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底盘及履带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84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履带底盘及履带起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履带起重机的不断发展,履带起重机的各种结构布置、待实现的功能越来越细化,对于细节设计越来越重视。在履带架的设计中,可能为了各种特殊原因,例如为了减小行走转弯驱动力,需要减小接地支重轮中相距最远两端的接地支重轮的距离。但同时结构设计还可能会有一定的特殊要求,例如,采用单边双驱前后两端都设置行走减速机时,兼具张紧功能的活动驱动架 的安装布置问题,导致不能将驱动轮向最远端支重轮靠近。这种情况下,驱动轮与最远端支重轮之间会形成较大的空间。如图I所示,最远端支重轮a2与驱动轮a5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行走驱动时该空间所在位置的履带板a3就会向上拱起,致使履带板a3与驱动轮a5的啮合产生困难,进而使履带板a3和驱动轮a5产生啃齿现象,并导致履带架al和履带板a3的较严重磨损,造成不必要的难以修复的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采用了增加固定式压板的方式,参见图1,在最远端支重轮a2与驱动轮a5之间增加了直接和履带架al的结构焊接为一体的固定式压板a4的结构,该结构可以在履带车行走状态压住拱起的履带板a3,防止履带板a3拱起,以避免啃齿的问题。但在履带行走状态下,固定式压板a4会与履带板a3之间产生硬性的磨擦,导致履带板a3和焊接有固定式压板a4的履带架al的不可修复的严重磨损,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履带底盘及履带起重机,能够在抑制履带板和驱动轮之间的啃齿现象的产生的同时,避免履带架和履带板之间产生的较严重磨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履带架、安装在所述履带架端部的驱动轮、安装在所述履带架底部的多个支重轮和包络着所述驱动轮、所述多个支重轮以及所述履带架的履带板,其中在所述驱动轮和最靠近所述驱动轮的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设置可随所述履带板运动而滚动的滚动摩擦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至少一个悬浮式滚轮,所述悬浮式滚轮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履带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单一的与所述支重轮结构及尺寸相同的悬浮式滚轮。进一步的,所述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处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或者高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多个与所述支重轮结构及尺寸不同的悬浮式滚轮。[0012]进一步的,各个所述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均不低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进一步的,所述滚动摩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的履带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履带板顶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设置了滚动摩擦结构,该结构可以随着履带板运动而滚动,从而不仅起到了在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的空间顶靠履带板,抑制啃齿现象的作用,同时也将原有的滑动摩擦方式,改变为滚动摩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履带架和履带板之间产生较严重的磨损。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至少一个悬浮式滚轮,所述悬浮式滚轮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履带架上。稳定的安装在履带架上的悬浮式滚轮在起重作业时不必承受载荷,其作用为随着履带板的前后运动而滚动,避免造成履带架、履带板、驱动轮不可修复的磨损。同时悬浮式滚轮也起到了顶靠履带板使其不会拱起或者不会拱起过大而避免造成啃齿的作用。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单一的与所述支重轮结构及尺寸相同的悬浮式滚轮。采用与支重轮相同结构及尺寸的悬浮式滚轮,便于制造、替换和采购。而且在这种结构下,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可以处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或者高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这样的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可使得悬浮式滚轮不至于影响到履带板的正常运动。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摩擦结构还可以替换为多个小于所述支重轮尺寸的悬浮式滚轮。采用这种结构还是单一的悬浮式滚轮主要取决于具体的履带底盘结构。当采用多个小于所述支重轮尺寸的悬浮式滚轮结构时,各个所述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可以均不低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以避免影响到履带板的正常运动。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摩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的履带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履带板顶辊。这种结构虽然与前面各实施例中的悬浮式滚轮不同,但仍然可以实现对履带板的顶靠作用,以及随着履带板运动而滚动的功能,因此同样可以实现抑制履带板和驱动轮之间的啃齿现象的产生,并避免履带架和履带板之间的较严重磨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任一履带底盘的履带起重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履带底盘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履带底盘的履带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履带底盘可以有效地抑制履带板拱起导致的履带板和驱动轮之间啃齿现象的产生,并避免履带架和履带板之间产生较严重磨损。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3]图I为现有技术中带固定式压板的履带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履带底盘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2实施例中各部件的位置及尺寸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到原有的固定式压板由于无法随着履带板的运动而产生转 动或滚动,因此会与履带板产生硬性的滑动摩擦,导致履带板与焊接着固定式压板的履带架之间产生不可修复的严重磨损。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改变了压板不能随着履带板的运动而产生转动或滚动的结构,使用可以转动或滚动的滚动摩擦结构来替代现有的固定式压板。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履带底盘包括履带架、安装在所述履带架端部的驱动轮、安装在所述履带架底部的多个支重轮和包络着所述驱动轮、所述多个支重轮以及所述履带架的履带板。当然除了这些部件之外,还包括其他履带底盘的部件,例如发动机、行走泵、马达、拖链轮以及减速机等,由于这些部件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关联不大,这里就不详述了,这些部件均可采用现有的技术实现。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履带底盘的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驱动轮I、以及支重轮3共同安装在履带架4上。参见图3,履带板6包络着驱动轮I、支重轮3、履带架4等,并与驱动轮I、支重轮3、履带架4形成一个整体。履带起重机行走时,发动机、行走泵、马达、减速机共同作用驱使驱动轮I发生转动,并通过驱动轮I上的牙齿与履带板6的牙齿的啮合而实现整机的行走。在驱动轮I和最靠近驱动轮的最远端的支重轮3之间设置有单一的悬浮式滚轮2,该悬浮式滚轮2与支重轮3的结构及尺寸相同,便于制造、替换和采购。该悬浮式滚轮2实现了随着履带板6运动而滚动的滚动摩擦结构。如图3及图4所示,分别为图2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及各部件的位置及尺寸关系示意图。悬浮式滚轮2与支重轮3的旋转轴均并排的设置在履带架4上,其中支重轮3有多个,其中悬浮式滚轮2位于支重轮3中最靠近驱动轮I的最远端的支重轮3与驱动轮I之间。悬浮式滚轮2区别于支重轮3,其在起重作业时无需承担载荷,其作用是在履带起重机行走时顶靠履带板防止其向上拱起或者阻挡其向上拱起过高,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履带板6的啃齿现象。同时履带板6与悬浮式滚轮2接触的情况下,随着履带板6的前后运动,相应的带动悬浮式滚轮2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在这一过程中,履带板6与悬浮式滚轮2的摩擦主要是滚动摩擦,这种方式对悬浮式滚轮2和履带板6的磨损都比较小,而且即便造成一定的磨损,也可以通过更换悬浮式滚轮2的方式延长履带底盘的寿命。另外,图3和图4还示出了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其通常略高于支重轮的下轮缘高度,且略低于驱动轮的下轮缘高度,通常来说,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应处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或者高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如果该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过低可能会影响到履带板的正常运动。除了图2-4所介绍的单一悬浮式滚轮的滚动摩擦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还可以采用两个以上的悬浮式滚轮的结构,这些悬浮式滚轮的旋转轴设置在履带架上。为了能够安置多个悬浮式滚轮,可以将悬浮式滚轮的尺寸缩小,小于标准的支重轮尺寸,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结构不同的悬浮式滚轮,或者尺寸更大的悬浮式滚轮。例如在驱动轮与最远端支重轮之间的距离较长,单一悬浮式滚轮可能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则可以设置多个悬浮式滚轮来克服这一问题。通常要求这些悬浮式滚轮下轮缘高度均不低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以免影响到履带板的正常运动。除了上述介绍的悬浮式滚轮的滚动摩擦结构之外,采用滚动摩擦的技术构思的其他实现结构也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解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采用以下 的结构,滚动摩擦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的履带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转动的履带板顶辊。这些履带板顶辊可随着履带板的运动而发生滚动,同样也可以达到顶靠履带板防止履带板拱起啃齿的问题,并且也可以避免履带架和履带板之间的较严重磨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介绍的履带底盘的履带起重机,由于前述履带底盘具有前面所描述的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履带底盘的履带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就不再详细介绍。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ー种履带底盘,包括履带架、安装在所述履带架端部的驱动轮、安装在所述履带架底部的多个支重轮和包络着所述驱动轮、所述多个支重轮以及所述履带架的履带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轮和最靠近所述驱动轮的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设置可随所述履带板运动而滚动的滚动摩擦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至少ー个悬浮式滚轮,所述悬浮式滚轮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履带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干,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単一的与所述支重轮结构及尺寸相同的悬浮式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干,所述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处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或者高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干,所述滚动摩擦结构为多个与所述支重轮结构及尺寸不同的悬浮式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悬浮式滚轮的下轮缘高度均不低于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的外圆的下公切线。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履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摩擦结构包括至少ー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的履带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另外一端设置有至少ー个可转动的履带板顶辊。
8.一种履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I 7任一所述的履带底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履带底盘,包括履带架、安装在所述履带架端部的驱动轮、安装在所述履带架底部的多个支重轮和包络着所述驱动轮、所述多个支重轮以及所述履带架的履带板,其中在所述驱动轮和最靠近所述驱动轮的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设置可随所述履带板运动而滚动的滚动摩擦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履带底盘的履带起重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设置了滚动摩擦结构,该结构可以随着履带板运动而滚动,从而不仅起到了在驱动轮和最远端的支重轮之间的空间顶靠履带板,抑制啃齿现象的作用,而且也改变了原有主要的滑动摩擦方式,而改变为主要的滚动摩擦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履带架和履带板之间产生较严重的磨损。
文档编号B62D55/14GK202641902SQ2012201143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丁美莲, 孙丽, 潘雷, 李龙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