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01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作业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车辆,其具备:行驶车体(2);设置在该行驶车体(2)的下方且内置车轴(50)的车轴壳体(51);与该车轴壳体(51)的两端部连结且具备上下方向的转向轴(55)的转向轴壳(54);具备车轮轴(66)并嵌合在上述转向轴壳(54)的下部侧且能够以转向轴(55)为中心转动的末端壳(59);设置在转向轴壳(54)的顶部并绕上述转向轴(55)轴心转动自如的转动部件(62);以及连结上述转动部件(62)和末端壳(59)的连结部件(63),在该连结部件(63)上设置外嵌于转向轴壳(54)的环状部(63a)。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最低底面高度高的车辆中能够得到轻型且廉价的操纵用车轮的支撑结构。
【专利说明】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0001]实用新型涉及农用牵引车、乘用管理机等的作业车辆,尤其涉及操纵用车轮的支撑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具有如下农用作业车辆,S卩、将在下端部安装车轮的末端壳构成为纵向较长,将最低地面高度设定得尽可能高。在这种农用作业车辆中,通过转向轴壳将上述末端壳绕上下方向的转向轴心转向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车轴壳体上,在末端壳上部与转向轴壳上部用连结部件连结以能够绕与转向轴同轴心转动的方式设置的转动部件之间,在该连结部件上设置与操纵缸机构连结的转向节臂、连结拉杆的连动臂(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114207号公报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作业车辆中,由于在连结部件上连结转向节臂、连动臂,在转向连动时在连结部件上施加推拉的操纵载荷,因此需要用于确保其强度的结构,阻碍轻型化及低成本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0008]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情况,提供一种尤其确保最低底面高度大所需要的、将农作业车辆的连结部件构成为上下较长的轻型且廉价的操纵用车轮的支撑结构。
[0009]解决课题的方法如下。
[0010]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I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行驶车体;设置在该行驶车体的下方且内置车轴的车轴壳体;与该车轴壳体的两端部连结且具备上下方向的转向轴的转向轴壳;具备车轮轴并嵌合在上述转向轴壳的下部侧且相对于该转向轴壳能够以转向轴为中心转动的末端壳;设置在转向轴壳的顶部并绕上述转向轴轴心转动自如的转动部件;以及连结上述转动部件和末端壳的连结部件,在该连结部件上设置外嵌于转向轴壳的环状部。
[0011]车轴的旋转经由转向轴传递到车轮轴,对装配在车轮轴上的车轮进行驱动。通过根据来自转向盘的旋转操作而与结部件推拉连动,从而末端壳相对于轴支撑转向轴的转向轴壳能够以转向轴为中心转动,末端壳以能够绕该转向轴转动的方式设置,通过来自转向盘的旋转操作得到推拉连结部件的操纵力而使末端壳旋转连动。在连结部件上构成环状部而与转向轴壳连接,因此当连结部件受到操纵力时,能够以被限制的状态转动。
[0012]另外,方案2的本实用新型根据方案I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轴壳体内车轴的端部设置驱动锥齿轮,在转向轴壳的上部轴承支撑与转向轴及该驱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在该轴承支撑部的近傍设置环状部。[0013]转向轴及从动锥齿轮的轴承支撑部成为增强结构,能够由环状部牢固地承受操纵力。
[0014]另外,方案3的本实用新型根据方案I或2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转向轴壳上具备越到下部直径越逐渐变小的圆锥状部,在该圆锥状部设置环状部。
[0015]相对于圆锥状部,使环状部从小径部插通来组装。
[0016]另外,方案4的本实用新型根据方案I?3任一项中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将与操纵缸机构的活塞杆连动的转向节臂安装在环状部。
[0017]利用了转向节臂的操纵力传到环状部,并且通过连结部件使末端壳转动。
[0018]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0019]以往,转向节臂从末端壳偏置地安装,由于是设置在转向轴壳的上部的转动自如的转动部件、或安装在连结部件上的某个,因此若最低地面高度高,则在用于使末端壳转动的各部的结构体上强有力地施加弯曲应力,存在容易破损的问题。
[0020]对此,根据方案I至方案4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向轴壳的上部侧设置环状部,能够对用于使末端壳转动的连结部件不施加不需要的弯曲应力。另外,通过将转向轴壳做成从筒状上部朝向下方其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状,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廉价地构成环状部及下部筒部。另外,通过使连结部件与环状部为一体结构,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廉价地构成该结构体。另外,通过在环状部配置转向节臂,能够在高度高的位置构成转向节臂以及与之连动的拉杆,能够确保行驶车体的最低地面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药液播撒作业车的整体侧视图。
[0022]图2是药液播撒作业车的主视图。
[0023]图3是药液播撒作业车的后视图。
[0024]图4是药液播撒作业车的俯视图。
[0025]图5是表示播撒作业状态的主视图。
[0026]图6是传动机构部的侧剖视图。
[0027]图7是传动机构部周边的主视图。
[0028]图8是传动机构部周边的俯视图。
[0029]图9是前车轴及操纵缸机构的局部剖剖切的俯视图。
[0030]图10是图9的A— A剖视图。
[0031]图11是将前车轴左右分解并局部剖切的俯视图。
[0032]图12 (A)是表示前车轴壳体的非摆动状态的主视图,图12 (B)是表示摆动状态的主视图。
[0033]图13 (A)是左前轮传动部的背面剖视图,图13 (B)是末端壳的后视图。
[0034]图14 (A)是转向轴壳的俯视剖视图,图14 (B)是连结部件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0035]图15是前车轴及操纵缸机构的主视图。
[0036]图16是表示左前轮侧拉杆与球节的固定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0037]图17是表示前后轮的操纵及连动状态的俯视图。
[0038]图18是表示前后轮的操纵及连动状态的侧视图。[0039]图19是左后轮传动部的后剖视图。
[0040]图中:
[0041]E 一发动机,10 一植保泵,21 一变速箱体,22 一变速输入轴,23 —主尚合器,24 一PTO轴,24a —轴套状部分,24b —内齿离合器,26 —第一变速装置(副变速装置),27 —第二变速装置(主变速装置),48 - PTO离合器机构,48a —离合器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作业车辆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药液播撒作业车进行说明。此外,具有左右一对结构部件的情况下,符号L是指左侧,符号R是指右侧。
[004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药液播撒作业车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药液播撒作业车的主视图。此外,这些图1、图2表示将后述的左右播撒悬臂收纳在行驶车体的左右两侧面的状态。另一方面,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药液播撒作业车播撒药液的状态的主视图。
[0044]如图1、图2所示,在药液播撒作业车I的行驶车体2上设有左右一对前轮3L、3R、和左右一对后轮4L、4R,在行驶车体2的前侧部安装有植保播撒装置11。
[0045]此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I的药液播撒作业车I中,构成为最低地上高度H高、轮间距离(轮距)W大。
[0046]在行驶车体2的左右一对前轮3L、3R间的上方,搭载有由机罩5覆盖的发动机E。在左右一对前轮3L、3R与左右一对后轮4L、4R之间的上方设置操纵席6,在操纵席6的前方设有驾驶盘7。
[0047]若向左右操纵驾`驶盘7,则如后文所述,左右一对前轮3L、3R及左右一对后轮4L、4R同时连动地逆相位地被操纵,作为能够转小弯行驶的四轮操纵结构。
[0048]另外,以包围操纵席6的周围的方式装卸自如地设置药液箱9,在操纵席6的下方设有植保泵10。
[0049]另外,如图4所示,植保播撒装置11包括:位于机体前方的中央播撒悬臂IlC ;以及设置在中央播撒悬臂IlC的左右两侧的左、右侧播撒悬臂11L、1 IR。
[0050]并且,利用升降缸15(参照图1)使植保播撒装置11升降,构成为利用开闭杆17L、17R (参照图4)使左、右侧播撒悬臂IlLUlR为分别单独向左右突出的播撒作业状态(参照图5)、和以沿行驶车体2的两侧方的状态收放(参照图1~图4)。
[0051]并且,药液箱9的药液由植保泵10送到植保播撒装置11,从设置在中央播撒悬臂IlC及左、右侧播撒悬臂IlLUlR上的多个播撒喷嘴14、14…播撒药液(参照图1、5)。
[0052]其次,基于图6~图8对受到发动机E的动力而向各部传递变速动力的变速传动机构进行说明。在与发动机E的曲柄轴(未图示)同轴支撑的输出轴20与变速箱体21侧变速输入轴22之间安装主离合器23。该主离合器23采用多板离合器形态的公知的结构,做成通过踏入配设在操纵席6下部的地板部的离合器踏板23a,连动成断开常连接状态的动力的结构。
[0053]经过了上述主离合器23的动力经由变速输入轴22使变速箱体21内的传动机构连动,该变速箱体21是接合前后箱部21f、21r的结构,做成在变速箱体21前后的轴承壁部支承各种变速轴等的结构。[0054]上述变速输入轴22向后方延长而支撑在变速箱体21内且构成变速传动轴,设置多个变速齿轮。是在变速箱体部21r的后壁部轴支撑与变速输入轴22同轴心的PTO轴24,在前端的轮毂状部分24a设置轴承以支撑上述变速输入轴22的后端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例中,PTO轴24设为驱动后述植保泵10专用,将从轴端的带轮31至设置在操纵席6下方的植保泵10的输入带轮12如后文所述构成为能够进行带传动。
[0055]与上述变速输入轴22平行地设置第一副轴25。并且,通过设置在该第一副轴25与上述输入变速轴22之间的变速齿轮组的选择,构成作为第一变速装置的3级副变速装置26,以及构成作为第二变速装置的能够选择前进侧高低2档和后退I档的主变速装置27。并且为如下结构:来自变速输入轴22的动力经由以第一变速装置26(以下,副变速装置26)变速后的变速级之后,经由第二变速装置27 (以下,主变速装置27)的前进高低2档或后退I档的任意的变速级来驱动前轮3及后轮4。
[0056]即、主要收放配置在变速箱体21的后壳部21r的副变速装置26固定在变速输入轴22上并设置齿轮直径不同的三枚副变速齿轮28a、28b、28c,并且在第一副轴25侧设置选择这些副变速齿轮28a?28c的副变速滑动齿轮29,做成该滑动齿轮29的2级齿轮中的大径齿轮29b与上述副变速齿轮28b啮合,小径齿轮29c与副变速齿轮28c啮合的结构,与滑动齿轮29的轴套部29d —体成形的最小径齿轮29a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第一副轴25上且与总是与上述副变速齿轮28a啮合的副轴齿轮30的内齿轮30a啮合的结构。由于这样构成,因此通过使副变速滑动齿轮29滑动,并使最小径齿轮29a与副轴齿轮30的内齿轮30a啮合,从而得到副变速第一速,通过使2级齿轮中的大径齿轮29b与副变速齿轮28b啮合,从而得到副变速第二速,通过使2级齿轮的小径齿轮29c与副变速齿轮28c啮合,从而得到副变速第三速。
[0057]上述副变速滑动齿轮29的上述轴套部29d和2级齿轮分别形成,以总是啮合状态组装爪离合器部29e,使其与形成于第一副轴25上的花键滑动自如地嵌合。
[0058]在收放于变速箱体21的前壳部21f的部分设置主变速装置27。选择主变速高低2档及后退档,将上述第一副轴25的副变速后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副轴35。
[0059]S卩、在第一副轴25的前端部有间隙嵌合后退档用中间齿轮36,在上述副变速装置26侧的副轴齿轮30的前侧有间隙地嵌合低速用中间齿轮37。在与第二副轴35的花键部嵌合而滑动自如的主变速滑动齿轮38,以高速用中间齿轮38a为中心在前后形成后退档用内齿轮38b、低速用中间内齿轮38c。另外,在上述变速用输入轴22上轴支撑正转用副轴齿轮39,能够使正转用副轴齿轮39与该变速用输入轴22的旋转无关系地旋转。在该正转用副轴齿轮39上形成直径大小不同的低速用副轴齿轮39a和高速用副轴齿轮39b。
[0060]与上述正转用副轴齿轮39的轴套部一体成形的正转用副轴齿轮39c总是与第二副轴35的正转用传动齿轮40啮合,上述后退档用中间齿轮36相同,是总是与第二副轴35的后退档用传动齿轮41啮合的结构。
[0061]若使上述主变速滑动齿轮38的低速用中间内齿轮38c与低速用中间齿轮37嵌合,则第一副轴25的副变速后的旋转动力经由该低速用中间齿轮37、低速用副轴齿轮39a、正转用副轴齿轮39c驱动正转用传动齿轮40,向第二副轴35传递低速正转动力。若使主变速滑动齿轮38的高速用中间齿轮38a与高速用副轴齿轮39b啮合,则第一副轴25的动力经由高速用中间齿轮38a、高速用副轴齿轮39b、正转用副轴齿轮39c驱动正转用传动齿轮40,向第二副轴35传递高速正转动力。
[0062]另外,若使主变速滑动齿轮38的后退档用内齿轮38b与后退档用中间齿轮36嵌合,则第一副轴25的主变速后的旋转动力驱动该后退档用中间齿轮36、后退档用传动齿轮41,向第二副轴35传递后退档动力。
[0063]上述第二副轴35的主、副变速驱动力经由减速用中间传动齿轮组42、43向行驶传动轴44。行驶传动轴44向变速箱体21的前后突出,后部侧的花键轴部44a经由后传动轴44r而与后轮差动机构连动,经由后车轴驱动后轮4L、4R,前部侧的花键轴部44b经由前传动轴44f驱动后述的前轮差动机构58,且驱动前轮3、3。
[0064]此外,上述主变速装置27的主变速杆46、副变速装置26的副变速杆47并排设置在操纵席6左侧,能够沿前后方向的导向件能够进行变速操作。另外,在该操纵席6的右侧具备PTO杆49,该PTO杆49将配设在上述PTO轴24上的PTO离合器机构48切换为接通、断开。
[0065]S卩、PTO离合器机构48具备形成于上述PTO轴24前端的上述轮毂状部分24a的前端内周的内齿离合器24b、以及支撑在形成于上述变速输入轴22的后部的花键部的离合器体48a,做成该离合器体48a伴随移动装置48b的前后移动而使离合器体48a与内齿离合器24b配合、脱离的结构。移动装置48b是与上述PTO杆49连动的结构。紧固移动装置48b的移动装置支撑件48c支撑在变速箱体21上,该变速箱体21能够与变速输入轴22平行地往复滑动,在该移动装置支撑件48c的从变速箱体21向后方突出的后端侧,经由连动联杆48d与PTO杆49的基端部连接。PTO杆49的结构如下:其基端侧49a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构成行驶车体2的左右一对行驶框架2L、2R的一方侧(在图例中为右行驶框架2R侧),折弯的把持部侧49b设置成以该安装基部侧49a为轴心芯能够在前后摆动操作,通过向前方的摆动操作,接通上述啮合离合器机构48,通过向相反的后方的摆动操作,切断上述啮合离合器机构48 (图7)。
[0066]在上述行驶传动轴44的后部侧,且在与变速箱体21的后部壁装卸自如地连结固定的金属部21m上,设置制动单元45。该制动单元45是通过使多板的制动片与金属部21m壁面接触来对行驶传动轴44进行制动的结构。由此,对前后左右的四轮同时进行制动动作。
[0067]如上所述,为如下结构:通过与主离合器23设为同轴,将PTO轴24配置在变速箱体21的后方,从变速箱体21的后部壁向后方突出的轴后端的带轮31通过带绕挂在与侧部接近的植保泵10的带轮12上的传动来驱动该泵10。植保泵10呈遍及上述一对行驶框架2L、2R之间的大小,躯体部IOa由竖立设置在左侧行驶框架2L上的托架32、32固定。
[0068]在经由主离合器23接受发动机动力的变速输入轴22与PTO轴24之间设置PTO离合器机构48,由此,即使上述主离合器23接通,植保泵10也能够通过PTO杆49的操作而与该PTO离合器机构48的接通、断开连动,操作员能够任意地选择设定泵驱动状态、非驱动状态。
[0069]PTO离合器机构48做成使与变速输入轴22同轴设置的PTO轴24的前端的轮毂状部分24a的前端内周所形成的内齿离合器24b、和支撑在变速输入轴22的后部所形成的花键部上的离合器体48a伴随移动装置48b的前后移动而配合或脱离的结构,但由于原来是在该轮毂状部分24a轴支承变速输入轴22的后端部的结构,因此变速箱体21上不需要特别的支撑结构,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0070]设置变速输入轴22以及与该变速输入轴22平行的第一副轴25,通过设置在该第一副轴25与上述输入变速轴22之间的变速齿轮组的选择,构成第一变速装置及第二变速装置,是变速输入轴22的动力经由通过第一变速装置26变速后的变速级之后,经由第二变速装置27的前进高低速或后退档的变速级来驱动前轮3及后轮4的结构,虽然构成第一、二变速装置,但其变速输出不影响变速输出轴22及PTO轴24的旋转。
[0071]如图6、8所示,设置覆盖上述主离合器23的外壳的23a的离合器壳体34。该离合器壳体34形成为俯视时呈U状,基部34a、34a装卸自如地安装在上述变速箱体21的前壁,且在形成于前侧的壁部形成轴承部34b。做成上面及下面呈现主离合器23主体、但上面由图外薄板部件覆盖的结构。而且是在上述轴承部34b支撑与上述发动机E的曲柄轴连动的输出轴20的结构。若这样构成,则输出轴20的支撑结构与变速箱体21成为一体,在组装主离合器23时实现其精度的提高。
[0072]上述变速箱体21向行驶车体2的安装如图7等所示,在遍及前后的左右一对行驶框架2L、2R —体化地设置基座部件2B、2B,是在该基座部件2B、2B上从侧方紧固变速箱体21的结构。
[0073]伴随上述植保泵10的大小规格的变更,泵搭载空间变化为大或小,若构成为使该变速箱体21的安装位置能够相对于行驶框架2L、2R在前后方向上变更,则能够确保上述搭载空间。
[0074]其次,使用图9?图13 (A)、图(B)对前轮传动机构及操纵机构进行说明。
[0075]在此,图9是前车轴壳体的局部剖面的概略俯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A — A剖面的概略图。
[0076]在行驶车体2的前侧下方,配置有收纳用于将驱动力向左右一对前轮3、3传递的前车轴50等的前车轴壳体51。
[0077]在上述前车轴壳体51的中央后部形成圆筒状轴套部51A,该圆筒状轴套部5IA轴支承经由前传动轴44f而与上述行驶传动轴44连动的前轮输入轴52,该前轮输入轴52的锥齿轮52a与配设在车轴壳体51中央部的前轮差动机构53。从前轮差动机构53向左右延伸的前车轴50由锥齿轮56、57与连接于车轴壳体51的左右端部的转向轴壳54的转向轴55连结。此外,在此,锥齿轮56设置在前车轴50端部,锥齿轮57为该锥齿轮56的从动锥齿轮,轴支承在转向轴55的上部。
[0078]在此,对上述前车轴壳体51进行详细说明。
[0079]图11是图9的前车轴壳体51部的分解俯视图,前车轴壳体51为左右分割的形态,其中,在左侧分割半部51L上一体地形成上述前后圆筒状轴套部51A、51B,并且,在内部轴承支撑直接支撑在圆筒状轴套部51A的前轮输入轴52、与该前轮输入轴52的小齿轮啮合的大径锥齿轮100,形成为能够收放上述前轮差动机构53,并且能够收放上述前车轴50中、左侧前车轴50L的大致全体及右侧前车轴50R的一部分。形成为在一方右侧分割半部51R能够收放右侧前车轴50R的中间部以后部分和差速锁机构101。
[0080]在左侧分割半部51L的上述大径锥齿轮100的轴承102部,与右侧分割半部51R进行凸缘接合并用螺栓103自由装卸,接合时的行进方向轴线X成为前车轴壳体51整体的左右中心线。因此,前车轴壳体51能够左右平衡良好地绕该轴线X摆动。而且,车轴壳体51的分割面作为大径锥齿轮100的轴承102部,因此能够确保分割面的强度。
[0081]在上述前车轴壳体51的左侧分割半部51L,在中间部上面一体地形成与框架的接合固定用台座51aL,在右侧分割半部51R形成同样的接合固定用台座51aR。这些固定用台座51aL、51aR由于是前车轴壳体51与后述的后车轴壳体88通用规格的情况的构件,因此是能够将后车轴壳体88安装在行驶车体2的行驶框架2L、2R上所设的安装框104的结构。在为一方前车轴壳体51的情况下,不需要作为固定台座的功能,但兼有利用绕前后轴心X的摆动动作的作为摆动限制器的功能。即、固定用台座51aL或51aR是能够向上方摆动到与行驶框架2L或2R碰触的结构(图12 (B)),这些固定用台座51aL、51aR起到作为限制器的功能,因此不需要特别的限制器结构。
[0082]另外,左、右侧分割半部51L、51R的各自的端部侧,一体地形成装卸自如地接合转向轴壳54的后述筒状上部54a的凸缘51Lb、51Rb。
[0083]在上述前车轴壳体51的右侧分割半部51R具备上述差速锁(7 7 a 〃々)机构101的操作连动部105。在与轴套部105a嵌合并旋转的旋转体105b上设置以偏心的方式配置的工作销105c,伴随旋转体105c的旋转工作,该工作销105c左右运动,该左右运动传递到差速锁机构101的滑动爪部,能够切换成差速锁状态或非差速锁状态。此外,由于以左侧分割半部51L的开放部侧构成差速锁机构101,因此容易组装。此外,旋转体105b通过外部操作并经由工作臂105d而能够被转动操作且被锁定。该工作臂105总是被弹簧向差速锁解除的方向加力。
[0084]如上所述,通过将前车轴壳体51形成为左、右侧分割半部51L、51R,特别是,形成于左侧分割半部51L的前后筒状轴套部51A、51B的结构在摆动轴心制作,因此,虽然要求高精度的同轴度加工,但是由于一体地形成为前后共分割左半部51L之后被分割,操作性也容易,因此,不仅容易进行机械加工而且容易确保上述精度。
[0085]由于在分割左半部51L配置输入轴52、大径锥齿轮100、差动机构53、左右车轴50L、50R,因此能够在连结接合右侧分割半部51R以前的状态进行输入输出轴的旋转动作的确认。
[0086]如图13 (A)、图13 (B)所示,转向轴壳54包括:车轴壳体51的向终端端侧的外嵌合部;经由该车轴壳体51的凸缘来连结并向上方突出的筒状上部54a ;随着达到下部直径逐渐减小地形成的圆锥状部54b ;以及绕转向轴55转动自如地支撑具备轴承58的末端壳59的筒状下部54c,具备上述转向轴55以及从前车轴50的端部向转向轴55的锥齿轮56、57。另外,末端壳59轴支承前轮轴66,该前轮轴66支撑右前轮3,具备转向轴55的下端的锥齿轮60以及与该锥齿轮60啮合的从动锥齿轮61。此外,末端壳59由从外侧嵌合转向轴壳54的下部嵌合部59a、与该嵌合部59a的外侧面连结并包围上述从动锥齿轮61的侧面部59b构成。
[0087]转向轴壳54的转向轴55设置成下端侧相对于铅直线朝向车体外方的倾斜状态,末端壳59、内置的锥齿轮等传动机构以及前轮3设置成绕该倾斜的转向轴55自由转动。
[0088]在上述转向轴壳54的筒状上部54a的顶部形成轴套部54d,利用连结部件63沿转向轴壳54以悬挂状装卸自如地连结相对于该轴套部54d经由套筒而转动自如地嵌合的转动部件62和上述末端壳59。在该连结部件63的上下方向中途部形成环状部63a,该环状部63a嵌合在上述转向轴壳54的圆锥状部54b外部。即、是在圆锥状部54b的外侧经由套筒转动自如地嵌合凸缘状的环状部63a的结构。在该环状部63a的上面安装与后述操纵缸机构连动而对末端壳59进行转动操纵的转向节臂64。
[0089]对于上述连结部件63的环状部63a,其上下位置在为了支撑安装在转向轴55上部的从动锥齿轮57所需的厚度大的部位的正下方,与转向轴壳54中强度比较高的部分嵌合。因此,虽然集中受到经由转向节臂64传递的来自操纵缸机构的操纵力,但由于连结部件63形成环状部件63a并嵌合在转向轴壳54外部,因此传递到转向节臂64的操纵载荷由转向轴壳54分担接受,由此防止连结部件63的变形或歪斜。而且通过将环状部件63a的位置配置在支撑转向轴壳54的转向轴55及锥齿轮57的轴承部所需的形成为壁厚的部分的近傍,从而呈现用于承受上述操纵载荷的加强结构,因此能够将不直接承受操纵载荷的圆锥状部54b形成得尽可能薄。
[0090]另外,环状部63a的前侧侧面63af具有以行驶车体2的行进方向F为基准朝向左前轮3L侧倾斜规定角度0的倾斜面形状。另外,固定在该环状部63a的上面的转向节臂64与环状部63a的前侧侧面63af同样,以行进方向F为基准朝向左前轮3L倾斜规定角度Y而固定(图14 (A))。
[0091]在需要使最低地面高度尽可能高的农用作业车辆中,为了不损伤农作物,需要做成尽可能不成为障碍的构造,利用上述的倾斜结构,农作物在行驶车体2的下部顺畅地经过,不易损伤农作物。
[0092]另一方面,现有的转向节臂从末端壳偏置地安装,由于是设置在转向轴壳的上部的转动自如的转动部件、或安装在连结部件上的构件的某个,因此若最低地面高度H高,则会对用于使末端壳转动的各部的结构体施加大的弯曲应力而存在容易破损的问题。
[0093]对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转向轴壳54的上部侧是配置转向节臂64的高度,在该高度的附近设置环状部63a能够不对用于使用末端壳59转动的连结部件63施加不需要的弯曲应力。另外,通过将转向轴壳54做成从筒状上部54a朝向下方使其直径变小的大致圆锥状,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廉价地构成环状部63a及下部筒部54c。另外,通过将连结部件63和环状部63a做成一体结构,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廉价地构成该结构体。
[0094]其次,对使左右前轮及后轮连动而进行操纵的操纵缸机构的结构进行说明。
[0095]在上述行驶车体2的前下方,且在前车轴壳体51的前方,配设操纵左右一对前轮3L、3R的操纵缸机构70。分别通过拉杆72L、72R将该操纵缸机构70的活塞杆71连结在上述转向节臂64L、64R上。若向操纵缸机构70的一方供给压力油,则活塞杆71向左侧伸出,经由拉杆72L使转向节臂64L向左转动,左侧前轮3L向左旋转(图9中实线箭头)。此时,随着活塞杆71的移动,右侧的拉杆72R被拉动,进而拉动转向节臂64R,右侧前轮3R也向左旋转(虚线箭头)。此外,拉杆72L、72R分别利用球节73L、73R连结在活塞杆71的左右端部。转向节臂64L、64R利用左右一对球节74L、74R转动自如地与左右一对拉杆72L、72R连结。
[0096]图14 (B)表示上述转向节臂64的向环状部63a安装的安装结构。在转向节臂64的基部一体地形成纵向的安装部64a,或者通过焊接等方法附加,由纵向的螺栓67、横向的螺栓68固定在转向节臂64的基部。通过这样构成,无需松开螺栓便能够牢固地将转向节臂64安装在连结部件63上。
[0097]在图10中,操纵缸机构70的缸体部70a是折弯成通道状的金属板部件设有在其凹部收纳缸体部70a的圆筒状主体的外周面的大约一半而固定的缸壳体75。
[0098]另外,在上述缸壳体75的大致中央,在图示例中通过焊接构造一体地设有朝向后方、即前车轴壳体51侧延伸的第一圆筒状嵌合部76。第一圆筒状嵌合部76的内部形成为筒状内部空间。在一方上述前车轴壳体51的中央,在相对于支撑上述前轮输入轴52的后侧的圆筒状轴套部51A为前侧的对称位置,一体地形成有嵌合设置在上述缸壳体75上的第一圆筒状嵌合部76的第二圆筒状嵌合部51B。并且,上述第一圆筒状嵌合部76插入到第二圆筒状嵌合部51B之后,其连结部分由作为防止脱落及防止旋转用的紧固部件的固定销77贯通而被固定。
[0099]如上所述,在前车轴壳体51的中央部,在其前侧设置第二圆筒状嵌合部51B,在后方设置圆筒状轴套部51A,以轴心X为中心能够转动地支撑的前后一对支撑金属件(枢轴金属件)78A、78B分别利用螺栓螺母牢固地安装。此外,这些支撑金属件78A、78B的分别从前车轴壳体51离开的一侧的端面为小径部,通过使由该小径部形成的限制端面78A、78b与上述圆筒状轴套部51A及圆筒状嵌合轴套部51B的后端面及前端面对置,能够限制该前车轴壳体51的前后方向的偏移。
[0100]在此,就上述支撑金属件78A、78B的形状而言,通过将分别形成于前车轴壳体51的前后侧的圆筒状轴套部51A、第二圆筒状嵌合部51B的外形形状构成为相同,能够在前后通用地结构这些支撑金属件78A、78B,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0101]另外,为了控制操纵缸机构70的活塞杆71的移动量,对作为隔着活塞配置在左右的空间的左室或右室给排工作油的液压软管79L、79R经由前侧的支撑金属件78B的左右侧而与操纵缸机构70的缸体部70a连接。
[0102]此外,如体现操纵缸机构70的安装状态的图15所示,液压缸机构70构成为其下端缘在前车轴壳体51的前侧为达到前车轴壳体51以下。即、在从正面观察时,构成为,在前车轴壳体51的上下中央位置形成前侧圆筒状轴套部51B,相对于前车轴壳体51的上下长度构成得较短的操纵缸机构70的下缘总是处于比前车轴壳体51的下缘靠上侧。因此,操纵缸机构70不会妨碍地面高度的提高。另外,就该配置状态而言,即使前车轴壳体51绕轴心X摆动,两者的关系也不会改变,与该摆动的有无及大小无关地使前轮切角为一定,能够提闻操纵性能。
[0103]此外,如图15所示,通过经过转向轴55轴心的直线B与包含前轮3的接地点的旋转面W所成的角度0,做成从正面观察时为V字的结构。并且,设置为转向轴55轴心的延长线在大致接地部近傍相交的关系。这样,来自地面的操纵阻力变小,不需要大型大容量的操纵缸。此外,做成如下结构,即、确保最低地面高度H的同时,在车轴壳体51的外周面及转向轴壳54的外周面没有比较大的凸条,不会给农作物带来损伤。
[010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轴壳体的一个例与本实施方式的车轴壳体51对应,本实用新型的操纵缸保持部的一个例子与本实施方式的缸壳体75对应。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筒体的一个例子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圆筒状嵌合部76对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筒体的一个例子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圆筒状嵌合部51B对应。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一对支撑体的一个例子与本实施方式的前后一对支撑金属件(枢轴金属件)78A、78B对应。
[0105]另外,以左右一对前轮3L、3R为中心说明的上述结构,对于左右一对后轮4L、4R基本上同样地适用。[0106]由此,车轴壳体51整体以支撑金属件78A、78B为中心在左右摆动时,操纵缸机构70也能够容易以相同的轴心X为中心摆动,能够不从车轴壳体51分离地构成承受车重的支撑金属件78A、78B,另外,由于是用于承受操纵缸机构70的长度,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牢固的保持具。
[0107]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连结车轴壳体51与操纵缸机构70,而且强度上也能够强有力地连结。
[0108]其次,适用图13 (A)、图(B)、图16对左右一对转向节臂64L、64R与左右一对拉杆72L、72R的连结构造进一步进行说明。
[0109]图16是用于说明与左前轮3L侧连结的拉杆72L和球节74L的固定状态的概略后视图。
[0110]如图13 (A)所示,转向轴55的中心轴线B相对于铅直线D向内侧倾斜角度a,对此,操纵缸机构70及拉杆72L、72R大致水平地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使拉杆72L、72R与转向节臂64L、64R的连结所使用的球节74L、74R如图16所示,倾斜角度a而固定在拉杆72L、72R的前端部的结构。该倾斜角度a与图13 (A)所示转向轴55的中心轴线B与铅直线D所成的角度一致。通过该结构,操纵缸机构70的动作经由拉杆72L、72R、球节74L、74R、转向节臂72L、72R等顺利地传递到左右前轮3L、3R。
[0111]另外,在现有的结构中,针对笔直地固定在拉杆上而水平地配置的球节,为了连结原本与倾斜的转动轴(参照图13 (A)的转向轴55)垂直配置的转向节臂,需要使转向节臂本身的形状的一部分符合与球节的连结面而做成斜形状。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左右的转向节臂各自形状不同。
[0112]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使球节74L、74R本身如图13 (A)所示倾斜角度a,因此转向节臂64L、64R的左右能够为相同形状,能够削减部件制成时的模具数量、以及部件的种类。
[0113]此外,在使用图13 (A)、图(B)、图16所说明的上述结构中,以左前轮3L侧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由于右前轮3R侧也是同样的结构,因此省略其说明。
[0114]另外,以左右一对前轮3L、3R为中心进行说明的上述结构,对于左右一对后轮4L、4R基本上也同样地适用。如图19所示,在内置后车轴92的后车轴壳体88的左右安装转向轴壳86,在其内部以倾斜姿势轴支撑转向轴87。在转向轴壳86的下部,绕转向轴87转动自如地支撑末端壳93。在转向轴壳86的顶部,设置能够绕转向轴87轴心转动的转动部件80,用连结部件89连结该转动部件80与上述末端壳93。在连结部件89上,如前轮3的连结部件63那样,以与前轮3侧的连结部件63及环状部63a相同的结构构成在中途嵌合转向轴壳86的环状部89a。
[0115]来自后车轴92的驱动力与利用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相辅地经由转向轴87、末端壳93内的后轮轴94而到达后轮4。并且,构成后车轴92与转向轴87之间的锥齿轮95、96组,转向轴87与后轮轴94之间的锥齿轮97、98组。
[0116]其次,基于图17、图18对利用了前轮3和后轮4的操纵的连动结构进行说明。
[0117]延长盖状的上述转动部件62形成操纵连动前后轮的后述前后拉杆的连动臂65。此时,在前轮3L、3R,连动臂65L、65R均如图17所示,向行驶车体2的内侧延长而形成。一方后轮4L、4R的盖状的转动部件80L、80R的各自延长的连动臂81L、81R向行驶车体2的外侧延长而形成。
[0118]并且,由前后拉杆82L连结上述左前轮3L的连动臂65L与左后轮4L的连动臂81L,由前后拉杆82R连结右前轮3R的连动臂65R与右后轮4R的连动臂8IR。由于这样构成,因此当左右前轮3L、3R向左转向时,左右后轮4L、4R经由前后拉杆82L、82R向右转向,能够成为四轮操纵的状态的向左小转弯(图17中实线箭头)。反之,当左右前轮3L、3R向右向转向时,左右后轮4L、4R随之向左转向,能够向右小转弯(该图中虚线箭头)。
[0119]前后拉杆82L、82R是从前车轴壳体51朝向后方外方延伸,通过药液箱9的前侧下方到达后车轴壳体88的结构。其中左侧的前后拉杆82L经由行驶车体2左侧的升降踏板(^ r 7°) 85的支撑部向前后延伸。
[0120]上述的前后拉杆对连动臂的各连结通过球节进行。即、前轮3L、3R的连动臂65L、65R使球节83L、83R的臂等连结部侧向该臂65L、65R的前端部上侧突出,后轮4L、4R的连动臂81L、81R使球节84L、84R的臂等连结部侧向该臂81L、81R的前端部下侧突出。因此,前后拉杆82L、82R的各前端侧在连动臂65L、65R的上面侧连结,对此,各后端侧在连动臂81L、81R的下面侧连结。如上所述,转向轴壳54的转向轴55的中心轴线B设为如下状态、即相对于铅直线D其下端侧以朝向车体外方的方式倾斜角度a的状态,同样,后轮4的转向轴壳86也构成为内置的转向轴87的中心轴线为倾斜状,因此,前轮3L、3R侧连动臂65L、65R处于低位,后轮4L、4L侧连动臂81L、81R处于高位,通过上述那样的球节的配置,前后拉杆82L、82R成为大致水平姿势(图18),有利于确保最低地面高度的高位置,并且能够容易做成避免与药液箱9及升降踏板85等构成行驶车体2的结构部件的干涉的结构。由此能够将该干涉引起的故障防患于未然。
[0121]另外,前轮3侧的上述转动部件62与连动臂65是一体成形结构,作为与后轮4侧的转动部件80和连动臂81的一体成形品相同的形状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即、用于连结前轮侧连结部件63的螺栓插通孔63b需要在转动部件62的与连动臂65对称的位置(图13 (A))、一方后轮侧连结`部件89的螺栓插通孔89b需要在连动臂81的基部(图19),在前轮3侧、后轮4侧,转动部件和连动臂的一体成形品都制成同一形状,根据各自的装配位置,穿设加工螺栓插通孔63b或89b。此外,也可以预先将螺栓插通孔63b及89b都加工出来。该情况下能够减少部件个数管理的工时。
[0122]前车轴壳体51相对于行驶车体2绕行进方向轴心X进行摆动,但一方后车轴壳体88与行驶车体2 —体地装着。然而利用球节83L、83R、84L、84R的连接吸收左右的误差。
[0123]如上所述,在前车轴壳体51的左侧分割半部51L,且在中间部上面一体地形成与框架接合的接合固定用台座51aL,在右侧分割半部51R上形成同样的接合固定用台座51aR,这些固定用台座51aL、51aR是使前车轴壳体51为与后车轴壳体88通用规格的情况下的构件,是能够将后车轴壳体88装配在行驶车体2的行驶框架2L、2R上所设的安装框104上的结构。也就是,前车轴壳体51与后车轴壳体88为通用规格,内部构造部件也通用,在装配在行驶车体2的前侧并驱动前轮3的情况下,由支撑金属件78A、78B摆动自如地支撑左右中央的圆筒状轴套部51A、51B而构成前车轴壳体51,在装配在行驶车体2的后侧并驱动后轮4的情况下,以与前车轴壳体51向前后反转的状态,将固定用台座88aL、88aR接合在行驶车体2的安装框104LU04R上并用螺栓紧固而做成后车轴壳体88。在此,固定用台座88La、88Ra作为后车轴壳体88用而赋予符号,但与上述固定用台座51aL、51aR的结构通用。
[0124]如上所述,由于使各个通用的车轴壳体在前用或后用上改变装配形态而构成,因此能够实现部件的通用化,对成本降低及组装工时降低有效。
[0125]除此以外,与后车轴壳体88的左右连结的转向轴壳86L、86R的结构是和与上述前车轴壳体51连结的转向轴壳54L、54R同样的结构。
[0126]在转向盘处于直进的状态时,前轮3侧的上述连动臂65及后轮4侧的上述连动臂81形成为,在俯视时大致位于各个前车轴壳体51及后车轴壳体88的投影面内。在车体的检修整备等时,用起重机吊起车体,将带或绳类的吊起带90卷绕在前车轴壳体51或后车轴壳体88上。这种情况下,由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若转向盘置于直进而卷绕吊起带90,则成为用该吊起带90将连动臂65及81保持为直进状态的形态,随着起重机吊起,车轮3、4成为自由状态,即使因自重而绕转向轴转动也会将其阻止,前轮3及后轮4能够维持大致直进状态,不会导致意料以外的前、后轮3、4旋转引起的偏载荷状态,能够进行检修作业。此外,符号91是限制前车轴壳体的自重引起的摆动的楔体,通常拆下,但在进行维修保养的情况下,将该楔体91打入间隙,限制前车轴壳体51的摆动。
[0127]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筒体的一个例使用了第一圆筒状嵌合部76、另外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筒体的一个例子使用了第二圆筒状嵌合部51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用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其截面为多边形的筒体,总之,双方的筒体只要是能够相互嵌合的结构则可以是任意形状。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具备:行驶车体(2);设置在该行驶车体(2)的下方且内置车轴(50、92)的车轴壳体(51、88);与该车轴壳体(51、88)的两端部连结且具备上下方向的转向轴(55、87)的转向轴壳(54、86);具备车轮轴(66、94)并嵌合在上述转向轴壳(54、86)的下部侧且相对于该转向轴壳(54、86)能够以转向轴(55、87)为中心转动的末端壳(59、93);设置在转向轴壳(54、86 )的顶部并绕上述转向轴(55、87 )轴心转动自如的转动部件(62、80 );以及连结上述转动部件(62、80)和末端壳(59、93)的连结部件(63、89),在该连结部件(63、89)上设置外嵌于转向轴壳(54、86)的环状部(63a、89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车轴壳体(51、88)内车轴(50、92)的端部设置驱动锥齿轮(56、95),在转向轴壳(54、86)的上部轴承支撑与转向轴(55、87)及该驱动锥齿轮(56、95)啮合的从动锥齿轮(57、96 ),在该轴承支撑部的近傍设置环状部(63a、89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转向轴壳(54)上具备越到下部直径越逐渐变小的圆锥状部(54b),在该圆锥状部(54b)设置环状部(63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转向轴壳(54)上具备越到下部直径越逐渐变小的圆锥状部(54b),在该圆锥状部(54b)设置环状部(63a)。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中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 将与操纵缸机构(70)的活塞杆(71)连动的转向节臂(64)安装在环状部(63a)。
【文档编号】B62D7/00GK203528590SQ20132039621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矢野典弘, 永井真人, 二宫浩二 申请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