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转向装置和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47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力转向装置和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向转向轮付与转向力,其特征在于,具有:齿条,其把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小齿轮轴,其与所述齿条啮合;蜗轮,其被设置在所述小齿轮轴;蜗杆轴,其与所述蜗轮啮合;电动机,其被设置在所述蜗杆轴,产生向转向轮付与的转向力;第一壳体,其收容所述齿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小齿轮轴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壳体,其具有收容所述蜗轮的蜗轮收容部;第二螺栓凸台,其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蜗轮收容部更靠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形成有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开口的内螺纹部;第一螺栓凸台,其与所述第二螺栓凸台相对地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凸台的内螺纹部连续贯通形成的螺栓孔;螺栓,其被从所述第一螺栓凸台侧向所述第二螺栓凸台侧插入而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联结;把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得向所述第二壳体侧突出,使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小齿轮轴的筒状的第一筒状卡合部,把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得向所述第一壳体侧突出,使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小齿轮轴且被形成筒状并与所述第一筒状卡合部卡合的第二筒状卡合部,把所述第二螺栓凸台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配置多个,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被形成为各个独立并且向所述第一壳体侧突出,所述第一筒状卡合部和所述第二筒状卡合部相互地具有套筒结合部,在把所述小齿轮轴作为中心轴时,把所述套筒结合部和所述内螺纹部配置成在轴向相互重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把所述内螺纹部形成为:在把所述小齿轮轴作为中心轴时的径向位置中,使位于所述内螺纹部内周面中的径向最内侧的内螺纹最内部比所述第二壳体的蜗轮收容部的外周面更靠向径向内侧。3.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向转向轮付与转向力,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小齿轮轴,其传递方向盘的旋转力;齿条,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小齿轮轴啮合的第一齿条齿和与所述第一齿条齿不同的齿条齿即第二齿条齿;第二小齿轮轴,其与所述第二齿条齿啮合;蜗轮,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小齿轮轴;蜗杆轴,其与所述蜗轮啮合;电动机,其被设置在所述蜗杆轴,产生向转向轮付与的转向力;第一壳体,其收容所述齿条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小齿轮轴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壳体,其具有收容所述蜗轮的蜗轮收容部;第二螺栓凸台,其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蜗轮收容部更靠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形成有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开口的内螺纹部;第一螺栓凸台,其与所述第二螺栓凸台相对地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凸台的内螺纹部连续贯通形成的螺栓孔;螺栓,其被从所述第一螺栓凸台侧向所述第二螺栓凸台侧插入而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联结;把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得向所述第二壳体侧突出,使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第二小齿轮轴的筒状的第一筒状卡合部,把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得向所述第一壳体侧突出,使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第二小齿轮轴且被形成筒状并与所述第一筒状卡合部卡合的第二筒状卡合部,把所述第二螺栓凸台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配置多个,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被形成为各个独立并且向所述第一壳体侧突出,所述第一筒状卡合部和所述第二筒状卡合部相互地具有套筒结合部,在把所述第二小齿轮轴作为中心轴时,把所述套筒结合部和所述内螺纹部配置成在轴向相互重叠。4.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壳体,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向转向轮付与转向力,所述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用壳体特征在于,具有:第一壳体,其具有收容把方向盘的转向操作向转向轮传递的齿条至少一部分的齿条收容部和收容与所述齿条啮合的小齿轮轴的至少一部分的小齿轮轴收容部;第二壳体,其具有蜗轮收容部,该蜗轮收容部收容把设置在所述小齿轮轴的电动机的转向力经由所述小齿轮轴和所述齿条而向所述转向轮传递的蜗轮;第二螺栓凸台,其被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蜗轮收容部更靠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形成有向所述第一壳体侧开口的内螺纹部;第一螺栓凸台,其与所述第二螺栓凸台相对地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凸台的内螺纹部连续贯通形成的螺栓孔;螺栓,其被从所述第一螺栓凸台侧向所述第二螺栓凸台侧插入而把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联结;把所述第一壳体形成得向所述第二壳体侧突出,使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小齿轮轴的筒状的第一筒状卡合部,把所述第二壳体形成得向所述第一壳体侧突出,使在内部具有收容所述小齿轮轴且被形成筒状并与所述第一筒状卡合部卡合的第二筒状卡合部,把所述第二螺栓凸台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配置多个,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向被形成为各个独立并且向所述第一壳体侧突出,所述第一筒状卡合部和所述第二筒状卡合部相互地具有套筒结合部,在把所述小齿轮轴作为中心轴时,把所述套筒结合部和所述内螺纹部配置成在轴向相互重叠。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