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132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客梯车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ー种双前桥客梯车的全液压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梯车都为单前桥客梯车,它的转向系统为单前桥转向系统,即在前桥エ字梁上加装双活塞双作用油缸,并通过该油缸控制左右转向节臂实现转向。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单前桥转向系统的负载太大,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前桥客梯车的全液压转向系统,以克服现有单前桥转向系统负载大大的缺陷,并解决两个前桥同步转向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包括车架(1),在该车架(I)的前部设有第一转向桥(2),其改进点在于所述车架(I)的前部还设有第二转向桥(3),且该第二转向桥(3)并排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的后方;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有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和中间摆臂(5),其中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安装在所述车架(I)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中间摆臂的上端部固套在该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输出轴上;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中间摆臂(5)之间设置第一拉杆(6),该第一拉杆(6)的前端与第一转向桥⑵的转向节臂(2a)球铰接,且第一拉杆(6)的后端与所述中间摆臂
(5)的下部铰接;在所述中间摆臂(5)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置第二拉杆(7),该第二拉杆(7)的前端与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且第二拉杆(7)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球铰接。本发明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车架(I)的前部增设了ー个第二转向桥(3),且该第二转向桥(3)并排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的后方。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有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和中间摆臂(5),其中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安装在所述车架(I)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中间摆臂
(5)的上端部固套在该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输出轴上;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中间摆臂(5)之间设置第一拉杆出),该第一拉杆(6)的前端与第一转向桥(2)的转向节臂(2a)球铰接,且第一拉杆(6)的后端与所述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在所述中间摆臂(5)与第ニ转向桥(3)之间设置第二拉杆(7),该第二拉杆(7)的前端与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且第二拉杆(7)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球铰接。上述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为摆动泵,它工作时输出轴会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轴上的中间摆臂(5)摆动。如图I所示,当中间摆臂(5)的下端往前摆动时,同时带动上述第ー拉杆(6)和第二拉杆(7)向前移动,进而使第一转向桥(2)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同步转动,实现车辆左转向;当中间摆臂(5)的下端往后摆动时,同时带动上述第一拉杆
(6)和第二拉杆(7)向后移动,进而使第一转向桥(2)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同步转动,实现车辆右转向。至于转向节臂转动时带动车辆转向的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增设了ー个转向桥,即将原有的单前桥转向系统调整为现在的双前桥转向系统,这样就能很好地克服原有单前桥转向系统负载大的缺陷。并且,本发明采用同一个中间摆臂同时带动第一拉杆(6)和第二拉杆(7)移动,进而驱动第一转向桥(2)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同步转向,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它的结构特征特别适于客梯车底盘低矮的特点,适于大規模推广运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6)与中间摆臂(5)的铰接点位于第二拉杆(7)与中间摆臂(5)铰接点的下方。做为驱动本转向系统工作的ー种液压系统,所述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进油ロ和回油ロ分别与全液压转向器(8)的两个工作油ロ相连,该全液压转向器(8)的输入轴上套装有方向盘(F),且全液压转向器⑶的进油ロ与稳流阀(9)的出油ロ相连;所述稳流阀(9)的进油ロ通过进油管(10)与油泵(11)相连,该进油管(10)上串联有单向阀(12),且油泵(11)与油箱(13)相连;所述全液压转向器⑶的回油ロ通过回油管(14)与油箱(13)相连,且所述稳流阀(9)的两个回油接头与该回油管(14)相连。上述液压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借用原有单前桥转向系统的液压部件,从而较好地简化结构,进而降低成本。当然,驱动本转向系统工作的液压系统可有很多种,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原有结构基础上增设了ー个转向桥,即将原有的单前桥转向系统调整为现在的双前桥转向系统,这样就能很好地克服原有单前桥转向系统负载大的缺陷。并且,本发明采用同一个中间摆臂同时带动第一拉杆(6)和第二拉杆(7)移动,进而驱动第一转向桥(2)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同步转向,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很好的技术及经济价值,它的结构特征特别适于客梯车底盘低矮的特点,适于大規模推广运用。


图I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的液压原理图。在以上附图中,各标号的名称如下I-车架、2-第一转向桥、3-第二转向桥、4-全液压转向随动器、5-中间摆臂、6-第一拉杆、7-第二拉杆、8-全液压转向器、9-稳流阀、10-讲油管、11-油泵、12-单向阀、13-油箱、14-回油管、F-方向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如图1、2及3所示,本发明主要由车架I、第一转向桥2、第二转向桥3、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中间摆臂5、第一拉杆6、第二拉杆7、全液压转向器8、稳流阀9、进油管10、油泵11、单向阀12、油箱13、回油管14和方向盘F构成,其中车架I基本采用现有客梯车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在上述车架I的前部设有第一转向桥2,该第一转向桥2由左往右设置,而第一转向桥2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且第一转向桥2与车架I的连接结构也采用现有技术,在此均不做赘述。作为本发明的发明点,在上述车架I的前 部还设有第二转向桥3,该第二转向桥3并排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的后方,即第二转向桥3也由左往右设置。上述第二转向桥3的结构与第一转向桥2完全相同,且第二转向桥3与车架I的连接结构和第一转向桥2与车架I的连接结构完全一致,在此也不做赘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有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和中间摆臂5,其中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为外购件,它实质上是ー个摆动油缸,该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安装在所述车架I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中间摆臂5的上端部固套在该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输出轴上。当上述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工作时,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输出轴会转动,进而带动中间摆臂5前后摆动。从图1、2可进ー步看出,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中间摆臂5之间设置第一拉杆6,该第一拉杆6的前端与第一转向桥2的转向节臂2a球铰接,且第一拉杆6的后端与所述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在所述中间摆臂5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置第二拉杆7,该第二拉杆I的前端与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且第二拉杆7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球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杆6与中间摆臂5的铰接点位于第二拉杆7与中间摆臂5铰接点的下方。參照图I、2,并结合图3可看出,所述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进油ロ通过管道与全液压转向器8的ー个工作油ロ相连,该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出油ロ通过对应的管道与全液压转向器8的另ー个工作油ロ相连,且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进油ロ使用时可充当出油ロ,而出油ロ使用时也可充当进油ロ。參照图1、2,并结合图3可进ー步看出,上述全液压转向器8为外购件,该全液压转向器8的输入轴上套装有方向盘F,而方向盘F供客梯车的驾驶者操纵。上述全液压转向器8的进油ロ与稳流阀9的出油ロ相连,该稳流阀9为外购件,其作用是稳定流量。所述稳流阀9的进油ロ通过进油管10与油泵11相连,该进油管10上串联有单向阀12,该单向阀12的进油端朝向油泵11。并且,上述油泵11与油箱13相连,以便通过油泵11将油箱13内的油泵入进油管10内。上述全液压转向器8的回油ロ通过回油管14与油箱13相连,且所述稳流阀9的两个回油接头与该回油管14相连,从而使液压油回到油箱13内。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工作时,所述油泵11从油箱13内吸油,生成的高压油通过进油管10、单向阀12和稳流阀9,到达上述全液压转向器8。全液压转向器8的输入轴转动(通过客梯车驾驶者操纵方向盘F实现)时,全液压转向器8向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内注入高压油。当向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进油ロ注入高压油时,其回油ロー侧的腔室为低压腔,该低压腔内的压カ油回油到所述全液压转向器8,这样就驱动中间摇臂9的下端向前摆动(如图I所示),从而带动第一拉杆6与第二拉杆7同时向前运动,进而驱动第一转向桥2的转向节臂2a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同步转动,实现车辆左转向;当上述全液压转向器8的输入轴转动到一定程度(通过客梯车驾驶者操纵方向盘F实现)时,全液压转向器8内的阀组换向,且液压转向器8向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回油口内注入高压油,此时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进油ロー侧的腔室为低压腔,该低压腔内的压力油回油到全液压转向器8内,这样就驱动中间摇臂9的下端向后摆动(參照图I),从而带动第一拉杆6与第二拉杆7同时向后运动,进而驱 动第一转向桥2的转向节臂2a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同步转动,实现车辆右转向。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包括车架(I),在该车架(I)的前部设有第一转向桥(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⑴的前部还设有第二转向桥(3),且该第二转向桥(3)并排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的后方; 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有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和中间摆臂(5),其中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安装在所述车架(I)纵梁的外侧面上,所述中间摆臂(5)的上端部固套在该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输出轴上; 在所述第一转向桥(2)与中间摆臂(5)之间设置第一拉杆¢),该第一拉杆¢)的前端与第一转向桥(2)的转向节臂(2a)球铰接,且第一拉杆(6)的后端与所述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 在所述中间摆臂(5)与第二转向桥(3)之间设置第二拉杆(7),该第二拉杆(7)的前端与中间摆臂(5)的下部铰接,且第二拉杆(7)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3a)球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杆(6)与中间摆臂(5)的铰接点位于第二拉杆(7)与中间摆臂(5)铰接点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液压转向随动器(4)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分别与全液压转向器(8)的两个工作油口相连,该全液压转向器⑶的输入轴上套装有方向盘(F),且全液压转向器⑶的进油口与稳流阀(9)的出油口相连; 所述稳流阀(9)的进油口通过进油管(10)与油泵(11)相连,该进油管(10)上串联有单向阀(12),且油泵(11)与油箱(13)相连; 所述全液压转向器⑶的回油口通过回油管(14)与油箱(13)相连,且所述稳流阀(9)的两个回油接头与该回油管(14)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前桥客梯车全液压转向系统,在车架的前部设有第一转向桥和第二转向桥,第一转向桥与第二转向桥之间设有全液压转向随动器和中间摆臂,其中全液压转向随动器安装在车架纵梁的外侧面上;第一拉杆的前端与第一转向桥的转向节臂球铰接,且第一拉杆的后端与中间摆臂的下部铰接;第二拉杆的前端与中间摆臂的下部铰接,且第二拉杆的后端与所述第二转向桥的转向节臂球铰接。本发明将原有的单前桥转向系统调整为现在的双前桥转向系统,这样就能很好地克服原有单前桥转向系统负载大的缺陷,且本发明采用同一个中间摆臂驱动第一转向桥2和第二转向桥3的转向节臂同步转向,结构简单,易于实施。
文档编号B62D3/14GK102862604SQ2012103467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夏浩文, 钟怡军, 石迁, 刘桂贤, 宋晓敏, 李永伦 申请人: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