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防护板、车轮的冷却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439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防护板、车轮的冷却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中的附件,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轮防护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轮的冷却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轮护轮板一般是独立的部件,安装时可以分别铆接或焊接在保险杠、纵梁、钣金轮罩和/或翼子板上,固定在汽车车轮的上方。车轮护轮板具有阻挡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溅污及飞石等功能,同时车轮防护板能够保护道路的其他使用者尽可能地不受到车轮甩出的石子、泥沙、冰雪及水等的袭击,并减少道路的其他使用者由于不慎接触到运动的车轮而产生的危险。车轮防护板作为车辆上的必要部件,在有效减少车辆产生的安全隐患的同时,存在的问题是防护板和轮罩为车轮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车轮上的部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 散发出去,特别是车轮上的制动器在制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尤其在夏天天气炎热或者车辆长时间行驶时,制动器和轮胎快速升温,轮胎会有爆炸的危险。降低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采用淋水器,通过对制动器淋水,加快散热,降低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这种方法冷却效果好,但是淋水器一般包括水箱,管路,控制单元及喷头等部件,这些部件在汽车上布置需要一定空间,而且成本较高;二是不增加任何冷却装置,而是通过车辆行驶时带起的自然风降低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但是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轮防护板,该车轮防护板在安装到车辆上后能够降低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轮的冷却结构,该车轮的冷却结构能够降低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能够通过车轮的冷却结构降低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防护板,其中,该车轮防护板包括拱形板件,该拱形板件一端端部的外侧设置导流件,并且该拱形板件的该端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阻流板,所述导流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流件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入口,所述拱形板件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件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出口。优选地,所述导流入口呈弧形形状。优选地,所述导流件与所述拱形板件成形为一体。优选地,所述拱形板件与所述阻流板成形为一体。优选地,所述阻流板垂直于水平面。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底板、侧板、与所述拱形板件连接的连接板以及顶板,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开有导流入口,所述连接板上开有与所述导流出口连通的开口。优选地,所述顶板相对于所述底板朝向所述拱形板件向上倾斜。优选地,所述底板在所述侧板的外侧延伸形成裙边,所述裙边与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轮的冷却结构,其中,该车轮制动器的冷却结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车轮防护板,所述拱形板件固定到车轮的轮罩板上以罩盖该车轮,并且该拱形板件的内壁与所述车轮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导流入口、导流件的内腔、导流出口以及所述间隔形成气流通道。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轮的冷却结构。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防护板在不影响车轮防护板
的作用的前提下,能够改变流经导流入口下面的空气流的方向,并将空气流导入到拱形板件的内侧。当车轮防护板安装到车辆上,固定在车轮的上部时,导流入口、导流件的内腔、导流出口以及拱形板件与车轮之间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当车辆行驶时,导流入口下面的空气流由阻流板改变方向由此通过导流入口进入导流件的内腔,经过导流出口而进入到拱形板件和车轮之间的间隔中,从而为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降温提供冷却风。作为优选方式,导流入口的弧形形状使导流件的内腔中的空气流形成涡流,加速空气流从导流出口流向拱形板件和车轮之间的间隔。因此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导流件的仰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导流件内的气流通道产生涡流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导流件的A-A向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拱形板件2导流件3阻流板21顶板22侧板23底板24导流出口25裙边26导流入口4翼子板5保险杠6间隔7 车轮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左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导流件的仰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导流件内的气流通道产生涡流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导流件的A-A向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轮防护板安装在车辆上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向下”通常是指本实用新型的车轮防护板安装到车辆上后朝向地面的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防护板,如图I和图4所示,包括拱形板件1,拱形板件I 一端端部的外侧设置导流件2,导流件2可以与拱形板件I铆接连接。优选地,导流件2与拱 形板件I形成为一体,由此制造工序简单,避免导流件2和拱形板件I的连接处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导流件2的底部设有与导流件2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入口 26,空气流由此进入导流件2的内腔中。拱形板件I的内壁上设有与导流件2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出口 24,因此进入导流件2的内腔中的空气流经过导流出口 24进入拱形板件I的内侧。优选地,导流入口 26呈弧形形状,当车轮防护板安装到车辆上后,如图5所示,当车辆向前行驶起来时,气流贴着保险杠的底面撞击到阻流板3上,气流的大部分反流,与从保险杠的底面流入的气流撞击,从而阻流板3附近的空气流形成气压略大的区域,后面的空气流水平流过导流入口 26的下面时,由于遇到前面略大的气压区域,所以后面的空气流会改变气流方向,当向上流动时,导流入口 26是弧形形状,向上流动的空气流的大部分会基本沿着两侧的弧形边缘进入导流件2的内腔,由此在靠近导流出口 24附近形成涡流,由于涡流附近能够形成相对负压的区域,从而对导流入口处的气流形成较强的抽吸作用,从而涡流空气流能够大量快速地从导流出口 24流向拱形板件I的内侧,由此能够对轮胎以及车轮制动器起到相对较好的冷却作用。另外,拱形板件I的该端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阻流板3,用于阻挡气流并改变气流的方向,阻流板3固定在拱形板件I上可以采用常规的板件连接方式,例如搭接后用铆钉铆接或焊接。优选地,拱形板件I与阻流板3形成为一体,由此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单。阻流板3可以是任意角度的与拱形板件I连接,只要阻流板3能够改变流经导流入口 26下面的空气流的方向,将空气流由导流入口 26送入导流件2的内腔中即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阻流板3与拱形板件I连接时,阻流板3垂直于水平面,由此最大限度的拦截流经导流入口26下面的空气流,尽可能地将最多的空气流送入导流件的内腔中。如图I、图2、图3和图4所示,导流件2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底板23、侧板22、与拱形板件I连接的连接板以及顶板21,底板23与侧板22固定连接,侧板22和连接板分别与顶板21固定连接,底板23上开有导流入口 26,导流入口 26可大可小,优选地,导流入口26的边缘与侧板22连接,这样导流入口 26开到最大,导流入口 26下面的空气流可以尽可能多的进入导流件2的内腔中。底板23在侧板22的外侧延伸形成裙边25,裙边25与侧板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0042]连接板上开有与导流出口 24连通的开口。底板23可以与水平面呈任意角度,只要流经导流入口 26下面的空气流由阻流板3阻挡之后能够进入到导流入口 26中并由此导入导流件2的内腔中即可。优选地,底板23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式,这样即可以与流经过的空气流保持平行,减少带给车辆的空气阻力,也可以不影响车轮防护板的作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流件2和拱形板件I为形成于一体的模塑件,那么连接板上的开口即为拱形板件I上的导流出口 24。优选地,如图6所示,顶板21相对于底板23朝向拱形板件I向上倾斜,因而导流件2的内腔向导流出口 24方向形成喇叭状内腔,由此加速导流件2的内腔中的空气流的流通。如图7所示,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轮的冷却结构,该车轮的冷却结构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当拱形板件I固定到车轮7的轮罩板上以罩盖该车轮7,并且拱形板件I的内壁与车轮7之间具有间隔6。导流入口 26、导流件2的内腔、导流出口 24以及间隔6形成气流通道。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拱形板件I并 不限于仅固定到车轮7的轮罩板上,在实际安装情形中,拱形板件I根据安装情况可以在局部部位连接到保险杠5、翼子板4以及其它车身件上,以增强连接的牢固性。在图7中,车轮防护板安装到车辆上,导流件2位于车辆的保险杠5的后方,虚线部分为顶板21未露在外面的部分,当车辆行驶时,空气流经过保险杆5下面,当流经导流件2的底板23下面时,碰到阻流板3而改变方向,由导流入口 26进入导流件2的内腔,接着通过导流出口 24进入车轮7和拱形板件I之间的间隔6,从而为轮胎和车轮制动器提供可以降温的冷却风。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件的导流入口 26形成为弧形开口,其与阻流板3等结构件的配合能够相对有效地将进入导流件2的内腔中的空气流在导流出口 24附近形成涡流,由于涡流附近能够形成相对负压的区域,从而对导流入口处的气流形成较强的抽吸作用。从而涡流空气流能够大量快速地从导流出口 24流向拱形板件I的内侧,由此能够对轮胎以及制动器起到相对更好的冷却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轮的冷却结构。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轮防护板在不影响车轮防护板的作用的前提下,能够改变流经导流入口下面的空气流的方向,并将空气流导入到拱形板件的内侧。当车轮防护板安装到车辆上,固定在车轮的上部时,导流入口、导流件的内腔、导流出口以及拱形板件与车轮之间的间隔形成气流通道。当车辆行驶时,导流入口下面的空气流由阻流板改变方向由此通过导流入口进入导流件的内腔,经过导流出口而进入到拱形板件和车轮之间的间隔中。作为优选的方式,导流入口的弧形形状使导流件的内腔中的空气流形成涡流,加速空气流从导流出口流向拱形板件和车轮之间的间隔。从而为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降温提供冷却风,因此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 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该车轮防护板包括拱形板件(1),该拱形板件(I) 一端端部的外侧设置导流件(2),并且该拱形板件(I)的该端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阻流板(3),所述导流件(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流件(2)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入口(26),所述拱形板件(I)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件(2)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出口(2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入口(26)呈弧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与所述拱形板件(I)成形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板件(I)与所述阻流板(3)成形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板(3)垂直于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2)包括与水平面平行的底板(23)、侧板(22)、与所述拱形板件(I)连接的连接板以及顶板(21),所述底板(23)与所述侧板(22)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2)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3)上开有导流入口(26),所述连接板上开有与所述导流出口(24)连通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1)相对于所述底板(23)朝向所述拱形板件(I)向上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3)在所述侧板(22)的外侧延伸形成裙边(25),所述裙边(25)与所述侧板(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9.一种车轮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车轮的冷却结构包括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轮防护板,其中所述拱形板件(I)固定到车轮(7)的轮罩板上以罩盖该车轮(7),并且该拱形板件(I)的内壁与所述车轮(7)之间具有间隔(6),所述导流入口(26)、导流件(2)的内腔、导流出口(24)以及所述间隔(6)形成气流通道。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的冷却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轮防护板,其中,包括拱形板件(1),该拱形板件(1)一端端部的外侧设置导流件(2),并且该拱形板件(1)的该端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阻流板(3),所述导流件(2)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导流件(2)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入口(26),所述拱形板件(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导流件(2)的内腔连通的导流出口(2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轮的冷却结构及车辆。该车轮防护板安装到车辆上后,能够为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降温提供冷却风,因此车轮制动器和轮胎的温度得到有效降低,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文档编号B62D25/18GK202686534SQ20122026537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刘庆斌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