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梁车架,具体是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正三轮摩托车车架结构均为焊接制作的传统结构,其纵梁都是采用矩形钢管折弯成型的,支撑的截面不变。在折弯过程中由于形变会产生应力,导致成型后的纵梁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引起车架的变形、弯曲甚至断裂,影响了车架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另外,采用焊接工艺制作的车架,由于焊接变形量较大,尺寸的一致性不能保证,不容易装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增加车架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包括前管、前保险杠、左弯梁、右弯梁、前横梁、后横梁1、后横梁I1、后横梁II1、后横梁IV、左纵梁及右纵梁,还包括左梁、右梁、左支撑梁、右支撑梁、左后弯梁、右后弯梁,左梁和右梁都采用变截面结构。所述的前管焊接在左梁、右梁前端的上部,加强板焊接在左梁、右梁和前管上,前保险杠焊接在左弯梁和右弯梁的前部,左弯梁、右弯梁的前端与后端和左梁、右梁对接并焊接在一起;左支撑梁、右支撑梁的后端焊接在前横梁上,其前端焊接在左梁、右梁上;油箱支架、座垫支架的左、右端分别焊接在左支撑梁、右支撑梁上;左竖直撑管一端焊接在前横梁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左梁上,右竖直撑管一端焊接在前横梁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右梁上;左前弯管的一端焊接在前横梁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左梁上,右前弯管的一端焊接在前横梁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右梁上。所述的左后弯梁、右后弯梁的前端和左梁、右梁的后端铆接在一起,其后端通过衬板与后横梁III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前横梁、后横梁1、后横梁I1、后横梁II1、后横梁IV的右端通过衬板与右纵梁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其左端通过衬板与左纵梁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加强梁前、后端分别铆接在前横梁、后横梁I上,板簧前吊耳、副板簧限位板、板簧后吊耳分别铆接在左纵梁、右纵梁上,车厢固定架铆接在左纵梁、右纵梁上。优选地,左支撑梁、右支撑梁都采用变截面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车架的前半部分全部采用焊接结构制作,车架的后半部分底盘架组件全部采用铆接结构制作,其中车架前半部分的左梁、右梁与左支撑梁、右支撑梁都为变截面,采用冷板整体冲压成型工艺,解决车架焊接易变形及应力集中导致的车架变形和损坏的问题,增强了车架的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车架前部分中的左梁、右梁与左支撑梁、右支撑梁都为变截面,节省原料,降低成本;车架的后半部底盘架组件全部采用铆接工艺,尺寸上误差减小,容易装配,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图中:1、前管,2、前保险杠,3、加强板,4、左弯梁,5、右弯梁,6、左梁,7、右梁,8、油箱支架,9、右支撑梁,10、左支撑梁,11、座垫支架,12、前横梁,13、前加强梁,14、后横梁I,
15、右纵梁,16、右后弯梁,17、左后弯梁,18、后横梁II,19、板簧前吊耳,20、后横梁III,21、副板簧限位板,22、左纵梁,23、板簧后吊耳,24、后横梁IV,25、车厢固定架,26、衬板,27-1、左前弯管,27-2、右前弯管,28-1、左竖直支撑管,28-2、右竖直支撑管,29、开口梁。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包括前管1、前保险杠2、左弯梁4、右弯梁5、前横梁12、后横梁I 14、后横梁II 18、后横梁III20、后横梁IV 24、左纵梁22、右纵梁15左梁6、右梁7、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右后弯梁16、左后弯梁17,左梁6和右梁7采用变截面结构,优选地,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也采用变截面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前管I焊接在左梁6、右梁7前端的上部,加强板3焊接在左梁6、右梁7和前管I上,前保险杠2焊接在左弯梁4和右弯梁5的前部,左弯梁4、右弯梁5的前端与后端和左梁6、右梁7对接并焊接在一起;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的后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前端焊接在左梁6、右梁7上;油箱支架8、座垫支架11的左、右端分别焊接在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上;左竖直撑管28-1 —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左梁6上,右竖直撑管28-2 —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右梁7上;左前弯管27-1的一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左梁6上,右前弯管27-2的一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右梁7上。如图3所示,左竖直撑管28-1、左梁6与左前弯管27-1的焊接处形成开口梁29,右竖直撑管28-2、右前弯管27_2与右梁7的焊接处形成开口梁29。如图1、图2所示,右后弯梁16、左后弯梁17的前端和左梁6、右梁7的后端铆接在一起,其后端通过衬板26与后横梁III 20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前横梁12、后横梁I 14、后横梁II 18、后横梁III 20、后横梁IV 24的右端通过衬板26与右纵梁15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其左端通过衬板26与左纵梁22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加强梁13前、后端分别铆接在前横梁
12、后横梁I 14上,板簧前吊耳19、副板簧限位板21、板簧后吊耳23分别铆接在左纵梁22、右纵梁15上,车厢固定架25铆接在左纵梁22、右纵梁15上。如图1所示,左弯梁4 (或右弯梁5)和左梁6 (或右梁7)构成三角形状,左梁6(或右梁7)、左支撑梁10 (或右支撑梁9)和左竖直撑管28-1 (或右竖直撑管28-2)也构成三角形状,其中左梁6、右梁7、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都采用变截面结构,变截面的尺寸是不一样的,它们的结构可根据受力情况来设计。本车架的前半部分全部采用焊接结构制作,车架的后半部分底盘架组件全部采用铆接结构制作,其中车架前部分中的左梁6、右梁7与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为变截面,采用冷板整体冲压成型工艺,解决车架焊接易变形及应力集中导致的车架变形和损坏的问题,增强了车架的强度,提高了使用寿命;车架前部分中的左梁6、右梁7与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都为变截面,节省原料,降低成本;车架的后半部底盘架组件全部采用铆接工艺,尺寸上误差减小,容易装配,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
1.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包括前管(I)、前保险杠(2)、左弯梁(4)、右弯梁(5)、前横梁(12)、后横梁I (14)、后横梁II (18)、后横梁111(20)、后横梁IV(24)、左纵梁(22)、右纵梁(15),左梁(6)、右梁(7)、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右后弯梁(16)、左后弯梁(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梁(6)和右梁(7)都采用变截面结构, 所述的前管(I)焊接在左梁(6 )、右梁(7 )前端的上部,加强板(3 )焊接在左梁(6 )、右梁(7)和前管(I)上,所述的前保险杠(2)焊接在左弯梁(4)和右弯梁(5)的前部,所述的左弯梁(4)、右弯梁(5)的前端与后端和左梁(6)、右梁(7)对接并焊接在一起;所述的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的后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前端焊接在左梁(6)、右梁(7)上;油箱支架(8)、座垫支架(11)的左、右端分别焊接在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上;左竖直撑管(28-1)—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左梁(6)上,右竖直撑管(28-2) —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右梁(7)上;左前弯管(27-1)的一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左梁(6)上,右前弯管(27-2)的一端焊接在前横梁(12)上,其另一端焊接在右梁(7)上, 所述的右后弯梁(16)、左后弯梁(17)的前端和左梁(6)、右梁(7)的后端铆接在一起,其后端通过衬板(26)与后横梁111(20)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前横梁(12)、后横梁I (14)、后横梁II (18)、后横梁111(20)、后横梁IV(24)的右端通过衬板(26)与右纵梁(15)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其左端通过衬板(26)与左纵梁(22)连接并用铆钉固定;加强梁(13)前、后端分别铆接在前横梁(12)、后横梁I (14)上,板簧前吊耳(19)、副板簧限位板(21)、板簧后吊耳(23 )分别铆接在左纵梁(22 )、右纵梁(15 )上,车厢固定架(25 )铆接在左纵梁(22 )、右纵梁(1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所述的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都采用变截面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包括前管(1)、左弯梁(4)、右弯梁(5)、前横梁(12)、后横梁Ⅰ(14)、后横梁Ⅱ(18)、后横梁Ⅲ(20)、后横梁Ⅳ(24)、左纵梁(22)、右纵梁(15),左梁(6)、右梁(7)、右支撑梁(9)、左支撑梁(10)、右后弯梁(16)、左后弯梁(17),左梁(6)和右梁(7)都采用变截面结构。有益效果是车架的前半部分全部采用焊接结构制作,车架的后半部分底盘架组件全部采用铆接结构制作,其中车架的左梁、右梁为变截面,采用冷板整体冲压成型工艺,解决车架焊接易变形及应力集中导致的车架变形和损坏的问题,提高了车架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2K5/06GK103158813SQ20131009661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2日
发明者贾雨, 尹琳, 王慎林 申请人: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