到一起,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焊接到一起。实现两厢车在缺少后箱隔板和隔板横梁的情况下也有很好的车身性能,该结构同时保证了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各零件的焊接工艺性和密封性。进一步地,所述的背门铰链加强板在顶盖后横梁上面两端左右对称分布,断面呈Z字形,分布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断面呈弧线形,后边沿低,用于搭接顶盖后流水槽下底面,前边沿高,用于支撑顶盖外板,并配有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的后支柱里板角板横向断面形状呈弧线形,与顶盖后横梁相配合,并设计有相应焊接工艺过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后支柱上加强板顶部向上延伸,与后支柱里板角板近似平齐,略收缩,断面呈Z字形,与背门铰链加强板配合焊接,顶部在相应位置设计有焊接工艺过孔。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后支柱上加强板顶部后端向上延伸,与背门铰链加强板搭接在一起,增加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的结构强度,工艺可行,强度高,成本低,提高了两厢车车身的扭转刚度及抗侧碰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图I为本发明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区域示意图2为本发明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去除侧围外板之后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盖后横梁和侧围接头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顶盖后横梁焊接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6为顶盖后横梁和背门铰链加强板结构形状示意图;图7为顶盖后横梁和侧围后支柱里板搭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背门铰链加强板与侧围后支柱上加强板搭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背门铰链加强板与侧围外板总成搭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剖切断面位置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剖切线A-A的断面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的剖切线B-B的断面示意图;图13为顶盖外板在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焊点示意图;图14为侧围后支柱里板角板上焊接过孔示意图;图15为侧围后支柱上加强板上焊接过孔示意图;图16为背门铰链加强板与后支柱上加强板之间焊点位置示意图;图17为顶盖后横梁与后支柱里板角板之间焊接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本发明包括顶盖后横梁2、侧围外板4、导水板5、后支柱里板角板7、后支柱上加强板6和顶盖外板9,顶盖后横梁2上方焊接有背门铰链加强版3,后支柱上加强板6与顶盖后横梁上方的背门铰链加强板3焊接到一起,侧围后支柱里板角板7与顶盖后横梁2焊接到一起,顶盖外板9与侧围外板4焊接到一起,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侧围外板总成上的导水板5焊接到一起。实现了两厢车在缺少后箱隔板和隔板横梁的情况下也有很好的车身性能,该结构同时保证了顶盖后横梁与侧围8搭接处各零件的焊接工艺性和密封性。背门铰链加强版3左右对称,布置于顶盖后横梁2两端,断面呈Z字形,分布有加强筋。顶盖后横梁2断面呈弧线形,后边沿低,用于搭接顶盖后导水板5下底面,前边沿高,用于支撑顶盖外板9,并配有加强筋。后支柱里板角板7横向断面形状呈弧线形,与顶盖后横梁2相配合,并设计有相应焊接工艺过孔。后支柱上加强板6顶部断面呈Z字形,与背门铰链加强板3配合焊接,顶部在相应位置设计有焊接工艺过孔。图I是一款两厢车白车身的结构图,图框I所示区域是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位置。图2是在未焊接顶盖外板之前,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示意图。背门铰链加强板3先与顶盖后横梁2焊接到一起构成总成,再搭接到侧围上。从图上可以看到侧围外板4、导水板5的局部结构形状。图3是将侧围外板去除后,看到的顶盖后横梁与后支柱总成搭接结构图。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后支柱上加强板6之间发生焊接关系。图4是顶盖后横梁焊接总成与侧围接头处的结构形状,背门铰链加强板3相对于顶盖后横梁2外凸,后支柱上加强板6相对于后支柱里板角板7内收,顶盖后横梁2与后支柱里板角板7之间焊接,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后支柱上加强板6之间焊接。图5是顶盖后横梁焊接总成,背门铰链加强板3焊接在顶盖后横梁2两端,左右对称,仅孔的尺寸略有不同。图6是顶盖后横梁2和背门铰链加强板3各自的结构形状,顶盖后横梁断2面呈弧线形,并配有加强筋;背门铰链加强板3断面呈Z字形,也分布有加强筋。图7是顶盖后横梁与侧围的搭接,实为顶盖后横梁与后支柱里板角板7的搭接,从图上可以看出顶盖后横梁与后支柱里板角板7的搭接关系。图8是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后支柱上加强板6之间的搭接关系,将背门铰链加强板3的顶部与后支柱上加强板6的顶部焊接在一起。图9是背门铰链加强板3局部与侧围外板总成焊接在一起。从图上可以看出,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导水板5的搭接关系。图10是在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切横断面A-A和纵断面B-B示意图。图11是可以看出后支柱里板角板7、后支柱上加强板6、导水板5、背门铰链加强板
3、顶盖外板9的断面结构形状。图12中可以看出侧围外板4、导水板5、后支柱上加强板6、后支柱里板角板7、顶盖后横梁2、背门铰链加强板3、顶盖外板9的结构形状。图13是焊点10、11、12是顶盖外板9与侧围8及背门铰链加强板3之间的焊点。其中,焊点10是通过图14中后支柱里板角板焊接工艺过孔13和图15中后支柱上加强板焊接工艺过孔15进入焊钳实现的;焊点11是通过图14中后支柱里板角板焊接工艺过孔13和图15中后支柱上加强板焊接工艺过孔16进入焊钳实现的;焊点12是通过图14中后支柱里板角板焊接工艺过孔14进入焊钳实现的。图16中17指示的两个焊点是通过图14中后支柱里板角板焊接工艺过孔13进入焊钳实现的。18指示的螺母,表示此处增加螺栓连接。螺栓既可以用于加强顶盖后横梁与侧围之间的连接,又可以在焊接之初实现预装配。图17中19指示的为螺栓连接过孔。20指示的一排三个孔,用于顶盖后横梁2与侧围后支柱里板角板7之间气体保护焊。权利要求
1.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它包括顶盖后横梁(2)、侧围外板(4)、导水板(5)、后支柱里板角板(7)、后支柱上加强板(6)和顶盖外板(9),其特征是所述的顶盖后横梁(2)上方焊接有背门铰链加强板(3),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后支柱上加强板(6)和导水板(5)焊接到一起,侧围后支柱里板角板(7)与顶盖后横梁(2)焊接到一起,顶盖外板(9)与侧围外板(4)焊接到一起。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背门铰链加强板(3)在顶盖后横梁(2)上面两端左右对称,断面呈Z字形,分布有加强筋。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顶盖后横梁(2)断面呈弧线形,并配有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后支柱里板角板(7 )横向断面形状呈弧线形,与顶盖后横梁(2 )配合焊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后支柱上加强板(6)顶部断面呈Z字形,与背门铰链加强板(3)配合焊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乘用车车身上装技术,具体涉及两厢车的顶盖后横梁与侧围搭接处结构,以及顶盖后横梁、顶盖外板与侧围的焊接方式。它解决了两厢车车身扭转刚度、抗侧碰性能不足等问题。它包括顶盖后横梁、侧围外板、流水槽、后支柱里板角板、后支柱上加强版和顶盖外板,顶盖后横梁上方焊接有背门铰链加强板,后支柱上加强板与背门铰链加强板焊接到一起,侧围后支柱里板角板与顶盖后横梁焊接到一起,顶盖外板与侧围外板焊接到一起,背门铰链加强板局部又与侧围外板总成上的流水槽焊接到一起。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工艺可行,强度高,成本低,提高了两厢车车身的扭转刚度及抗侧碰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文档编号B62D25/08GK102745246SQ20121024211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2日
发明者李仲奎, 梁军, 樊树军, 王小川 申请人:东风汽车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