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891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零部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安装架。
背景技术
摩托车蓄电池和起动继电器分别通过蓄电池安装架和起动继电器安装架与车架相连,两个安装架单独设置,各自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件数量多、不便于管理;占用空间大、不便于整车布置;增加了装配的复杂度,装配花费的时间长。另外,现有的蓄电池安装架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强度低、在行驶过程中易发生晃动和变形,降低了整车的平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布置合理、强度可靠、在行驶过程中振动小的蓄电池安装架,除安装蓄电池外,还可安装起动继电器。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包括顶部敞开的矩形的蓄电池支撑框,关键在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框的前方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下端向后弯折与蓄电池支撑框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有第一车架安装孔,在蓄电池支撑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前后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在第二安装板上开有第二车架安装孔,在第三安装板上开有侧盖安装孔,蓄电池支撑框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压板,该蓄电池压板通过竖直向下的折弯部与蓄电池支撑框相连;所述蓄电池支撑框的右侧设置有T形的起动继电器安装板,该起动继电器安装板上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继电器安装孔,起动继电器安装板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蓄电池支撑框相连,在连接板的右端设置有第三车架安装孔;所述连接板与蓄电池支撑框右侧壁的夹角为α,且70° < α <90°,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第三安装板、起动继电器安装板与连接板相互平行。该安装架的蓄电池支撑框用于放置蓄电池,安装架通过三个车架安装孔与车架连接,一个侧盖安装孔与侧盖连接、两个继电器安装孔与起动继电器连接,起到了连接车架、侧盖、蓄电池和起动继电器的多种功能。所述蓄电池支撑框由第一、第二、第三钢板组成,第一钢板构成蓄电池支撑框的底板、第一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弯折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二钢板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的前侧壁,第三钢板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的后侧壁;第二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前弯折,第三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弯折,将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的弯折部分包裹在蓄电池支撑框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再通过两颗螺栓将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连接成矩形抱箍;蓄电池支撑框通过钢板组装而成,减轻了蓄电池支撑框的重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整车的性能。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钢板一体成型,第二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由同一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弯折而成,所述连接板与蓄电池支撑框、连接板与起动继电器安装板、蓄电池支撑框与蓄电池压板、一体设置的第二安装板和第三安装板与蓄电池支撑框均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蓄电池支撑框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线卡,用于固定主电缆线束。有益效果该蓄电池安装架充分利用了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布置,结构紧凑、重量轻,除用于安装蓄电池外,还可安装起动继电器、侧盖,优化主电缆线束的布置,并通过加强、减振及限位结构,提高了整车的性能。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发明与蓄电池、电池盒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所示的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由蓄电池支撑框I、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第三安装板4、蓄电池压板5、起动继电器6、连接板7等组成。蓄电池支撑框I为顶部敞开的矩形框架,第一安装板2设置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前方,第一安装板2的下端向后弯折后与蓄电池支撑框I相连,第一安装板2上开有第一车架安装孔2a,用于与车架相连。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设置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下方,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前后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在第二安装板3上开有第二车架安装孔3a,用于与车架相连,在第三安装板4上开有侧盖安装孔4a,用于与摩托车侧盖相连。为防止蓄电池在行驶过程中晃动,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压板5,该蓄电池压板5通过竖直向下的折弯部5a与蓄电池支撑框I相连,最好是,蓄电池压板5的下端与蓄电池支撑框I的后侧壁相连。蓄电池支撑框I的右侧设置有T形的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该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上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继电器安装孔6a,用于安装起动继电器。最好是,在继电器安装孔6a的背面设置有凸焊螺母6b,凸焊螺母6b与继电器安装孔6a的位置对应,设置凸焊螺母6b,方便安装起动继电器。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的下端通过连接板7与蓄电池支撑框I相连,在连接板7的右端设置有第三车架安装孔7a,用于与车架相连。连接板7与蓄电池支撑框I右侧壁的夹角为α,且70° < α <90°,优选为80°。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第三安装板4、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与连接板7相互平行。为减轻蓄电池支撑框I的重量,节约成本,提高整车的性能,蓄电池支撑框I由第一、第二、第三钢板la、lb、Ic组成,第一钢板Ia构成蓄电池支撑框I的底板、第一钢板Ia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弯折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I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二钢板Ib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I的前侧壁,第三钢板Ic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I的后侧壁;第二钢板Ib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前弯折,将第二钢板Ib和第三钢板Ic的弯折部分包裹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再通过两颗螺栓10将第二钢板Ib和第三钢板Ic连接成矩形抱箍。作为优选,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钢板Ib —体成型,第二安装板3与第三安装板4由同一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弯折而成;连接板7与蓄电池支撑框I、连接板7与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蓄电池支撑框I与蓄电池压板5、一体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与蓄电池支撑框I均通过焊接连接,以进一步简化结构。另外,蓄电池支撑框I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线卡8,用于固定主电缆线束。为提高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的强度,在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的中部沿高度方向设置上下延伸的加强筋6c。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开有减振垫安装孔,在减振垫安装孔装有减震胶垫9。如图3所示,电池盒13安 装在蓄电池支撑框I内,蓄电池12安装在电池盒13内,为保证电池盒13与蓄电池支撑框I内安装稳固,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底部开有电池盒限位孔11,相应地,在电池盒13的底部设置有与电池盒限位孔11对应的凸起。凸起插入电池盒限位孔11内对电池盒13可靠限位。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包括顶部敞开的矩形蓄电池支撑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框(I)的前方设置有第一安装板(2),第一安装板(2)的下端向后弯折与蓄电池支撑框(I)相连,所述第一安装板(2)上开有第一车架安装孔(2a),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前后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在第二安装板(3)上开有第二车架安装孔(3a),在第三安装板(4)上开有侧盖安装孔(4a),蓄电池支撑框(I)的顶部设置有蓄电池压板(5),该蓄电池压板(5)通过竖直向下的折弯部(5a)与蓄电池支撑框⑴相连;所述蓄电池支撑框⑴的右侧设置有T形的起动继电器安装板¢),该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上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继电器安装孔(6a),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的下端通过连接板(7)与蓄电池支撑框(I)相连,在连接板(7)的右端设置有第三车架安装孔(7a);所述连接板(7)与蓄电池支撑框(I)右侧壁的夹角为a,且70° < a <90°,所述第一安装板(2)、第二安装板(3)、第三安装板(4)、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与连接板(7)相互平行。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框(I)由第一、第二、第三钢板(la、lb、lc)组成,第一钢板(Ia)构成蓄电池支撑框⑴的底板、第一钢板(Ia)的左右两端分别向上弯折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I)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二钢板(Ib)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⑴的前侧壁,第三钢板(Ic)构成了蓄电池支撑框⑴的后侧壁;第二钢板(Ib)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前弯折,第三钢板(Ic)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弯折,将第二钢板(Ib)和第三钢板(Ic)的弯折部分包裹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再通过两颗螺栓(10)将第二钢板(Ib)和第三钢板(Ic)连接成矩形抱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与第二钢板(Ib) —体成型,第二安装板(3)与第三安装板(4)由同一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向下弯折而成,所述连接板(7)与蓄电池支撑框(I)、连接板(7)与起动继电器安装板¢)、蓄电池支撑框(I)与蓄电池压板(5)、一体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与蓄电池支撑框(I)均通过焊接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I—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框(I)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线卡(8)。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的中部沿高度方向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加强筋(6c),在继电器安装孔^a)的背面对应设置有凸焊螺母(6b)。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支撑框(I)的前、后侧壁开有减振垫安装孔,在减振垫安装孔装有减震胶垫(9),在蓄电池支撑框(I)的底部开有电池盒限位孔(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蓄电池安装架,包括设置在蓄电池支撑框(1)前方的第一安装板(2)、设置在蓄电池支撑框(1)下方的第二安装板(3)和第三安装板(4)、设置在蓄电池支撑框(1)顶部的蓄电池压板(5)、设置在蓄电池支撑框(1)右侧的起动继电器安装板(6)。该安装架结构紧凑、布置合理、强度可靠、在行驶过程中振动小,除安装蓄电池外,还可安装起动继电器。
文档编号B62J11/00GK102774260SQ2012102732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廖森, 张洋, 文建平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